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隧道第一
脉乃血 ,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
水自源而分流曰 。合分起伏,道各井然。人身之血,犹夫水也。血中之脉,犹夫 也。 通则水源活,脉通则气血行。气也,血也,其在于人身,浑沦条析,非一非二。设经脉不先为流转,则潜行默运之机碍矣。 濡守使,又安望其各尽乃职耶。(《难经》二十二难曰∶气主 之,血主濡之。《素问》阴阳应象论曰∶阴在内,阳之守;阳在外,阴之使。)隧道,即经脉也。言其在血中,精密隐隧,自成一道。《灵枢》营气篇云∶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营出中焦之义了然。)《灵枢》决气篇云∶中焦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壅遏犹言拥迫,使入隧道,而无别道可避也。)《灵枢》卫气篇云∶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
《灵枢》营卫生会篇云∶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合诸篇论观之,乃知血为总名,而脉则指营气流行不息之道耳。若与血二,实无有二。
然非呼吸,不能流行,故曰气息应焉。(仲景平脉篇云∶呼吸者,脉之头也。又《灵枢·动输篇》云∶其行也,以息往来。)
法地合心第二
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天阳地阴,气阳血阴。人之脉,以血为体,固当配地。然观其上下周匝,出入脏腑,联系贯通,起伏交会,一如大气之行于地中。故地有脉而山川秀丽,人有脉而形体安全。象之吻合,莫有肖于此者。故曰其象法地,能再因其象而取法焉。则吾医之识脉,与堪舆之寻龙,无二义也。府者,藏也,聚也。隧道乃精专所注,故为血之府。充遍人身,应夏火之气。中焦变赤,得正南之色,故为心之合。肺主皮毛而朝百脉,如部落然,故为皮之部。(《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又六节脏象篇云∶心者生之本,其充在血。肺者气之本,其充在皮。又五脏生成篇云∶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又平人气象论云∶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又经脉别论云∶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始生营卫第三
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阳中之阴,本乎营卫。
营者阴血,卫者阳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肾为十二经脉之根,故曰资始。胃乃生化之源,故曰资生。肾之与胃,盖有先后天之分焉。《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强,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此即资始资生之注脚也。所谓阳中之阴者,盖本乎营卫耳。营者营运于中,卫者护卫于外。营为阴血,行脉之中,入隧道也。卫为阳气,行脉之外,不入隧道也。
气动脉应第四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谊。
气如橐 ,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气,阳也。血,阴也。阳主动,阴主静。脉之行也,必气为之先。气行则血行,气动则脉动。阴阳相应而不相失,如交谊然。橐,圈橐也,无底之器。 ,管 也,有孔之物。夫阳气之自顶至踵也,虽固护于外,无间隔于中。其游行出入,溪谷募腠,又各有窍穴,故如橐如 。波,微浪也,涌叠而前。澜,回澜也,旋涡而返。
血之在气中也,陇涌流行,亦复回环灌溉,故如波如澜,若合若分,互为体用。周流上下,无始无终,此则循环之义矣。
寸口大会男女定位第五
十二经中,皆有动脉。惟手太阴,寸口取决。
此经属肺,上系吭嗌。脉之大会,息之出入。
一呼一吸,四至为息。日夜一万,三千五百。
一呼一吸,脉行六寸。日夜八百,十丈为准。
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谓关上。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
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肾与命门,居两尺部。
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本命扶命,男左女右。
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
男女脉同,惟尺则异。阳弱阴盛,反此病至。
十二经者,即手足三阴三阳之经脉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肺,手太阴肺注手阳明大肠,手阳明大肠注足阳明胃,足阳明胃注足太阴脾,足太阴脾注手少阴心,手少阴心注手太阳小肠,手太阳小肠注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注足少阴肾,足少阴肾注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包注手少阳三焦,手少阳三焦注足少阳胆,足少阳胆注足厥阴肝,足厥阴肝还复注手太阴,是谓一周。其脉数十二经,共长十六丈二尺。各有长短,亦逐经各有动脉。如手太阴脉动中府、云门、天府、侠白;手阳明脉动合谷、阳溪;足阳明脉动冲阳、大迎、人迎、气冲;足太阴脉动箕门、冲门;手少阴脉动极泉;手太阳脉动天窗;足太阳脉动委中;足少阴脉动太溪、阴谷;手厥阴脉动劳宫;手少阳脉动禾 ;足少阳脉动下关、听会;足厥阴脉动太冲、五里、阴廉之类。既皆有动脉,是皆可即其脉以诊病。今惟取手太阴寸口动脉,决诸病之死生吉凶者,何耶?盖手太阴一经,内属肺脏。其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其肺系上连喉咙吭嗌以通呼吸。肺主一身之气,气非呼吸不行,脉非肺气不布。故仲景云∶呼吸者,脉之头也。又寅初方升之气,出于中焦。中焦,指胃也。盖胃为水谷之海,属土居中。灌溉四脏以及百骸。所谓灌溉者,无非一水谷之气。四脏中固有土,而土中亦具四脏。(即胃气中要有弦、钩、毛、石,弦、钩、毛、石中要有胃气义。)脉之昼夜,五十环周。始于此,亦终于此。始终循环,原无少间。但以一日夜分四时论之,必以寅初为更始也。故《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盖以此时,诸脉更始于胃。
