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3500000075

第75章

【註】舊問。別圓成道。在初寂場。鹿苑。唯明三藏成佛。今通教佛。於何處成。如法師云。只一金剛土臺成道。四機所見不同。若寂場鹿苑。自論大小兩始。轉法輪處。不可以難成道也。

【記】此料簡通佛成道處。初行半。舉舊難。如法師下。正示釋。像法決疑經云。一切大眾所見不同。或見娑羅林地。悉是土沙草木石壁。或見七寶清淨莊嚴。或見此林是諸佛游行處。或見此林即諸佛境界。真實法體。例知此義。四見不同。以證四教佛成道處。無別約機見有異也。

【補】金剛土臺。大論云。菩薩成佛時。實於智慧身。是時坐處。變為金剛。有言。土在金輪上。金輪在金剛上。從金剛際出。如蓮臺直上。持菩薩坐處。令不陷沒。名為金剛。有師標四機所見不同者。大經疏云。勝天中王。初坐樹下。有四種相。或見坐吉祥草。或見坐天衣。或見坐七寶。或見坐虗空。

二明說法。

為三乘根性。轉無生四諦法輪。

【註】然通教佛。合但明成道等者。以由此三。

稍異三藏。前五不異。故略不論。

【記】此節註文。雖明前之五相。與三藏同。後之三相。與三藏異。亦可且作別釋說法相。不然。應在釋涅槃相後通明也。故今權作說法一相而釋焉。文句云。成道如上註。涅槃如後文。七轉法輪者。權智。開三藏生滅四諦法輪。實智。說摩訶衍無生四諦法輪。被通教三乘人也。

三明涅槃。

緣盡入滅。正習俱除。如炭灰俱盡。

【註】緣盡入滅者。第八涅槃相。玅玄四(三十)云。雙樹入無餘涅槃。薪盡火滅。留舍利為一切人天福田也。

【補】緣盡入滅者。則同大乘機薪既盡。應火云亡之義。此約利根所見也。又緣盡入滅。亦可約兩意釋。若言機緣未熟。故扶習潤生。機緣熟已。斷餘殘習。今緣盡入滅。仍屬當教鈍根所見。若知中道應本。屬利根所見也。所言雙樹者。林中。四方。方各雙樹。四方共有四雙八株。樹曰娑羅。如來於此入涅槃已。東西二雙。南北二雙。合為一樹。垂蔭寶牀。蓋於如來。慘然變白。猶如白鶴。既八隻合為二樹。故云雙樹入無餘涅槃也。薪盡火滅者。謂如來之身。既入七寶金棺。四天王各持天上旃檀沉水。各五百根。乃至第六諸天。世間大眾。各持旃檀沉水。至茶毗所。以妙香木。成大香樓。舉棺樓上。直至迦葉禮讚竟。從心胸中。火湧棺外。漸漸茶毗。經于七日。香樓乃盡。即是薪盡火滅之相。若鈍根所見。乃身滅智亡。若利根所見。是機薪既盡。應火云亡也。留舍利為人天福田者。梵語舍利。此云骨身。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究其為義。別有生法全碎之辯。如云我不滅度常在靈山。此非法身全身乎。今論涅槃之後。八萬四千。則唯示生碎二身爾。故如來茶毗。始經七日。帝釋開棺取佛右牙。天上起塔。有二疾捷羅剎。盜取佛牙一雙。時城內大眾。收取舍利滿八金壜。入拘尸城七日供養。時八國王。共來爭求舍利。有大臣。優波吉。諫八國王。時帝釋化作人語。我等諸天。亦應有分。若不見與。力足於敵。時優波吉告言。諸君且止。此舍利宜共分之。何須見諍。即分舍利為三分。一分諸天。一分八王。一分龍王。於是各還本國。起塔供養。

【註】正習俱除。兼前總舉。

【記】此釋正習俱除。蓋前七地。已斷正使。八地。更侵習氣。九地。進斷習氣。并斷色心無知。則此十地。只是頓斷。而留餘殘習氣。而言正習俱除者。乃兼前而總舉也。

【註】炭灰俱盡。四教義三(十三)云。諸佛智慧力大。如劫燒火炭灰俱盡。

【記】以炭喻正使。灰喻習氣。謂佛正習永盡無餘。譬如劫火燒須彌山。一切大地都盡。無炭無煙。

三引證。

經云。三獸渡河。謂象馬兔也。喻斷惑不同故。又經云。諸法實相。三乘皆得。亦不名佛。即此教也。

【註】河喻空理。菩薩正習俱盡。如象得底。支佛侵習。如馬次深。聲聞斷正使。如兔最淺。如涅槃經。

【記】大經云。是實相法界究竟智。第一義諦。第一義空。下智觀。聲聞得。中智觀。緣覺得。上智觀。無上菩提得。疏云。古來有解。謂三乘觀異。今明三乘同觀第一義空。但智有上中下成三乘別。例如三獸渡河。得水深淺。三乘同觀中道。深智。即得無上菩提。淺智。但得支佛聲聞菩提。輔行云。三乘如獸。真空如水底。象雖得底。仍分二別。小象得泥。通菩薩也。大象得底。即見不空。不空。復有二種。謂但不但也。又戒經云。如恒河水。三獸皆渡。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至底。即十二因緣河也。聲聞如兔。緣覺如馬。如來猶象。今借此意。證成通教三乘同稟。同作是解。解有淺深。故成三乘也。

