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5100000014

第14章

性理二

性情心意等名义

问:「天与命,性与理,四者之别:天则就其自然者言之,命则就其流行而赋于物者言之,性则就其全体而万物所得以为生者言之,理则就其事事物物各有其则者言之。到得合而言之,则天即理也,命即性也,性即理也,是如此否?」曰:「然。但如今人说,天非苍苍之谓。据某看来,亦舍不得这个苍苍底。」以下论性命。

理者,天之体;命者,理之用。性是人之所受,情是性之用。

命犹诰敕,性犹职事,情犹施设,心则其人也。

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赋者命也,所赋者气也;受者性也,所受者气也。

道即性,性即道,固只是一物。然须看因甚唤做性,因甚唤做道。以下论性。

性即理也。在心唤做性,在事唤做理。

生之理谓性。

性只是此理。

性是合当底。同。

性则纯是善底。同。

性是天生成许多道理。同。

性是许多理散在处为性。同。

问:「性既无形,复言以理,理又不可见。」曰:「父子有父子之理,君臣有君臣之理。」

性是实理,仁义礼智皆具。

问:「性固是理。然性之得名,是就人生禀得言之否?」曰:「『继之者善,成之者性。』这个理在天地间时,只是善,无有不善者。生物得来,方始名曰『性』。只是这理,在天则曰『命』,在人则曰『性』。」

郑问:「先生谓性是未发,善是已发,何也?」曰:「纔成个人影子,许多道理便都在那人上。其恻隐,便是仁之善;羞恶,便是义之善。到动极复静处,依旧只是理。」曰:「这善,也是性中道理,到此方见否?」曰:「这须就那地头看。『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在天地言,则善在先,性在后,是发出来方生人物。发出来是善,生人物便成个性。在人言,则性在先,善在后。」或举「孟子道性善」。曰:「此则『性』字重,『善』字轻,非对言也。文字须活看。此且就此说,彼则就彼说,不可死看。牵此合彼,便处处有碍。」

性不是卓然一物可见者。只是穷理、格物,性自在其中,不须求,故圣人罕言性。

诸儒论性不同,非是于善恶上不明,乃「性」字安顿不着。

圣人只是识得性。百家纷纷,只是不识「性」字。扬子鹘鹘突突,荀子又所谓隔靴爬痒。

致道谓「心为太极」,林正卿谓「心具太极」,致道举以为问。先生曰:「这般处极细,难说。看来心有动静: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直卿退而发明曰:「先生道理精熟,容易说出来,须至极。」贺孙问:「『其体则谓之易』,体是如何?」曰:「体不是『体用』之『体』,恰似说『体质』之『体』,犹云『其质则谓之易』。理即是性,这般所在,当活看。如『心』字,各有地头说。如孟子云:『仁,人心也。』仁便是人心,这说心是合理说。如说『颜子其心三月不违仁』,是心为主而不违乎理。就地头看,始得。」又云:「先生太极图解云:『动静者,所乘之机也。』蔡季通聪明,看得这般处出,谓先生下此语最精。盖太极是理,形而上者;阴阳是气,形而下者。然理无形,而气却有迹。气既有动静,则所载之理亦安得谓之无动静!」又举通书动静篇云:「『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动静者,所乘之机也。」先生因云:「某向来分别得这般所在。今心力短,便是这般所在都说不到。」因云:「向要至云谷,自下上山,半涂大雨,通身皆湿,得到地头,因思着:『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时季通及某人同在那里。某因各人解此两句,自亦作两句解。后来看,也自说得着,所以迤逦便作西铭等解。」以下论心。

心之理是太极,心之动静是阴阳。

惟心无对。

问:「灵处是心,抑是性?」曰:「灵处只是心,不是性。性只是理。」

问:「知觉是心之灵固如此,抑气之为邪?」曰:「不专是气,是先有知觉之理。理未知觉,气聚成形,理与气合,便能知觉。譬如这烛火,是因得这脂膏,便有许多光焰。」问:「心之发处是气否?」曰:「也只是知觉。」