其大小虚实,躁静疾徐,种种毕露。出于胃,即注于肺,最为切近。又必由肺之呼吸以行,此所谓肺朝百脉也。呼出于阳,吸入于阴。一呼脉二至,一吸脉二至,总四至为一息。一日一夜,约一万三千五百息,即此一呼一吸,脉气行去六寸,以一万三千五百息算来,共得八百一十丈。以脉数之十六丈二尺折算,应得周行于身五十度,此昼夜脉行度数之准则也。(据越人二十三难云∶脉数总长十六丈二尺,任督二跷在内。以一呼一吸行六寸算之,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共行八百一十丈。周于身者,得五十度。后又云∶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终于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所谓如环无端者。不知二跷、任督从何处接入?岂附行于足少阴、太阳耶?附则不能在循环注接之内。当俟知者。)凡初持人之脉,先令仰手。以腕之高骨对平处,谓之关上。
关前为阳,后为阴。阳曰寸,阴曰尺。尺至寸,长一寸九分。即此一寸九分,三部分之,为寸、关、尺也。关居中,若为阴阳界限,而阴阳实互交于此。能先后细为推究,未有不得其病情者。三部中又各有定位。
木火居左,金土居右,水居其下。若以相生论之,则左关肝木生左寸心火,左寸心火生右关脾土,右关脾土生右寸肺金,右寸肺金生两尺肾水。魂为肝神,魄为肺神。谷不可言脾神,然其变化资生,生死以之,更神乎神矣。谷神,一魂魄也;魂魄,一谷神也,而又总摄于心君。游行出入,虽无处不到;而盛衰逆顺,未有不从寸口验焉。左肝、心为木、火,为阳主升,主生长,职多发施,故曰司官。右肺、脾为金、土,为阴主降,主收受,职多聚纳,故曰司府。男子生于寅,以阳为体。左阳也。左大则气钟于阳,故在男为顺。女子生于申,以阴为体。右阴也。右大则气钟于阴,故在女为顺。由是男女之本命分系于左右,顺则虽病,而本命犹可扶持。关前一分,人命之主者,指魂魄谷神也。左为人迎,右为气口者,指司官、司府也,决断神门。关后有两者,指两肾也。即应肾间动气也,即《难经》八难所谓三焦之原,守邪之神,故曰神门。关前谷神、关后神门二脉,即生人之先后二天也。无二者,言无此二脉也。无则根本绝矣,故死。(即无一亦死。)仲景云∶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殆亦关前关后之谓乎?男女脉同,同于定位。惟尺则异,异于盛衰。男子钟于阳,故阴弱。女子钟于阴,故阴盛。
独验于尺者,天一资生之始,阴阳即判于此耳。(尺乃生人之根本,如草木之色香华实皆判定于根 。)反此,则男得女盛,女得男弱,男女皆失其常,故当病至。
七诊九候第六
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求寻。
又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
寸候胸上,关候膈下,尺候于脐,下至跟踝。
左脉候左,右脉候右。病随所在,不病者否。
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
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
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
脾胃属土,脉宜和缓。命为相火,左寸同断。
与皮毛相得曰浮,按之至骨曰沉,中则在浮沉之间,上下即寸与尺,此概两手六部而言也;左右,左手、右手也,是谓七诊。言能消息细求,错综审别,则上下表里之病,无遁情矣。一说上下左右,即脉要精微论所云∶尺内两旁,则季胁也。
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竟,尽也。上竟于鱼际,下竟于尺末。)又《素问》三部九候论云∶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亦谓之七诊,但与本文七诊之义不同,当参看。九候者,言脉分三部。三部中,各有浮中沉,是谓九候。九候之情形,非举按轻重不能得,其候以五动为准。寸则候胸上至头之疾,关候膈下至脐之疾,尺候脐下至足之疾。左脉候身之左,右脉候身之右。病随脉之所在而见。不病,则脉不应。与前七诊,大同小异。(七诊九候当参看。)总不外仲景所谓效象形容四字而已。心肺居上,脉应浮。肾肝居下,脉应沉。脾胃居心肺肾肝之间,谓之中州,脉亦应在浮沉之间。心肺同一浮也,但浮大而散者,象夏火,故属心;浮涩而短者,象秋金,故属肺。肝肾同一沉也,但沉而弦长者,象春木,故属肝;沉实而濡者,象冬水,故属肾。脉和而缓,不虚微,不实强,不疾不迟,自有一种舒徐冲融气象,土之性也,脾胃宜之。命门右肾,固舍相火,然终不能离水位,故与左同断。
四时胃气第七
春弦夏洪,洪当作钩。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
春得秋脉,死在金日。五脏准此,推之不失。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天地之气,东升属木,位当寅卯,于时为春,万物始生。其气从伏藏中透出,如一缕之烟,一线之泉。在人则肝应之而见弦脉。即《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谓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谓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者是也。气转而南,属火。位当巳午,于时为夏,万物盛长。其气从升,后散大于外,如腾涌之波,燎原之火。在人则心应之而见钩脉。即玉机真藏论所谓其气来盛去衰,平人气象论所谓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者是也。气转而西,属金。位当申酉,于时为秋,万物收成。其气从散大之极,自表初收,如浪静波恬,烟清焰熄。在人则肺应之而见毛脉。即玉机真藏论所谓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平人气象论所谓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者是也。气转而北,属水。位当亥子,于时为冬,万物合藏。其气从收降而敛实,如埋炉之火、汇潭之泉。在人则肾应之而见石脉,即玉机真藏论所谓其气来沉以搏,平人气象论所谓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者是也。(玉机真藏作冬脉营。营者营聚于中,中必实,亦石之义。钩而按之坚,乃有石义。不尔,是夏脉矣。)以上经论所云四时诸脉形状,虽因时变易,其中总不可少和柔平缓景象。盖和缓为土,即是胃气。有胃气而合时,便是平脉。玉机真藏论云∶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