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示體德即玅心體具一句是也應知在因一念之心無一異相達此無相具一切心三千具足是則名為玅心體具所以體具方彰玅心玅心良由體具故也何者一念之心無一異相無相則是空中實體實體任運具足三千故知體具方是玅心體若不具何殊小乘偏空之理具若不空何異世間質礙之物是故應知具即是假假即空中別教已還尚不識具況識空中具是體德空是體量非德非量名為性體體即中道量即是真具即是俗混而不雜離亦不分雖一一徧亦無所在鏡體光像方之可知器之與飯類之同矣玅心既爾玅色亦然色心一體咸具三千豈得偏計心具三千色不具耶色即心故既具三千心即色故豈不具哉由性具故色心乃具色心之具約事而辨性具體具就理而論性具修具心具性具心徧性徧心變性變準而思之不能委說然須了知即具所以即乃為彰不二具則顯於體德由體具故即方不二斯竝圓乘皆非偏小他宗亦談法性之理猶如虗空此同今家體性體量但他不立體具三千失於體德圓理徒施是故荊谿頻將具義以斥他宗未善談性今家學者不知此由專執性具不許亡絕是則失於性體性量所以或聞空中泯絕三千便謂同於小乘太虗空理若聞本具十界宛然乃謂大乘究竟圓極而不思惟若無性體性量泯絕何能顯於德具三千故諸文中性具理具性理無出空中具法咸皆是假空中體本亡泯故能具足三千譬明鏡之空淨故現大小之形性理既具那謂斷無具即是假何謂空中空中若存諸相俗假如何說之況玅經中諸法實相標權實章諸法是標俗假權也實相是標空中實也所謂已下乃是釋於權實章也如是則是釋於空中性相等是釋於諸法所以一家三轉讀文良由於此故諸法即實相三千亡絕實相即諸法十界宛然故荊谿云如是相等即是轉釋諸法實相以諸法故故有相等以實相故相等皆是實相無相相等皆如皆如皆是豈非空中空中是理假等為事況復實相必具諸法諸法法爾即空即中況復實智無有若干權智乃有差別之法地具桃李實有權耳是故四眼二智萬像宛然佛眼種智真空冥寂況常寂光端醜斯亡寂光所對咸有淨穢諸文所談其意咸爾有眼諸賢幸埀觀察近來學者執計紛紜或唯談空寂或但論體具互相排毀形于筆舌豈非皆是邊見者哉請讀金錍三義明性方曉一家圓頓玅說但專在有龍樹所謂聞諸法空如刀傷心唯欣空寂中論所謂佛所不度若好雙非是則名為愚癡戲論無說無示瘂者應是得道人乎邪見稠林何由可出是以聖人悉檀赴物或有或無以至雙非若乃自行照了根源空有雙非寧當可得是故應知第一義中一法尚不可得何況三千世諦之中尚具無量豈但三千耶不達此旨徒費精神龍鬚牛皮喻意可識人尚不知三千之法名為幻有豈解即空空尚驚心中必惑耳於此尚乃迷倒無知何況聖人說教大體自行知見利他因緣嗚呼研習積年猶迷闇託況談世論孰能體之。
【科】如如意珠。
三舉喻即是如如意珠一句也如意珠者大論云出舍利中法滅之時一切舍利皆為如意珠止觀云天上勝寶狀如芥粟七寶琳琅非內畜非外入稱意豐儉降雨穰穰色法尚爾況心神靈玅而不具耶如意珠體喻空中理也七寶等喻理具也降雨等喻事用也竝由理具方有事用是故借喻玅心體具焉又如三毒惑心心起尚具八十八使又如眠夢尚見百千之事況玅心者哉斯等三喻如止觀中喻不思議之三境也得前文旨三喻可知錯解之人其亦多矣。
【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
二心佛下例生佛心法之玅既乃如此眾生諸佛無不咸然三法之玅良在茲焉故華嚴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言心造者不出二意一者約理造即是具二者約事不出三世三世又三一者過造於現過現造當二者現造於現三者聖人變化所造竝由理具方有事用心法既爾生佛亦然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但須了知理是空中理實具足三千俗權在理則本具在事則起用性具修具三法無差性理既具具亦即理故達理具即空即中若但約具名三無差是則失於空中理也唯論空中名三無差是則失於體德事矣若能理事俱明則無有過焉故心生佛三則名差一一即理無不具事名三無差輔行因釋心造故論理具事用三法各具名為無差既以具事名為無差具必即理故達理具即空即中釋籤因辨三法高下事用差殊故示理體名為無差然而理體非不具事故金錍云眾生有迷中事理諸佛有悟中事理迷悟雖殊事理體一生佛既爾心豈不然是則三法咸有理具及以空中名無差矣況復俗假名為差別真空無差中道雙非差與無差而復雙照差與無差故差無差用與不同如其偏執誠難會通。
【科】此心即空即假即中常境無相常智無緣。