所知觉者是理。理不离知觉,知觉不离理。

问:「心是知觉,性是理。心与理如何得贯通为一?」曰:「不须去着实通,本来贯通。」「如何本来贯通?」曰:「理无心,则无着处。」

所觉者,心之理也;能觉者,气之灵也。

心者,气之精爽。

心官至灵,藏往知来。

发明「心」字,曰:「一言以蔽之,曰『生』而已。『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受天地之气而生,故此心必仁,仁则生矣。」

心须兼广大流行底意看,又须兼生意看。且如程先生言:『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只天地便广大,生物便流行,生生不穷。

「心与理一,不是理在前面为一物。理便在心之中,心包蓄不住,随事而发。」因笑云:「说到此,自好笑。恰似那藏相似,除了经函,里面点灯,四方八面皆如此光明粲烂,但今人亦少能看得如此。」

问:「心之为物,众理具足。所发之善,固出于心。至所发不善,皆气禀物欲之私,亦出于心否?」曰:「固非心之本体,然亦是出于心也。」又问:「此所谓人心否?」曰:「是。」子升因问:「人心亦兼善恶否?」曰:「亦兼说。」

或问:「心有善恶否?」曰:「心是动底物事,自然有善恶。且如恻隐是善也,见孺子入井而无恻隐之心,便是恶矣。离着善,便是恶。然心之本体未尝不善,又却不可说恶全不是心。若不是心,是甚么做出来?古人学问便要穷理、知至,直是下工夫消磨恶去,善自然渐次可复。操存是后面事,不是善恶时事。」问:「明善、择善如何?」曰:「能择,方能明。且如有五件好底物事,有五件不好底物事,将来拣择,方解理会得好底。不择,如何解明?」

心无间于已发未发。彻头彻尾都是,那处截做已发未发!如放僻邪侈,此心亦在,不可谓非心。

问:「形体之动,与心相关否?」曰:「岂不相关?自是心使他动。」曰:「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形体亦有运动,耳目亦有视听,此是心已发,抑未发?」曰:「喜怒哀乐未发,又是一般。然视听行动,亦是心向那里。若形体之行动心都不知,便是心不在。行动都没理会了,说甚未发!未发不是漠然全不省,亦常醒在这里,不恁地困。」

问:「恻隐、羞恶、喜怒、哀乐,固是心之发,晓然易见处。如未恻隐、羞恶、喜怒、哀乐之前,便是寂然而静时,然岂得块然槁木!其耳目亦必有自然之闻见,其手足亦必有自然之举动,不审此时唤作如何。」曰:「喜怒哀乐未发,只是这心未发耳。其手足运动,自是形体如此。」

问:「先生前日以挥扇是气,节后思之:心之所思,耳之所听,目之所视,手之持,足之履,似非气之所能到。气之所运,必有以主之者。」曰:「气中自有个灵底物事。」

虚灵自是心之本体,非我所能虚也。耳目之视听,所以视听者即其心也,岂有形象。然有耳目以视听之,则犹有形象也。若心之虚灵,何尝有物!

问:「五行在人为五脏。然心却具得五行之理,以心虚灵之故否?」曰:「心属火,缘是个光明发动底物,所以具得许多道理。」

问:「人心形而上下如何?」曰:「如肺肝五脏之心,却是实有一物。若今学者所论操舍存亡之心,则自是神明不测。故五脏之心受病,则可用药补之;这个心,则非菖蒲、茯苓所可补也。」问:「如此,则心之理乃是形而上否?」曰:「心比性,则微有迹;比气,则自然又灵。」

