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6300000034

第34章 叙(34)

(孔子立男女远别之制,着于六经,与门人讲论熟矣,而见南子。子路刚者,疑夫子言行之不合也,故夫子呼天以明之。盖当时旧制,见国君必及其夫人,如今泰西诸国皆然。夫子虽改之,初犹未能遽行也。)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考周末诸子并起创教,析言破律,名实混淆。孔子恶其害道,改制亟以正名为先。《春秋》正名分,《王制》诛乱作,咸着斯恉。于是荀子《正名》、董子《深察名号》,皆发明孔子大义,而惠施、公孙龙辈始不得以倍谲诡辨之言惑乱天下,盖二千年之治,皆孔子名学治之也。子路不知,故谬相诘难耳。)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同上)

(旧制论人,当如后世儒者责魏征之于太宗,曹彬之于艺祖,薄其德而没其功,而圣人论事,重功不重德,有能救世全民者则与之。《春秋》美齐桓存亡继绝之功,而于管仲无贬辞,二子所由疑问欤?)

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礼记檀弓》)

子贡曰:“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曰:“合二姓之好,以继万世之后,何谓已重乎?”(《谷梁》桓二年)

(子贡尚以亲迎为已重,与宰我疑三年丧为已久,正同。盖皆举旧制以诘难孔子之新制者。)

曾子撰斯问曰:“孝文乎驳不同,何?”子曰:“吾作《孝经》,以素王无爵禄之赏,斧钺之诛,故称明王之道。”曾子辟席复坐。子曰:“居,吾语汝。顺逊以避祸灾,与先王以托权。”(《孝经纬钩命诀》)

(孔子改制,托先王称素王,此条最明。然骤改旧制,自然文驳不同。曾子亲见之,故讶之如此。)——右孔子改制,弟子据旧制问难。

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社稷宗庙之主,君何谓已重乎?”(《大戴哀公问于孔子》)

(亲迎之礼,墨子《非儒》攻为娶妻亲迎,“祇褍若仆”。盖孔子创儒所改定之制也。俟堂俟着,实是旧俗,至今犹行之。孔子作《春秋》,于纪履緰来逆女,发明男下女之大义,讥不亲迎,以为孔子所改定,故哀公疑其已重也。若大周旧制,服行有素,习而安之,俟堂无讥,何有已重之疑乎?)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礼记儒行》)

(儒服是孔子改制,故哀公见而疑问。孔子逊词答之。然章甫缝掖实为从儒教者所服,(见《孔子创儒篇》)如僧之着僧伽犁然,故谓之儒冠、儒服也。)

——右孔子改制,时人据旧制问难。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之,遂除之。(《礼记檀弓》)

(孔子定姊妹出嫁,降服大功。子路不忍,欲同之昆弟也。当时孔子初改制,故门人随其意之所欲如此。)

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礼记檀弓》)(孔子定母丧期,伯鱼欲同之父。当时初改制,故如此。)

——右弟子仍旧制,孔子以所改之制定之。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论语颜渊》)

(彻是孔子改定之制,实皆什一。鲁旧制什而取二,故哀公疑其不可行。)——右时人仍旧制,弟子以孔子所改之制告之。

曾子谓子思曰:“伋,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子思曰:“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故君子之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三日,杖而后能起。”(《礼记檀弓》)

(孔子定制,亲丧,水浆不入口者三日。曾子过之,故子思正之。)

子思之母死于卫,赴于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遂哭于他室。(《礼记檀弓》)

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伋则安能?为伋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伋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同上)

(丧出母是旧制,故孔氏先世行之。孔子改制,不丧出母。)——右孔子改制后,弟子从之而舍旧制。

鲁人有朝祥而莫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由,尔责于人,终无已夫?三年之丧,亦已久矣夫!”子路出。夫子曰:“又多乎哉!逾月则其善也。”(《礼记檀弓》)

(朝祥暮歌,义实未善。但制为新创,鲁人能从教已极难得,故孔子不复责之。)——右孔子改制后,时人从之而舍旧制。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孟子滕文》)

(三年丧若是大周通礼,则鲁如今兖州知府,滕如今滕县知县,安有自伯禽至悼公,自叔绣至文公未行之理?李贤、张居正夺情一事,罗伦、赵用贤、艾中行之流,纷纷弹劾。岂有鲁为周公之国,秉礼之邦,而化外若是乎?至于父兄百官不欲,则又自亲郡王至宗室九卿科道会议无以为然者。如三年丧为周制,何至盈廷悖谬,争议大礼,至于短丧如此?至于引《志》曰,则又援据典文律例,云受之先祖,则又笃守祖宗成法,惊疑违驳如此。必非周制可知。合宰我短丧考之,盖为孔子改制而孟子传教,至易明矣。)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孟子尽心》)

(如公孙丑言,宣王盖服期,与宰我所请短为期丧合。盖孔子既加隆为三年,自以期为短丧矣。然当时自无定制,与汉人同。王修服丧六年,赵宣二十六年,翟方进三十六日。今泰西亦然。然泰西虽无定制,厚薄听人,然服期为多。故公孙丑以为愈也。)

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亲丧三年。君与父孰重?”田过对曰:“殆不如父重。”王忿然曰:“曷为士去亲而事君?”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无以尊显吾亲。受之于君,致之于亲,凡事君以为亲也。”宣王悒然。(《韩诗外传》)

