登陆注册
4543600000005

第5章 黄河边的西部旋律(4)

宁夏的贫困,始终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

1982年12月22日,国务院决定成立“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农牧渔业部部长林乎加任组长,国家经委副主任李瑞山、水电部部长钱正英任副组长。办事机构设在农牧渔业部,负责日常工作。

国务院决定,每年拨出两亿元专款,帮助宁夏西海固地区和甘肃定西、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开发性建设。

“三西”建设任务艰巨,中央要求必须坚持“三原则”:

“有水路走水路,没水路走旱路,水旱路不通另找出路。”

1983年1月23日至25日,“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第二阶段在银川召开。在前往途中,林乎加和李瑞山绕道西海固地区调研。秦均在长篇报告文学《扶贫西海固》中,曾这样描述:

车到西吉,眼前一道道光秃秃的山梁,裸露着荒凉的地表,既难见到茅草枯叶,又不见大小树木。正是滴水成冰的严冬,屋外寒风刺骨,村里穿着破旧棉袄的老汉,穿着单裤的娃娃,有的甚至连单裤都没穿,正挤在墙根躲避着呼啸的西北风晒太阳,林乎加和李瑞山忙叫司机停车,走近蹲在墙根的老汉打招呼问道:“这么冷的天,看你们穿得那么单薄,怎么不坐在屋里热炕上?”一位老汉回答说:“有热炕谁还愿在外面,没柴烧炕,屋里比外面还冷。”林乎加、李瑞山就近走进一家,果然炕是凉的。再走进一家,炕还是凉的。一位当地干部告诉说:“咱这里本来就是十年九年旱,去年又是大旱,庄稼没长起来,连喂牲口的草都不够,哪里还有柴烧炕!又买不起煤,不少人家都是靠上山铲草皮填炕。山上本来就没有多少草,这样一铲,真像是刚剃过的和尚头了。”

又看了几家,林乎加、李瑞山的眼眶都湿润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还有如此饥寒交迫的农户。他们这才越发感觉到“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责任的重大。也就是这次考察以后,林乎加提出了扶贫要“动感情、动脑筋、动真格的”,首先是对贫困户要有很深的感情,如果对贫困户、贫困地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麻木不仁,怎么会有扶贫的干劲呢!

“三西”建设2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之下,宁夏的贫困状况得到明显的缓解。

然而,宁夏的贫困人口太多,负担过重,扶贫的过程仍然任重而道远。

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故事。

1993年严冬的一天,有一祁姓表弟翻山越岭前往宁夏南部山区,去看望在那里当信用社主任的王表兄。

因为那里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事先未能与表兄联系上,表兄下基层乡村去了。

时值隆冬的傍晚,忽然天空又下起了鹅毛大雪。在这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表弟想返回已经没有可能。这可怎么办?

就在他左右为难之际,有一位回族兄弟马老大路过信用社门前。因为表兄所在的信用社人手少,马老大经常来表兄单位帮忙。譬如:挑水,打扫卫生,做饭等。马老大人很老实,且很勤快,深得表兄的信任。之前,表弟来这里时,也与马老大熟悉。

看见信用社主任表弟傍晚徘徊在这里,马老大就非常热情地招呼他:“王主任下队去了,你去我们家吧。”

表弟只好尴尬地说:“看来只能这样了。”

于是,表弟只好跟随马老大回家。两人一路上说说笑笑,先后徒步走了十多里路,直到夜幕完全降临之时,才摸到马老大的家。

可一进马家小院,这位表弟顿时蒙了:这哪是家?几平方米的院里,就两眼低矮的窑洞,门上都挂着化肥塑料袋子,随着风雪飘摇不停。

这种窑洞,在他老家那里是用来装草料的,还不是用来做圈牛羊或者其他牲畜用的。因为即使像牛圈这样的窑洞,在他们那里,一到冬天,为了给牛羊御寒,也都要挂上厚厚的棉布门帘,而绝对不会挂一个化肥塑料袋子。

就在他感到诧异之际,窑洞里出来一人,马老大一边介绍说:“这是我弟弟。”一边拍着他的肩膀说:“进去吧。”

无奈之下,他忐忑不安地进了窑洞。顿时,借着昏暗的油灯,让他大为吃惊:深不足两米的窑洞就一土炕,土炕上铺着的,仍然是化肥塑料袋子。没有被窝,炕上稍微有点余热,窑洞里寒气逼人。

他不禁打了一个哆嗦:“我的妈呀,这哪是人住的地方?”

