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丈从叔黄滔《送僧归北岩寺诗》注:“滔表丈从叔,有名于当时。”(《唐音统签》八百九卷)
表侄 表妹 表弟 表叔少陵有《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又有《送重表侄王咏评事诗》云:“我之曾祖姑,尔之高祖母。”《唐故江南西道观察判官监察御史里行太原王公墓志铭》:“表侄前诸道转运推官将仕郎试大理寺评事许志雍撰。”(见陶宗仪《古刻丛钞》)。表妹,见《唐书。李密传》。胡一桂《启蒙翼传》曰:“《明道先生行状》云:”神宗尝使推择人才,所荐父表弟张载及弟颐为首。‘案,此横渠,程夫子表叔也。“朱子《韩溪翁程君墓表》:”熹祖母,君之姑,因谓君叔父。“(子未兄云:”父之表叔谓之重表叔。“未详出何书)
中外孙《世说新书》:“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犹今之表侄孙也。
先后 娣姒训《尔雅。释亲》曰:“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注云:“今相呼先后,或云妯娌。”《史记。封禅书》云:“神君者,长陵女子,以子死,见神于先后宛若。”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索隐》曰:“今妯娌也。”邹诞音:“二字并去声。”韦昭曰:“先谓姒,后谓娣也。宛音冤。”《隋书。经籍志》:“冯少胄《娣姒训》一卷。《丧服小功章》曰:”夫之姑姊妹娣姒妇,报。“传曰:”娣姒妇者,弟长也。“(弟,后也。长,先也,弟长犹言先后。一日以年则弟,以兄则长,故日弟长)注云:”娣姒妇者,兄弟之妻相名也。“
女君《丧服。期者不杖章》曰:“妾为女君。”传曰:“何以期也,妾之事女君,与妇之事舅姑等。”郑注云:“女君,君适妻也。女君于妾无服,报之则重,降之则嫌。”
先臣《春秋。昭三年左传》:晏子曰:“臣之先臣容焉。”臣对君,称先父为先臣。
大父大父、祖父,见《张良传》。又《冯唐传》:“其大父,赵人。”
祖姑三人《丧服小记》曰:“妇于祖姑。祖姑有三人,则于亲者。”陈注:“三人有二继也。亲者谓舅所生也。”继者皆称祖姑之证。
君母 嫡母 少母《丧服。小功章》云:“君母之父母。”注云:“君母,父之适妻也。”王肃曰:“君母,庶子之嫡母。”案:马融以为母之所君,故曰君母。(母,谓出母)庶子贱,故称嫡母为君母。朱子《司农丞翁君墓碣铭》:“调明州司理参军,以母丧不赴。主管吏部架阁文字,又以少母丧去官。”王止仲曰:“所谓少母,盖其生母也。”
母之君母《丧服小记》曰:“为母之君母,母卒则不服。”(母庶而称外祖母为母之君母)陈注:“母之君母,母之适母也。”
从祖父母《丧服。小功章》曰:“从祖祖父母、从祖父母,报。”郑注云:“祖父之昆弟之亲。”
族曾祖父母 族祖父母 族父母 族昆弟《丧服。缌服章》曰:“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昆弟。”注云:“族曾祖父者,曾祖昆弟之亲也。族祖父者,亦高祖之孙。则高祖有服明矣。”贾疏云:“族父母者,己之父从祖昆弟也。族昆弟者,已之三从兄弟。皆名为族。”
祖庶母《丧服小记》曰:“为慈母后者,为庶母可也。为祖庶母可也。”(父之所生,为祖庶母)
长孙 中孙长孙、中(仲)孙,见《王莽传》。
继室《左传。隐元年》:“继室以声子,生隐公。”
外舅 外姑 妇翁妻之父母为外舅、外姑。见《尔雅》。妇翁,见《第五伦传》。
庶孙妇《丧服。缌麻章》曰:“庶孙之妇。”马融曰:“祖父母为嫡孙之妇小功,庶孙妇降一等,故服缌。”
堂兄弟 再从兄 三从兄弟 从父兄弟杜牧之有《为堂兄沣求澧州启》。《世说。赏誉篇》曰:“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繇蚤卒。祜来哭,见长和哀容举止宛若成人,乃叹曰:从兄不亡矣。”又《规箴篇》注云:“《桓氏谱》曰:”道恭,字祖猷,彝同堂弟也。‘“《开元礼》曰:”成人九月为从父兄弟。“注云:”今之同堂兄弟。“《后汉书。杨震传》:”震上疏曰:“伏见诏书,封故朝阳侯刘护再从兄环袭护爵为侯。’”《唐薛君塔铭》后称“再从兄钧撰。”《开元礼》云:“缌麻三月,为族兄弟。”注云:“三从兄弟、三从姊妹。”《汉书》曰:“荆王刘贾,高帝从父兄也。”师古曰:“父之兄弟之子为从父兄弟也。言本同祖,从父而别。”《尔雅。释亲》曰:“父之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昆弟。”《丧服。大功章》云:“皆为其从父昆弟之为大夫者。”
