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0600000005

第5章

又成就修行者。以起一切种修行清净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起一切种清净十善业道。是名菩萨成就修行。如十地修多罗中说。是菩萨复深思惟。行十不善业道集因缘故。则堕地狱畜生饿鬼。行十善业道集因缘故。则生人中乃至生有顶处。又是上十善业道与智慧观和合修行其心狭劣故。心厌畏三界故。远离大悲故。从他闻声而通达故。闻声意解成声闻乘。又是上十善清净业道不从他闻故。自正觉故。不能具足大悲方便故。而能通达深因缘法。成辟支佛乘。又是上上十善业道清净具足。其心广大无量故。为诸众生起悲愍故。方便所摄故。善起大愿故。不舍一切众生故。观佛智广大故。菩萨地清净波罗蜜清净入深广行成。又是上上十善业道。一切种清净十力。力故集一切佛法令成就故。是故我应等行十善业道。修行一切种令清净具足故。是名菩萨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以为利益一切众生。修行十善业道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不着自乐。修行十善业道。为利益众生见我能利益众生。以慈悲心非直自利能自利已。复能令他住十善业道。是故菩萨成就修行。以是义故。十地修多罗中说。是故我当先住善法。亦令他人住于善法。是故成就修行。又如十地修多罗中说。是菩萨复于一切众生中。生安隐心柔软心慈心悲心怜愍心利益心守护心我心平等心师心世尊心。又菩萨复作此念。是诸众生堕于邪见。恶意恶心行恶道稠林。我应令彼众生行真实道住正见道如实法中如是。等是故名为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修行善业道毕竟无尽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为不断绝三宝。修行不断绝。常修行善业道无尽。是故名为成就修行。如无尽意修多罗中说。大德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尸波罗蜜无尽。以常修行故。何以故。凡夫戒者。在所受生是故有尽。人中十善尽故有尽。欲界诸天福报功德尽故有尽色界诸天以禅无量尽故有尽。无色界天取入诸定尽故有尽。外道仙人所有诸戒退失神通尽故有尽。一切声闻学无学戒入涅槃际尽故有尽。辟支佛戒无大悲心尽故有尽舍利弗。菩萨净戒皆无有尽。何以故于是戒中出一切戒。如种无尽果亦无尽。是菩提种不可尽故。如来戒禁亦无有尽

又成就修行者。远离身见烦恼垢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十善业道离我见等垢。彼时名为清净业道。是故菩萨成就修行。即彼修多罗中说。清净戒者。所谓不着我相戏论。如是等是故名为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以成就一切种清净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修行善业道一切种一切眷属清净。彼时菩萨名善业道成就修行应知。如彼修多罗中说。无尽意言。唯舍利弗菩萨戒众六十六事清净。修治亦不可尽。何等名为六十六事。一者于他众生不起恼苦。二者于他财物不生窃盗。三者于他妇女终不邪视。四者于诸众生无有欺诳。五者初不两舌于自眷属知止足故。六者无有恶口忍粗犷故。七者无有绮语常善说故。八者于他乐事不贪嫉故。九者初无嗔恚忍恶言故。十者正见不邪贱余道故。十一者深信于佛心不浊故。十二者信顺于法善法法故。十三者信敬于僧尊重圣众故。十四者五体投地志念佛故。十五者五体投地思惟法故。十六者五体投地宗敬僧故。十七者坚持禁戒一切无犯。乃至小禁不放舍故。十八者持不缺戒不依余乘故。十九者持不穿戒离恶处生故。二十者持不荒戒不杂诸结故。二十一者持不污戒专长白法故。二十二者持是深戒随意回向得自在故。二十三者持赞叹戒智者不呵故。二十四者持纯善戒正念知故。二十五者持不呵戒一切戒不散故。二十六者持善坚戒防护诸根故。二十七者持名闻戒诸佛所念故。二十八者持知足戒无不厌故。二十九者持少欲戒断贪惜故。三十者持性净戒身心寂灭故。三十一者持阿兰若戒离愦闹故。三十二者持圣种戒不求他意故。三十三者持威仪戒一切善根得自在故。三十四者持如说戒人无不欢喜故。三十五者持慈心戒护众生故。三十六者持悲心戒能忍诸苦故。三十七者持喜心戒不懈怠故。三十八者持舍心戒离爱恚故。三十九者持自省戒心善分别故。四十者持不求短缺戒护他心故。四十一者持善摄戒善守护故。四十二者持慧施戒教化众生故。四十三者持忍辱戒心无恚碍故。四十四者持精进戒不退还故。四十五者持禅定戒长诸禅支故。四十六者持智慧戒多闻善根无厌足故。四十七者持多闻戒博学坚牢故。四十八者持亲近善知识戒助成菩提故。四十九者持远离恶知识戒舍远离恶道故。五十者持不惜身戒观无常相故。五十一者持不惜命戒勤行善根故。五十二者持不悔戒心清净故。五十三者持不邪命戒心行清净故。五十四者持不焦戒毕竟清净故。五十五者持不烧戒修善行业故。五十六者持无慢戒心下不憍故。五十七者持不掉戒远离诸欲故。五十八者持不高戒心平直故。五十九者持柔和戒心无抵突故。六十者持调伏戒无恼害故。六十一者持寂灭戒心无垢秽故。六十二者持顺语戒如说行故。六十三者持化众生戒不离摄法故。六十四者持护正法戒不违如实故。六十五者持如颂成就戒于诸众生心平等故。六十六者持亲近佛戒。入佛三昧具足一切诸佛法故。是故名为成就修行