马老大说:“上炕吧,你表哥下队时,他经常来我们家住的。”

马老二补充说:“你真赶的巧,我刚烧完炕,今天晚上不冷。”

马老大说:“我们做饭吧,都饿坏了。”

随后,马家弟兄俩出去了。

昏暗的油灯,寒气逼人的窑洞,还有这土炕,他的心里简直不是滋味。

就这么贫寒的窘境,能做什么样的饭菜呢?

不过,对于马家兄弟拿什么来招待他,他早就顾不上了。因为,走了几十里地的山路,他不仅疲惫不堪,而且早就饥肠辘辘的了。

好在大约半个小时的工夫,饭就做好了。这是什么样的饭呢?开水煮面皮。没有盐,什么味儿也没有,还吃出来一根小木柴棒。

好在他是农村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也没有计较。

吃完了饭,他就与马家兄弟俩和衣而睡。他想,自己虽然从小在贫困农村长大,但还从未没见过这样贫寒的家庭。

第二天早晨,他起来走出窑洞一看,让他更加惊讶了:自己原来穿的新蓝色中山装,全身上下都被黄土染了一遍。

……

像这样贫困的家庭,在宁夏的南部山区并不少见。可见,宁夏的脱贫的压力有多大?

贫困,是座沉重的大山,是一个地方的死结。

海原,是宁夏西海固地区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地处中国西北部最干旱、最贫穷的黄土高坡。

这里不仅贫困,自然灾害还曾降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1920年,震惊世界的“环球大震”就发生在此地,共有20多万人在这场8.5级的大地震中失去了生命。

如今的海原全县人口约为45.5万。这里基本上没有工业,农业是“靠天吃饭”,只能种些玉米、土豆、西瓜等。2008年,海原县地方财政收入还不足五千万,只够全县一个季度支出的,余下的要靠国家补贴过日子。

2002年3月23日,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来到宁夏的第二天,即前往西海固地区调研。当陈建国发现海原县如此贫苦后,他深情地说:“老百姓生活在这个地方,我睡不着啊。”

即使到2008年,宁夏GDP、财政收入、城乡人均收入,不但无法与东部的沿海省份相提并论,还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邻近省区。这一年,宁夏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577元。

宁夏太穷,而宁夏的自然条件亦很恶劣。

宁夏,地处大西北腹地,总体面积虽不大,但用“辽阔苍茫”来形容这片土地,一点也不过分。

不过,宁夏又被腾格里、巴丹吉林、毛乌素三大沙漠环伺,年平均降水量很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沙石跑。”这曾是宁夏风沙最严重地区的真实写照。

由于多种原因,宁夏经济、教育相对滞后,农村人口比例高,特别是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素有“苦瘠甲于天下”之称。

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信息闭塞、人才匮乏等,都是阻碍当地脱贫的重要原因。

西海固,原本水草丰美的畜牧良地,因历史上长年的战乱和人为的破坏,使得在逐渐的滥垦中变成了如今的荒凉。

走进西海固,你会看一片起伏连绵、波涛汹涌的黄色海洋。连绵的高原之间,满眼是深嵌的沟壑,干涸的河道虽然交错纵横,却仿佛无数哭干无泪的眼,无言地诉说着什么。地表被风蚀的痕迹,是西海固的年轮;黄土岗面被侵蚀剥离出的层叠曲折,是这里干燥的皮肤。从黄土地的表层,仿佛能倾听到来自地心的脉搏,感受到祖国腹地的呼吸。

还有,在西部深山中,人们的活动区域半径极小,通婚也受限制,再加上“亲上加亲”等地方陋俗,近亲结婚的比例很高。近亲婚配导致人种退化。在宁夏南部山区,这里的残疾人比例相当高。

而在西部,因为少数民族很多,且获得多生一个或一个以上孩子的政策性照顾,人口增长率本来就高于东部。加上深山里天高皇帝远,多生了也没办法。

西海固人口增长率为2%~4.9%,高出全国平均数的1倍至3倍。

难怪“越穷越生,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环保大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萨乌马呼吁向环境退化的根源发起正面攻击。他说:“真正的敌人是贫困和贫富不均。当忍饥挨饿的人连自身的生存都成问题时,怎样指望他们保护自然资源并关心将来子孙后代的环境呢?”