三此心下明諦觀文分二初正明又二初即照而遮此心即空假中照也無相無緣遮也此心者即向玅心也依理生解故名玅心依解而觀即是陰境望觀屬事斯之謂矣故一念因心以三觀觀之即見一念無相謂之空無法不備謂之假不一不異謂之中能觀既是三觀所觀乃名三諦諦境常故觀智亦常諦觀名別其體本同以心為境心亦能照能所俱心心心相照四句分別如義例中是以玅心體具全性起修了性為行全是諦觀不二故也故瓔珞經下卷中說敬首菩薩問佛三觀法界淨道佛令大眾皆應修學如是法門是以此心因緣所生法即空假中龍樹心印良由於此所照之境即遮故云常境無相也即一心三諦皆不可得也能照之觀即遮故云常智無緣也即一心三觀皆不可得也況復無相及以無緣尚自叵得諦觀相照安可存乎。
【科】無緣而緣無非三觀無相而相三諦宛然。
二無緣下即遮而照雖皆不得終自炳然能觀之智即遮而照故云無緣而緣無非三觀也所觀之境即遮而照故云無相而相三諦宛然也終日雙遮終日雙照悉檀假立所以如此自行推尋了然冥寂閑處攝心其在此矣。
【科】初心知此慶己慶人故名隨喜。
二初心下結示文分二初結名即是結成隨喜品名也。
初心者五品之初品也知此者指向諦觀也初心知此結成隨也隨順事理無二無別即是諦觀空中之理俗假事也慶己慶人結成喜也隨順玅法有事有理所以慶己有其智慧兼乃慶人有於慈悲事即理故名為慶己理即事故名為慶人是故初心專立自行亦以願力而慶人焉自行化他良由此也能如此者名隨喜矣不其然者名毀訾焉。
【科】內以三觀觀三諦境外以五悔勤加精進助成理解。
二內以下明內須外助文分三初結前生後內以三觀觀三諦境結前也外以五悔助成理解生後也所謂前來雖以三觀觀三諦境三惑未伏初品未明外障紛然須加事行而修五悔外障不生內觀可發理解即向理觀故也。
【科】言五悔者有二一理二事。
二言下釋分二初理事雙標理即前來內觀之義而今標者相對來耳。
【科】理懺者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即此義也。
二理懺下理事各釋分二初引文重示理觀五悔標既相對而來釋亦相帶故也此文出自普賢觀經所言端坐是約身儀身儀通四且云坐耳自行空中名念實相化他玅假諸法三千總而言之自他不二三觀圓修理事融泯能了妄念無一異相名念實相若達無相無相而相三千宛然無一異故眾罪不生霜露慧日法喻可知前既標云五悔有二故知理懺須具五種良由懺悔以至發願皆須念於空中實相無相而相三千宛然故得理懺該於五種五種通皆悔除眾罪是以但云理懺故也不作此釋豈可理懺與前諦觀而有異乎梵云懺摩此云悔過華梵雙舉故云懺悔釋懺悔名示懺悔處辨懺悔法明懺悔位無生取相作法等三真如唯識四種三昧十境十乘託事附法約行等義廣如諸部此難具陳。
【科】言事懺者晝夜六時三業清淨對於尊像披陳過罪無始已來至于今身凡所造作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邪淫偷盜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瞋癡等如是五逆十惡及餘一切隨意發露更不覆藏畢故不造新。
二言事懺者下正明外助事行五悔文自分二初正明二結初又分五初懺悔分二初正釋分二初方法首伏晝夜六時等方法也披陳罪等即首伏也如法華中三七方法及以諸經行法一科綺側語詞言乖道理名綺語也構鬥之言間他令致得失分乖名兩舌也惡言加彼令他受惱名惡口也優婆塞五戒經加說無義語而為五惡普賢觀云舌根起五種惡口不善業斯之謂也人不知此乃謂譯家誤云五種然今十惡文略一殺生耳餘如前釋須知懺悔正為滅除破戒罪矣。
【科】若如是則外障漸除內觀增明。
二若如下結成為三初內由外助若如是則指向方法外障漸除指逆惡等內觀增明指前諦觀事行有力外障不生內觀得明外助之力也。
【科】如順流舟更加櫓棹豈不速疾到於所止。
二舉喻依理修觀如順流船事行首伏如加櫓棹圓伏圓斷始自五品終于玅覺異乎偏漸次第修證故云速疾到於所止。
【科】修圓行者亦復如是正觀圓理事行相助豈不速至玅覺彼岸。
三合其文皎然。
【科】莫見此說便謂漸行謂圓頓無如是行謬之甚矣。
二莫見下斥非文分二初舉謬總斥上來所明理觀事懺斯是依準諸大乘經凡愚不知或聞此說便謂漸次小乘之意而圓頓中都不如是所以有云若未頓超方便且於教法留心等良由世人迷於大乘修行法門偏計理性無說無示而廢修得解行二門端拱無為不禮聖容不讀經教乃言我是大乘頓機直入若諸經論蓋被中下漸次之流一家所斥闇證之徒良在斯矣。
【科】何處天然彌勒自然釋迦。
