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葛《续汉书。礼仪志》注:“《谢承书》曰:”明帝嗣位,帅公卿百寮就园陵而朝焉。苟先帝有瓜葛之亲,男女毕会。‘“《世说。排调篇》云:”王长豫幼便和令,丞相爱恣甚笃。每共围棋,丞相欲举行,长豫案指不听。丞相笑曰:“讵得尔?相与似有瓜葛。’”注:“蔡邕曰:”瓜葛,疏亲也。‘“(蔡邕《独断》)
苗裔 皇《离骚经》曰:“帝高阳之苗裔。”王逸注曰:“苗,胤也。裔,末也。”又曰:“皇览揆余于初度兮。”注云:“皇,皇考也。”
皇考《离骚经》:“朕皇考曰伯庸。”王逸注云:“皇,美也。父死称考。《诗》曰:”既右烈考。‘“
高祖王父王母 曾祖王父王母 王父 王母《尔雅。释亲》曰:“父之考曰王父,父之妣曰王母”云云。《哀二年公羊传》曰:“不以父命辞王父命。”
血脉何休《公羊》注(庄元年)云:“同姓有血脉之属。”
从孙《周语》曰:“共之从孙,四岳佐之。”韦昭注:“共,共工也。从孙,昆弟之孙也。”
君公《绿水亭杂识》:“宋有嫁子者云云,其子窃而藏之。君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君公,其舅之称,故妇人谓夫之兄曰兄公。”
结发苏武诗:“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又见《国三老袁良碑》。
女姑女叔《昏义》曰:“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注云:“室人,谓女姑、女叔、诸妇也。”疏云:“室人是在室之人,非男子也。女姑,谓婿之姊也。女叔,谓婿之妹。诸妇,谓娣姒之属。”何休《公羊》注曰:“礼,妇人见舅姑,以枣栗为贽;见女姑,以段为贽。”
继姑汉《李翊夫人碑》曰:“继姑入室,勤养纟券纟券。”
从舅《尔雅。释亲》:“母之昆弟为舅,母之从父昆弟为从舅。”
君 男君《丧服。斩衰章》曰:“妾为君。”传曰:“君,至尊也。”郑注云:“妾谓夫为君者,不得体之加尊之也,虽士亦然。”疏云:“士言争友,则属隶不得为臣,则士身不合名君。至于妾之尊夫,与臣无异,是以虽士妾得称夫为君也。”《释名》曰:“妾谓夫之嫡妻曰女君。夫为男君。故名其妻曰女君也。”
婿《公羊传》曰:“君若赘旒然。”何休曰:“旒,旗旒。赘,系属之辞。若今俗名就婿为赘婿矣。”疏云:“亦是妻所持挈,故名之云尔。”徐广《史记》注曰:“男无聘财,以身自质于妻曰赘。”《索隐》曰:“婿如人身之尤赘,是余剩之物。”
友婿《释名》曰:“两婿相谓曰友婿,言相亲友也。”《汉书。严助传》:“助对曰: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师古曰:友婿,同门之婿。“(即今妻姊妹之夫)
子侄《世说新书》:“谢公曰:”贤圣去人,其间未远。‘子侄未之许。“
表生女《杜樊川集。尚书吏部侍郎沈公郊行状》曰:“我烈祖司徒岐公与公先少保友善,一见公喜曰:”沈氏有子,吾无恨矣。‘因以冯氏表生女妻之。“
外甥《唐故颍川郡陈府君(名直)墓志铭》:“外甥陇西李艺集。”
亲家鱼豢《魏略》曰:“赵熹,字伯阳,为平原太守。百官大会,光武问:”熹在郡何如?‘咸称熹政有迹。时亲家诸夫人皆会,会罢,诸夫人言:“熹笃义多恩,从长安还,护妾等衣食生活,使得蒙今日之富贵。非独能临人也。’”(《御览》四百七十六)。
二门公《世说新书》:“谢景重女适王孝伯儿,二门公甚相爱美。”二门公,犹俗言两亲家也。
陈氏沈 卞同杜东原(琼)《书礼札后》云:“右礼书一通,乃先姑夫陈孟彬之母遗吾先祖母者,世所谓道日书也。其词翰为乡先生卞孟符所作。藏之箧笥已六十余年。昨者捡出,因志其自妇人书疏,史不详载。惟杨太尉夫人通书曹操夫人,称‘彪袁氏顿首。’王逸少字师卫夫人,乃李太守之妻,其妻亦称‘李氏卫再拜。’岂皆以《礼经》妇讳不出门、《左氏传》中妇人以夫姓为姓、而以己姓为名之例也欤?今书中称陈氏沈者,盖援是例也。事不师古,即为杜撰。先生读书博学,岂肯为杜撰者哉?如世俗称‘归某郡某氏’、‘某奉书,’则无出矣。先生讳同,孟符,字也。别号萍轩。仕至都昌令、河南郡守、周府左长史,以疾终于官。平生畏慎有守,世称德人,观其言辞之典赡,心画之端庄,可以验其为人矣。”
姑姊 姑妹《左氏襄十二年传》:“姑姊妹。”《正义》曰:“《释亲》曰:”父之姊妹曰姑。‘樊光曰:“《春秋传》云姑姊妹,然则古人谓姑为姑姊妹,若父之姊为姑姊,父之妹为姑妹。《列女传》梁有节姑妹,入火而救兄子(救,宋本作取其)。是谓父妹为姑妹也。后人从省,故单称为姑也。古人称祖父,近世单称祖,亦此类也。’”
