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02100000013

第13章

缘境生怖非一。名为彼彼。以怖畏故则求归依者。正明须依。求依大力。防所畏也。如是下。第三合譬。如是罗汉。合前众生。有恐怖。合彼彼怖。以恐怖故依如来者。合以恐怖求归依也。世尊下。上来第一略释归怖。今第二广释归怖。就文为二。从初至无边不断。广释怖畏。如来无有齐限时住下。广解归依。初文又二。第一正明罗汉辟支有畏所以。第二不受后有智下。会小入大。以有畏故。终须入大。此与前会世间善法小异者。前世间善法但举以会入。今此会出世中。广夺非究竟。后方会入。所以然者。欲明二乘不执世间善法以为究竟。故不须夺显非究竟。故直举会入而已。二乘执出世间法以为究竟。故须夺显非究竟。然后会入也。又是互文现意。且显会义多。初言阿罗汉及辟支佛有怖畏者。牒前怖畏。是故阿罗汉下广释。何故须广。前言罗汉于一切无行怖畏想住。未知此等无何等行。故须广释。谓无智及涅槃行。无四智故。智行不成。无涅槃故。断行不足。又无四智。道行不圆。无涅槃故。灭行不足。又无四智。菩提不圆。无涅槃故。涅槃不极。又无四智故。有为功德不满。无涅槃故。无为功德不圆。又就文有二。第一正明二乘四智未圆。涅槃不满。第二何以故唯如来下。释彼二乘不得所以。以其不成一切德故。就初。前明四智不圆。后彰涅槃不满。今言是故罗汉辟支者。牒彼不具四智人也。问。上来何故不显辟支。唯显罗汉。今此二人并举耶。答。良以辟支出无佛世。现在不彰依佛。乃可过未有依。不同罗汉。一切时依佛。故上显依佛中。不彰辟支。但彰罗汉。今此四智涅槃。二人齐有。故并举此二人。夺非究竟。有余生法不尽故。我生已尽智不究竟也。于中先略释四智义相。然后释四智义。三门辨释。一释四智义缘不同。二约四谛智分别。三约尽智无生智分别。义缘不同者。若阿罗汉无学理观智慧。于念念中皆具此四种义能。我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如似一念精进。则能勤断二恶勤修二善。然理观智慧具此四义能现时。而无四种缘心。后出观在事中。有其四种缘心。缘已智能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而无四种义能也。若论大乘中。佛及大菩萨。二谛并观。无入出观异。而义差别者。但真谛观。皆具此四种义能。而无四种缘心。俗谛观。有四种缘心。无四种义能。约四谛分别。若依婆沙论。我生已尽是集智。梵行已立是道智。所作已办是灭智。不受后有是苦智。彼论但随相别属四谛智异。据实一一谛皆具此我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等四种义用也。约尽智无生智分别者。婆沙中诸师差别不同。说有四种。一说我生已尽是尽智。次余三智是无生智。二说我生已尽智。梵行已立智是尽智。余二是无生智。三说前三智是尽智。第四是无生智。彼论中问言。无有阿罗汉二刹那尽智后起无生智。何故我生已尽等三智是尽智。此问意云。罗汉唯一刹那照烦恼尽名尽智。第二刹那即是无生智。云何言尽智中具有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等三智耶。彼论答言。虽一刹那。而有三种义。故作是说也。四说我生已尽等四智。非尽无生智。亦非无与十正见智。此是赞叹罗汉辞。