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云无是乃所以为真是下 第三答前第三境智相对。有是无是有当无当也。亦可如来言耳者。亦可如汝来问之言。但未必然也。若能无心于为是而是于无是者。无心以是为是。而以无是为真是。此则言有真是。亦无爽也。当亦然也。则终日是不乖于无是者。无必为是。虽是而无。是当亦然也。据此言之。故前云亦可如来言耳。但恐有是于无是下。恐以有是为定是。有当为定当。则不可矣。所以为患者。以此为病耳。何者若真是可是下。释所以为患也。则名相以形美恶是生者。有真不真。有可不可。则有美恶二名起。故有美恶两心生。大为过患矣。生生奔竞孰与止之者。生而复生。奔起交竞不息。谁能与其止遏也。是以圣人空洞其怀者。字林云。洞字动音。疾流貌也。今谓洞彻空虚怀抱不分别也。居动用之域而止无为之境下。身在动用之地。心在无为之界。迹在可名之内。本在绝言之所也。寂寥虚旷莫可以形名下。老子云。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释名云。无声曰寂。无色曰寥。旷也。莫无也。今谓至人如此耳。而曰真是可是下。非刘公也。既其如此。何有真是可为是。至当可为当乎。喻晓也。雅正也。旨意也。恐是当之生下。恐真是至当之名生。人谓如此耳。物者人也。彼自不然何足以然耶者。彼谓圣心也。圣心不如此。何得言如此耶
夫言迹之兴异涂之所由生也下 第三总结也。其前书末云。远法师亦好相领得。标位似各有本。或当不必理尽同也。又云。诸人属有击节者。今结意明不同击节所以也。言迹者。庄子外篇天运章云。老聃谓孔丘曰。夫六经先王之陈迹。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出。而迹岂履哉。此谓言之于心。犹迹之于履也。言者所喻也。迹者能喻也。又即以言为迹。故云言迹耳。凡有言有迹。异见从此而生也。而言有所不言下。言但言所可言。所不可言者。言不能说也。迹但迹所可迹。所不可迹者。迹不能迹也。是以善言言者下。善以言言于心者。言所不言之处耳。善以迹迹于履者。迹所不迹之处耳。至理虚玄拟心已差况乃有言者。理本绝心。心拟已失。何况以言言得理耶。明我所解者。不可以言寻也。恐所示转远者。所指示更远也。即如问书已远于论。若更有问答更远矣。庶通心君子下。谓刘公心悟玄理。故曰通心耳。于文外相求。不可执文致难也。而言君子者。白虎通云。可为人君。能子万人。故云君子。今谓大人可为君长。故名君子。子者男子之通称也。如刺史为使君。帝王使人与百姓为君子。即君长之义也。若以子万人为君子。则是一人之号。非余人所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