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9000000052

第52章 伤风(2)

盖暑湿之伤,骤者在当时为患,缓者于秋后为伏气之疾。其候也,脉色必滞,口舌必腻,或有微寒,或单发热,热时脘痞气窒,渴闷烦冤,每至午后则甚,入暮更剧,热至天明得汗,则诸恙稍缓,日日如是,必要两三候外,日减一日,方得全解。倘元气不支,或调理非法,不治者甚多。然是病比之伤寒,其势觉缓;比之疟疾,寒热又不分明。变幻与伤寒无二,愈期反觉淹缠。若表之,汗不易彻;攻之,便易溏泻;过清,则肢冷呕恶;过温,则唇齿燥裂。每遇秋来,最多是证,求之古训,不载者多,独《己任编》名之曰秋时晚发。感证似疟,当以感证之法治之。要知伏气为病,四时皆有,但不比风寒之邪一汗而解,温热之气投凉即安。夫暑与湿,为熏蒸粘腻之邪也,最难骤愈。若治不中 ,暑热从阳上熏而伤阴化燥,湿邪从阴下沉而伤阳变浊,以致神昏耳聋、舌干龈血、脘痞呕恶、洞泄肢冷,棘手之候丛生,竟至溃败莫救。先生宗刘河间《三焦论》立法,认明暑湿二气何者为重?再究其病实在营气何分?大凡六气伤人,因人而化,阴虚者火旺,邪归营分为多;阳虚者湿胜,邪伤气分为多。一则耐清,一则耐温,脏性之阴阳,从此可知也。于是在上者,以辛凉微苦,如竹叶、连翘、杏仁、薄荷之类;在中者,以苦辛宣通,如半夏泻心之类;在下者,以温行寒,性质重开下,如桂苓甘露饮之类。此皆治三焦之大意也。或有所夹,又须通变。至于治气分,有寒温之别,寒者宗诸白虎法及天水散意;温者从乎二陈汤及正气散法。理营分,知清补之宜,清者如犀角地黄加入心之品;补者有三才、复脉等方。