言阿罗汉我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此言非尽智无生智等者。非是前三家别相属对。故言非。不一向非也。然尽智无生智中。具此四种。若直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是说者。是尽智中四智。若言我生已尽不复更生。梵行已立不复更立。所作已办不复更办。不受后有不复更受。如此说者。是无生智中四智也。依毗婆沙。我生已尽是断集智。依此文者。是断苦智。所以然者。婆沙据集能招生。故我生已尽是断集智。此经言苦有二种。一分段生死苦。二变易生死苦。二乘虽断分段之苦变易犹在。故言有余。以不尽故。当更有生也。所以我生已尽智。是苦智。故当更有生也。有余梵行成故不纯者。梵行已立不究竟也。依毗婆沙梵行已立是修道智。依此文是证灭智。所以然者。梵名涅槃。证梵行名为梵行。是故说梵行已立是修道智。此经取梵行所证名为灭智。所证有二。一是有余。二是无余。分段尽处是其有余。变易尽处是其无余。罗汉辟支始证有余。虽有所成。而为变易因果所杂。名有余梵行成故不纯。故梵行已立是证灭智。事不究竟当有所作者。所作已办智不究竟也。依毗婆沙是证灭智。依此文是修道智。所以然者。依婆沙证得涅槃名所作已办。故所作已办是证灭智。此经明修道有二。一分段对治。二变易对治。二乘但修分段对治。余者未修。是故说言事不究竟。谓修道事不究竟故。当有所作。是故此经是修道智。不度彼故当有断者。不受后有智不究竟也。依毗婆沙是知苦智。若依此文是断集智。所以然者。苦果是后有。故婆沙不受后有是知苦智。此经明集有二种。一分段因。二变易因。二乘虽断分段之因。变易因在。名不度彼。故当必须断也。是故此经名断集智。若不须会。直依婆沙义且可尔。故诸胜鬘师有会不会者。上来夺其四智也。以不断故下。第二明涅槃不满。以不断故。牒前显后。理应具牒四智。但据后言之耳。去涅槃界远者。去大般涅槃。正明涅槃不满足也。又且得言夺四智。夺其有余。夺涅槃。夺其无余。何以故下。上来明四智不圆。涅槃未满。此下第二解释二乘不得所以。何以故者问也。如来昔说二乘四智究竟涅槃满足。今何故言不满足耶。唯有如来者。此解问也。以其不成一切德故。是以二乘四智及涅槃皆不满足。就文为二。一前解涅槃不满。二从罗汉辟支观察解脱四智究竟得苏息下。释前四智不圆。就初约人有二。文有五对。言人二者。一明如来得般涅槃。二明罗汉辟支不得。此据佛得显彼不得。又欲显示二乘归依之处。故明佛得。言文五对者。下有五番。明如来得二乘不得。今前总释涅槃大意。所以然者。此中既明佛涅槃。宜就此文释涅槃大意。此中有一义二义三义四义无义。言四义者。即是此中四种功德。言三义者。摄受五义。以之为三。初三句明般若。第四句明解脱。第五句明法身。所以明此三者。摄三德成总涅槃故也。次摄三为二。解脱一德累无不尽。法身般若德无不圆。次摄二句归一句。累无不尽不可为有。德无不圆不可为无。非有非无名中道一句。一句归无句。如法华云。究竟涅槃。常寂灭法相。终归于空。终归于法者。言亡虑绝。不可说涅槃及不涅槃。如肇公涅槃论云。有无绝于内。称谓论于外。九流于是乎交归。群圣于是乎冥会。次从无句而起于句。如涅槃云。低罗婆夷。实不食油。强名食油。涅槃亦尔。实无名相。强名相说。此明至理不可说涅槃不涅槃。不知何以美之。故强叹为涅槃耳。若言实有涅槃常。生死无常。则成断常二见。如下章说。若成断常二见。则生死涅槃皆生死。又生死涅槃皆是。则生死涅槃皆涅槃家之彰。故不应定执言有涅槃也。今以五番为二。