内叔《渔洋集》有《石龟行为内叔长白山人赋》。内叔,谓妻之从父也。
叔翁 叔婆昌黎《祭李氏二十九娘子文》云:“惟年月日,十八叔翁及十八叔婆卢氏遣昶以庶羞之奠,祭于李氏二十九娘子之灵”云云(注云:公之侄孙女,李于妻)。
叔郎任《奏弹刘整》云:“故西阳内史刘寅妻范诣台诉列,称出适刘氏二十许年,刘氏丧亡,抚养孤弱,叔郎整常欲伤害侵夺。”
侄孙唐徐氏《山口碣石题刻》称:“侄孙检校。”
孝子 孝孙 哀子 哀孙 谢孝《杂记》曰:“祭称孝子孝孙(吉祭),丧称哀子哀孙。”(凶祭)《世说新书》:“谢镇西(镇西,陆本作车骑)。玄在安西艰中(安西,谢奕也),林道人往就语,将夕乃退。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答云:“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
高祖《书疑》:《礼》称曾祖之父为高祖。《左传。昭十七年》:郯子曰:“我高祖少挚。”则以始祖为高祖。《昭十五年》:景王谓籍谈曰:“昔而高祖孙伯。”则谓九世祖为高祖。
世父 仲父 叔父 季父《释名》曰:“父之兄曰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又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仲父之弟曰叔父,叔,少也。叔父之弟曰季父,季,癸也,甲乙之次第癸最在下,季亦然也。”《汉书。楚元王传》:“我起先取季父矣。”
贤家君 老父《世说新书》:“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邱,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家嫂《世说新书》:“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解情慷慨,致可传述。‘“安次兄据取太康王韬女,名绥。
犹子 子侄 侄男 父子 从子 族子 子姓《仪礼。丧服》传曰:“兄弟之子犹子也。”《晋书。王湛传》云:“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颜元孙《干禄字书》,颜真卿书序,称“第十三侄男真卿书。”柳宗元《祭六伯母文》亦自称“侄男”。顾炎武案:“《颜氏家训》曰:”兄弟之子,北土多呼为侄。‘案:《尔雅。丧服经》、《左传》侄名虽通男女,并是对姑之称。晋世以来,始呼叔侄。书侄而又加男,此唐人之俗称也。“又云:”古者兄弟之子皆日子,《汉书》:疏广与其兄子受,父子并为师傅。《后汉书》:蔡邕与其叔父质得罪,上书自陈,亦曰:“言事欲陷臣父子。’《晋书。谢安传》:”安与兄子玄,父子皆著大勋。‘《世说》:“江左殷太常父子。’亦谓殷融与其兄子诰。今人谓兄弟之丈夫子亦曰侄,非也。”《朱子语类》:“侄字本非兄弟之子所当称,当称从子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称从子,高祖四世而上称族子。”《史记。武安侯传》:“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顾炎武曰:“当时未有称侄者,《汉书》作子姓。《礼记。丧大记》注:”子姓,谓众子孙也。‘《列子》:“秦穆公谓伯乐曰: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史记。外戚世家》:”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
宗兄 宗弟 宗子宗兄、宗弟,雁行也。宗子,尊卑通称也。见《曾子问》(皆同宗之称)。昌黎《考功员外郎卢君墓铭》云:“愈之宗兄,故起居舍人。君以道德文学服一世。”注:“宗兄,谓韩会,《摭言》以为韩衢。”
七族《汉书》注张晏云:“七族,上至曾祖,下至玄孙。”《史记索隐》:“七族、一说父之族一也,姑之子二也,姊妹之子三也,女子之子四也,母之族五也,从子六也,及妻父母,凡七。”
父友《丧大记》:“既葬,若大夫父之友,食之则食之矣,不辟粱肉。若有酒醴,则辞。”陈注:“父友,父同志者。”
