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0900000005

第5章 弟弟之死

我最大的弟弟名先昶,死于麻疹,是夭折。我父母虽然在闲谈中会提他们这个儿子,但于我毫无印象。我最感伤心的是我第二个弟弟先觉的死。他比我小十一岁,生于1941年。我离家上大学时,他刚十一岁,比我清秀、聪明、可爱。我弟弟的死,是我家的大变故,也是我心中永久的痛。

我上大学后,父亲在南昌,开始是经商、开公司,后来被安排在一家粮站当职员。家中只有我母亲和弟弟两个人。当时家中经济很拮据,我没有多少钱寄回家,父亲工资更低,留在家中的母亲靠卖一些旧家具或其他东西补贴家用。后来我弟弟高中毕业当了小学教员,母子相依为命,守着已经变得很小的旧居过活。

1962年夏天,家乡正发大水。鄱阳湖边,几乎几年就涨一次大水,从涨水到退水要几个月。那时,我姨住在我家。她家从来是租房子住,母亲讲,不如姐妹相伴。我姨家的表弟在邮局当邮差。有一天他们表兄弟到河边洗澡。我弟弟不会游泳,两个人是去洗澡。走在路上弟弟被一块石头绊了一跤,一头栽到桥下。鄱阳是水路,过往的船很多,但没有人伸以援手,只要顺手拉一把,经过挣扎浮出水面的弟弟就不会淹死。可当时终年在水路上行船的人都很迷信,在水里捞人就是挡住淹死的死鬼寻找投生的替身,那么自己就可能当替身。他们绝不会救溺水的人,谁愿意当替身呢?我弟弟的死,对我年老的父母是致命的一击。我和姐妹都赶紧回家。我父母对着灵堂上弟弟的相片,天天撕心裂肺地哭喊、诉说,我们的劝说一点用处都没有,只有跟着流泪。这个弟弟是父母第二个儿子,父母对他比对我的感情更深,我从高中毕业后回家次数少,可这个弟弟短短一生就是在我父母眼前终日相伴。当时又是家里经济困难时期,母子相濡以沫,格外亲。弟弟没有了,家不成家,留着房子还有什么意思呢,物是人非,睹物伤情,不如卖了,断了念想。从此我母亲迁居南昌依我姐姐居住。后来父母都老死南昌,再也没有回到伤心地。

我和弟弟相处时间不长,我上大学时,他还是小孩,写得一手好字,春节时替人写大门的春联。他身体不好,医生说是肺病,为治病,我父亲可以说是卖光了家中的东西。病好了,高中毕业,当了小学教员。他曾给我写信要来北京和我同住。当时我是单身助教,经济也很困难,住在一间用作厨房的不足6平米的小房里,负担不起。当时都是低工资,刚毕业能好到哪里!至今我仍既悔又愧。如果当时我弟弟来北京与我一起,能继续上学,或找个事做,手足相依,即使再困难点,他也不会溺水而死。人生的偶然性太大,一个偶然机遇会改变命运:

青春十八少年郎,似是龙王觅东床。

传书柳毅去不返,终生思念满惆怅。

除这个最小的弟弟外,我还有几个姐妹。父母生于光绪年间,是皇帝的子民,传统思想很重,重男轻女。我姐姐读到高中就辍学,不久与我的表哥结婚。这个表哥是我二姑妈的儿子,我姑妈早孀,把儿子托给自己的弟弟照顾。我这个表哥一直在我家当店员。我父亲重亲情,我大姑妈的儿子,二姑妈家两个儿子,三姑妈家几个孩子都在我家做店员。此外,还有几个外姓店员。他们之间也会有矛盾。我第一次听到“黄马褂”这个词时不懂,后来才知道是指我的表哥们属于“皇亲国戚”的意思。这种半家族式的商行完全是旧式的,即使没有新中国成立后的公私合营,也不会有发展前途。

我姐姐出嫁时,送嫁的是我,由弟弟送嫁是我们当地的习俗。我舅舅家没有男丁,我两个表姐出嫁都是我送嫁,我嘛事不懂,任人摆布。当时出嫁最风光的是前面抬着花轿,抬着嫁妆,吹吹打打,送嫁的人坐在东洋车即人力车上。当时的东洋车其风光可能如同现今的宝马。我这位唯一由我送嫁的姐姐,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工作,在工厂里当个小职员,直到退休。我姐夫2013年春去世。

我有三个妹妹。大妹比我小三岁,从小送给人家当童养媳。不远,就是隔壁一家开柴行的小康人家。不是家里养不起,而是不愿养,因为女孩迟早都是别人家的人。她公婆都是老实的平民百姓,待她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不是小说里受苦的童养媳,而是对等的联姻。大妹后来也走出家门,在商店里当了货员。2013年4月因胆囊癌去世。三妹,也是从小就抱给人家当女儿。养父是安徽人,在镇上一家大酱园当店员,一直没有孩子,所以收我妹妹当养女。当地有个风俗或者迷信,总认为抱个孩子后可以生育,一般会取个吉利的名字,叫招弟、望弟。后来,我妹妹的养父母家真的连续生了几个孩子,有男有女,也算是我妹妹带来的好运。有了弟妹,我妹妹在养父家仍然是最珍贵的。因为我家不是因为穷才把女儿送人,所以两家像亲戚一样地来往。这个妹妹后来顶替我父亲,在粮站工作。