……

垦荒种粮,要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为防止植被进一步受破坏,政府想法运入煤炭供人做燃料。但是在西北,还有些贫困乡民买不起煤。要烧饭吃怎么办?只好铲草皮、砍树,造成更进一步的植被破坏。

一粮独进,其进也难,以宁夏固原县为例,20世纪50年代初该县有19万人,人均产粮800余斤,自给自足且能调出。到80年代初,粮田从55.8万亩增至123万亩,林地减少20%,自然灾害增多。

随后时间不久,固原县不仅不能调出粮食,而且还要靠政府调入粮食,才能维持人民生活。其原因正在于,一粮独进,生态破坏,其他行业受损,无法互补,到头来农业也大受影响。

……

都说一个地方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苦孩子。可是,在西海固,很多学校都是20世纪50年代盖的土坯房,早已摇摇欲坠,不能使用。学校把教师们都安排在教室休息,到了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大家把桌子搬成几排,就在上面酣然入眠了。孩子们的宿舍更是狭小,由于回家大都要经过漫长的山路,所以住校生很多,所有学生都生活在“通铺”中,四五张床板连在一起,上面排骨挨排骨地睡上八九个甚至十来个孩子。一个窄小阴暗不通风的学生宿舍,常常睡着十几个乃至数十个孩子,长年弥漫着让人感到窒息的酸腐味道。

因为贫困,西海固人只好习惯每天吃两顿饭,而一些学生,一周仅带五个馍馍的口粮,一天啃一个。

西海固地区被称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大致是拜上天的吝啬所“赐”:

这里年降水量不过3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一些地方一年都不降一次雨。地里的庄稼被烈日蒸烤枯萎,土地也龟裂板结。

水,是被西海固人看成最为珍贵的东西。水窖,是西海固家庭最神圣的地方。人们企盼着夏日里来场雨,如果夏日旱了没下雨,那就要等到冬日背尽山凹里的积雪,来年化作一窖浊水,来养活一家人的性命。在过去,衡量一个家庭是否殷实,主要是靠储水量的多少,媒人到了婆家看家底,就是看看这家是否存下几窖水,没有存下水的人家,是很难娶上媳妇的。在西海固行走,如果是向淳朴的山民讨干粮馍吃,或许不是什么难事,但要是向他们要口水喝,却会让主人犯难。

西海固,曾是一个给人以水草丰美感觉的名字。可如今的西海固,却是一个严重干旱的地区。

……

这一带年平均降水只有150毫米至550毫米,而蒸发量却数倍于此。地表水源,多是盐碱苦水,饮用和灌溉都不宜。多数地方只能靠天吃饭,人畜饮水都有困难。

从地貌来看,西海固“由于受河水切割、冲击,形成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山多川少,塬、梁、峁、壕交错的地理特征”。

1996年的5月下旬,我第一次从银川坐火车前往兰州,过了中卫,便见到一连串水淋淋的地名:长流水、一碗泉、营盘水、兴泉堡、喜集水、赵家水、狼抱水、丰水村……

乍一听到这些名字,人们或许会认为,这一带是水乡泽国。

其实不然,这一带却是一片干旱的土地,位于腾格里沙漠的南缘,正介于素以干旱贫困而著称于世的定西与西海固之间。

为何当地人要起这样的名字?这就如同鲁迅笔下的人物“闰土”一样。因为“闰土”命中缺“土”,所以名字中自然就加上个“土”字了。

这里有的乡村缺水之至,干脆把地名称为“喊叫水”,以便直截了当地表现久旱盼甘霖的心情,宁夏同心县有乡名为“喊叫水”。至于称为“喊叫水”的村庄,在这一带,据说为数颇不少。