(孔子改制,惟亲丧三年,儒者行之,故宣王怪而问之。)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

(什一是孔子改定之制,当时实未能行。孟子传教发明之,戴盈之欲行此制而未能,故先稍轻,待来年乃行之也。)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娶也。”(《孟子万章》)

(鲁季姬遇鄫子于防,使鄫子来请己。可知古娶妻无媒,不待告父母。孔子改定此制,托之于《诗》,故万章疑之。)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孟子告子》)

(儒教至战国既大行,而时人犹多据旧制以攻孔子之制者。三年丧、亲迎,尤为数见。可见改制之难。)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

(孔子所定民之公囿,孟子传教发明之。故齐宣王疑之。)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

(汤、武革命,顺天应人。圣人上奉天,下爱民,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春秋》义,失民则不君。孟子述其大义,故以为诛残贼。齐宣王骇此异义,故疑问之。)

——右时人惑旧制,后学以孔子所改之制辟之。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曰:“不可,器不足用也。”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孟子告子》)

(什一是孔子改定之制,孔子托之尧、舜者,白圭更欲加而上之。

右时人别创新制,后学以孔子所改之制折之。)

孔子改制考 卷14

诸子攻儒考(冒顿之寇汉,耶律之入宋,皆于大朝一统犯之。若夫称戈并起,荥阳、成皋之战,邯郸之走,鄱阳之攻,高、光、明祖所固然。当战国时,孔道未一,诸子并起,不揣德量力,咸欲篡统。其墨、老二家,骎骎乎项羽、王郎、陈友谅,故相攻尤力哉!《易》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阴疑于阳必战”。诸子自张其教,阴疑于阳者也。然圣道至中,人所归往,偏蔽之道,入焉而败。今藉诸子之相攻,明仲尼之不可毁也。然而儒为孔子所创,非先王所传,益明矣。)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佾》)

(孔子以博学知礼闻,时人已久忌之,寻隙摘瑕,时时攻难。或之语带讥嘲如此。)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

(叔孙武叔公然毁孔子于子贡之前,尤其悍然相诋者。毁辞虽不知其如何,然可见当时贵人之难相容矣。)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论语宪问》)

(孔子周流,席不暇暖。微生亩讥其为佞,而孔子答以疾固,亦可见时人讽刺,虽圣人亦不免针锋相对者。)

同类推荐
  • 饮流斋说瓷

    饮流斋说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梁书

    梁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元始洞真决疑经

    元始洞真决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郊庙歌辞 享龙池乐

    郊庙歌辞 享龙池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柳非烟

    柳非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经商要学胡雪岩

    经商要学胡雪岩

    胡雪岩是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位商神,起自于钱庄学徒,功成于官商合一。把经商做成一种学问。从经商和赚钱的角度衡量,胡雪岩是商之圣者;从为人处事的层面剖析,胡雪岩是侠之大者。虽然时过境迁,但胡雪岩经商之道、交人之法对后世经商者仍有积极的影响,胡氏商学仍值得借鉴品味。
  • 碑帖笔记

    碑帖笔记

    偶尔在市场上买到一些旧拓的碑帖,其中一种名为《古宝贤堂法书》。读帖之馀,查阅了宝贤堂的相关资料,觉得这是山西文化史上值得玩味的一段故事。宝贤堂创始于晋王府。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三子朱棡为晋恭王,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传至第四代的晋王,是朱钟铉。朱钟铉有子名朱奇源。朱钟铉见其子喜好书法,便命他搜集古今法书刻帖。正是这位世子朱奇源(死后谥靖王),于弘治九年(1496),择取《淳化阁法帖》等古帖,及当时的名家法书,摹勒数十家,成为一部十二卷巨册的传世法帖,名之为《宝贤堂集古法帖》。朱奇源造诣不凡,刻帖极为成功。
  • 风俗通义

    风俗通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兽渊

    灵兽渊

    古老的灵域大陆上,一为少年为了血脉的秘密踏上征程……(不喜欢勿喷)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擦去心灵的尘土

    擦去心灵的尘土

    本书教育人们怎么在各种环境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况时,应该拥有怎样的正确心态,并且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 救世千月皇妃

    救世千月皇妃

    现代著名设计师、干练女穿越到千月古国,模糊历史轮回,在那里遇到了与自己未婚夫长相酷似的君王。情仇爱恨,穿越千年,逃离千月国却又落入凤日国君上的手中。感情瞬息万变,凄美绝恋,如梦似幻,不知不觉,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心的救赎。其实,爱情——就是自己内心的那份放不下。如若放不下,就别再难为自己的,静下来,听心的声音——
  • 非人途

    非人途

    一个名叫牧南的毛头小子,无意中得到了“神胎”,不久之后,他便成为了“非人途”的一员,从此,整个世界观都被彻底颠覆了,原来这个世界上竟然拥有那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 神圣英雄传

    神圣英雄传

    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少年遇见了三界第一奇书——天地之书,在未知的异世天界,世界的王座之下无数人匍匐行礼,少年走上了登上王座的道路,三界万族,魔法武技,顿悟神的境界。
  • 经络全书

    经络全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