又成就修行者。以成不共果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成就修行十善业道摄取菩提心。以是义故得菩提时成不共果。是故名为成就修行应知。如圣者娑伽罗龙王经中说。龙王。离杀生人得十种清净法。远离杀生。一切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人得菩提时心自在故。寿命无量如是等

问曰。应说业道义。云何业道义。答曰次说。云何说。以造作故名为业相。即业名道能趣地狱故名业道。又身口七业即自体相名为业道。余三者意相应心。又即彼业能作道故名业道。此明何义。唯心是业彼心七业共起名道。余三共相应名为业道。问曰。若即业名道。皆悉能趣地狱等者。何故余三非是业道。答曰。如彼七业此三能作彼根本故。以相应故。不能如彼业故。不名业道。问曰。一切美味饮酒食肉卷手掴打一切戏笑。如是等恶行。一切礼拜供养恭敬远离饮酒等。如是等善行。何故不说以为业道。答曰。远离饮酒等。唯是心业能起七业。非身口业。是故非业道。若作与心相应亦是业道

问曰。若即彼业能作道名为业道。如是相解业道者。一切法于心皆应名业道。若尔何故但说十种业道。不说无量业道。答曰。以胜重故。此明何义。以诸恶行及善行中十业道重。余非重故不说无量。问曰。此义不然。何以故。以业不定故。此明何义。或有近远方便为重正业为轻。是故不应但说十业以为业道。不说无量。答曰不然。何以故。十业多重近远方便多轻。又世间众生多畏十业。不畏近远方便。又十业道能作深重逼恼。余者不能。是故汝说业不定者是义已答。又汝向言。一切法于心皆应名业道者。此义不然。何以故。七业一向极重。意三亦轻亦重。饮酒等不尔。以是义故。但说彼十名为业道。不说余者名为业道。问曰。远离杀生者。杀生等相应说。答曰。杀生有八种。一者故心二者他三者定不定众生相四者疑心五者起舍命方便六者作七者不作相八者无作相。是等名为杀生身业。身口意业名为杀生。故心者。问曰。有人言不作心杀成杀生罪。譬如触火。此明何义。如火能烧。若故心触不故心触皆能烧人。杀生亦尔。若故心杀不故心杀。悉皆应得杀生罪报。答曰不然。何以故。若无心杀得罪报者。则阿罗汉不得涅槃。此明何义。以阿罗汉断世间因。有不作心而杀众生。如是亦应还生世间。而实不然。以是义故。不故心杀不得罪报。又言如火者。此义不然。何以故。以恶业中无恶心隔故。所明何义。犹如彼火。薪炭等隔触而不烧。如是彼恶业中无恶心隔。虽复杀生不能与报。是故火喻义不相应。问曰。云何死者受苦。而杀生者不得罪报。答曰。以心不坏故。又此义不然。何以故。离逼恼众生有罪离利益众生有福。如断善根慈悲无诤灭尽定等。得罪得福

