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彈偏下辨意良以方等意在彈斥故云辨意也今列八字且從文便若依義便應云彈偏褒圓折小歎大彈者射也偏者僻也折者挫也歎謂稱歎褒謂褒美小即聲聞大即衍門所以彈射三教之偏故須褒美圓實之法折挫小乘爾乃稱歎衍門之大故此八字該括淨名罄窮方等故淨名經弟子一品即折小也菩薩一品即彈偏也觀眾生品即歎大也稱歎文殊及以居士即褒圓也又弟子品既云折小豈無歎大菩薩一品既有彈偏寧無褒美又弟子品用折不同或用三教如訶目連或用圓教如訶身子此且略示廣如疏辨古人所立折挫聲聞褒揚菩薩豈其然哉問為方等時始用折挫為在鹿苑已曾彈訶答證果取價便堪彈斥至方等中始述之耳是以如來命諸弟子問維摩疾悉皆辭曰我於昔日在於某處為彼所訶故我不堪詣彼問疾若至方等亦有所訶如舍利弗為梵王天女等訶是也問諸聲聞眾至方等中知大乘耶答知也故迦葉云我等於此大乘已如焦種問何不驚怖答已取其價證聖果故所以任淨名之所訶恣央掘之所斥若在華嚴既未取價故但凡流化之以大即須驚愕未免三界火宅所燒何由能解佛慧大法如來方便深入眾生之性次第接引所以如然故信解品長者窮子以喻斯義坥然明白。
【科】四教俱說藏為半字教通別圓為滿字教對半說滿故言對教。
三四教俱說下示漸中具化法四教方等諸經總而言之不出四教其中或有獨明圓教如十六觀經或具四教如金光明經隨何等經思之可知故云四教俱說也半字滿字者大涅槃經第五云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心常愛念將詣明師懼不速成尋便將還以愛念故晝夜慇懃但教半字而不教誨毗伽羅論良由其子力未堪故毗伽羅者即滿字也此飜字本即是世間文字根本雖是外論而無邪法將非大權之所為乎若以此喻而合法者半字即是小乘九部滿字即是大乘十二部約人約理比說可知對鹿苑三藏之半說通別圓之滿故云對半說滿也若方等中三藏之半據初入者今言鹿苑為成彈斥故且爾耳通教名滿須取通後別圓義焉。
【科】若約時則食時(第三時)。
二若下約時即是華嚴日照平地時也所言食時者毗羅三昧經說四食時早起諸天食日中三世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今云食時即是早起諸天食時若云日中復濫禺中等也故知平地其譬義通通於食時禺中日午今取食時以喻方等即是華嚴平地時也。
【科】若約味則從酪出生酥此從九部出方等(三生酥味)。
三若下約味藏轉成通如酪成生酥也酪假搖故乃成生酥鑽搖乃是取酪酥等之具度耳九部方等相生可知。
【科】信解品云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
四信解下引證文分三初引經過是已後者過鹿苑三藏之後至于方等也心相體信者長者窮子二人之心互相體悉而順從也何哉於三藏中得涅槃價既其不虗今為菩薩說此大乘亦復非謬此即窮子信長者也佛知二乘見思已斷聞說大乘必不生謗無漏根利微生信樂此即如來信二乘也入出無難者由心相信見尊特身聞大乘教名此為入耳復被訶折猶見丈六說小乘法名此為出焉大小入出無疑難也然其所止猶在本處者雖然相信入出無難所聞大乘而自謂是菩薩之事非己智分不肯迴小向大猶居羅漢不知將來得成正覺故云所止在本處也夫長者宅窮子艸庵及以入出皆是約喻須知合法何者大教實境是佛所居喻之如宅小教小果是二乘處譬之艸庵從小聞大猶如入宅折挫見小如出處艸庵故云世尊往昔說法既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乃至猶處門外止宿艸庵自念貧事我無此物。
【科】此領何義。
二此領何義一句問也。
【科】答三藏之後次說方等已得道果心相體信聞罵不瞋內懷慚愧心漸淳淑。
三答已得道果者真諦之道阿羅漢果也聞罵不瞋者彈斥之辭如被罵也不瞋者更不稱怨由斷見思除糞取價故內懷等者內心但懷鄙恥小乘名為慚也仍又慕仰大乘名為愧也既慚既愧良由其心於其大乘漸淳淑故淑善也故三索中即機索也機則冥在於內故也維摩經中阿難辭曰時我世尊實懷慚愧此之謂也法華經云嗚呼深自責云何而自欺此恥小也不知當云何得佛無上慧此慕大也恥小慕大慚愧名殊義一也故摩訶迦葉等入淨名室聞見大乘乃自斥云我等於此大乘如焦種等更不復生故諸聲聞聞大乘法悲泣之聲震三千界良由已取一日之價機索于內外被彈斥不驚不謗矣。