【註】又經云者。文出華嚴。彼云諸法實性相。三乘亦皆得。而不名為佛。幻有之俗。名為諸法。即空之理。名為實相。乃真空實相也。菩薩至果名佛。言不名佛者。以中奪偏耳。

【記】此釋華嚴文也。初一行引文。次二行釋義。然是晉譯之文也。若唐譯第八地四勸文。則云善男子。此諸法之性。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異。諸佛不以得此法故。名為如來。一切二乘亦能得此無分別法。頌云。法性真常離心念。二乘於此亦能得。不以此故為世尊。但以甚深無礙智。當知二譯。文異義同。皆以中奪偏也。

【註】彼經不共二乘。那作此說。如拾遺記云。彼部雖無小機稟教。何妨說於三乘麤淺。顯圓佛乘。(文)彼後分經明四乘品。故斥三乘非佛乘也。

【記】此料簡引結也。初二句。約意推經不斥三乘非佛為簡。如拾遺下。引釋。以明不妨說小以顯佛乘。彼後分下。結明華嚴斥三非佛。四乘者。四聖法界也。

四會同。

此教三乘。因同果異。證果雖異。同斷見思。同出分段。同證偏真。

【註】三因大同。三果小異。異則習盡不等。同乃共觀即空。不同三藏諦緣度別。

【記】此料簡同異也。初二句。泛釋。次二句。轉釋。謂聲聞果。但斷見思正使。支佛果。更能侵除習氣。菩薩果。斷盡正習。更破塵沙。如斯不等。此其所以果有小異也。共觀即空者。而此三乘同以無言說道。體色入空。故云同也。

【註】分段者。支分形段。三界生死也。

【記】支形者。他非我身。我非他身。彼此各別也。分段者。即分限也。如欲界分限。不過百歲。乃至非非想天壽。縱饒八萬四千大劫。亦是分限。下界以年計。上界以劫計。既墮於數。奚甞越限。故曰分段也。

二因根機利鈍前後互通二。初略標。

然於菩薩中。有二種。謂利鈍。

【註】此約接不接。而分利鈍。

【記】此總明根有利鈍。所以有接與不接之殊。以此教乃大乘之初門。接者引也。其問最利一類。受圓人接。引入於圓。其稍利者。受別人接。引入於別。其鈍根人。不能受接。故云不接也。

二詳示二。初鈍通三藏。

鈍則但見偏空。不見不空。止成當教果頭佛。行因雖殊。果與藏教齊。故言通前。

【註】修因克果。果在於上。故曰果頭。通教菩薩。扶習潤生。雖異藏教。伏惑行因。斷惑證理不別。故言通前。結釋前文。通前藏教也。

【記】此明結釋通前。文並可知。言行因殊者。通教扶習潤生。藏教伏惑行因故。至於果上。斷惑證理。藏通無二。故得通前也。

二利通別圓二。初正釋。

若利根菩薩。非但見空。兼見不空。不空即中道。分二種。謂但。不但。若見但中。別教來接。若見不但中。圓教來接。故言通後。

【註】利根被接。被字去聲。如來被下之義。此約應說。如云說圓中道。被而覆之也。若上聲呼。此就機論。如云通教利根。被別圓接。接。即點示。接入也。

【記】此釋利根被接之義有二。一者。約佛加被論。二者。約機可被論。加被者。如來蒙覆被接。引導一切眾生。至但不但二種中道之中。不令沉滯於偏真也。可被者。眾生根利。始可受接於別圓也。

【註】然被接義。散出諸經。大品八地聞中。大經空不空。一切法趣。非漏非無漏。楞伽三種意生身。大經三十六文末。一生二生等。若具明者。謂大經十二。明四諦後。列八二諦。章安作七二諦消之。初一是總。餘七是別。此於四正。復論三接。故名七種二諦。

同类推荐
  • The House of the Wolfings

    The House of the Wolfing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庄严法门经

    大庄严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妙始经

    太上妙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宝玉监

    灵宝玉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Pilgrims of Hope

    The Pilgrims of Hop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我的108座试炼场

