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02100000018

第18章

世尊此四圣谛下。此是第十。一谛章。上来前四章。通明量无量究竟非究竟。此下四章。就无量谛中更明取舍。谓三谛不究竟。一灭谛究竟。上四章为二。初明无量谛。次三章辨如来藏法身空义隐覆。今四章亦开为二章正论谛究竟非究竟非究竟。次两章。谓如来藏依持及清净隐覆。初二章论谛即二。第一对三谛非究竟。明灭谛是究竟。第二对昔依非究竟。今一灭谛依是究竟。问。何故一谛对今。一依对昔。答。前圣谛章。以对昔有量。明今无量。故一谛不复对昔。上来对今三谛非究竟。是故须对今三非究竟。明一灭究竟。上来未对昔依明今一依。是故对昔依非究竟。辨今依究竟。一谛章。以对今三非究竟。明今一灭究竟。是故一依不更对今三依非究竟。一依是究竟。就此一章。以二门释之。一来意门。从圣谛其空义隐覆上。已论昔谛非究竟。今无量究竟。今就无量谛中。自简三非究竟。一是究竟。故有一谛章来。又欲明佛教大宗舒卷之。佛法广说则八万四千。摄八万四千在于八谛。次摄八谛唯成一四谛。虽有四谛终归一谛。唯此一谛。是其真实。对多是故言一。若归一谛。则无覆多。无多亦不可言一。故法华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大品云。是四谛平等。佛不能行。佛不能到。盖是佛法之大宗也。第二释名门。言一谛者。四谛之中其唯简取一苦灭谛。故名为一。此一非虚妄及异。故名为谛也。就文二。一对虚明实。二不思议下。对情显深。初中。前略。后广释之。此四谛三是无常一是常者。是其略也。此四者。牒上无作四也。上从一切如来乃至坏一切烦恼藏修一切苦灭道。此是广释无作四圣谛竟。故今牒之。所以云此四圣谛也。三是无常者。谓苦集道也。此之三谛。四义故无常。一相各异故。二因缘生故。三本无今有故。四已有还无故。灭谛翻此四。故名为常。然若通就理论之。则四谛同入真如。故悉名为常。此是差别无差别义。若无差别差别者。宜开四句。一苦集二谛。但是无常。二灭谛但是常。三道谛亦常无常。若是四谛中道常。此是因道。故名无常。若是佛果之道。称之为常。四泯上三门。归乎一相。言妄虑绝。不可说常无常也。故中论观如来品云。寂灭相中。无常等四也。即此章下文。若定执涅槃常。生死无常。是堕二见。故知理未曾常无常也。何以故下。第二广释。前问起发。何故三谛皆是无常。一谛是常。下解释之也。前解三谛有二。初正解。是故苦谛下。总结也。正解凡有六句。初三明是。后三辨非。三谛者牒前也。入有为者。苦集及道为三相所为。故曰有为。又有为是总。三谛是别。收别入总。故言入有为相。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故是无常。实无有法。倒有情所起。故名虚妄。言非谛者。非是真谛。言非常者。非是真常。言非依者。非是真依。有为刹那不住。不能作染净依持。故言非依。总结易知。下释一谛亦二。初释。后结。还翻上六。三句明非。三句明是。离有为相者。异上初句。不从缘集。故离有为。言是常者。此句正应名非无常。异前第二。非虚妄者。异上第三。言是谛者。对前非虚妄是真谛。涅槃云。若法不真。不名实谛。此是就体为言。若智会前理。智亦名谛。是则二乘有苦谛。而无真实。今以境实为谛。如云诸佛菩萨有谛有真实。言是常者。对前第二明理是常。言是依者。对上非依。以是常住是可依。是故下结。结中少前二句。谓非常非依。有人言。从一苦灭谛。是第十一章。常住安隐一依。前明有虚妄法非是依。今明真依者。乃是金刚心外众苦尽处。离有为相。常住不变。此真依也。今明此中虽辨于依。为成灭谛。故不同此释。上来第一对虚明实。不思议下。第二对妄情显深。于下初言不思议者。总叹显深。绝凡圣境界。故名不思议。下别显之。别中有二。一理出情外。二凡夫识者二见颠倒下。有人言此文是颠倒真实章。既言二见颠倒及二乘。如七日婴儿。以二乘执苦无常。不见常乐灭理。亦是颠倒。一灭谛理。出此凡圣境界。称为真实。此释于今文及义并好。但后列十五章名。颠倒真实是一依之后。今乃明在一依之前。有此一好。未敢用也。今谓上明理出情外。