又如湿热沉混之苍术石膏汤,气血两燔之玉女法,开闭逐秽与牛黄、至宝、紫雪等剂,扶虚进参附、两仪诸法,随其变幻,审其阴阳,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临证指南》)风者,阳也。暑者,热也。《经》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眩掉,皆属于肝。又曰∶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动。陈无择曰∶暑喜归心,心中之使人噎闷,昏不知人;入肝则眩晕顽痹。戴氏曰∶夏月卒倒,不省人事,名曰暑风。王节斋曰∶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由此观之,则治暑风之法,惟以清暑驱风为第一要着,虽见搐搦等证,不可作世俗惊风治之。风暑除,搐搦自定。(方星岩)暑厥即 病,兼手足厥冷,与伤寒发厥义同。(《医学入门》)大概兼恶寒发热而渐厥者,为心脾中暑证也;不恶寒但恶热而渐厥者,为膀胱中 证也。若但恶寒不发热而渐厥者,为夏月感寒阴证也,不与暑、 证同类。中暑宜解暑和中,中 宜泻火益元,伤暑宜补元气,冒暑宜清利二便。(《证治汇补》)暑证临死必抽掣。虽云暑伤气,然久必亡阴耗液,筋无所养,则搐搦矣。暑证死后身青与阴证之身青不同,阴证身青,乃血凝;暑证则口鼻必流血。(《见闻录》)人知清暑,我知益气,以暑伤气也。益气不独金能敌火,凡气之上腾为津为液者,回下即肾中之水,水足,火淫自却矣。(程郊倩)暑热伤气,益气而暑自消;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会心录》)中 ,用白虎汤,热伤形也;用人参白虎汤,兼伤无形之气也。中暑,用生脉散,暑伤无形之气也;用清暑益气汤,暑伤于气,兼挟风热,乘虚而伤其经也。伤暑,用十味香薷饮,风热湿杂合,而伤形气也。偏于表则变香薷饮为消暑十全;偏于里则变香薷饮为六和汤。此夏月鼎峙三法也。其用消暑丸者,上盛之湿泛滥而为痞满也;用益元散者,下盛之热阻滞而为溺涩也;用大顺散者,水果内伤于脾也;用冷香饮者,冷食内伤于胃也;用来复丹者,阴气固结于下也;用五苓散者,阳气遏绝于内也。触热劳形,卒然倒仆,方书用热土置当脐,聚溺其腹,捣蒜汁注鼻,立法最精。然未经阐发,世都不解。殊不知此虽酷烈为患,良由其人真元素亏,加以时火亢极,鼓激命门,虚阳 然离根,非藉热土、热溺不能护卫其阳;用蒜汁注鼻者,取蒜以开窍,温散其郁闭之热也。若与冷水灌之,则气随焰息而绝矣。(《张氏医通》)夏月人身之阳以汗而外泄,人身之阴以热而内耗,阴阳两俱不足。仲师于中 病禁用汗、下、温针者,盖汗则伤其阳,下则伤其阴,温针则引火热内攻故也。而其用药,但取甘寒生津保肺、固阳益阴为治。《灵枢》有云∶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亡。盖谓阳以阴为宅,补阳须不伤其阴;阴以阳为根,泻阴须不动其阳。夫既阴阳俱不足,则补泻未可轻言,才有补泻,必造其偏,如重阴、重阳之属。所以过用甘温,恐犯补阳之戒;过用苦寒,恐犯泻阴之戒。但用一甘一寒,阴阳两无偏胜之药,清解暑热而平治之,所以为百代之宗也。暑伤气,才中人即 短气,有似乎虚,故清暑益气兼而行之。不知者,妄行温补,致令暑邪深入血分而成衄、痢,其害无穷。伤寒夹阴,误用阳旦汤,得之便厥;伤暑夹阴,误用香薷饮,入喉便喑。后贤于香薷饮中加参、 、白术、陈皮、木瓜,兼治内伤,诚有见也。体中多湿之人,外暑蒸动内湿,二气交通,最易中暑。所以肥人湿多,夏月百计避暑,反为暑所中者,不能避身之湿,即不能避天之暑也。

益元散,驱湿从小便出,夏月服之解暑。然体盛湿多则宜之;清 无湿之人,津液为时火所耗,当用生脉散充其津液。若妄利小水,竭其下泉,枯槁立至。元丰朝萃集经验医方,于中暑一门独详。其取用小半夏茯苓汤,不治其暑,颛治其湿;又以半夏、茯苓少加甘草名消暑丸,见消暑在消其湿耳。其香薷饮,用香薷、扁豆、浓朴为主方,热盛则去扁豆加黄连,治其心火;湿甚则去黄连加茯苓、甘草,治其脾湿。其缩脾饮,则以脾为湿所浸淫而重滞,于扁豆、葛根、甘草队中佐以乌梅、砂仁、草果,以快脾而去脾所恶之湿;甚则用大顺散、来复丹以治暑证之多泻利者,又即缩脾之意而推之也。其枇杷叶散,则以胃为湿所窃据而浊秽,故用香薷、枇杷叶、丁香、白茅香之辛香以安胃而去胃所恶之臭;甚则用冷香饮子以治暑证之多呕吐者,又即枇杷叶散而推之也。后来诸贤以益虚继之,河间之桂苓甘露饮,用五苓、三石,意在生津液以益胃之虚。子和之桂苓甘露饮,用人参、甘草、葛根、藿香、木香,意在益虚之中又兼去湿;或用十味香薷饮,于局方五味中增人参、黄 、白术、陈皮、木瓜,益虚以去湿热。乃至东垣之清暑益气汤、人参黄 汤,又补中实卫以去其湿热也。中暑必显躁烦热闷。东垣仿仲景竹叶石膏汤之制,方名清燥汤,仍以去湿为首务。夫燥与湿相反者也,而清燥亦务除湿,非东垣具过人之识,不及此矣。又如益元散之去湿,而加辰砂则并去其热;五苓散之去湿,而加人参则益虚,加辰砂减桂则去热;白虎汤加人参则益虚,加苍术则胜湿。合之局方则大备矣。然尚有未备者,昌观暑风一证,其卒倒类乎中风,而不可从风门索治。《百一选方》虽有大黄龙丸,初不为暑风立法,然有中 昏死,灌之立苏,则其方亦可得治暑风之一斑矣。傥其人阴血素亏,暑毒深入血分者,《良方》复有地榆散治中暑昏迷,不省人事,但用平常凉血之药,清解深入血分之暑风。而美其名为泼火散者,益见暑风为心火暴甚,煎熬真阴,舍清心凉血之外,无可泼灭耳。凡治中暑病,不辨内伤外感、动静劳逸,一概袭用成方者,医之罪也。凡治中暑病,不兼治其湿者,医之过也。凡治中暑病,遇无汗者,必以得汗为正。若但清其内,不解其外,医之罪也。(《医门法律》)脉候伤暑之脉,《内经》曰脉虚身热,得之伤暑。《甲乙经》曰热伤气而不伤形,所以脉虚者是也。若《难经》曰其脉浮大而散,殊有未然。夫浮大而散,乃心之本脉,非病脉也。仲景不言,但补其偏,曰弦、细、芤、迟,芤即虚豁也;弦、细、迟,即热伤气之应也。其水行皮中之脉,则曰微弱,见脉为水湿所持,阳气不行也。统而言之曰虚,分而言之曰弦、细、芤、迟、微弱。其不以浮大之脉混入虚脉之中,称为病暑之脉,虑何周耶?(喻嘉言)选案一儿患吐泻,烦躁,搐搦。或以为惊,或以为风。余见其口燥,手指茶壶,腹中雷鸣。曰∶易治也。借笼中三味药足矣。乃用黄连五分,甘草三分,人参五分,水煎冷服。下咽顷刻即睡而安。或曰∶黄连、甘草解毒善矣,又加人参谓何?余曰∶若不用参,此儿当病气弱数日,得参明日复如无病患。次日果然。(《赵氏医贯》)