问曰。何故名他。答曰。非自命故。问曰。以何义故自断命者不得罪报。答曰。以无可杀杀者故。此明何义。若有他人是可杀者。能杀生人得杀生罪。以自杀者无可杀境即更无杀者。以无杀者故。自断命不得恶报。又过去阴不续杀生等阴。是故自杀不得杀罪。问曰。自杀身者。起于杀心断人命根。破坏五阴舍离人趣杀业成就。何故不得杀生罪报。答曰。若尔阿罗汉人应得杀罪。此明何义。以死相罗汉自害其身断己命故。彼阿罗汉亦应获得断命之罪。而彼无罪。何以故。以离嗔心等故。是故自杀不得杀罪

又定不定众生相者。定众生相不定众生相。彼众生相名为定不定众生相。又定众生相者。有百千人作心于中定杀某人。是名为定。若杀彼人得成杀罪。若杀余人不得杀罪。不定者。以舍一切故随杀得罪。以彼处不离众生相故。疑者。疑心杀生亦得杀罪。以彼是众生既舍众生。其心虽疑以舍慈悲心杀众生故得杀生罪。起舍命方便者。此明何义。若杀者于彼事中起不善心。必欲断彼众生命根。非慈悲心无护罪心。舍众生心作杀方便是名为起

又作不作相无作相者。作者所作事。不作者所不作事。彼作事共起。虽作业灭而善无记法相续不断。问曰。云何不作而名为业。答曰。以能与作事作因与作果事作因。此明何义。处处亦有因中。说果果中说因。如如来经中说。可见可触名无作色。以作不可见不可触而作名为可见可触。以彼不作说名可见可触。如是彼处若身所依身事刀杖等杀生。名为作不作。得名身业。又如自在人口敕令杀仙人。嗔心欲杀众生。受敕使者。依自在人口敕而杀信仙夜叉。依仙嗔心而杀众生。彼自在人及仙人等作杀生因。使人夜叉身业成时。彼自在人及以仙人。俱得成就不作身业。又如受戒人。临受戒时身动口说。及受戒时默然而住。身口不动。师羯磨已。彼人成就无作身业。此亦如是又如口业事。而口不言但动头眴目奋眉举手如是等相表前事者。亦得成就不作口业。又应身作业。而身不动口说种种身业方便。彼事成时亦得成就不作身业。有人言。口意亦得成就杀生。此杀生业是口意业非是身业。虽有此言是义不然。何以故。若即口说心念之时成杀生者。可是口业可是意业。此明何义。若口与意是杀业体。自在人敕杀某众生。仙人心念杀某众生。即敕念时彼命应断。而此事不然。以彼使人信仙夜叉身业成时成杀生事。若不如是。彼自在人口言杀时。及彼仙人起嗔心时。应即成杀而实不成。又复有过。彼自在人口敕杀生使人未杀。彼自在人得证见道。受敕使者后方杀生。若口敕杀已成杀者。证见道已然后杀生。而此义不然。以得远离彼杀生因破戒等恶心。是故不以口意二业为杀生体。何以故。以业无差别故。此明何义。以善不善无记等业相各异故。以无差别相。如是身口意业则无差别。而远近方便身口意等成杀生业。此则不遮

问曰。口言杀者。为毕竟成为不成耶。答曰。不成。何以故。以过时等故。此明何义。以何等时以何等方便以何等处。彼人杀时过自在人说时处等。杀者得罪教者无罪。身业者依身作业名为身业。此明何义。依身作业随身所作名为身业

