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构针对上千人做过很专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千人中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不得展志的竟然达到近八成,这说明抱怨在职场、生活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抱怨的人总是我
当今社会,虽然机会很多,但是竞争却日益残酷,抱怨的人也是比比皆是。有机构针对上千人做过很专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一千人中有过怀才不遇之感的竟然达到近八成,这说明因怀才不遇而在职场中抱怨是很普遍的现象。
要说怀才不遇,郭婧一定会说自己最有资格了。
在大学时,郭婧就是学生会干部,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所以,从大学毕业来到公司,她就想要有番大作为,可是自己的才华没有机会展示,每天都是朝九晚五的拉磨式生活。
看着和自己同时进入公司的人,有的已经在某个区域市场做了经理,有的已经在所在部门进入了管理阶层。反观自己,总经理秘书做了几年,每天不过是替老总写写文件之类而已。
郭婧想:“为什么我的能力不比他们差,却没有好平台表现?老板为什么不赏识我”她多么渴望也拥有这个晋升的机会呀!
毋庸置疑,很多的人都有过像郭婧一样的遭遇和心境,总是抱怨为什么工作上得不到升职。根据多年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专家分析,这种情况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1.职业错位和管理者安置岗位不当。因为找错工作而造成怀才不遇,这是很普遍的原因。找错工作,就是南辕北辙,你越努力,离你想要达到的目的地就会越遥远。另一方面,管理者不懂得知人善任,也会导致这种结果。
2.急功近利的心态。有些人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一开始对自己的期望就过高。特别是高学历的职场新人,但是,当他们深入到职场,感觉到现实和想像的反差太大,自然就会有怀才不遇之感。
3.自身能力不足。自身能力不足,是导致怀才不遇最常见的原因。职场是凭实力说话的地方,只有功劳,没有苦劳,不知道通过学习提升自己,那就只好怀才不遇了。
4.自我推销能力欠缺。你可能也缺乏一种自我推销的能力。不知道该怎么向上司老板推销自己,就不能让别人看到你的优点,自然不会有人在你的职场之路上拉你一把。
5.缺乏职业素养。大多的时候,“怀才”者之所以“不遇”,究其根源还在自身致命的职业缺陷。这样的人人品极差,就算是天才,老板也不敢重用。
6.人际关系紧张、与环境文化不能融合、身体健康问题都会阻碍才能的正常发挥。
7.不懂得与时俱进。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都非常之快,一个人自己过去掌握的熟练技能很可能转眼之间就无用武之地了。
从上面的原因分析,造成怀才不遇,并不仅仅是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看到这里,我想,对于“抱怨的人总是我”的疑问,应该有了答案吧!如果还没有,你就需要再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因为抱怨的是你,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抱怨,受伤的却是你,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好高骛远(想地太远,站地太低)
每个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时,才能把才华发挥殆尽。这个道理没错,但是,他们却忘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事情总要一步一步地来。志存高远,是有理想的表现,但好高骛远就是不切实际了。
相当一部分的抱怨者,他们的视线总放在别人的晋升际遇上,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虽然总把目光投向别人,未必是坏事,至少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和强项。但很多人在看别人时,却不是以学习的态度。而是以一种不屑、嫉妒的心态去看的。似乎他们都忘了事情要脚踏实地地做。
而且,当你站在你的角度去看别人的工作的时候,别人的辛劳、难处你未必知道。这也是一种围城心态。因此,应该立刻抛弃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积极努力的展现自己,从而让领导有信心让你去做这件事情才是重要的。由此,抱怨的人应该弯下腰来看看自我,建立如下好的观念,如此才能获得领导的垂青。
第一,好的职位要靠自己努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好的职位从不是从天而降的。
第二,好的职位是靠业绩博取的。即便有慧眼识珠者,也需要这颗宝石发出耀眼的光泽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当你没有更好的途径去展现自己的能力时,目前的岗位就是唯一的也是最保险的发挥才能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让老板认识你、赏识你,无疑是明智之举。
更多时候,在面对自己的不遇处境时,我们更应该多问问自己,而不是把目光都放在那些臆想上。在现在的岗位上,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使自己的才华得到展现,才真正是使自己摆脱困境,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现在问自己如下几个问题,清楚了这些,你就会觉得前途有了一点光芒。
1.你现在的职业是有发展的职业吗?
2.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是否做到了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3.你在自己的工作中可曾做出过什么“彩”没有?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成绩吗?
4.你的工作能否让你发掘出使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
5.你是否想到过为自己创造机会,让更多的人认识你的才华?
6.你是否想过或是正在进行充电学习?
7.你自己感觉距离你理想的职位,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好,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对身边充满抱怨,回答清楚这几个问题,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发展有帮助的答案的。
职业操守太差(守住心中的那条道德底线)
有人说,德是才的资本,厚德方能载物。如果一个人缺少了职业操守,没有职业道德。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或者说,即便小有成功,也不可能走得很远。
职场中,我们能看到很多有才无德的人,他们通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可能在工作和业绩上是一匹黑马。但如果接触久了,你会发现他们一般会为了业绩,而在工作中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抛却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苏总是京城广告界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公司的广告业务基本可以让其他同行汗颜。早年曾从事过人力资源管理的他,对企业用人方面似乎很有心得。谈起人力资源管理,苏总往往有惊人之语。在一次课程指导中他说:“要求员工德才兼备是没有必要的,员工可以缺德。”此语一出,听课的人们一片哗然。
他接着解释道:当代企业不是高树明义的“君子国”,企业要求的是效率最大化,对员工最大的需求是其在本岗位上的业务能力。如果员工的业务过得去,那么他就是好员工,至于其个人品德,倒是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只要有相对规范的管理制度,个人品德问题不会影响到工作。
谁知,之后的一件事情让苏总砸了自己的脚。
松是苏总公司内的一匹业绩黑马,二十出头,从跑客户拉单一路晋升为中层部门的管理者。在苏总眼里,这个小伙子有着很强的业务能力和充沛的工作热情。
突然,有一天,公司的大部分工作人员竟然“造起反”来,他们联合找到苏总谈话,要求调查松的问题。起初,对松宠爱有加的苏总固执地认为这是有人嫉妒松的成绩和能力,发动人员给松告状,但迫于压力,他进行了一番调查,可结果竟然令他不寒而栗。
原来,松在身为业务员的时候,就一直以好听的言语和貌似可亲的姿态在同事的手里抢单,将别人基本快要谈成的业务最终据为己有。更为过分的是,当了中层管理者后,他的劣迹也开始“升级”,他多次谎称是苏总的安排和授意,要求同级的业务发布部门优先在对外业务平台上发表他的广告。
久而久之,公司的员工终于忍不下心中的不平,采取了“集体上访”的手段。如同冷水浇头的苏总突然间对自己的“不求德,只求才”的用人理论进行了反思。
从此,他经常拿自己的这个教训当作反面教材,他在讲课中说:没有职业道德、缺失职业操守,即便有工作能力,有机敏的头脑,也不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机会,更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