【科】次說般若。
三般若時文分四初約部分三初標部即次說般若一句也。
【科】轉教付財融通淘汰。
二轉教下辨意以說般若意在斯焉空生身子於般若會為諸菩薩談諸法空莫不清淨以此之法轉度於他故云轉教也法華經云我等雖為諸佛子等說菩薩法而無希取即其義焉付財者世間長者七寶為財出世法王般若為財故般若中以此般若加被空生身子即付財也問般若會中若已付財至法華中何所述耶答在般若時於佛意邊即是付財其如二乘但謂加說耳故般若云豈聲聞人敢有所說有所說者皆佛力耳於弟子中與其智眼令其說法即加被也故至法華二乘方乃知是付財是以經云吾今所有皆是子有也融通者至般若中會一切法悉摩訶衍衍是大乘大乘乃是融通之法應知此融非謂圓融乃是三教融通之融如玄籤中具明斯義淘汰(淘徒刀切正作濤汰徒葢切作汰非)者說文云淅[泳-永+簡]也大論音義云澄洗也須知濤汰有通有別通徧五時別在般若故般若中以空慧水濤淅[泳-永+簡]擇聲聞眾中唯舍利弗及須菩提堪忍加被問何緣加被此二人耶答須菩提解空舍利弗智慧般若之法其唯空慧故以空慧加被二人加於可加斯之謂矣。
【科】此諸部般若中不說藏教帶通別二正說圓教。
三此諸下示漸終具化法三教諸部般若如前注中言不說藏教者問何故仁王般若有四無常偈耶答四無常偈乃是助道非謂般若正說無常何者由普明王被斑足執欲祭山神以得還國請百法師演說般若復恐普明吝於王位由是乃說四無常偈勸令捨國了悟無常正助合行是菩薩道今文中云不說藏者不是正說三藏教也非謂不說助道之法故四無常第一偈云劫燒終訖乾坤洞然須彌巨海都為灰颺天龍福盡於中彫喪二儀尚爾國有何常餘之三偈如輔行引帶通別二者雖說三教其如通別猶是方便始自華嚴終至般若兼但對帶斯之謂矣。
【科】約時則禺中時(第四時)。
二約下辨時言禺中者經音云巳時也禺亦作隅日未正中謂之禺中餘如補注。
【科】約味則從生酥出熟酥此從方等之後出摩訶般若(四熟酥味)。
三約下辨味諸部般若始於摩訶故特舉之又諸般若不出摩訶故奘師譯六百卷只是大般若耳。
【科】信解品云是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取與。
四信解下引證文分三初引經是時者是說般若時也長者者準文句中須具十德一姓貴二位高三大富四威猛五智深六耆年七淨行八禮備九上歎十下歸具此十德為世長者具足十號充滿法財即是如來出世長者有疾者順機權示有病惱耳自知者應世長短唯佛自知耳將死不久者有機則應名之生也無機應滅名之死也而今世尊釋迦如來出此娑婆十二年中說四阿含八年方等二十二年說諸般若是則年過七十有餘矣化緣將畢應謝非遙故云將死不久也此則且從順世而說若以大教佛智而觀了知法界全體起應體既常住應豈生滅不生不滅名曰常身別圓大機所見如是得此二義可論身相也語窮子言者般若會中告二乘也我今多有者理則非多約種種門故言多耳金喻別教理銀譬通教理般若明理不出此二般若中圓亦別理攝況復二乘至般若中多成通別珍寶者勸學中明一切法門皆珍寶也。
倉喻定門即百八三昧也庫喻慧門即十八空也通別兩種定慧倉庫包藏一切禪定智慧無所闕少內充外溢故云盈溢也說於般若有廣略二門廣則名多略則名少故云其中多少也若多及少所應所宜者自行則取之化他則與之故云所應取與也應即相應宜樂也。
【科】此領何義。
二此領何義一句問也。
【科】答明方等之後次說般若般若觀慧即是家業空生身子受勅轉教即是領知等也。
三答般若觀慧即是家業者無上法王以此般若為家業也夫般若有三一實相二觀照三方便此三般若是諸佛母迷也悟也豈越此乎是則生佛之有殊而般若之性無異故龍樹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荊谿云一念無相謂之空無法不備謂之假不一不異謂之中皆般若觀慧也十方大覺諸祖所傳唯此而已矣苟留心於此則聖人之道可知焉問此云家業上云付財財業二名同耶異耶答財從所營業從造作其名雖殊義理一也空生者梵云須菩提也初生之時家中庫藏空無所有故曰空生占相謂吉亦云善吉常修空行亦云善業供養得報亦云善現及至出家解空第一豈非前相之所表乎身子者梵云舍利弗也母子姝好生得此子故曰身子亦云珠子其母聰明聰明之相在眼珠故又舍標父利標母雙顯父母故云舍利弗也受勅者在般若中蒙佛加被名為受勅勅者正也王言發下正於羣臣無敢違之今亦如是人王法王雖殊所言皆勅也領知者於般若中為諸菩薩說諸法空名說為領無別領也。