问曰。无命可杀。云何断命得杀生罪。答曰。虽无实命断和合体名为杀生。如断树林灭灯炷等。若有神我神我是常无杀生义。问曰。害何等阴名之为杀。为害过去为害未来为害现在。若害过去过去已灭。若害未来未来未到。若害现在刹那不住。答曰。有人说言。住现在世坏未来世和合阴体。复有人言。坏未来现在。此明何义。以现在阴中刀杖能到能作害事。复有人言。五阴自灭非因缘灭。复有人言。现在阴中唯坏色阴。以刀杖等能割能触。余四阴者不可割触故。复有人言。杀害五阴。自余四阴虽不可触而依色阴住。色阴坏故彼亦随坏。如破瓶故水乳亦失。复有人言。唯害无记阴。以无记阴中刀杖能触。以无触阴有其二种一切业有三种。如向所说应知。问曰。如来修多罗中说有二种业。一者起业。二者作业。此二种业广说有三。谓身口意业。此三种业云何差别。为从依说。为从体说。为从起说。若从依说即是一业。以一切业依止身故。若从体说即是一业。以一切业唯口业故。若从起说即是一业。以一切业从心起故。答曰。依三次第有三种业。此明何义。由心思惟即是心业。依彼心业起身口业。以依心故起身口业。如是次第应知。彼作无作应知。彼身口业差别应知。又身业作者依身威仪。依止身作彼彼形相。是名身作业

问曰。以身去来动转名为身业。不去不来不名为业。答曰。若言去来是身业者。此事不然。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刹那不住故。刹那不住者随何处灭。不去不来云何而言去来动转。名为身业。问曰。此义不然。何以故。若一切法刹那不住。可如是说。亦见有法刹那间住非是不住。云何而言无去无来。答曰。此义不然。何以故。以有为法毕竟不住。此明何义。以彼一切有为诸法。无因无缘自然而灭故。此复何义。以可作法是有因缘而灭。法者即是无物。若无物者彼法不作。以有为法无因无缘自然灭故。若法即生时不灭后亦不应灭。若不灭者应是定实。若是定实不应变异。若如是者。不应从彼灭因缘灭。问曰。我见有法从因缘灭。如薪等法从彼火等因缘而灭。一切量中现见量胜。以是义故。一切法灭从于因缘。答曰。云何知薪等法依于火等因缘而灭。我言无因自然而灭。此义应思。为因火等薪等法灭故不见耶。为无因缘自然而灭故不见耶。此义云何。本相续因缘灭余更不生。是故不见。非因缘灭。如风灭灯手灭铃声。如是等知是比智知。答曰。已说非可作事故。此明何义。若有一法从因缘灭。应一切法皆因缘灭。不应有法非因缘灭。犹如生法一切皆悉从因缘生。无有法生不从因缘。如心声焰非因缘灭。以彼不待因缘灭故。问曰。此义不然。何以故。以后心生前心灭。后声生前声灭。以彼先法待后法故。是故得知从因缘灭。答曰。此义不然。何以故。以彼心声不相待故。此明何义。以有疑知决定知故。二法不俱苦乐贪恚等皆亦如是。又以前心声疾后心声迟。云何不疾心声而能害彼疾心疾声。是故法灭不从因缘。问曰。虽灯与焰念念不住。以无因住而有灭法及灭非法。依彼灭法灭于灯焰。是故应依因缘而灭。答曰。此义不然。何以故。以无物法云何能作灭因。又生因灭法非法刹那不住。刹那心刹那心中终不能作生因灭因。如是一切有为诸法不从因灭应知。又。答若依火等能作薪等灭因。如是生因即是灭因。此明何义。依何等火焰生何等色。即彼火焰能作熟胜熟胜灭因。以是故即生因是灭因。更无异因。而此义不如是。云何此一法能令法生能令法灭。又异异火焰中如是因差别虚妄分别。如因灰汁苦酒雪日地水谷米能生熟异熟异等色彼处云何分别。问曰。不然。何以故。以火煎水水由火尽火为灭因。答曰。如向解释。云何得知水因火灭非自然灭。问曰。若尔火何所作。答曰。火界增上依彼火力水力渐微。乃至后时水相续体断绝不起。是火所作非火所灭。是故一切有为之法自然而灭。无因缘灭。以彼灭法刹那不住是故即灭。如是成就诸法刹那不住刹那不住。是故此法不彼处去。问曰。我于余处犹见此法。若法不去。云何而得于余处见于余处识。答曰。如草火焰是故不去。是故身威仪名身作法。此义已成非谓异身别有实法。如一方生色名为长色。依彼长色更见余色名为短色。依四方故见四方色。依圆物故名为圆色。如是长短方圆高下诸色。譬如挑火。一厢直去不断不绝。相续而见名为长火。周匝四厢不断不绝名为圆火。随种种转见种种火。如是离火更无别有实形相法。若离火外有形相法。应为二根所伺。眼根见长身根触短。以一色入非二根见。如触法长短等。如是色中应知。触法唯心非是现根可捉可知。如见火色触中生念知。如嗅华香色中生念。此法应如是。依余法念余法而无一触法。于威仪中实有依触法得余法。是故无实身威仪法。问曰。此义不然。何以故。若于闇夜远见土墙等色。或长或短此应是实。答曰。但见色不了虚妄分别长短等色。如不异蚁子等见行见围。此亦如是。异身威仪更无实法。唯身威仪名为作法。不离身外别有作法。向说心思惟者。心中分别我如是如是作。能生身口业名为心业。若身所作名为身业。若口所作名为口业。不异三业别有实法