三从父 从父子 从父姊妹《唐书》:“卢馔,吏部尚书从愿三从父也。”(《郭钦说传》后。)《汉书。夏侯胜传》:“从父子建。”师古曰:“从父昆弟之子。”《丧服。小功章》曰:“从父姊妹。”注云:“父之昆弟之女。”
从祖昆弟《汉书》:“燕王刘泽,高祖从祖昆弟也。”师古曰:“言同曾祖,从祖而别也。”《丧服。小功章》曰:“从祖昆弟。”注云:“父之从父昆弟之子。”马融曰:“谓曾祖孙也。于已为再从昆弟。同出曾祖,故言从祖昆弟。”
从叔母《颜氏家训》曰:“《陆机集》有《与长沙顾母书》,乃其从叔母也。今所不行。”
阿兄《世说新书》:“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女婿 长女婿 孙婿 中女婿俱见《霍光传》。又女婿,《三国志》屡见。
两姨兄弟姊妹《开元礼》云:“缌麻三月,为从母兄弟姊妹。”注云“今谓两姨兄弟姊妹。”
曾孙郑晓《古言》曰:“自孙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称曾孙。曾者,重也。”
来孙 昆孙 仍孙 云孙《释名》曰:“玄孙之子曰来孙,此在无服之外,其意疏远,呼之乃来也。来孙之子曰昆孙,昆,贯也,恩情转远,以礼贯连之耳。昆孙之子曰仍孙,以礼仍有之耳,恩意实远也。仍孙之子曰云孙,言去已远,如浮云也。”
同父少弟《汉书》:“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师古曰:“言同父,知其异母。”
皇姑《服问》曰:“传曰:”有从轻而重,公子之妻,为其皇姑。‘“(庶子之妻称庶子所生曰皇姑。)疏云:”皇,君也。此妾既贱,若惟云姑,则有嫡女君之嫌。今加皇字,明非女君,而此妇尊之与女君同,故云皇姑也。“
妾祖姑《杂记》曰:“妾于妾祖姑。”《丧服小记》同。
同胞 弟兄东方朔《答客难》曰:“同胞之徒,无所容居。”苏林曰:“胞音胞胎之胞也。言亲兄弟。”《白虎通》曰:“谓之兄弟者何?兄者,况也,况父法也。弟者,悌也,心顺行笃也。”《公羊传》曰:“母弟称弟,母兄称兄。”何休曰:“母兄,同母兄。”
荒刘熙《释名》曰:“兄,荒也。荒,大也。故青、徐人谓兄为荒也。”
次兄《世说新书》注:《续晋阳秋》曰:“谢朗,字长度,安次兄,据之长子。”
先女君 摄女君《杂记》曰:“女君死,则妾为女君之党服。摄女君,则不为先女君之党服。”(妾不敢为夫人,故称摄女君)陈注:“妾摄女君,则不服,以摄位稍尊也。”
君舅君姑《尔雅。释亲》曰:“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注:“《国语》曰:”吾闻之先姑。‘“
威姑《说文》引《汉律》曰:“妇告威姑。”家君曰:“威姑,犹君姑也。古威、君同音。”
少姑 兄公 女公 女妹《尔雅。释亲》曰:“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夫之兄为兄公。”注:“今俗呼兄钟,语之转耳。”公,《释文》作公,云:“音钟,今本作公。”又曰:“夫之弟为叔,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
兄伯妇人呼夫之兄为伯,于书无所载。予顷使金国时,辟景孙弟转行。弟妇在家许斋醮。及还,赛愿。予为作青词云:“顷因兄伯出使,夫婿从行。”虽借《陈平传》兄伯之语,而自不以为然。偶忆《尔雅。释亲篇》曰:“妇称夫之兄为兄公。”于是改兄伯为兄公(永亨《搜采异闻录》)。
舅姑《白虎通》曰:“称夫之父母谓之舅姑何?尊如父而非父者,舅也。亲如母而非母者,姑也。故称夫之父母为舅姑也。”
兄子 兄女《世说新书》:“谢太傅(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舅父 君母昆弟 象母《史记索隐》曰:汉《表》,邬侯驷钧。邬,太原齐县。齐哀王舅父。侯。舅父即舅,犹姨曰姨母然也。《丧服。缌麻章》曰:“君母之昆弟。”案,君母昆弟即舅也。《缌麻章》有舅,又有君母昆弟。嫡子称舅。庶子贱,称君母昆弟。刘孝标《世说新书》注:“《魏书》:明帝于园为象母起观,名其里曰谓阳。象母,即帝之舅母。”
