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5100000179

第179章

敬之问「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曰:「人与万物都一般者,理也;所以不同者,心也。人心虚灵,包得许多道理过,无有不通。虽间有气禀昏底,亦可克治使之明。万物之心,便包许多道理不过,虽其间有禀得气稍正者,亦止有一两路明。如禽兽中有父子相爱,雌雄有别之类,只有一两路明,其它道理便都不通,便推不去。人之心便虚明,便推得去。就大本论之,其理则一;纔禀于气,便有不同。」贺孙问:「『几希』二字,不是说善恶之间,乃是指这些好底说,故下云『庶民去之,君不存之』。」曰:「人之所以异于物者,只争这些子。」时举录云:「人物之所同者,理也;所不同者,心也。人心虚灵,无所不明;禽兽便昏了,只有一两路子明。人之虚灵皆推得去,禽兽便推不去。人若以私欲蔽了这个虚灵,便是禽兽。人与禽兽只争这些子,所以谓之『几希』。」

徐元昭问:「『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如何是存之?」曰:「存,是存所以异于禽兽者。何故至『存之』方问?」因问元昭:「存何物?」元昭云:「有所见。」曰:「不离日用之间。」曰:「何谓日用之间?」曰:「凡周旋运用。」曰:「此乃禽兽所以与人同,须求其所以与人异者。僧问佛:『如何是性?』曰:『耳能闻,目能见。』他便把这个作性,不知这个禽兽皆知。人所以异者,以其有仁义礼智,若为子而孝,为弟而悌,禽兽岂能之哉!」元昭又云:「『万物皆备于我』,此言人能备禽兽之不备。」曰:「观贤此言,元未尝究竟。」璘录别出。

元昭问「君子存之」。曰:「存是存其所以异于禽兽之道理,今自谓能存,只是存其与禽兽同者耳。饥食渴饮之类,皆其与禽兽同者也。释氏云:『作用是性。』或问:『如何是作用?』云:『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此是说其与禽兽同者耳。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释氏元不曾存得。」

知而不存者有矣,未有不知而能存者也。「君子存之。」

「明于庶物」,如物格。

或问:「『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明、察之义有浅深否?」曰:「察深于明。明只是大概明得这个道理尔。」又问:「与孝经『事天明,事地察』之义如何?」曰:「这个『明、察』又别。此『察』字,却训『着』字;『明』字训『昭』字。事父孝,则事天之道昭明;事母孝,则事地之道察着。孟子所谓『明、察』,与易系『明于天之道,察于人之故』同。」

子善问:「舜『明庶物,察人伦』。文势自上看来,此『物』字,恐合作禽兽说。」曰:「不然。『明于庶物』,岂止是说禽兽?禽兽乃一物。凡天地之间眼前所接之事,皆是物。然有多少不甚要紧底事,舜看来,惟是于人伦最紧要。」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明、察是见得事事物物之理,无一毫之未尽。所谓仁义者,皆不待求之于外,此身此心,浑然都是仁义。

守约问:「孟子何以只说『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曰:「尧自是浑然。舜却是就事物上经历,一一理会」

问:「『舜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若学者,须是行仁义方得。」曰:「这便如适来说『三月不违』意。他是平日身常在仁义内,即恁地行出。学者身在外了,且须去求仁义就上行;然又须以『由仁义行』为准的,方得。」

符舜功言:「只是『由仁义行』,好行仁义,便有善利之分。」曰:「此是江西之学。岂不见上面分明有个『舜』字?惟舜便由仁义行,他人须穷理,知其为仁为义,从而行之。且如『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既未能安仁,亦须是利仁。利仁岂是不好底!知仁之为利而行之。不然,则以人欲为利矣!」

禹恶旨酒章

问:「『禹恶旨酒,好善言;汤执中;文王望道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坐以待旦。』此等气象,在圣人则谓之『兢兢业业,纯亦不已』;在学者则是『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之意否?」曰:「他本是说圣人。」又曰:「读此一篇,使人心惕然而常存也!」