我的大妹、小妹都是读到小学。二妹幸运点,高中毕业时,家里经济困难,父亲在粮站当小职员,工资很低;母亲和小弟弟在家靠卖家具贴补家用,因此父亲反对她继续考大学。我支持这个妹妹继续上学,后来她考上医学院。我那时升为讲师,稍宽裕点,可以寄点伙食费,但也少得可怜。二妹毕业后,当了医生。他们夫妇二人都是医生,看专家门诊,算是事业有成。

我们这代人是经过困难生活的。可我们的子女不同,生活条件好多了。学历都高,至少是大学毕业。有的在国外发展,有的在国内当高管,或当教授。至于第三代,简直是生活在蜜罐里还嫌不甜的人。比起我的姐妹们,看着第三代,很有感叹。

六十年前,我从复旦分配来人大,尚为一人。后来,我二妹的孩子考取清华。他可是个聪明过人又吊儿郎当的家伙。十七岁入清华建筑系,是我和我父亲亲自送他去报到的。即使是考试期间,每天照踢足球不误,眼镜不知换过多少副,都是球场业绩。毕业后考研究生,成绩优秀,可是那年刚好临时加试政治课。他以为是做样子的,草草完事,结果不及格。老师爱莫能助,感到可惜,把他介绍到另一个院校读研究生。临面试,找不到人,他到承德旅游去了。我到他宿舍中去寻他,还以为走进了垃圾场,门口堆放着久未清扫的垃圾。人终于回来了,刚下火车,就去面试,总算录取了。毕业后工作几年去了美国,现在在美国硅谷工作。我三妹的女孩考取对外经贸大学,男孩考取北外。而且人越来越多,另外两个外甥女,都在北京工作、安家,都有了孩子。看着妹妹一大家人,都有出息,我心里特别高兴:

负笈京城六十年,满桌欢声笑语甜。

逝者如斯东流水,一代更比一代强。

日行万步长伏案,无关名利爱书香。

头白齿豁不怜老,尚思为国写千篇。

同类推荐
  • 拳台杀手

    拳台杀手

    二十一岁那年,当了三年朝奉的春日先生次离开纽城,奉老板之命到费壹城去会一位四川来的客商。在此之前,春日先生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一直是在纽城万盛烟行的账房里进进出出。万盛烟行,是纽城中一家小小的烟行。当年也就不过是一爿铺面,几间作坊。门,是杉木做的;墙,是杉木做的;就连上头的瓦片,有许多地方也是用杉树皮做的。整个烟行看上去斑斑驳驳,老态龙钟,一副其貌不扬的样子。但是,这却是一家历史悠久而且名声蜚然的百年老店。纽城,地处赣北平原。城外肥畴沃壤,地旷人稠,自古以来,一直是一方富庶之地,鱼米之乡。此地除了出产上等的稻米之外,还出烟叶。饶州的烟叶,历来就名声在外,所以饶州黄烟就远近闻名。特别是其中的那种“皮丝烟”,更是饶州黄烟中的珍品。皮丝烟,不仅色泽黄润,味道醇厚,更主要的是它的丝缕既细又长,而且柔韧不绝,所以被称之为“皮丝”。历来被行家和那些“瘾君子”们视为黄烟中的上等货色。据说晚清年间,这种皮丝烟还是专门孝敬“老佛爷”的奴才李莲英的“贡品”。万盛烟行虽然是一家小小和烟行,但这家出产的皮丝烟却是珍品中的珍品。其原因就是这家烟行有一位刨烟高手。因为这种烟质地的好歹贵贱,除了清尘、打捆、上油、添水、压刨等基本工序要到位之外,其关键的功夫全在刨烟师傅的手上。不同的师傅就能刨出不同的品质来。万盛烟行的这位刨烟高手,历来都是春日先生的先人。先是他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然后就是他的父亲。所以,他们家祖传的这种绝招是独行独艺,在纽城代代相传几十年。因此他们祖上几代人,一直深受老板的器重。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西会通:徐光启

    人们常常用“博览古今,学贯中西”这样的话来赞美学识广博的人,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真正虚心向西方学习的人并不多,能做到“学贯中西”的人则更少。明代末期奸臣当权,倭寇侵扰,天灾频繁,同时也被人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股重实用、重民生的思想解放浪潮中,徐光启无疑是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西会通:徐光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徐光启传奇的一生。
  • 大家风貌:潘耀明说文化名人