髯舅东坡《送王元直之诗》:“空使犀颅玉颊(注:先生之子),长怀髯舅凄然。”
婚姻 异姓 兄弟 连《尔雅。婚姻》曰:“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注云:“古者皆谓婚姻为兄弟。”《白虎通》曰:“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昏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诗》云:”不惟旧因。‘谓夫也。又曰:“燕尔新婚。’谓妇也。”《家语。弟子行》曰:“独居思仁,公言言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复‘白圭之玷’,是南宫韬之行也。孔子信其能仁,以为异士。”王肃曰:“《大戴》引之曰:以为异姓婚姻也,以兄之女妻之者也。”《国语》云:“先王聘后于异姓。”《周礼。司仪职》:“时揖异姓。”《公羊僖二十五年》:“宋荡伯姬来逆妇。”《传》云:“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何休曰:“宋、鲁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宣十年谷梁传》:“齐人归济西田,公娶齐,齐繇以为兄弟,友之。”疏引《尔雅》。《汉书音义》曰:“连亲,姻也。”
本生父《仪礼。丧服,齐衰不杖章》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宋孝宗,宗人称之子也,高宗封为秀王,称曰“太子本生父。”本生父者,犹曰视其父云耳。
从祖姑 族祖姑 从祖姑姊妹《尔雅。释亲》曰:“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丧服。缌麻章》曰:“从祖姑姊妹适人者报。”马融曰:“从祖姑姊妹,于己再从,在室,皆小功。适人,降一等,故缌。”
王姑《尔雅。释亲》曰:“王父之姊妹曰王姑。”《丧服。缌麻章》:“父之姑。”注云:“归孙,谓祖父之姊妹。”
先人《诗。小宛》云:“念昔先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杞梁妻曰:”犹有先人之敝庐在。‘(谓殖之先)《世说新书》:“桓常侍(彝)。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
离孙 归孙 弥甥《尔雅。释亲》曰:“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女子谓昆弟之子为侄。谓出之子为离孙,谓侄之子为归孙。”离孙,今谓之弥甥。《左传。哀二十三年》:“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吊,曰:”以肥之得备弥甥也。‘“杜注:”弥,远也。康子父之舅氏,故称弥甥。“又称从孙甥,见《左传》(哀二十五年)。
从侄《唐宁远将军李宗卿墓志铭》称“从侄乡贡进士艺通撰”。
从祖昆弟之子《丧服。缌麻章》曰:“从祖昆弟之子。”注云:“族父母为之服。再从兄弟之子。”
弟子《世说新书》:“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
外生《世说新书》:“郗公鉴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
内大父《渔洋集》称妻之祖为内大父,未知所出。《颜鲁公家庙碑》以妻弟为内弟,见前(妻弟可称内弟,则妻之祖可称内大父矣)。
妇兄 妇弟《王莽传》:“王宇妇兄吕宽。”(宇,莽子)妇弟,出《北史》,见上。
外祖 外祖母何休《公羊》注曰:“礼,外孙初冠,有朝外祖之道。”《唐书》:“蒋外祖吴兢,幼从外家学得其书。”(《西斋集》引)《世说新书》:“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谓左右曰:”馆当何以为名?‘侍中缪袭曰:“宜以”谓阳“为名。’”
外孙郭解,温善相人许负外孙也。《丧服。缌麻章》曰:“外孙。”注云:“女子子之子。”
外家牵连之亲杨子云《答刘歆书》曰:“临邛林闾翁孺与雄外家牵连之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