问曰。异身口业实有别法。何以故。以有三种无垢色。增长不作业道等故。此明何义。以如来修多罗中说色摄三种。何者为三。一者有色可见可碍。二者有色不可见可碍。三者有色不可见不可碍。无垢色者。谓无漏色。何者无漏色。无漏色者。谓无漏法。何者无漏法。谓于过去未来现在色中不生嗔爱。乃至识中不生嗔爱。以是义故名无漏法。若如是者。离无作法何处有色不可见不可碍。是无漏故。知应有无作法离身口意业增长者。如来修多罗中说。有信者。善男子善女人修行七种功德。行住睡寤等日夜常生功德增长功德。若离身口业更无无作。云何异心法而得增长。是故当知。离身口业有无作法。又自不作业使他作业。若无无作此云何成。又复非但使人作业即得名为成就业道。以彼业未成。复更有过。虽作业未有实体成就。以如来经中说。诸比丘外入十一入不摄不可见不可碍。而不说非色。此为何义故如是说。以如来见法入中摄无作色故如是说。又复作难。若无无作法亦应无八圣道。以定中无正语正业及以正命。当知决定有无作法。又复有难。若无无作法。离波罗提木叉亦应无无作戒。以受戒竟后即无故。以在睡眠及颠狂等诸失心者。亦名比丘比丘尼故。当知决定有无作法。复有修多罗中如来说言离破戒桥梁。若无无作法。云何说言离破戒桥梁。是故当知有无作法

答曰。此难极繁。虽有种种众多言说而义皆不然。何以故。汝向虽引如来修多罗中说色三种。而汝不解如来经意。此义云何。一切圣人禅定力。见三昧境界色。依三昧力而生彼色。彼色非是眼根境界故不可见。余一切物所不能障故不可碍。问曰。若言非是眼根境界不可障碍。云何名色。答曰。汝离心意有无作色。云何得名为无作色。又答。此色乃是无漏境界圣智三昧色。不同世间有漏之色。又言无漏色者。即是依彼三昧禅定力色名为无垢。圣人于无漏三昧中说无漏法。又有人言。阿罗汉色及以外色名为无漏。以离有漏法故。我不受此义。又增长功德者。此义云何。法如是故。如是如是施主施物数数受用。如是如是数数受用者。依受用人功德力故。虽施主异心而依本心念。修相续体细细转胜。以转胜故。于未来世而得成就多福德果。依此义故。如来说言多生功德增长功德。非离心离色有无作法。问曰。云何异身心依异身心。异身心中相续转细增长福德。答曰。云何异身心依异身心。异身心中有无作法。又答。而此义不然。我依于心身业口业有善恶功德。依本心作不失本心有相续体癫狂睡等。常得增长不作者已自不作使他人作。云何而得成于业道。此明何义。以依使者于他众生起于害法。是故使者细相续体转转生粗。以是义故未来世中能生多过。亦复不但使人作恶。自作恶者作恶事竟。未来世中亦生多过。是故于彼未来身体相续转生名为业道。以于因中明果义故。离破戒桥梁者。汝今为有狂癫病耶。而作是说。若狂癫者速觅陈酥服令除愈。不应种种非法言说

