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5100000434

第434章

释氏只要空,圣人只要实。释氏所谓「敬以直内」,只是空豁豁地,更无一物,却不会「方外」。圣人所谓「敬以直内」,则湛然虚明,万理具足,方能「义以方外」。

问:「儒释之辨,莫只是『虚、实』两字上分别?」曰:「未须理会。自家己分若知得真,则其伪自别,甚分明,有不待辨。」

问:「释氏以空寂为本?」曰:「释氏说空,不是便不是,但空里面须有道理始得。若只说道我见个空,而不知有个实底道理,却做甚用得?譬如一渊清水,清泠彻底,看来一如无水相似。它便道此渊只是空底,不曾将手去探是冷是温,不知道有水在里面。佛氏之见正如此。今学者贵于格物、致知,便要见得到底。今人只是一班两点见得些子,所以不到极处也。」南升。

吾以心与理为一,彼以心与理为二。亦非固欲如此,乃是见处不同,彼见得心空而无理,此见得心虽空而万理咸备也。虽说心与理一,不察乎气禀物欲之私,是见得不真,故有此病。大学所以贵格物也。或录云:「近世一种学问,虽说心与理一,而不察乎气禀物欲之私,故其发亦不合理,却与释氏同病,不可不察。」

儒者以理为不生不灭,释氏以神识为不生不灭。龟山云:「儒释之辨,其差眇忽。」以某观之,真似冰炭!

儒者见道,品节灿然。佛氏亦见天机,有不器于物者,然只是绰过去。

问:「先生以释氏之说为空,为无理。以空言,似不若『无理』二字切中其病。」曰:「惟其无理,是以为空。它之所谓心,所谓性者,只是个空底物事,无理。」

先生问众人曰:「释氏言『牧牛』,老氏言『抱一』,孟子言『求放心』,皆一般,何缘不同」?节就问曰:「莫是无这理?」曰:「无理煞害事。」

释氏合下见得一个道理空虚不实,故要得超脱,尽去物累,方是无漏为佛地位。其它有恶趣者,皆是众生饿鬼。只随顺有所修为者,犹是菩萨地位,未能作佛也。若吾儒,合下见得个道理便实了,故首尾与之不合。

举佛氏语曰:「千种言,万般解,只要教君长不昧。」此说极好。问:「程子曰:『佛氏之言近理,所以为害尤甚。』所谓近理者,指此等处否?」曰:「然。它只是守得这些子光明,全不识道理,所以用处七颠八倒。吾儒之学,则居敬为本,而穷理以充之。其本原不同处在此。」

曹问何以分别儒释差处。曰:「只如说『天命之谓性』,释氏便不识了,便遽说是空觉。吾儒说底是实理,看他便错了。他云:『不染一尘,不舍一法。』既『不染一尘』,却如何『不舍一法』?到了是说那空处,又无归着。且如人心,须是其中自有父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他做得彻到底,便与父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都不相亲。吾儒做得到底,便『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兄弟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吾儒只认得一个诚实底道理,诚便是万善骨子。」

问佛氏所以差。曰:「从劈初头便错了,如『天命之谓性』,他把做空虚说了。吾儒见得都是实。若见得到自家底从头到尾小事大事都是实,他底从头到尾都是空,恁地见得破,如何解说不通?又如『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丛中不舍一法』等语,这是他后来桀黠底又撰出这一话来倚傍吾儒道理,正所谓『遁辞知其所穷』。且如人生一世间,须且理会切实处。论至切至实处,不过是一个心,不过一个身;若不自会做主,更理会甚么?然求所以识那切实处,则莫切于圣人之书。圣人之书,便是个引导人底物事。若舍此而它求,则亦别无门路矣。『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只怕不见得,若果是有志之士,只见一条大路直上行将去,更不问着有甚艰难险阻。孔子曰:『向道而行,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孜孜,毙而后已!』自家立着志向前做将去,鬼神也避道,岂可先自计较!先自怕却!如此终于无成。」

因举佛氏之学与吾儒有甚相似处,如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又曰:「朴落非它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又曰:「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看他是甚么样见识!今区区小儒,怎生出得他手?宜其为他挥下也。此是法眼禅师下一派宗旨如此。今之禅家皆破其说,以为有理路,落窠臼,有碍正当知见。今之禅家多是「麻三斤」、「干屎橛」之说,谓之「不落窠臼」,「不堕理路」。妙喜之说,便是如此。然又有翻转不如此说时。