此辨情不及理。初中有三。谓法。譬。合。三章各二。初二者。灭谛过一切众生心识所缘者。出过凡也。亦非二乘智慧境者。过二乘。以出过凡圣境界。则释上不思议也。有人言。从是灭谛过一切众生心识所缘。是颠倒真实章。今且依前说也。但须知之。譬中二者。如盲喻不见众色。譬过众生心所缘也。色譬灭谛。盲喻凡夫也。七日婴儿不见日轮。第二譬过二乘境界。日喻灭谛。七日婴儿喻二乘也。七日婴儿。但见余色。不见日轮。二乘能观苦空。日轮既盛。翻有损眼之义。以譬常住。二乘所未宜知。凡夫全不见。如生盲。二乘分见。如婴儿婴儿有眼。而眼弱。日轮强。故不明了。又婴儿但见光。全不见轮。喻二乘但得事灭。不体法身本性寂灭。下合亦二。苦灭谛者。合前众色及日轮也。非凡心缘。合生盲不见。亦非二乘下。合婴儿不见日轮也。凡夫识者。上来第一理出情外。自下第二情不及理。又法。譬。合。明凡夫二乘不见本性寂灭谛。此下释不见所以。凡夫二乘并有过失。是故不见灭谛。就文为二。一双标二门。二双释二门。初中有二。一标凡夫过失章门。一切罗汉下。标二乘章门。凡夫章门有二。初二见章门次颠倒章门。二乘智是清净者。对凡夫二见颠倒。故目二乘为清净。边见者。此下广释章。二门即二。初释凡夫过失章门。次释二乘章门。初门中。前释二见。后释颠倒。前中初言边见者有三。谓标。释。结。断常二见乖于中道。故目为边。若以无见为断见。有见为常见。此则通于五见。今唯边见。为断常正是五见中之一也。释有二。一依我起边。二见诸行下。依法起边。依我起中。凡夫者出起见人也。于五受阴起见境界。我见妄想计著生见者。正明起见。明起见中有二。一起我见。二起断常。于五受阴前起我身中有我。则是身见。故经言六十二见。以身见为本。身见为本身见即是断常之因。是故前明起我见。妄想者。起我见所由。无我计我。所云妄想。执实有我。起决定心。名为计著。生二见者。此明从我见生边见。计即阴我。阴灭我灭。而生断见。离阴计我。阴灭我存。而生常见。是名下。第三结也。若望正道。凡夫有三重颠倒。本来无阴。而计有阴。一颠倒也。二于阴上。复计为我。二重倒也。三而于我上复起断常。谓三重倒也。故法华论解种种惊怖云无人法。谓人法即是颠倒惊怖也。见诸行无常。第二计行断。就法明断常。昔罗什法师云。断常有二。一执人断常。二计行断常。当罗什在世。未有此经。而解与经合。就依法中。初依生死涅槃二法。以起边见。二依色心而起边见。就初生死涅槃法中有二。初别明于生死涅槃起断常见。次总明起见过失。见诸行无常是断见者。依生死法起断见也。五阴集起。名为诸行。又中论行品云。五阴从行生。故名行见。此诸行无常灭坏。故断见。是断见非正见者。结以显非也。见涅槃常是常见者。依涅槃法起常见也。别论正是大涅槃。通则三乘所得。皆是涅槃。问。涅槃实常。还见为常。应是正见。何故言是边见。答。涅槃虽复是常。是因缘常。非定性常。取为性常。故是边见。是常见非正见者。结以显非。理实生死涅槃中。皆起断常。但众生现见生死无常灭坏。多起断见。见涅槃法无为永安。多起常见。故偏说之。妄想见故者。总明断常起之所由。妄想见故。起于断常。言妄想者。实非是常。横谓言常。故云妄想。宝性论云。不灭有为行。以离断见边。不取无为涅槃。以离常见边。所以尔者。以生死即涅槃。故无可灭。涅槃即生死。故无别常。故论云。第一义谛。说生死法名为涅槃。此二法不分别故。彼论云。无分别之人。不分别世间。不分别涅槃。有人言。明此计非是念念生灭无常。乃言一切万法死后生见。净佛国土见。亦不应除也。于身诸根者。此就色心起边见亦二。初明边见。次明过失。然于色心得具起断常。于色法起常见者。如谓五大是常。及微尘之常。心法亦起断见。如受灭我灭。今此中就色明断。就心辨常者。并据显现为言耳。于身诸根。分别见坏。于续不见。起断见者。依坏色起断见也。眼耳鼻等。是身诸根现见尽灭。名见法坏也。于未来世。更有报起。名有相续。愚暗不见。谓之断。此是见坏。而不见续。故是断见。妄想见故者。明起见所由也。于心相续下。明依心计常。心法续起。明心相续。凡夫不知。谓是常然。愚暗不解。不知刹那间意识境界。显不解相。刹那是念。念念之中。前为意根。后为意识。意根意识。分齐各异。名刹那间意识境界。凡夫不解。