每逢旱季,送水车扬着漫天黄尘慢腾腾地爬上山来,沿途的鸟雀竟然不怕人,而栖上车顶和车边偷“咂”几口水;大大小小的牲畜家禽们,跟提着水桶准备接水的人群一样,拥在车旁互不相让。这一切,都是为了好“咂”上几口活命的水。

在这里山路上,你若见到肩上扛着自行车内胎行路的人,那内胎多半是圆滚滚的,而这不是充满了气,而是里面灌满了路上喝的水。

要是一时断水,人们就只好运用水窖里积下来的雨雪水了。那不动的死水,长满了绿苔,颜色极浑浊,味道虽不好,可是命更重要,只能吃它。

在西海固,若在老乡家喝水,多不敢把喝剩的水一倒了之。在这水贵如油的地方,谁这样干,准会挨骂,也确有人被骂过。

“老家十年九旱,记得1982年全年几乎没降水,土地泛着白色,没一棵绿草,牲口百分之八十都渴死了。”从同心县纪家乡耍艺山村搬出的马林说。

“80年代的泾源,冻、水、雹等灾害俱全,七八岁的孩子没裤子穿。”20世纪80年代从泾源县搬出的白生林说。

……

回首往事,西海固移民总能说上一段因灾致贫的辛酸事。尽管受灾已成常态,但灾害在移民心中仍留下深深的烙印。

同类推荐
  • 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杜诗女读者新选评级

    本书是诗歌评选小集。通过约100首杜诗以及评论文章,还原了当初杜子美所处时代唐朝人的爱恨情仇。为生活在当代,却十分关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女读者们奉献了一本令他们喜欢的杜子美诗歌评选小集。备受到大家的喜爱。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发展概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主要回忆其成长的经历,带有自传的性质,笔调是温馨的,情感也是真挚动人的。一直被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野草集》是鲁迅先生的另一代表作,鲁迅说他一生的哲学都在这部集子里,因此我们编这本书,责无旁贷地收入了《野草集》。另外,为了全方位展现鲁迅,让青少年循序渐进学习鲁迅先生的经典,我们还从他众多的文章里精选了数十篇佳作。
  • 苏曼殊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苏曼殊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穿越子午线的日子

    穿越子午线的日子

    罗华政,重庆理工大学教授。他从一个放牛娃成为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核查官员,他作为该机构的专家核心成员,先后到过34个国家,核查化学武器104次,他与同事们数百次穿越地球上那一条条看不见的子午线的同时,也在飞越着他人生历程的子午线。人生处处有考场要想成为联合国机构的官员,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的核查官员。
热门推荐
  • 推销员定律

    推销员定律

    指导个人成功与组织成长的完美手册。本书收集了在推销领域中广泛应用的81个定律。这一些定律一部分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发现的一些人类社会基本规则,一部分是推销名家经过长期的工作总结并行之有效的真知灼见。它们如同人类智慧的一扇扇窗户,通过它,可以了解纷繁复杂世界背后的真相,并掌握解决推销工作中复杂矛盾的利器。这些定律堪称推销的黄金法则,曾改变过无数人的命运。阅读它,你的命运也将随之改变。
  •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在得知母亲胰腺癌晚期后,威尔一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件事并自然地跟母亲沟通。偶然的一天,他们开始阅读同样的书,为了在母亲之后的化疗中两人可以一起探讨这本书。两个人的读书会就这么开始了。在固定进行的读书会期间,他们开始了一段阅读广度和人生深度的对话之旅。从热门惊悚小说到经典畅销书,从诗歌到悬疑故事,从异想天开到精神层次探讨……穿插着作者对儿时的回忆、母亲的不平凡经历、各自的人生际遇,借阅读,他们探讨了勇气、信仰、孤独,感恩、学习倾听甚至葬礼等多个话题,分享着各自对文字和生命的态度和观点。最终,他们可以真诚地交换彼此对死亡的观点了。
  • 都市原始人(下)