湿

经义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湿伤肉,风胜湿。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汗出见湿。乃生痤痱。湿胜则濡泻。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素问》)哲言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金匮》)有天之湿,雨、露、雾是也,天本乎气,故先中表之营卫;有地之湿,水、泥是也,地本乎形,故先伤皮肉、筋骨、血脉;有饮食之湿,酒、饮、乳酪是也,胃为水谷之海,故伤于脾胃;有汗液之湿,汗液亦气化也,止感于外;有人气之湿,太阴湿土之所化也,乃动于中。(《证治准绳》)《经》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言地湿之中人,先中其履地之足,然后渐及于上者也。曰∶湿流关节。言地湿之中人,流入四肢百节,犹未入于脏腑者也。曰∶阴受湿气。言地湿之中人,已入于太阴脾土,未入于阳明胃土者也。曰∶湿上甚为热。此则下受之湿,袭入三阳,胸背头面之间,从上焦之阳,而变为热者也。湿至上甚而变热,其证夏月为多。盖夏月地之湿气,上合于天之热气,日之暑气,结为炎蒸。人身应之,头面赤肿,疮疖丛生,疫邪窍踞。其由来自非一日矣。瘦人身中,以湿为宝,有湿则润,无湿则燥。(喻嘉言)湿为无住着之邪,必根据附于物而后行。外感之湿,非附于风寒,不能中于表;内蕴之湿,非附于寒热,不能肆于里。(魏荔彤)湿为土气,火热能生湿土,故夏热则万物湿润,秋凉则万物干燥。湿病不自生,因热怫郁,不能宣行水道,故停滞而生也。况脾土脆弱之人,易于感冒。人只知风寒之威严,不知暑湿之炎烈,感人于冥冥之中也。