问:「先生尝言,心不是这一块。某窃谓,满体皆心也,此特其枢纽耳。」曰:「不然,此非心也,乃心之神明升降之舍。人有病心者,乃其舍不宁也。凡五脏皆然。心岂无运用,须常在躯壳之内。譬如此建阳知县,须常在衙里。始管得这一县也。」某曰:「然则程子言『心要在腔子里』,谓当在舍之内,而不当在舍之外耶?」曰:「不必如此。若言心不可在脚上,又不可在手上,只得在这些子上也。」

性犹太极也,心犹阴阳也。太极只在阴阳之中,非能离阴阳也。然至论太极,自是太极;阴阳自是阴阳。惟性与心亦然。所谓一而二,二而一也。韩子以仁义礼智信言性,以喜怒哀乐言情,盖愈于诸子之言性。然至分三品,却只说得气,不曾说得性。以下总论心性。

问:「天之付与人物者为命,人物之受于天者为性,主于身者为心,有得于天而光明正大者为明德否?」曰:「心与性如何分别?明如何安顿?受与得又何以异?人与物与身又何间别?明德合是心,合是性?」曰:「性却实。以感应虚明言之,则心之意亦多。」曰:「此两个说着一个,则一个随到,元不可相离,亦自难与分别。舍心则无以见性,舍性又无以见心,故孟子言心性,每每相随说。仁义礼智是性,又言『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逊、是非之心』,更细思量。」

或问心性之别。曰:「这个极难说,且是难为譬喻。如伊川以水喻性,其说本好,却使晓不得者生病。心,大概似个官人;天命,便是君之命;性,便如职事一般。此亦大概如此,要自理会得。如邵子云:「性者,道之形体。」盖道只是合当如此,性则有一个根苗,生出君臣之义,父子之仁。性虽虚,都是实理。心虽是一物,却虚,故能包含万理。这个要人自体察始得。」学蒙。方子录云:「性本是无,却是实理。心似乎有影象,然其体却虚。」

旧尝以论心、论性处,皆类聚看。看熟,久则自见。

性便是心之所有之理,心便是理之所会之地。下「心」字,饶录作「性」。

性是理,心是包含该载,敷施发用底。

问心之动、性之动。曰:「动处是心,动底是性。」

心以性为体,心将性做馅子模样。盖心之所以具是理者,以有性故也。

心有善恶,性无不善。若论气质之性,亦有不善。

郑仲履问:「先生昨说性无不善,心固有不善。然本心则元无不善。」曰:「固是本心元无不善,谁教你而今却不善了!今人外面做许多不善,却只说我本心之善自在,如何得!」

心、性、理,拈着一个,则都贯穿,惟观其所指处轻重如何。如「养心莫善于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存」虽指理言,然心自在其中。「操则存」,此「存」虽指心言,然理自在其中。

或问:「人之生,禀乎天之理以为性,其气清则为知觉。而心又不可以知觉言,当如何?」曰:「难说。以『天命之谓性』观之,则命是性,天是心,心有主宰之义。然不可无分别,亦不可太说开成两个,当熟玩而默识其主宰之意可也。」

说得出,又名得出,方是见得分明。如心、性,亦难说。尝曰:「性者,心之理;情者,性之动;心者,性情之主。」

性对情言,心对性情言。合如此是性,动处是情,主宰是心。大抵心与性,似一而二,似二而一,此处最当体认。

有这性,便发出这情;因这情,便见得这性。因今日有这情,便见得本来有这性。

性不可言。所以言性善者,只看他恻隐、辞逊四端之善则可以见其性之善,如见水流之清,则知源头必清矣。四端,情也,性则理也。发者,情也,其本则性也,如见影知形之意。

在天为命,禀于人为性,既发为情。此其脉理甚实,仍更分明易晓。唯心乃虚明洞彻,统前后而为言耳。据性上说「寂然不动」处是心,亦得;据情上说「感而遂通」处是心,亦得。故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文义可见。性则具仁义礼智之端,实而易察。知此实理,则心无不尽,尽亦只是尽晓得耳。如云尽晓得此心者,由知其性也。