问:「『汤执中,立贤无方』,莫是执中道以立贤否?」曰「不然。执中自是执中,立贤自是立贤。只这『执中』,却与子莫之『执中』不同。故集注下谓:『执,谓守而不失。』汤只是要事事恰好,无过不及而已。」

问:「『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上文既是各举一事言,四圣人之事亦多,周公如何施之?」曰:「此必是周公曾如此说。大抵所举四事极好,此一处自舜推之至于孔子。」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此不可考,恐是周公自有此语。如「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此直是周公曾如此语,公明仪但举之耳。四事极说得好。「泄」字有狎底意思。

因论「泄迩、忘远」,老苏说乖,曰:「圣人心如潮水上来,湾坳浦溆,一时皆得,无有远迩。」

王者之迹熄章

问「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曰:「这道理紧要在『王者之迹熄』一句上。盖王者之政存,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故雅之诗自作于上,以教天下。王迹灭熄,则礼乐征伐不自天子出,故雅之诗不复作于上,而诗降而为国风。是以孔子作春秋,定天下之邪正,为百王之大法也。」

庄仲问:「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先儒谓自东迁之后,黍离降为国风而雅亡矣。恐是孔子删诗之时降之。」曰:「亦是他当时自如此。要识此诗,便如周南召南当初在镐丰之时,其诗为二南;后来在洛邑之时,其诗为黍离。只是自二南进而为二雅,自二雅退而为王风。二南之于二雅,便如登山;到得黍离时节,便是下坡了。」

可以取章

「可以取,可以无取」,是先见得可以取,后来却见得可以无取,如此而取之,则伤廉矣。盖后来见者较是故也。「与、死」,亦然。

正卿问:「『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亦是二联之义?」曰:「看来『可以取』,是其初略见得如此;『可以无取』,是子细审察见得如此,如夫子言『再思』一般。下二联放此,庶几不碍。不然,则不取却是过厚,而不与、不死,却是过薄也。」

「可以取,可以无取」,此段正与孔子曰「再斯可矣」相似。凡事初看尚未定,再察则已审矣,便用决断始得。若更加之思焉,则私意起,而非义理之本然。

「可以取,可以无取」云云。夫取为伤廉,固也。若与者本惠,死者本勇,而乃云「伤惠、伤勇」者,谓其过予与无益之死耳。且学者知所当予而不至于吝啬,知所当死而不至于偷生,则几矣。

孟子言:「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他主意只在「取伤廉」上,且将那「与伤惠」来相对说。其实与之过厚些子,不害其为厚;若纔过取,便伤廉,便是不好。过与,毕竟当时是好意思;与了再看之。方见得伤惠,与伤廉不同。所以子华使于齐,「冉子与之粟五秉」,圣人虽说他不是,然亦不大故责他。只是纔过取,便深恶之,如冉求为之聚敛而欲攻之,是也。

天下之言性也章

问:「『则故而已矣』,故是如何?」曰:「故,是个已发见了底物事,便分明易见。如公都子问性,孟子却云:『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盖性自是个难言底物事,惟恻隐、羞恶之类却是已发见者,乃可得而言。只看这个,便见得性。集注谓『故』者是已然之迹也。是无个字得下,故下个『迹』字。」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可能是救世主

    我可能是救世主

    吃了泡面然后穿越回到过去!!!事件的谜团越来越深。获得异能,日常逗乐,残酷的现实。
  • 雨夜杀凶

    雨夜杀凶

    我见到顾潜鳞的时候是中午十一点。警察局外正下着倾盆大雨,顾潜鳞坐在他那间刑侦队大队长的办公室里,探员林东站在他的面前。我叫卓曦同,是一个侦探推理小说作家。顾潜鳞是我在一次偶然遭遇的案件中相识的,之后便成了不错的朋友,而顾潜鳞也经常邀请我参与他的探案工作。就在上个月,我写了一篇关于他侦破一起杀人案件的小说,拿到稿费之后便约好请他吃饭,而时间就定在今天中午,所以即使是最讨厌的大雨天,我依然准时来到顾潜鳞的办公室。
  • 一水溶玉梦红楼