佛者云:「置之一处,无事不办。」也只是教人如此做工夫;若是专一用心于此,则自会通达矣。故学禅者只是把一个话头去看,「如何是佛」、「麻三斤」之类,又都无义理得穿凿。看来看去,工夫到时,恰似打一个失落一般,便是参学事毕。庄子亦云。「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也只是如此教人。但他都无义理,只是个空寂。儒者之学则有许多义理,若看得透彻,则可以贯事物,可以洞古今。士毅录云:「释氏云:『置之一处,无事不办。』此外别有何法?只是释氏没道理,自呀将去。」

释老之书极有高妙者,句句与自家个同。但不可将来比方,煞误人事!季文。

先生游钟山书院,见书籍中有释氏书,因而揭看。先君问:「其中有所得否?」曰:「幸然无所得。吾儒广大精微,本末备具,不必它求」。

言释氏之徒为学精专,曰:「便是某常说,吾儒这边难得如此。看他下工夫,直是自日至夜,无一念走作别处去。学者一时一日之间是多少闲杂念虑,如何得似他!只惜他所学非所学,枉了工夫!若吾儒边人下得这工夫,是甚次第!如今学者有二病:好高,欲速。这都是志向好底如此。一则是所以学者失其旨,二则是所学者多端,所以纷纷扰扰,终于无所归止。」以下论释氏工夫。

问释氏入定,道家数息。曰:「他只要静,则应接事物不差。孟子便也要存夜气,然而须是理会『旦昼之所为』。」曰:「吾儒何不效他恁地?」曰:「他开眼便依旧失了,只是硬把捉;不如吾儒非礼勿视听言动,戒慎恐惧乎不睹不闻,『敬以直内,义以方外』,都一切就外面拦截。」曰:「释氏只是『勿视、勿听』,无那『非礼』工夫。」曰:「然。」季通因曰:「世上事便要人做,只管似它坐定做甚?日月便要行,天地便要运。」曰:「他不行不运,固不是。吾辈是在这里行,是在这里运,只是运行又有差处。如今胡喜胡怒,岂不是差!他是过之,今人又不及。」

问:「昔有一禅僧,每自唤曰:『主人翁惺惺着!』大学或问亦取谢氏『常惺惺法』之语,不知是同是异?」曰:「谢氏之说地步阔,于身心事物上皆有工夫。若如禅者所见,只看得个主人翁便了,其动而不中理者,都不管矣。且如父子天性也,父被他人无礼,子须当去救,他却不然。子若有救之之心,便是被爱牵动了心,便是昏了主人翁处。若如此惺惺,成甚道理!向曾览四家录,有些说话极好笑,亦可骇!说若父母为人所杀,无一举心动念,方始名为『初发心菩萨』。他所以叫『主人翁惺惺着』,正要如此。『惺惺』字则同,所作工夫则异,岂可同日而语!」友仁。

佛家有「流注想」。水本流将去,有些渗漏处,便留滞。

僧家尊宿得道,便入深山中,草衣木食,养数十年。及其出来,是甚次第!自然光明俊伟。世上人所以只得叉手看他自动。

徐子融有「枯槁有性无性」之论。先生曰:「性只是理,有是物斯有是理。子融错处是认心为性,正与佛氏相似。只是佛氏磨擦得这心极精细,如一块物事,剥了一重皮,又剥一重皮,至剥到极尽无可剥处,所以磨弄得这心精光,它便认做性,殊不知此正圣人之所谓心。故上蔡云:『佛氏所谓性,正圣人所谓心;佛氏所谓心,正圣人所谓意。』心只是该得这理。佛氏元不曾识得这理一节,便认知觉运动做性。如视听言貌,圣人则视有视之理,听有听之理,言有言之理,动有动之理,思有思之理,如箕子所谓『明、聪、从、恭、睿』是也。佛氏则只认那能视、能听、能言、能思、能动底,便是性。视明也得,不明也得;听聪也得,不聪也得;言从也得,不从也得;思睿也得,不睿也得,它都不管,横来竖来,它都认做性。它最怕人说这『理』字,都要除掉了,此正告子『生之谓性』之说也。」僩问:「禅家又有以扬眉瞬目知觉运动为弄精魂,而诃斥之者,何也?」曰:「便只是弄精魂。只是他磨擦得来精细,有光彩,不如此粗糙尔。」僩问:「彼言一切万物皆有破坏,惟有法身常住不灭。所谓『法身』,便只是这个?」曰:「然。不知你如何占得这物事住?天地破坏,又如何被你占得这物事常不灭?」问:「彼大概欲以空为体,言天地万物皆归于空,这空便是他体。」曰:「他也不是欲以空为体。它只是说这物事里面本空,着一物不得。」以下论释氏误认心、性。