景绍问心性之别。曰:「性是心之道理,心是主宰于身者。四端便是情,是心之发见处。四者之萌皆出于心,而其所以然者,则是此性之理所在也。」道夫问:「『满腔子是恻隐之心』,如何?」曰:「腔子是人之躯壳。上蔡见明道,举经史不错一字,颇以自矜。明道曰:『贤却记得许多,可谓玩物丧志矣?』上蔡见明道说,遂满面发赤,汗流浃背。明道曰:『只此便是恻隐之心。』公要见满腔子之说,但以是观之。」问:「玩物之说主甚事?」曰:「也只是『矜』字。」

同类推荐
  • 艾子杂说

    艾子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野老书

    野老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EUROPEANS

    THE EUROPEA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增订十药神书

    增订十药神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邪魅王爷的囚宠

    邪魅王爷的囚宠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时可以是让人痛恨的恶魔,而下一刻却是温柔的天使。“你,到底是谁呢?”良久,她幽幽的吐出了几个字。他是什么人呢?是恶魔吧,是地狱来的恶魔。“我么,我是你唯一可以依靠的人。”他笑着肯定的回答着。“你爱我?”她满是讥诮的语气问着他。“是,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他深深的看着她,眼里满是爱恋和占有。“你的爱就是毁掉我所有在乎的,毁掉我所有的依靠么?”她很想放声大笑,眼前的人居然说爱她。“是啊,只有这样你才会只在乎我,只依靠我。”他低下头,重重的吻上她的唇,邪魅的笑了。因为你就是我的所有,所以你的世界也只可以有我。他的心里如是说着。他,东方少司,摄政王,权倾朝野。眼底永远是那么的冰冷,唯有在她的面前才会炽热。而他微笑着始终站在她的身后:“我会一直在你的身后,只要你一回头就能看到我。”温润如玉真的是他的真面目么?他,皇甫轻尘,苍珠国的皇子。偶然救下了她,恍如落入凡间的仙子一般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她。展现给她的永远都是最温柔的一面,事实真的如此么?他,满脸的不甘:“我也可以给你幸福,只要你想要的我都可以给你!”以前错过的种种现在要加倍的补回,真的能做到?夜墨轩,只要下了决定就绝不会改变,即使遍体鳞伤。不能爱么?那就恨吧,即使是恨着自己,也要把她留在身边。而她,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女主前面有点小绵羊,后面狠绝,凌厉,冷静,淡然。@@@@@@@@@@@@@@@@@@@@@@@@@@@@@@推荐我的新文:《盛世风华》当轻狂腹黑、决绝果断的她穿越到生性懦弱、说话都结巴的她身上…盛世传奇就此开始!丞相府白家三小姐白风华,说话结巴,皮肤黝黑,生性懦弱,资质低微,处处被人嘲笑欺负。却爱上了当今第一天才美男南华王,甚至爱的失去了自我。在一次夜宴为南华王爷挡下刺客的一剑差点送命。当白风华再次醒来,面对这戏剧的一切,眼神中却充满了讥诮和冷笑。眼底深处更是闪烁着狂妄和不羁。南华王“好心施舍”准备迎娶白风华为侧妃作为报答,派去送定情信物的人却被白风华叫人打成猪头扔出了丞相府!
  • 我是极品小道士

    我是极品小道士

    欢迎入坑,进来了就别走了,抱紧我,我带你们装逼带你们飞……,记着,要抱紧……别放开……
  • 我是佐助

    我是佐助

    意外穿越到火影,成了宇智波一族唯一的幸存者宇智波佐助。本来想以佐助的身份安稳活下来的方舟,看着面前出现的巨大黄金狮子头,立即傻眼了,这是什么状况。(说一下,本书是综漫,不是纯粹的火影。)
  • 河边的钟子

