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
三身。謂法.報.化身也。法身毗盧遮那。此云徧一切處。報身盧舍那。此云淨滿。化身釋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在眾生身中。即寂.照.用也。寂即法身。照即報身。用即化身。金光明最勝經。一切如來有三種身。具足攝受阿耨菩提。化身者。如來在昔修行地中為諸眾生修種種法。得自在力。隨眾生意。隨眾生果。現種種身。是名化身。應身者。謂諸如來為諸菩薩說於真諦。令其解了生死涅槃是一味。故為除身見眾生怖畏歡喜故。為無邊佛法而作本故。如實相應智本願力故。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頂背圓光。是名應身。法身者。為除煩惱等障。為具諸善法故。惟有如如法如如智。是名法身。前二種身是名假有。第三種身是真實有。為前二身而作根本。何以故。離法如如。離無分別智。一切諸法無有別法。
復次。諸佛利益自他。自利益者。是法如如。利益他者。是如如智。又瓔珞經云。五分法身。以識性別。戒香攝身。定香攝意。慧香攝亂。解脫攝倒見。度知攝無明。是五分香瓔珞其身。
三山來云。諸經解說。甚是分明。祖師門下。覺大遠在。良久。云。喚作法身得麼。振身云。喚作應身得麼。顧視左右云。喚作化身得麼。五分真香即不無。要問諸人鼻孔在甚麼處。
三山來頌云。話到本來一物無。無生面目何曾殊。祇因者箇婆心重。別相安名總一如。
四智
大圓鏡智 如大圓鏡現眾色相。
平等性智 觀一切法悉皆平等。
妙觀察智 善觀諸法無得而轉。
成所作智 成本願力所應作事。
轉八識則能成四智也。
三山來云。智亦不可得。識又作麼生。
秘藏詮註云。佛轉八識而成四智。八為大圓鏡智。七為平等性智。六為妙觀察智。五為成所作智。識惟分別。智能決斷。
三山來云。糊餅饅頭。是一是二。
大乘莊嚴論云。轉八識成四智。束四智具三身。
三山來以拂子擊禪床一下。云。此是識。復擊一下。云。此是智。又擊一下。云。此是身。汝等諸人作麼分解。復擊一下。
古德云。眼等五識為成所作智。意為妙觀察智。化身攝。末那為平等性智。報身攝。阿賴耶為大圓鏡智。法身攝。
三山來云。且道報化法身。又以何為攝。
智通禪師問六祖三身四智旨要。祖曰。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汝說。諦信永無疑。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通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祖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也。即此有智。還成無智。復說偈曰。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轉其名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三山來云。將謂是箇祖師。
前五識轉成所作智 第六意識轉妙觀察智
前五識謂眼.耳.鼻.舌.身。此乃四大和合而成。皆各司其用。云體本來無過。止因外有色.聲.香.味.觸之塵。內之根與外之塵相偶而識生焉。罪業所由起也。不轉則為識。轉則成所作之功而各效其用矣。第六意識乃意根。而意為六根中之頭目。意識一動。則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細滑。起徧計之情。轉則妙於觀察。見色非干色。聞聲不是聲。香臭不分。甘苦不別。粗細一體而成自然之智矣。起信論云。三界虗偽。唯心所作。離此則無六塵境界也。毗婆沙論。問曰。心意識有何差別。答曰。無有差別。即心是意。意即是識。祖師云。徧現俱該法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謂之佛性。不會喚作精魂。雖然如是。蹉過者甚多。錯會者不少。
三山來云。用會作麼。雖然如是。蹉過即不可。具眼底辨看。
第七末那識 轉平等性智
楞伽云。末那者。此云染汙。葢由六識既動。意根著處。即成汙染。七識亦名傳送識。前粘六識。後連八識。七識無定體。亦無定用。因意識分別好醜。七識即從而分別之。故以此分好分醜傳送於第八識。八識則受而含藏。故云七八二識不相離。倘意識轉為妙觀察。則七識亦不分彼分此而轉為平等性矣。染汙之名。何自而得哉。是以體清而用亦不濁也。
三山來云。本非汙染。那求清淨。原無分別。說甚平等。雖然如是。若不撥轉關棙。吾恐生死海中頭出頭沒。無了期也。欲不汙染得乎。
第八阿賴耶識 轉大圓鏡智
第八多異熟性。故名含藏識。謂前世中以善不善業為因。招感今生異熟心是果。異熟者。異世熟染之性。不期然而自合也。阿賴耶者。即是真心。不守自性。隨染淨緣。不合而合。能含藏一切真俗境界。如明鏡不與影像合而含影像。亦名如來藏識。伽陀云。諸法於藏識。識於法亦爾。更互為因相。亦悟為果相。若於含藏處破諸惡見。捨我執等。但如大圓明鏡。物來則照。物去不留影像。都無能入如來真空妙藏。與諸佛同證同得。有何不清淨者哉。故曰大圓覺智性清淨。
三山來云。者箇是大圓鏡。阿那箇是含藏識。者箇是含藏識。阿那箇是大圓鏡。含藏識且置。止如打破鏡時。又向甚麼處會取。道。道。
第九阿那識 亦名純淨識
合論云。寄說阿那識。此云執持。為第九純淨識。如五六七八等識。常依九識以依止。凡愚不了。妄執為我。如水暴流。不離水體。諸波浪等。以水為依。故六七八識常以淨識為依。何謂九為淨識。為二乘人久住在生死業種。六七八識有怖畏故。恐彼難信。方便於生死種外別立淨識。使令悲智漸漸得生。達識成智。則賴耶成圓鏡之體。持功德之門。末那為平等之源。一自他之性。第六起觀察之妙。轉正法之輪。五識興所作之功。垂應化之迹。斯則一心匪動。識智自分。不轉其體。但轉其名。不分其理。而分其事。但伏六識。不取塵境。故名識滅。是故離心之境。文理俱虗。即識之塵。詮量有據。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垢淨心明。本來是佛。
三山來云。是濟世航。登者得渡。是起死藥。服者得甦。須知純淨就真體而言。若染汙即不得矣。實志修行者勗諸。
按三身四智諸說。採摭經論。歷據詳明。與溈仰辨識處大相關係。可資深禪正修者。不落旁蹊而行正路。故予有取焉。往往同流之士必謂。吾單傳直指之宗。何借此為。殊不知學道者為心意識之所困苦甚矣。虗明自照。本自無他。風境搖搖。倏然走作。通人達士。猶未免焉。況其下者乎。可無方便觀照之力乎。倘因其披剝之說破其虗妄。擣其窠窟。即吾受用處皆大圓鏡智也。精金萬煅。不再鑛矣。三山來云。此老不可謂非婆心也。
志略
妙喜杲祖集人天眼目。已自引蔓牽枝。高峯老人纂要之出。得非畵蛇添足耶。是以鐵祖有密授之戒。老人示寂幾二十年。語錄已經重刻。而纂要真本重扄笥中。非吝也。無如家賊難防。向因燕京翠崖典藏鑰時。請稿重述。同寮輩私相傳錄。將遍諸方。且烏焉之混。刁刀之差。轉行轉訛。壬午春。寧子執本請曰。其訛如此。不幾瞎悞人眼。何若以真本付梓。庶見從上諸祖真面目。其裨益不小。予思事不可執一。執一不變。非通道也。遂以稿授寧。朝刻而夕行焉。善閱者勿謂為吾門相傳家事可耳。
康熙癸未孟春 嗣法門人 普陀性統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