故便起常见。犹如小儿。见旋火轮谓不断绝也。问。何故云意识境界起常见。不云五识起。答。意识多缘无量境界。故多计意识为常。五识各主一尘。代谢易知。故偏言意识。又五识托现五尘。不得循环长久在缘。意识通缘去来。或忆本事。故于意识通缘多生常见。又释。前已云心相续。此言意与识。于中不知随境生灭。故生常见。则六识通在其内。上来第一明起边见。下对显起见过失。此妄想见。牒上所辨断常二见。于彼义若过若不及者。正明过失。有人言。谓于前一苦灭义。断者太过。常者不及。问。前计我人等以为断常。何关灭事。而于灭事明过与不及。答。理不离事故尔。故起断见。谤无世事。以无事故。不得就之推求取实。名为太过。彼常见者。执取事相。不得舍事以取实义。说为不及。其犹世人。见绳为蛇。弃求绳。此是太过。留蛇取绳。便为不及。此亦如是。有人言。此断常妄见。于彼理灭定义。若过不及也。以断见谓诸法一向灭。不知理灭是有。故名太过。以常见谓诸法相续常。不知理灭。离相寂灭静。不可说常。故名不及也。有人言。色心皆有过与不及。于色法过者。现阴坏。谓是断。是为若过。不见后续。名为不及。见心相续。谓是常。名为若过。不知刹那相间。名为不及。有人言。有为诸法无常。计佛亦无常。故言若过。若不及者。涅槃是真常。乃居金刚心外。向计现五阴无常身。即是涅槃。此去涅槃太远。故言不及。今依文释。断为太过者。见诸根灭坏。即谓未来无复续起。故为太过。见心生灭相续。即谓凝然常。不知生灭。名为不及。无常谓常。无断谓断。名为异想分别。上来第一广明二见。颠倒众生下。第二次明颠倒。颠倒众生者。举倒见人也。见于五受阴。是倒见处。谓是有漏五阴也。无常常等。是倒见相。别就常倒中有三。一无常者。是倒所迷法。二言常者。是倒所建立。三言想者。是倒想也。体是真见。通名说想。又无为有。故名为想。常倒既尔。余三亦然。通而论之。于五阴同起四倒。别则迷色起于净倒。迷受起乐。迷识起常。迷想迷行起于我倒。问。五阴实是无常苦乐等。凡夫何缘计为常等。答。如杂心云。以其相似相续覆故。计之为常。威仪覆故。计以为乐。作业覆故。计以为我。薄皮覆故。计以为净。问。经中说生死法具有五义。无常。苦。空。无我。不净。今此何故偏说四种。翻为四倒。答。此等离合故尔。若就生死无我法中。分二无我。则有五义。如成实说。众生空者。名之为空法。法体空者。说为无我。如维摩中。众生空者。说为无我。法体空者。名之为空。故彼经言。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由分此二。故有五义。翻对此五。倒亦应尔。言此今合故。但云四耳。问。凡夫起我倒。是何等我。答。是人我也。今明无我者。人无我也。又问。无我理通染净。今此何故偏说生死。以为无我。翻之为倒。答。然我无我。通局不定。凡有四种。一就解惑二情相对。生死有我。涅槃无我。以著我故。世间受生。故说有我。离我不生。使证涅槃。故说无我。故地经言。世间受生。皆以著我。若离著我。则无有生。斯文显矣。二就法相虚实相对。生死无我。涅槃有我。生死之法。虚诳不实。又不自在。故名无我。涅槃真实。具八自在。故说有我。故经说言。生死无常。无我乐净。涅槃之法常乐我净。三据如理二俱无我。故经言。凡夫我空。乃至诸佛。生死法空。乃至涅槃者。四就假用及实。以论生死涅槃二俱有我。生死我者有其二种。一者世谛假名之我。谓五阴法和合为人。故经说言。众生佛性不离六法。六法者。所谓五阴及我。二实性之我。故经说言。二十五有有我不耶。佛言有我。我者所谓如来藏性。生死之中具斯二我。涅槃亦尔。诸德和合。名之为佛。是其假我。穷其体实。即是性我。我无我义。通局如是。今据第二。故说生死一向无我。翻之宣说取我为倒也。一切阿罗汉下。上来明凡夫二见及颠倒。从此下释二乘上智。就文为二。初明二乘不见真实。从或有众生信佛语下。第二明有能信之人。净智者。对前凡夫二见及颠倒之垢。故名净智。于一切智境界者。一谛理是一切智之境界。及如来法身者。是佛界德。二乘虽有净智。本不见此二也。或有众生下。第二出能信之人。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Wildfire