初四明四种功德。后一总结。初四番者。一广狭相对。二浅深相对。三粗细相对。四清净不清净相对。一一对中有二义三义四义。言二义者。约人论之。言佛有涅槃。言二乘无涅槃。言三义者。一明佛得涅槃。次明二乘不得涅槃。第三会教。言四义者。一明佛得。二释佛所以。三明二乘不得所以。四正明二乘不得。唯有如来应等正觉得般涅槃者。此明如来独得涅槃也。般之言入也。成就一切功德故者。独释成佛得涅槃所以。佛成就一切德故得涅槃也。阿罗汉下。第二句显二乘不得涅槃所以也。言得涅槃者。第三会昔教也。其实不得。但昔方便言其得耳。唯有如来下。此第二对亦有三。一明佛得。成就无量功德。释成佛得所以。罗汉下第二句。明二乘不得。言得涅槃者。第三会教。唯有如来下。第三对且有三句。初明佛得。次明二乘不得。言得涅槃者。第三会教。唯有如来下。第四对且有三句。一明佛得。次明二乘不得。第三会教。初言所应断过皆悉断灭者。谓方便净也。成就第一清净。谓性净也。又以断一切过故。所以一切清净也。佛性论中。约位辨此四德。一切功德在第八地。无量功德在第九地。不思议功德在十地。第一清净功德在佛地。故论云。一切功德即是第八不动地位。无分别。无穿漏。无中间。自然成。菩萨圣道恒相应故。诸佛如来无境界中。一切功德皆得成就。二无量功德者。是第九善慧地位。无数禅定陀罗尼门海能摄。无量智所依止故。无量功德皆成就。三不可思议功德。是第十法云地位。一切如来秘密法藏。证见明了。智慧所依故。故不思议皆得成就。四究竟清净者。一切惑及一切习气一切智障已灭尽故。由灭尽智彰故。究竟清净功德圆满成就。问。何故明此四功德。答。涅槃与此四功德相摄不相离故。故论云。对身见众生说名法身。对颠倒众生说名如来。对始行大乘菩萨说名真谛。此三后当释。对十地菩萨说名佛有涅槃。具四功德。独佛有四功德。前约四人具四。后独佛有四。今此中但就佛论也。问。此四功德云何浅深。答。一切止是该罗之名。其义犹通。无量是数极。过前一切。不思议绝于图度。又过无量。此三就德门。故有胜劣。第四就断门。对二乘不净明佛净也。江南人。明佛具有四功德。即是四智义。初是我生已尽智。第二梵行已立智。第三所作已办智。第四不受后有智也。对上二乘四智。故明佛有四智。唯有如来得涅槃下。第五。前结叹如来得涅槃。是故罗汉下。结二乘不得。文处易知。言瞻仰者。降金刚已还。是众生位。如来居宗体极。道出三乘十地行外。为三乘十地众生之所瞻仰也。言阿罗汉辟支佛观察解脱者。此下明四智不究竟。于中且合为二。离成四。合为二者。一明二乘不得四智。若知一切苦下。明如来得。问。但应明二乘不得。何故明佛得。答。凡有二义。一举佛得显其不得。二欲标示二乘所入故也。前涅槃中初明佛得。后辨二乘不得。今前明二乘不得。后明佛得者。互现也。言离成四者。一显二乘不得。二何以故有二死下。释二乘不得所以。三若知一切苦下。释如来得之所以。四如来正师子吼我生已尽下。释如来得。二乘前明不得。后明不得所以。如来前明得之所以。后明得者。皆且互现也。前涅槃中。前明佛得。后明得之所以。今四智中。前明得之所以。后明得者。且是互现也。二乘涅槃中。前明不得所以。后明不得。方便言得。今四智中。前明不得。后明不得所以。且是互现。明不得中有二。一牒如来昔言。从且是如来方便下。会佛教意也。牒昔言中有二。一明二乘四智究竟。二从得苏息处。明二乘涅槃究竟。阿罗汉辟支佛。此是得智人也。观察解脱四智究竟者。是四智相。无学圣智。有为解脱。解脱即是四智正体。二乘出现有中。观彼解脱生四智究竟之想。名观解脱四智究竟。