湿证有二∶湿热证多,湿寒证少。当以脉证辨之∶如脉滑数,小便赤涩,引饮,自汗,为湿热证也;小便清白,大便泻利,身疼无汗,为寒湿证也。(贾真孙)湿气伤人,在上则头重目黄,鼻塞声重;在中则痞闷不舒;在下则足胫跗肿;在经络则日晡发热;在肌肉则肿满如泥;在肢节则屈伸强硬;在隧道则重着不移;在皮肤则顽麻;在气血则倦怠;在肺为喘满咳嗽;在脾为痰涎肿胀;在肝为胁满 疝;在肾为腰疼阴汗;入腑则泄泻肠鸣,呕吐淋浊;入脏则昏迷不省,直视郑声。

同类推荐
  • 杨勇悫公奏议

    杨勇悫公奏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瑜伽焰口注集纂要仪轨

    瑜伽焰口注集纂要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字门拳谱

    字门拳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智炬陀罗尼经

    智炬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aptains Courageous

    Captains Courageo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红与黑

    红与黑

    《红与黑》在典型环境典型性格的塑造、匀称的艺术结构和白描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突出的成就,而司汤达之所以被评论家称为“现代小说之父”则是因为他在《红与黑》中表现了卓越的心理描写天才。现实主义作家都强调细节的真实,但司汤达与巴尔扎克不一样,他着重刻画的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和逼真,作者常常三言两语就把人物行动、周围环境交代过去,而对其内心的活动则洋洋洒洒,不惜笔墨,爱情心理描写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弦。小说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就希望借助个人的努力与奋斗跻身上流社会,并为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
  • 诗与刀

    诗与刀

    【历史征文获奖作品】徐杰穿越而来!家有老卒百十,武艺在身,却又慢慢凋零。家有良田几顷,农家门户,却也读起了诗书。出门遇江湖,当大杀四方,杀尽牛鬼蛇神。读书看朝堂,当只手遮天,扫尽腐朽悲哀。一袭青衫,一柄长刀,恣意人生逍遥在世,坐看潮涨潮落,细听风雨惊雷。身在其中,扶风而起,诗与刀,朝堂与江湖。君子风范,肝胆相照。美人倾城,佳人怀春!(精品老书《大宋好屠夫》,可往品鉴,必不失望。老祝书友群:6387810)
  • 病王医妃

    病王医妃

    一对一无虐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女主淡然智慧型,男主腹黑温柔型。————————————-——他是天下第一神医断言活不过二十一岁的病弱祁王,楚遇。她是“软弱貌丑”被人设计远嫁和亲的失宠嫡女,江蓠。当他遇上她?世人笑言——病王丑妃,绝配!然而没人知道:帷帽之下,少女容颜如玉,一双素手妙手回春,冠绝医术只为与子偕老!病弱之下,男子风华绝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倾尽天下只为换她一笑!人间何幸与君知,这个世间我最感谢的事,就是上天让我遇见了你,从此一生一世,岁月静好。————————————————1,嫁人之前:“姑娘,听说那祁王面戴鬼面具,貌如修罗,因为上次露面吓得皇上的宠妃得了失心疯,已经七年没人见过他长得什么样了!”“姑娘,听说那祁王无能至极,这么多年被其他皇子欺负的闭门不出,便是一个下人都能轻易嘲讽他!”“姑娘,听说那祁王因为身患重病,身上全是恶臭,便是他家的丫环见了都要绕道走!”“姑娘,您怎么这么命苦啊!怎么就嫁了这样一个人啊!”嫁人之后:“姑娘,这,这是祁王?天啊,比传说中的天下第一美男还要好看得多!”“姑娘,好像因为前日衡国的太子多看了您一下,殿下,殿下就率兵将他们的大军给,灭了。”“姑娘,那些丫头怎么一点规矩都没有?老是在殿下的云外居徘徊,不知道殿下不喜欢女的近身么?”“姑娘,殿下说,这山河太轻,这凤冠太重,他能给你的,只有这一具身心。”2,“敢问王爷,小女为何不能离去?”“因为本王得了病,只有爱妃你可医。”“还有什么病?”“病名相思,唯爱可医。”3,——头磕长阶觐见佛门,将有浮世尺素写下你们累世的缘分。无需佛。——若无佛,百世流离,被风吹,被雨淋,被刀剑刻镂,五官不受,任人践踏。流离是欢,风吹是喜,雨淋刀刻亦长乐。五官若不入她,要之何用?奈何桥上万人碾过,只她一人跫音足以。——何苦?她若以色见我,以音闻我,以身近我,以心爱我,嗔我,怨我,是愿行邪道,不见如来。
  • 第二类死亡(罪推理事务所)