    Wildfi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死“中介”人

    生死“中介”人

    当今社会,很多职业有“中介”人,房产租赁、银行贷款、汽车代驾、婚姻介绍等,其实都是一种有利益的商业中介人,甲方乙方中间人三者之间存在经济利益,“中介”人从中受益,当事人也得到该得的利益,这是一种新兴职业。可生与死这样的事,也逐渐产生了“中介” 人。有人叫他们“劝捐员”,专业称谓是“器官捐献协调员”。协调员一边要协调病人以及家属捐献器官,另一边,要与医疗评估组织联系评估器官是否可用后,并立即手术取出有效器官,按照分配原则安放到器官衰竭的病人身上。
  • 人伦大统赋

    人伦大统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布鲁纳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布鲁纳

    本书介绍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从布鲁纳教育名篇入手,结合现实教育问题深入浅出,重在普及世界教育名著的基本思想,增强阅读者的教育理论基本修养。
  • 倾心如故:顾少的绯闻甜妻

    倾心如故:顾少的绯闻甜妻

    苏铭蔓以为他们的婚姻原本就是一场交易,却不料这原本就是一场早有计划的预谋,只等她掉落陷阱。这就是一个大腹黑吃掉小狐狸的故事。
  • 80后如何做好爸爸妈妈

    80后如何做好爸爸妈妈

    初为人父母,还不怎么太会念“育儿经”,却已经天花乱坠地幻想起孩子出生以后的情景,可不得不泼你冷水:按照目前的状况看,年轻人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面对妻子带来的最好礼物,作为80后的我们,也许还真的不能胜任爸爸或妈妈一职。虽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何让80后父母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孩子?如何让小宝贝规避自身成长中的坏习惯?如何让小宝贝得到最适合的教育方式?也许这才是80后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最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 Romantic Ballads

    Romantic Balla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销售精英是这样炼成的

    销售精英是这样炼成的

    郑一群创作的《销售精英是这样炼成的》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才能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销售精英,从培养积极的销售心态、销售中懂得主动出击、坦然面对客户、包容与接纳客户、坚持不懈才能赢得销售、合理使用销售攻心术、巧妙应用销售技巧、与客户快速达成成交、将服务延伸到销售全程等九个方面,以案例加分析的形式对销售过程中怎样把握和驾驭顾客的心理直至让自己成为销售精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办法,从而帮助销售员更深刻地理解销售的重要性,同时掌握一些被无数人证明行之有效的销售技巧和方法,力图帮助销售员在每一次销售过程中都能轻松成交,轻松提升销售业绩,进而步入销售精英的行列。
  • 杂说

    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幻由人生:蒲松龄传

    幻由人生:蒲松龄传

    《蒲松龄传:幻由人生》是一本翔实的、带有学术意味的人物传记。作者是研究蒲松龄的大家,又有文学写作的经验,故下笔纵横捭阖,情思缕缕,除了人物鲜活外,历史的语境也被一一点缀出来。一个在科举路上不得志的文人形象被勾勒得栩栩如生,诸多历史话题浮现其间,乃文学画廊的奇景,有身临其境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