同类推荐
  • 醉翁谈录

    醉翁谈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圣持世陀罗尼经

    圣持世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蜜蜂计

    蜜蜂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广释菩提心论

    广释菩提心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子和休经

    太子和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少村漫稿

    少村漫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培养你的优秀男孩

    培养你的优秀男孩

    男孩将来会成为一个家庭的支柱和社会的脊梁,男孩是否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对男孩的将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崔鹏编著的《培养你的优秀男孩》将从保证男孩身体健康、培养男孩创造力、提高男孩智商、让男孩树立远大志向、提高男孩情商、提高男孩财商、提高男孩的抗挫能力、走进男孩内心世界八个方面出发,分析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问题,为父母更好地培养你的男孩出谋划策。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的主权在人民,而最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国。《社会契约论》立论的观点虽然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但在18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夜提出,终究起过进步的历史作用。社会契约的理论集中地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民主理想:针对封建制度和等级特权,提出了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战斗口号,并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 暖婚蚀骨:楚少,深爱请低调

    暖婚蚀骨:楚少,深爱请低调

    16岁那年,许言大言不惭地向所有人宣布,楚家大少从此以后归属于她,抢他就是和她过不去!她闹,他笑。然,所有情深戛然而止。他将她抵在门背上,温热的大掌落在她左胸以下的位置,冷声说道:“许言,她生病了。把这里摘了,给她。”25岁这年,她亲手策划他和别的女人的婚宴,看着他迎娶别的女人。心,揪着的疼。可转眼间,男人却将她带到民政局,高调示爱!许言红着脸,只想说:楚少,深爱请低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冰妃幻踪

    冰妃幻踪

    本书由第九届民间文艺山花奖入围奖获得者,《百花悬念故事》资深编辑於全军先生亲自挑选多篇佳作构成,古今中外无所不包,现实奇幻无所不有,能让人掩卷之余,慨叹人生,多方获益。在作者的娓娓讲述中,必将让读者渐入佳境,领悟故事的独特魅力。尤其称道的是,作者深谙悬念的技巧,会让您欲罢不能,在一个又一个谜题中,享受到求知和探索的快感。
  • 逆天神探:撩火邪妃别傲娇

    逆天神探:撩火邪妃别傲娇

    因为和某王睡了一晚上,她算是躲过了灭门,既然活了下来,按照剧本自然是要平反当年冤案了。那一夜太冲动,没看脸,现在再瞧瞧,这梁王果然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啊呸,是醉玉颓山,丰神俊逸啊!不倾心,那就是自己有病!破了花魁一尸两命案,无头公案,白骨玉佩案等等,当她反应过来的时候,自己已经是天下闻名的女神捕了,还被皇帝封了女神侯。总算,是能大摇大摆地跟他调情了!呀呀呸的,这年头不玩点跌宕起伏就不是人生?不玩点攻心计就会颓废吗?刚想泡王爷平冤案,这谋反的又来了?还是自己最爱的梁王?哎哟喂,想做皇帝拥后宫佳丽三千?送你一句话:想太多!某王:明明是你想太多!
  • 你好,雨林(雨林系列)

    你好,雨林(雨林系列)

    小豆丁发现一本神奇的书,它会说话,会讲故事,为小豆丁讲了许多热带雨林的故事,如“绿蘑菇城的小角雕”“天窗下的阳光运动会”“绿巨人的大脚丫”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介绍了热带雨林的植被结构和特点,以及角雕、刺豚鼠等动物。想知道热带雨林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吗?那就赶快打开这本书,跟小豆丁一起看热带雨林的故事吧。
  • 灭秦(6)

    灭秦(6)

    大秦末年,神州大地群雄并起。在这烽火狼烟的乱世中,随着一个混混少年纪空手的崛起,他的风云传奇,拉开了秦末汉初恢宏壮阔的历史长卷。大秦帝国因他而灭,楚汉争霸因他而起。因为他——霸王项羽死在小小的蚂蚁面前。因为他——汉王刘邦用最心爱的女人来换取生命。因为他——才有了浪漫爱情红颜知己的典故。军事史上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他的谋略。四面楚歌、动摇军心是他的筹划。十面埋伏这流传千古的经典战役是他最得意的杰作。
  • 催眠王妃,晚安摄政王

    催眠王妃,晚安摄政王

    这年头怪事特别多,公鸡也能当人使。可男人=公鸡?"锦哗!给我滚过来!""王妃,何事?""听说你是公鸡?"某妃媚眼轻挑。萧锦哗的脸绿了,一个猛扑上前,咬牙切齿道:"是人是鸡,试试便知。"某妃拽着他的衣领,翻身坐在身上,邪笑道:"既然是鸡,自当本妃在上,你在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缥缈·鬼面卷

    缥缈·鬼面卷

    大唐光宅年间,西市坊间,阴阳交界处,有一座神秘虚无的缥缈阁。缥缈阁中,贩卖奇珍异宝,七情六欲。人、妖、鬼、神往来其间。飘渺阁,一个似真似幻的空中楼阁,很多人想从中得到名、利,也有人想得到真正的爱。一曲曲悲欢离合的故事,展现了人们无法摆脱的种种欲望和不断挣扎的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