问曰。何故增我有无作法。而汝自立从心起于细相续体有增长法。答曰。我不增汝有无作法。而汝所说法无如是义。此明何义。以依心故身口行事。行事讫竟成就业道。汝所有法离心身口。于佛法中无如是义。是尼干子微尘世性时方等法离心而有。无心善恶如是等法智者不受。是故不立离于色心。身心之外有无作法

同类推荐
  • In a Hollow of the Hills

    In a Hollow of the Hil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山诗话

    名山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雨

    春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钦定满洲源流考

    钦定满洲源流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汉武帝别国洞冥记

    汉武帝别国洞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醉眼捉梦

    醉眼捉梦

    女主飞雁,资历平平却在短短几年中经历离奇古怪事件,这与她结识的好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既互相嫌弃又互相扶持,跨越阶层的友谊如何常年存续?书中天马行空记录飞雁穿梭在繁华城市的机遇,当你有时光倒流的机会,你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得到同样的结果吗?
  • 爱你成灾

    爱你成灾

    从他带她回家的那一刻,命就是他给的。当信任遭遇背叛,误会重生。他钳住她,厉声道:“叶唯,你真是能耐,你的心真狠!”顾泽风一直以为自己不会有软肋,可后来才发现,他的致命点就是她。爱她,禁锢她,守护她……只因爱她成灾!
  • 不要拦着我狩猎

    不要拦着我狩猎

    阎雪在十五岁之前是阎家第一天才少女,可在她十五岁后就再也完不成一个任务了。(我是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的地方还请指出来,更新的时间不定,会不定时爆更)
  •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酒店餐饮业经理

    不懂财务就当不好酒店餐饮业经理

    不论何种行业,优秀的经理人必定是一位财务高手!教你轻松驾御酒店餐饮企业必备的财务方法与技巧通过本书的阅读,你将学到:全面掌握三大财务报表,读懂财务报告,非财务人员与财务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达成有效沟通,建立起清晰的成本控制意识与内部控制方法,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学会使用预算等财务工具加强内部管理,运用财务思维视角运作企业,找到提升运营绩效的方法。
  • 我的老公是阎王

    我的老公是阎王

    冥傲天,地府伟岸的冥王,阴冷无情,嬉闹无偿。听闻他千年前极其宠爱她他的王后,千年后一场浩劫,地狱之花曼珠沙华一夜之间全部凋谢,心爱的王后消失,冥王从此沉睡,醒来之后忘却所有。【宠溺篇】“冥王,王后娘娘跟几个小鬼打架,打输了,正......趴在地上哭呢。”某侍卫向正在画美人的某阎王禀报道。某王眉宇一挑,“传令下去,谁敢赢王后娘娘,统统送去十八层地狱。”画面上呈现出某女趴在地上,双手捶地的痛苦样。*花芊儿,现代都市女郎,圣母般纯洁地怀孕了却不知其爸爸是谁?被迫与相爱的男友闻人阎分手,十月怀胎生下男婴,一夜之间竟变成一个五岁的男孩----冥焰。冥焰殿下来到现世,随着冥焰的出生,圣灵引诱冥王的灵魂附身于车祸昏迷的闻人阎身上,从此闻人阎即是冥王。【冥焰篇】“判官,抱抱。”冥焰忽然张开手臂,朝着他可爱的笑笑。胖嘟嘟的脸庞鼓起,看着实在是想让人咬一口。一双大眼像月牙儿弯弯,额头上的若隐若现一朵艳红的花冥焰扭着胖胖的身子,开始撒娇,手里还是不肯放开判官的胡须,“焰焰的娘亲在凡间,焰焰要去找娘亲。”(一对一,有宠有甜有搞笑有小虐,带点玄幻色彩,但生活在都市时与一般都市文无异,前半部分发生在现代都市,后半部分转移到地府地宫。)---推荐禾子完结旧文《闪婚老公亲一个》---完结文《冷少,夫人来袭》
  • 创意生活一点通