    河边的钟子

    邵丽,生于1965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现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创作小说、散文近两百万字。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全国大型刊物,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作品争鸣》《新华文摘》以及各种年选等选载。有部分作品译介到法国、日本、希腊等国家。曾获《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双年奖,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拉力赛分站冠军,全国百家媒体“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称号。中篇小说《明惠的圣诞》获中国作协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试图述说别人的生活是一件十分吃力不讨好的事,这常常令我们非常沮丧。实际上,有时即使是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要说起来也是惊心动魄的,何况是那么漫长的一生,更何况是变幻莫测的内心。如果这一生是放在中国那些急剧变化的年代,就更是朝云暮雨,变幻无常了。
  • 半月决

    半月决

    【悬疑言情】月半阙作为一名合格的神偷,官闻官躲,商见商怕,却被人下了绊子,答应一个老头去查什么十年前的冤案。拜托,她是神偷,不是神探啊!威风凛凛的苏大人一张嘴动一动她就得验尸啊、跟踪啊、查案啊,不是说官贼不两立的吗?为毛苏大人颐指气使起来那么理所当然?这世道真心没办法让贼活了,皇帝老头竟然还给贼指婚!稀里糊涂就把自己卖了?嫁就嫁了,做个官家夫人也不错,可她为什么还要验尸,还要查案?怒摔!她要罢工。某男狡黠如狐狸,“娘子,你要罢工?那你可得先把偷我的东西还来!”月半阙怒目圆瞪:“偷你的书画全还你了,我还偷你什么了?”“这回你偷的是……我的心!
  •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吴秀波汤唯主演)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吴秀波汤唯主演)

    著名导演薛晓路编剧执导,吴秀波、汤唯主演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原著小说,全网独家!国民CP再度谈情,深度剖析单身男女的情感历程。焦姣(汤唯饰)15岁就随父亲移民到澳门,从此在赌城安家,并成为赌场公关。Daniel(吴秀波饰)则生活在洛杉矶,是一位房地产经纪人。焦姣和Daniel通过一本书,巧合地通过手写书信的方式互相联系,两人从最初的完全陌生,到一步步敞开自己的心扉,逐渐进行心灵的交流,再到最后爱上对方。在书信往来的过程中,两人曾在拉斯维加斯、伦敦等多地数次擦身而过,最终相遇,一见钟情。
  • 素问玄机原病式

    素问玄机原病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妃甜妻:冷王的俏娇丫头

    萌妃甜妻:冷王的俏娇丫头

    她与他梨树下想见,便从此沦陷。那年她身中剧毒,他为她寻遍名医,却不想将她推入水深火热之中。那年她昏迷不醒,他在床边后悔自责。昏迷中她总是做一个奇怪的梦,梦里男子看不清长相,却异常熟悉。待她醒来,不过数日,他却要娶她人为妻。她一怒之下不辞而别,远走他乡。到底是前世的纠葛还是命运的额轮回?“为什么……你还不来……我就在这儿……等你……”恍惚中,她又听到了那微微的呼唤
  • 韩愈与柳宗元

    韩愈与柳宗元

    韩愈与柳宗元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头上顶着光环的人物,其文章不但在古代而且在今天都是学生的必读范文。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反不容易见到其真面目。有光环的地方,就有盲从,就容易放弃理性的思辨与探索。时至今日,普通学子对韩柳的认识又比古人深刻多少呢?
  • 不能再失去

    不能再失去

    睁着眼睛一动不动地盯了许久,脑中空荡荡没有任何意识,待到回过神来也只是嘴角微微动了一下,知道他确实是在身边,然而却没有现实感。天还是黑的,只觉得她和他是黑夜中的一个核被深深包裹、压缩在一个沦陷入黑暗的洞穴里,外界与两人无关,真实也与两人无关。他还在她不知道的梦境里,偶尔说一句简短的梦话,但都含混不清。睡梦中的他还穿着白天的那件条纹衬衫,不过脱去了外面套着的毛衣。没错,在她的记忆里他总是偏爱衬衫的,至少她见到他的时候总是那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