朋友世亲 世讲 世契《潜夫论》曰:“语曰:”人惟旧,器惟新;昆弟世疏,朋友世亲。‘此交际之理,人之情也。“《吕氏童蒙训》曰:”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义。至其子孙,亦世讲之。前辈专以此为务,今人知之者盖少矣。“(交承,新旧官交代也)《唐诗纪事》:”杜甫与严武世契也,尝醉登武床,呼斥其父名,而武不忤。“
大父行《史记。郑当时传》:“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内宾《特牲馈食记》有“内宾”。
北堂《有司》曰:“主妇北堂。”注:“北堂,中房以北。”
通好 通家《世说新书》:孔文举对李元礼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后汉书》作通家)《续汉书》载融语曰:“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
外交吉凶相告《周语》曰:“东门氏来告乱,子家奔齐。”韦昭曰:“来告,告周大夫也。诸侯大夫以君命使出,出必有礼贽私觌之事,以通情结好,吉凶相告。子家尝使于周,故以乱告也。”
觚不觚录一则《觚不觚录》载:“兄弟之子、从兄弟之子、五服以内兄弟之子、妻之亲从子与姊妹之子曰甥、次知己义兄弟之子、次五服以外兄弟之子、中表兄弟之子、同年之子、寮采会友之子,行必随行,坐必侍坐,有宴会不并席也。子之同年与远戚兄弟之子,虽同年之子,而年位高者,行不必随,坐不必侍,不据上席可也,有宴会下席可也。”
同岁(同年生附)
《后汉书。李燮传》:“燮迁河南尹。先是,颍川甄邵谄附梁冀为邺令。有同岁生得罪于冀,亡奔邵,邵伪纳而阴以告冀,冀即捕杀之。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途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笞捶乱下,大署帛于其背曰:”谄贵卖友,贪官埋母。‘又《董卓传》注:“王邑字文都,北地泥阳人,镇北将军。见《同岁名》。”《三辅决录》曰:“游殷为胡轸所害,同郡吉伯房、郭公休与殷同岁相善,为缌麻三月。”(《御览四百九》)《风俗通》曰:“南阳太守五世公与东莱太守蔡伯起同岁,欲举其子。伯起自乞子瓒尚弱,而弟琰幸已成人。是岁举琰,明年复举瓒。瓒十四,未可见众,常称病,遣诸生交到。十八乃始出,治剧平春长。上书:”臣尚弱冠,未任宰御,乞留宿卫。“尚书劾奏增年受选,减年避剧,请免瓒官。诏书左迁武当左尉。会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蛮夷,绲与伯起同时,公府辟瓒为军曲侯。瓒归卧家,军功除新阳长,官至下邳相。”(《御览》)《敦煌长史武斑碑》云:“于是金乡长河间高阳史恢等,追维昔日同岁郎署。”谓光禄同举三署郎也。
顾炎武《日知录》:“今人以同举为同年。唐宪宗问李绛曰:”人于同年固有情乎?‘对曰:“同年,乃九州四海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识,情于何有?然穆宗欲诛皇甫,而宰相令狐楚、萧亻免以同年进士保护之矣。’案,汉人已有之,《后汉书。李固传》云:”有同岁生得罪于冀。‘《风俗通》云:“南阳五世公为广汉太守,与司徒长史段辽叔同岁。’又云:”与东莱太守蔡伯起同岁。‘又云:“萧令吴斌与司徒韩演同岁。’《三国志。魏武帝纪》云:”公与韩遂父同岁孝廉。‘(《魏武故事》载公令曰:“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汉敦煌长史》云云。《孝廉柳敏碑》云:“县长同岁犍为属国赵台公。’《晋书。陶侃传》:”侃与陈敏同郡,又同岁举吏。‘其云同岁,即今之同年也(惟《吴志。周瑜传》言坚子策与瑜同年。《步骘传》言与广陵卫旌同年。此当是年齿之年。栋案:同举为同岁,同物为同年,古法也。古年齿皆称年,今人称岁,而以同举为同年,殊失古义)。
座主当门生拜礼李涪《刊误》曰:“春官氏每岁选升进士三十人,以备将相之任。是日,自状元已下同诣座主之宅,座主立于庭,一一而进,曰某外氏某家,或曰甥,或曰弟,又曰某大外氏某家,又曰外大外氏某家,或曰重表弟,或曰表甥孙。又有同宗座主,宜为侄而反为叔。言叙既毕,拜礼得申。予辄议曰:春官氏选士得其人,止供职业耳。而俊造之士,以经术待聘,获采拔于有司,则朝廷与春官氏皆何恩于举子?今使谢之,则与选士之旨岂不异乎?有东海之予(当作子),岭海之人,皆与华族叙中表,从使拜首而已,论诸事体,又何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