    我的108座试炼场

    战场上,以一敌万。叶安提枪刺击,枪法绝代,击杀百人,长枪崩毁。众人大笑:你没枪了!叶安辩解:我其实是剑客!随手抢一长剑,剑法超凡,击杀百人,长剑断折。众人又笑:剑也断了!叶安辩解:我还是个杀手!断剑做匕首,刺击如虹,又杀百人,匕首碎裂。众人长啸:“匕首也没了!”叶安抛开匕首,摆出拳架:不得不出拳了!拳杀、掌击、刀劈……众人崩溃:你有什么不会的?叶安想了半晌:五指山试炼场、剑湖试炼场、恶灵试炼场……闯了108个地狱试炼场,我还有什么不会的?思索半天,他只能憋屈惭愧:我……大概不会死?众人惊悸而亡。
  •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如同一把刀子,锋利地将社会切出一个横断面来,让我们看到社会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如何应对犯罪、预防犯罪,既是公安、法律工作者面对的严酷现实,也是全社会都应当参与解决、进行综合治理的大课题。我们编著本书,只是希望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以期广大的读者朋友明白,人在早年一旦走上犯罪之路,几乎是无法再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上来的。而且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不同的人生任务,一旦错过将终生难以弥补。所以,在此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从本书中犯罪人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加强自我法律认识的前提下,帮助自己的子女、学生健康成长,从容拥有完美健全的人生。
  • 存爹·姚先生

    存爹·姚先生

    刘二喜是骑着高头大马回村的。马是好马,缴获日本人的大洋马,枣红色,甚至比枣红还要红,娇艳欲滴。毛色不仅比东江村所有的毛驴草驴叫驴颜色要鲜亮,个子还高老么一大截子,就是跟保长刘满仓的小儿子上回骑来的马比起来也毫不逊色。保长刘满仓的儿子刘青鸣骑的马是匹白马,浑身雪白,一丝儿杂毛都没有,亮得晃眼。刘青鸣的马也是好马,也是缴获日本人的,刘青鸣亲手缴获的。当时战斗很激烈,或者叫惨烈,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刘青鸣杀红了眼,鬼子骑着那匹后来成了刘青鸣的马向那匹马后来的主人冲来,那匹马的后来的主人直直地冲着他后来的坐骑迎去。
  • 代嫁之狂傲庶妃

    代嫁之狂傲庶妃

    长的丑,爹不疼娘不爱,不受混蛋太子宠爱?那又如何?她暮云桑,可是21世纪金牌杀手,压根就不是那个淹死湖底,替姐出嫁的卑微太子妃,她可受不来一星半点的窝囊气!至于北辰默风那丫的,就算是个太子,惹毛她,照样剥皮抽筋削骨一条龙伺候!哼,姐就是这么狂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机甲破世

    机甲破世

    热血、战争、任务、复仇……在这浴血奋战的时代,只有成为强者才有资格生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机甲梦,陈凤很庆幸自己有驾驶机甲的能力。且看他一个自小失去双亲的小小机师,如何面对拥有各种功能特异的机甲,又如何驾驭钢铁洪流,踏破屹立在前的世界强者,傲笑寰宇,成就无上巅峰。书友群:636788243,欢迎大家进群提建议。
  • 张居正(全4册)

    张居正(全4册)

    中国千古第一奇相大传,全票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被誉为中国新时期长篇小说的里程碑!已被改编成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由唐国强、梅婷、冯远征、智一桐、巫刚等一众老戏骨主演。张居正是一位个性不凡的改革家,是彪炳史册的传奇人物。他登上首辅之位后,理政十年:整顿吏治,刷新颓风;整治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大明王朝*为富庶的时代。 在风云际会之中,张居正思想深邃,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声势显赫,无与伦比。然而,他一朝大权在握,却又独断专行,偏信阿谀奉承,引得附势者趋之若骛。权势欲促使他步入人生高峰,也引发身后祸起萧墙。隆葬归天之际,即是遭人非议之时,结果家产尽抄,爵封皆夺,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作为一名政治家,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卓有成效的人;可是作为一个人,他却是一个失败者。“生前显耀,死后悲凉”是对他一生*好的概括。他生前死后毁誉之悬殊,除个人原因之外,也可见政治险恶、世态炎凉。而且,张居正的命运也客观揭示了悲剧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人物的性格缺陷,为今天的读者反思提供了形象的文学读本。
  • 你若安好我已无悔

    你若安好我已无悔

    如果哪天你累了,我可以做蛋糕养你呀如果哪天我走了,你一定要幸福如果哪天我不爱你了,那么那天是世界末日了!
  • 乙未日记摘录

    乙未日记摘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之剑解

    新之剑解

    展新之的成神之路,经历各种曲折,终成神。
  • 将门诛心

    将门诛心

    前齐遗孤蛰伏赤练窟数年后一举倾覆廖氏大骧,而未足十年后齐又灭。帝子尚未及而立暴毙宫中,嫔妃三十人葬身天火,朝中重臣安怀信借机起势,率兵攻占四方,黄袍加身,自立为王,修国号为楚。新皇登基犒奖有功之将,赐名无权;重赏忠贞之臣,赐权无名。然关于亡齐之因再起传言,江湖之中更有甚者说乃是妖典重现人间,一时人心惶惶,众说纷纭;朝中流言则直指昭王私藏妖典,勾结武林,意欲谋反。妖典再现,波澜又起,惊心动魄,腥风血雨。既是江湖,即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