    第二类死亡(罪推理事务所)

    这是一本先是哀伤、继而悲凉、最后凄厉的惊悚小说,一个关于失去与寂寞的故事。被所有人忘记,然后自己也逐渐忘记自己,这真的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这才是“第二类死亡”。如果小说中的事发生在你身上,谁还会记得你,你又会记得谁。时光如同停电的石英钟,忘了过去和存在,而未来是一片茫茫黑暗……
  • 逐妃天下:有夫妖且丽

    逐妃天下:有夫妖且丽

    她,出生于二十一世纪的星氏家族,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医药世家,但是,做为第九十九代传人,下一任族长的她竟然死掉了,还穿越了...星卜最怕的是僵尸,有多害怕呢,在七岁那年误闯了她十九姑姑的实验室后,她有整整365个梦魇都是和僵尸打闹的。然而,穿越后,她掉入了一座千年古墓,并成功结识了一位于神祗和恶魔化为一身的男人。这个男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矜贵与美貌,和运筹天下的强大睿智,可偏偏抬手间,便是两岸殿浮山下垒堆的万千尸骸,从此,入两岸殿,骷骨铺路。她分不清他是恶魔一般的神祗,还是神祗一般的恶魔,只是,在她梦魇中被古墓男子追杀她吓到呓语时,这个男人会在她身边小声的说着:别害怕,卜儿,别害怕...这时候,她可怜的觉得这是一个魔鬼。
  • 旧籍丛话(周越然作品系列)

    旧籍丛话(周越然作品系列)

    本书收录了周越然关于古籍版本研究的相关论述文章二百余篇,周越然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藏书家,不仅酷爱读书,在图书的版本上也颇有研究,在其鼎盛时期,家中收藏有线装书三千余种,一百七十八箱,内中以宋元旧版、明清精抄闻名于世,还有西文图书约五千册,装了十大橱。周越然还曾担任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副社长,兼英文科科长,可以说,书伴随了他人生的每一步。对于古书,周越然有独到的认识和发言权,造诣极高,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 Aunt Julia and the Scriptwriter

    Aunt Julia and the Scriptwriter

    'A comic novel on the grand scale written with tremendous confidence and verve. Mario, 18-year-old law student and radio news-editor, falls scandalously for his Aunt Julia, the 32-year-old divorced wife of a cousin, and the progressively lunatic story of this affair is interwoven with episodes from a series of radio soap-operas written by his friend Pedro Comacho. Vargas Llosa's huge energy and inventiveness is extravagant and fabulously funny.'
  • 别太好意思,也别太不好意思

    别太好意思,也别太不好意思

    在越来越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不张扬、不自满,才能避免招致祸患、逢凶化吉。但是,社会太现实,如果过于低调,甚至委曲求全,就会成为人善被人欺的苦命鬼,到处背黑锅。本书以辩证的思维、犀利的语言深入阐述了别太张扬,也别太不张扬的现实意义,给力破解各种处世死结,以帮助陷入迷茫和人际困惑的年轻人轻松驾驭风云莫测的人生。
  • 夫妻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夫妻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夫妻健康生活百科》正是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精心编写、献给丈夫和妻子共同阅读的百科读物。书中的主要内容有:夫妻两性保健知识、夫妻避孕节育知识、夫妻和谐生活与沟通知识、夫妻健康及病症治疗知识、中老年夫妻健康生活知识等。这些都是夫妻最为关注的、最需要懂得的。
  • 高冷总裁:走着瞧

    高冷总裁:走着瞧

    一时之间,他的眼底满是苦涩的笑容。如果那时候,他一心一意的对戚菲,说不定,现在得到幸福的,便是他?而身边这两个孩子,也该是属于他的。只是一切的事情,都只是如果罢了,若是人生真的能后悔,真的能改变,又哪里会有这么多的后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