【科】已上三味對華嚴頓教總名為漸。
三已上下對頓結漸頓教既云從部時味得名為頓漸亦須云從部時味得名為漸乃至應云從部時味名非頓漸文義炳然無勞惑矣。
【科】第三祕密教者。
三祕密教文分三初標。
【科】如前四時中如來三輪不思議故或為此人說頓或為彼人說漸彼此互不相知能令得益。
二如前下釋言如前四時者四時只是頓漸故也祕密亦是頓漸而已故指四時以明之也三輪者身口意三也輪有二義一轉義二摧碾義佛身現通佛口說法佛意照機莫作摧碾眾生惑累如王輪寶能壞能安三輪亦爾能壞煩惱能安玅性玄義中明身輪示藥珠二身藥喻可畏破惡之形珠喻可愛生善之狀口輪示毒天二鼓毒喻說破惡法天喻說生善法心輪示隨自他意隨自如珠如天隨他如藥如毒不思議者佛之三輪非下凡心思口議也或為此人等者泛示隨機不定局也玄義中云此座說頓十方說漸說不定頓座不聞十方十方不聞頓座或十方說頓說不定此座說漸或為一人說頓或為多人說漸說不定或為一人說漸或為多人說頓或一座默十方說十方默一座說俱默俱說各不相知互為顯密於此是顯於彼是密大矣哉如來於法得最自在住首楞嚴能建大義為若此也發揮此義始自天台他宗往往竊為己見悲夫悲夫今文但云頓漸闕不定等學者知之問佛之三輪靡所不鑑宜漸說漸宜頓說頓何因緣故卻為眾生說漸得頓說頓得漸將非瀆亂眾生者乎答機緣既多宜樂亦異是故如來隨所教化宜頓說頓宜漸說漸宜頓說中而得漸等今詳於頓說中得漸益者非無所以諒是過去於頓說中有漸種子漸種既熟所以聖人為說頓法而此眾生於頓說中卻得漸益於頓得漸既然於漸得頓及以不定亦爾豈徒然哉良有以也。
【科】故言祕密教。
三故言下結。
【科】第四不定教者。
第四不定教文分二初正明三初標。
【科】亦由前四味中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此則如來不思議力能令眾生於漸說中得頓益於頓說中得漸益。
二亦由下釋祕密言四時不定言四味文互現耳玅玄中說雖高山頓說不動寂場而游鹿苑雖說四諦生滅而不妨不生不滅雖為菩薩說佛境界而有二乘智斷雖五人證果而不妨諸天悟大當知即頓而漸即漸而頓至矣哉頓漸互通耳根聲塵佛事既爾五根五塵施化亦然故有佛土瞪視顯法現相揚眉動目微笑嚬申謦欬憶念動搖以如是等而悟道也然雖如此亦皆不出頓漸等法無非聖人之教化也豈得執一端而局於通道耶佛以一音等者文出維摩經中一音之言有大有小小乘一音如毗曇云一音者梵音也佛為四王作聖語說四諦二解二不解佛又作毗陀羅語說一解一不解佛又作梨車語說四王俱解所以然者為欲滿足諸天心故二天王作如是念佛若為我作聖語說我則能解一天王作如是念佛若為我作毗陀語說我則能解一天王作如是念佛若為我作梨車語說我則能解故隨其念而為說之悉皆得解毗陀語者伊禰彌禰蹹被陀蹹被彼梨車語者摩奢兜奢僧奢摩薩婆多毗羅緻此即四諦也大乘一音如起信云圓音一演異類等解又當分一音即施權也跨節一音即開權也今既頓漸不定一音該乎大小未至法華則非跨節也。
【科】如是得益不同故言不定教也。
三如是下結。
【科】然祕密不定二教教下義理只是藏通別圓。
二然祕密下雙結祕密不定具化法四教。
【科】化儀四教齊此。
二化儀四教齊此一句總結化儀四教其文皆可見問化儀之儀與夫題中儀字如何分別答題中儀字即今所錄五時八教次第儀式也化儀之儀別論如來法華已前化物之儀式耳問向云祕密不定二教教義不出藏通別圓何故不云頓漸教耶答頓漸二教前文已示化法多少故云為圓機說圓教等四教俱說等帶通別二等故今祕密不定文後不須重示頓漸中化法也。
【科】次說法華開前頓漸會入非頓非漸故言開權顯實又言廢權立實又言會三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