二何處下別斥文分二初以無因而有果斥彌勒釋迦既是果人果必由因今不修於理事之因是無因矣無因謂之天然自然也豈可無因而感果哉所以斥云天然彌勒自然釋迦矣菩薩大人萬行楞嚴便為無用也永嘉那謂多劫修乎然華嚴云如貧窮人數他珍寶於法不修亦復如是故佛垂教欲人依之而修證耳因指見月不其然歟是則經論何傷人乎文字解脫何必畏哉所作無非何謂漸行耶教外將何而別傳乎討疏尋經分別名相自不達耳非經論之過焉不知討誰疏耶若慈恩等疏此則可爾若天台疏皆有方軌攝法入心觀與經合非數他寶豈是分別名相而已哉誤無量人棄嫌經論所損至大彌須慎之清凉觀師云撮台衡三觀之玄趣使教合亡言之旨心同諸佛之心不假更看他面謂別有亡機之門昔人不參善友但尚尋文年事稍衰便欲廢教求禪豈唯抑乎佛心亦乃飜誤後學是以不能依教修行故為如來苦訶責耳人之罪矣經論何愆故吾祖斥於修心不達者云隨逐積年看心稍久遂不知研覈問心是以不染內法著外文字偷記註而奔走負經論而浪行斯皆斥於不了者耳與數寶者無以異焉今之庸鄙於知識處纔聞句偈便謂教外而別傳者以由不知吾佛法藏如來教海含融一切諸法故也遂以禪高於教知他何謂教乎何謂禪乎悲哉悲哉餘如大部補注中辨。
【科】若纔聞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即心是佛不動便到不加修習便成正覺者。
二若纔聞下舉謬執法門斥文分二初舉執計又二初舉所執法纔者僅也少也生死涅槃煩惱菩提即心是佛無上正法付迦葉等皆出佛教昏昧謂之教外別傳非欺天乎聞斯教法而生計著當知皆是大乘上慢謂證真如大妄居首須知即者以顯於離如冰不離水理須融冰義同於離方乃顯即汝今具足生死煩惱何曾悟入菩提涅槃若已悟入須齊上聖何不放光升虗空耶然汝所計似虗其情諒汝觀道猶為岡像也。
【科】十方世界盡是淨土觸向對面無非覺者。
二十方下舉能計情由執向法生此計情便謂無非淨土覺等。
【科】今雖然即佛此是理即亦是素法身無其莊嚴何關修證者也。
二今雖下判屬重斥文分二初判屬理即雖已聞名謂無修證故與理即無以異焉即心是佛其誰不然但未修於定慧莊嚴法身體素天龍忽劣豈得齊於大覺果人萬行所嚴淨法身耶故闇禪者多增上慢文字法師多推上位竝由不學天台法門六而復即。
【科】我等愚輩纔聞即空便廢修行不知即之所由鼠唧鳥空廣在經論尋之思之。
二我等下牒計重斥鼠唧鳥空者斥其闇證不達諦理謬說即名何殊怪鼠作唧唧聲即聲無旨濫擬生死即是涅槃亦如怪鳥作空空聲空聲無旨豈得濫同空空三昧是以天台約理即一法叵存約修則萬行圓足全修在性全性起修性無所移修常宛爾若得此意聞眾怪說情慮坥然圓頓玅乘投心有地良由了知本性空寂故修眾行無有滯焉。
【科】二勸請者勸請十方諸如來留身久住濟含識。
二勸請者正為破其謗法之罪以我等輩無始已來或為邪徒請佛入滅斷正法輪欲除此罪故須勸請十方如來久住利物。
【科】三隨喜者隨喜稱讚諸善根。
三隨喜者正為滅除嫉妒之罪以由昔日嫉他善根故今飜破乃生隨喜。
【科】四回向者所有稱讚善盡回回菩提。
四回向者回自功德回他眾生同會無上佛菩提果如回聲入角響必遠聞此乃正破有漏之罪以昔有善不回回向無生玅智所以流浪又謂之破著有罪也。
【科】五發願者若無發心萬事不成故須發心以導前四。
五發願者雖行前四無願多退如牛無御不能所至如畵無膠如坏未火故須發願要制其心正為破其退轉之罪。
【科】是為五悔。
二是為五悔一句結也五法雖異莫非悔罪故云五悔焉。
【科】下去諸位直至等覺總用五悔更不再出例此可知。
三下去諸位下舉一例諸初品既爾四品十信以至等覺諸位咸然是以五十校計經云始自凡夫終至等覺皆行五悔等覺尚修闇證之流那忽見棄。
【科】二讀誦品者。
二讀誦品分二初標。
【科】經云何況讀誦受持之者。
二釋分二初引經言何況者隨喜尚爾況讀誦乎。
【科】謂內以圓觀更加讀誦。
二謂內下釋為二初正釋內以圓觀如前所明更加讀誦如大師示誦經方法今不錄也。
【科】如膏助火。
二舉喻膏者脂也膏喻外誦火喻內觀。
【科】三說法品者。
三說法品分二初標。
【科】經云若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
二釋又二初引經為他人說即說法也。
【科】內解轉勝導利前人化功歸己心陪勝前。
二內解下釋化他功德歸於自己其心明了勝過初二文中陪字誤應作倍字故止觀云倍助觀心倍即等倍而增勝也。
【科】四兼行六度。
四兼行品分二初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