    创意生活一点通

    生活创意不是奢华、奢侈,环保和节能早就成为热爱生活的“创意一族”的追求目标。那些看似要处理的垃圾里,其实也有重新利用的价值。比如淘米水中就隐藏着你不知道的各种生活窍门。而电器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省电绝对不是抠门主妇才干的事情……品质生活离不开创意,创意更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 鸟事(短篇小说)

    鸟事(短篇小说)

    这鸟事,其实不复杂,但说来就话长了。正月好时光。那楠街进行一年一度的“画眉搏击大奖赛。所谓画眉搏击,实是俗称中的斗画眉。十万山中的那楠街,斗画眉是有传统的。明朝万历年间留下的街谱有载:山中那楠,地广人稀,草多林密,多寒少温,旱涝无期;唯有百鸟,常年欢语,每度年至,必有鸟趣,方圆百里,妇幼汉苍,皆来观聚……这个“鸟趣”,说的就是斗画眉,可见其历史之悠久。“文革”年岁,有一“四清”工作组进驻那楠过“革命化春节”,视斗画眉为“四旧”之围,而明令禁止,“鸟趣”便断了多年历史。
  • 房客

    房客

    “桔子,桔子……”桔子还在房间里,喊她的那人是房东老太福妹,80多岁的人声音还是特别的洪亮,整个楼房里住的人都听见了。福妹老太不断地高声喊桔子。“哎,桔子,你屋里人来电话了!也是,你屋里的电话老往我屋里的电话上打!哎,快点子,要钱的。”福妹老太知道电话等的时间越长越要钱,所以她发急地催桔子。桔子租住在她家那幢四层楼的第三层靠东北角的一间小房间里。桔子听见了,但没有很大的力气来大声回答,她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比福妹老太的身体还要差。桔子慢慢地撑起身子,她觉得自己很虚弱。福妹老太经常把桔子看成是自己的孙女。那是福妹老太心情好的时候。
  • 影子先生在隔壁

    影子先生在隔壁

    初次来到华夏,佐忆就被一位怪阿姨给劫走了,家里还住着一位大冰块,一言不合就甩脸色,行行行,你是老大你说了算,后来大冰块一改前非,整天怼天怼地宠媳妇,一言不合就耍赖皮。#“厉程……”谁能告诉他,这货在干什么呢?“一一,怎么了?”“你在干什么?”“暖床呀,怎么,没看见吗?”“……”“一一~”“……”厉大少爷一脸郁闷,被媳妇嫌弃了,怎么破?“一一,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你是不是有外遇了,嘤嘤嘤~”“……”说好的高冷呢?!这傻比谁呀!佐忆将自己埋入被中,躺尸。#欢迎入坑
  • 待尔海棠花落

    待尔海棠花落

    (《何故惊风华》前传)初见,他是翩翩公子,她是桃花树下的小丫头,他说,把手给我。未谋,他是东宫太子,步步为营,她是深宅嫡女,亦步步为营,他登上了皇位,她化为了黄土。不识,他谁也不信,捧着她的枯骨,为她建起世外桃源,却将整个后宫变成人间炼狱,她却来到了她身边,亦成了他的后宫。这三次回眸已是一生,他心已枯萎,她白发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