    大家风貌:潘耀明说文化名人

    本书作者潘耀明受著名国学大家曹聚仁先生的影响,从事当代中国作家的研究。他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对沈从文、巴金、叶圣陶、艾青、王蒙等几十位当代著名作家进行访问和评介,记叙他们在“文革”中的经历,以及 “文革”结束后的生活及创作情况。本书的相关文章,极具史料价值。此外本书还涉及白先勇、陈映真、聂华苓等港台及海外作家,全面展示了中国文坛的大家风貌。
  •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4次率队西航,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由此,他也成为欧洲人经海路到达西半球的第一人。在西印度群岛上,他建立了殖民地,发现了金矿,并掳掠了印第安人。他的4次西航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欧洲大陆与美洲新大陆的联系,并为欧洲人大规模占领和开发西半球打下了基础。
热门推荐
  • 乙亥北行日记

    乙亥北行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秦孤竹君

    大秦孤竹君

    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究需要用寂寞来偿还。天生重瞳异相的王诩意外穿越。成为神秘古国孤竹国的大帝,面对手持天子剑尽斩六王的秦始皇,王诩只能避其锋芒,带着孤竹遗民向东迁徙。对逐鹿中原没有兴趣,王诩只想在辽东建立一座动物园。隔山海,与秦峙。在辽东,他猎了一条巨蟒名东胡,一只熊罴叫肃慎,一只水獭唤扶余。在动物园中养了猛虎,羚牛,驼鹿,狐狸,貂鼠,仙鹤,豺狼,苍鹰,猞猁,狍子等可爱的小动物。但是有一天,王诩忘记了关门,动物园中的小动物就顺着山海关跑入了中原。于是,变天了。---多年后登泰山以封禅的王诩,想起那只带头跑出去的重瞳小老虎。耳边依稀响起他清亮的嗓音。“师父,重瞳眼中看到的是什么?”“是天下啊。”
  • 伤点

    伤点

    她在对待爱情时,胆小又贪婪,色厉内荏,没有什么优点,唯一值得被人称颂,只剩所谓一往情深。
  •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异世卡斗

    异世卡斗

    一次穿越让他从闷骚宅男,变成了抢手货的高富帅!新奇的卡片世界,很像游戏的模式,契约,精灵,打斗,让姜军切切实实的游戏一回!突然的觉醒,让他熟悉这里规则,超萌的本命精灵更是让他赚足了美女的热吻!BUG卡片,更让他收获珍惜宠物!绝世魔龙,打到签契约!家族妹子,火炎圣女,冷艳小妞,也慢慢陷入他的魅力之中……
  • 亡命天涯

    亡命天涯

    落霜天,大清早。淡绿色的河水清澈见底,潺潺地流。一条运官粮的大船沿河顺流而下,两个老艄公摇摇晃晃立在船头船尾,一个掌橹,一个撑篙。这船不算小,前舱后舱堆满粮包,前舱甲板上还能留出一小片空地。如此,有些出远门又想省钱的人便来央艄公捎他们一程。两个老艄公也乐得赚点外快,按路程远近,每人几文到小半吊不等,于是一条运粮船兼上了半条客船。船行不稳,四五个搭船的一大早就给晃醒了。啃过干粮,闲来无事,围坐在甲板上,船客们连同船头船尾两个老艄公便有一搭没一搭聊起天来。
  • 重刻护法论题辞苏州开元住持焕翁禅师端文

    重刻护法论题辞苏州开元住持焕翁禅师端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带着农场玩穿越

    带着农场玩穿越

    她只不过玩玩QQ农场而已,干嘛醒来就换了一个地方?乡村草屋?家中无粮?父亲重伤?母亲懦弱?兄弟姐妹一群?咦?QQ农场跟着玩穿越?可以种田?可以养牧场?什么,空间里饲养出来的鸡鸭兔子全都是灵禽?QQ空间不但可以升级,还可以收尽天下凶兽,成为最强悍的召唤师!贾商追上门?绅士来访?贵人到来?神秘宗门出现?父母的家族驾临?皆因灵禽惹得祸!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见话,且看程筱筱如何利用空间玩转异世!媒婆上门?滚,没见姐要种田么?神仙哥哥?一袭白衣胜雪,骑着仙鹤而来,长得像是妖精般美丽的男子,轻笑时若鸿羽飘落,甜蜜如糖,静默时则冷峻如冰。他泛着魔魅光芒的双眸晶亮无比,那是看她的眼神,俊美如神抵脸庞洋溢浅笑,那是对她的宠爱,眉眼间泛起一片涟漪,那是对她的情意,他轻柔而充满磁性的声音总是叫着她的名字。赶不走,骂不动,死皮赖脸守在她身边,与爹爹狼狈为奸。再厉害的她也架不住坑姐的陷阱,于是——《本文爽文、温馨、溺宠、冤家、1V1,喜欢文文亲亲请点击收藏,砸花花,砸钻钻,留言言,不喜欢点击叉叉号,不必留言人身攻击,谢谢大家!》
  • 阅世心语

    阅世心语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血坠

    血坠

    天才伍刑被废,寻死时误服了太上老君留下的炼丹失败品,竟获得阴阳五行七道灵根,可以吞噬兽魂来获得灵兽的能力!境界暴涨、手段百变,伍刑力压八方俊杰!然而在他风头正劲时,他得知自己所处的“黄元大陆”即将毁灭,面临天道大劫,伍刑能否到达传说中的境界,逆天而行,逍遥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