    都市原始人(下)

    甄启明到乙城司法局报到的第一天,就得了一个外号“都市原始人”。那天晚上,甄启明被局长弄到红阳海鲜馆接风,半夜三更回到局里停车场取车子,他不知道梁大爷守门的规矩,这也是整个城市住宅小区的守门规矩,过了零点,开一次门收一块钱。他把梁大爷敲起来,让老头在春寒料峭的铁门旁站了几分钟,也没交钱,气得梁大爷说他是什么都不懂的都市原始人。这个外号传开后,局里人都掩嘴窃窃私笑,说这个外号起得很形象,很贴切。他们发现这位新来的律师管理处处长,不抽烟,不喝酒,不懂麻将,不打扑克,更不会唱歌跳舞,总之,都市人应该具有的一些应酬技能,他一样都不会。
  •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毋庸讳言,一般人都不愿意老。不然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人怕退休?甚至为延缓退休而涂改年龄,所谓五十九岁现象即是退休恐惧症的一种反应。所以,国人把正常退休形容为安全着陆,退休居然成了很不安全的事情,就如同有一架老掉牙的飞机,能够平安降落就是万幸。这时候就看出来,还是当作家好。退休不仅不会影响写作,还意味着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写作。
  • 第三滴水

    第三滴水

    传说沙漠中,第一滴水救命,第二滴水救心,第三滴水就会让人有活下去的希望。失意的陆敏,偶然落入一个巨大的圈套,生活由平淡无奇突然变得波澜壮阔。这期间他意外深陷国外的监狱,在异国他乡结识了重要的人生导师,并且慢慢发现自己背后的圈套。回国后,虽然依旧身处圈套之中,但是,已有所察觉的陆敏一步步开始反击。最后,为了维护正义,陆敏和对手展开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较量。
  • 剑纵万古

    剑纵万古

    一道剑碑自虚空衍生,无数剑纹至理遍布万界,无数人仰头望天说道,“这个世界变了”。一个叫做庄无剑的少年,在家族后山偶然发现一块原始剑胎,此后,他自叹道:“我太妖孽了,想要开创一个剑道的盛世,可让万族共存,谈剑论道,奈何,这是一个杀伐的世界,有太多人不服,我只能逐一镇压。”自此一代剑魔横空崛起,剑惊九幽,万界皆颤。
  • 转折与新生:近代后编(1919—1949)

    转折与新生:近代后编(1919—1949)

    本书讲述了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随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并确立了正确的革命指导方针,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暗影尊界

    暗影尊界

    通过亚特兰蒂斯的指引汪明哲找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影界。在这里他或许能找到亚特兰蒂斯的新文明,但他能活着回去吗?【世界观过于宏达,等先写几本别的小说后再来开始写这个,目前断更,两之三月一章。】
  • 花千骨(上)

    花千骨(上)

    她是世间最后一个神,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煞孤星。由于身上有着易招引鬼怪的特殊气味,所以自小便被妖魔缠身。出生时,满城鲜花尽数凋零,故取名花千骨。性格天真,敢爱敢恨。原本心无杂念的她,自从在群仙宴上初遇白子画时,便注定了她此生为他沉沦……一百零一剑、八十一根销魂钉、十六年的囚禁……她依然固执的不肯放弃。然而,当白子画削去那块绝情池水所留下的伤疤时,当逼着白子画在天下苍生和自己之间选择之一,白子画最终选择了天下苍生,而忍痛将轩辕剑刺向她时,她终于绝望了,对他下了一道神的诅咒:“白子画,我以神的名义诅咒你,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不老不死,不伤不灭!”
  • 你在为谁敬业、忠诚、负责

    你在为谁敬业、忠诚、负责

    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强烈推荐;不甘平庸、追求卓越者的修炼宝典。你现在是如老黄牛般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还是如蚂蚁般,终日忙忙碌碌,无暇看路;还是如罗宾汉般离群索居,我行我素……无论是哪一种,都请翻开本书吧,阅读此书将让你工作面貌焕然一新,迅速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