    一水溶玉梦红楼

    潇湘馆内,黛玉等来的不是前盟成真的喜讯,而是另嫁他人的圣旨。面对着那个俊美超凡、深沉莫测的王爷,面对着变幻复杂的朝事家事,面对着府里宫里各有用心的人,情心成灰、孤傲清高的黛玉,经过重重误会,用自己聪慧、敏感的心,发觉那个执着而又霸道,深沉而又专情的他才是自己携手一世的人…….【水溶版】月色下的那一个浅笑,终使得我义无反顾,赐婚的背后,你可听到我心底那一声执着而又酸涩的叹息。“他能给你的,我也能给你,他没给你的,我还能给你,所以,他要的,我也要,他没有要的,我还要。”北静王府里,用我固执的一腔柔情,许你一生一世,不管前事如何变幻,我---绝不食言。【黛玉版】初见是无情的你,再逢是莫测的你,掀起盖头的那一刻,我面对的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你。“荣华富贵我不要,我只要一颗如他般的真心,你给的起吗。”历经误会重重,我才知道,原来渴求的真心早在我再见你时就已交付,红尘路上,我---陪你一生一世。卷一:一片幽情冷处浓卷二:一往情深深几许卷三:一生一代一双人强烈推荐鹤梦竹影的新文《鸠妃》红楼好文推荐若兰的完结文《红楼水黛梦》鹤梦竹影的完结文《红楼续梦之水黛情》长河晨日的新文《红楼逸梦潇湘情》夏轻尘的连载文《红楼之潇湘辞》月下菊的新文《玉漪碧水续红楼》
  • 红线打个桃花结

    红线打个桃花结

    遇到他之前,卜椴没觉做个神仙有什么不一样。而遇到了他,让卜椴开始庆幸自己是个神仙,因为和他在一起的时间,还有那么长……遇到她之前,凌显天君冷漠到视天地间法度之外再无它物。而遇到了她,让凌显天君的目光开始变得柔和……她不过是到人间旅游度假,却意外地,因为一条红线,系出了此生盛开的桃花。
  • 2012年中篇小说选粹

    2012年中篇小说选粹

    本书由当代小说权威研究机构--中国小说学会授权,文学博士、中国小说学会理事,年度小说排行榜评委段守新编选。该书是2012年度中国中篇小说创作成果的盘点和总结。它不仅能使读者最快捷地阅读到2012年中国中篇小说创作的精粹,还能帮助读者了解2012年度中国中篇小说创作的方向,是中国中篇小说创作的方向标,对当下的文学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 东周列国故事

    东周列国故事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至秦统一六国,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在《东周列国志》所记述的五百多年之间,真可说是英雄辈出,群星灿烂。许多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成语和典故,都是出自这个时期的故事。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潜心研习,巧妙地将古典名著与孩子们的需要相结合,为小读者们引入浩瀚奇妙的经典文学旅程,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 庄子神游:退隐不争的生命哲学

    庄子神游:退隐不争的生命哲学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崇尚高谈阔论的时期,通过辩驳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而这些玄妙的思想又都是阐发和辩论老子、庄子和列子的玄学思想为主。本书通过白话故事的方式介绍魏晋时期的名家学说,其中有崇尚有的,也有崇尚无的还有主张非无非有的,亦有辩论名和心、言与意的,等等。是一本关于魏晋玄学的通俗读物。
  • 见色起意

    见色起意

    在正式见面之前,江瑟瑟亲切致电了素未谋面的未婚夫,她想表明立场,这婚,绝壁不结!可是话还没有说出口,手机就被抢了。见了面之后——瑟瑟腼腆地笑了笑:“我们什么时候结婚?”感谢小偷,她未婚夫帅得她合不拢腿!这个男人绝对不能给别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本书回忆中国大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整个进程,包括那时的大学、大学教师、大学生们,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那些意义非凡的事件,那些艰难、曲折、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那些或快乐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园小插曲,那些振聋发聩、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语,那些山水秀丽、楼宇精致、书声朗朗的校园。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关于1949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史的“民间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朝圣之路。因为,那正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啊!
  •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般怛罗大神力都摄一切咒王陀罗尼经大威德最胜金轮三昧咒品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般怛罗大神力都摄一切咒王陀罗尼经大威德最胜金轮三昧咒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