问:「圣门说『知性』,佛氏亦言『知性』,有以异乎?」先生笑曰:「也问得好。据公所见如何?试说看。」曰:「据友仁所见及佛氏之说者,此一性,在心所发为意,在目为见,在耳为闻,在口为议论,在手能持,在足运奔,所谓『知性』者,知此而已。」曰:「且据公所见而言。若如此见得,只是个无星之称,无寸之尺。若在圣门,则在心所发为意,须是诚始得;在目虽见,须是明始得;在耳虽闻,须是聪始得;在口谈论及在手在足之类,须是动之以礼始得。『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如公所见及佛氏之说,只有物无则了,所以与圣门有差。况孟子所说『知性』者,乃是『物格』之谓。」友仁。

若是如释氏道,只是那坐底视底是,则夫子之教人,也只说视听言动底是便了,何故却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居处、执事、与人交」,止说「居处、执事、与人交」便了,何故于下面着个「恭、敬、忠」?如「出门、使民」,也只说个「出门、使民」便了,何故却说「如见大宾?如承大祭」?孔子言:「克己复礼为仁!」厉声言「复礼」、「仁」字。

释氏只知坐底是,行底是。如坐,交胫坐也得,迭足坐也得,邪坐也得,正坐也得。将见喜所不当喜,怒所不当怒,为所不当为。他只是直冲去,更不理会理。吾儒必要理会坐之理当如尸,立之理当如斋,如头容便要直。所以释氏无理。

知觉之理,是性所以当如此者,释氏不知。他但知知觉,没这理,故孝也得,不孝也得。所以动而阳,静而阴者,盖是合动不得不动,合静不得不静。

释氏弃了道心,却取人心之危者而作用之;遗其精者,取其粗者以为道。如以仁义礼智为非性,而以眼前作用为性是也。此只是源头处错了。

释氏专以作用为性。如某国王问某尊者曰:「如何是佛?」曰:「见性为佛。」曰:「如何是性?」曰:「作用为性?」曰:「如何是作用?」曰云云。禅家又有偈者云:「当来尊者答国王时,国王何不问尊者云:『未作用时,性在甚处?』」

「作用是性:在目曰见,在耳曰闻,在鼻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即告子「生之谓性」之说也。且如手执捉,若执刀胡乱杀人,亦可为性乎!龟山举庞居士云「神通妙用,运水搬柴」,以比「徐行后长」,亦坐此病。不知「徐行后长」乃谓之弟,「疾行先长」则为不弟。如曰运水搬柴即是妙用,则徐行疾行皆可谓之弟耶!

同类推荐
  • 远山堂剧品

    远山堂剧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朱文公政训

    朱文公政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音癸籖

    唐音癸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瑜伽论

    瑜伽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乱世寻仙录

    乱世寻仙录

    古昆仑是如何消失不见的?九重天出现的原因什么?神灵的神格究竟是什么?蜀山剑修一剑行天下的秘密是什么?人成仙的道路又是如何断绝的?乱世寻仙录,带你走进这一段遗失的岁月。
  • 重生之将门凰后

    重生之将门凰后

    重生异世,八岁为后。垂帘听政,深宫月冷。莫名互换,权谋四海。初心不复,谁舍谁收?
  • 影后大佬马甲又掉了

    影后大佬马甲又掉了

    前世叶沫曦对姐姐掏心掏肺,对男友百般呵护。没想到却换来了被她们亲手杀死,丢进大海。一朝重生,开始手撕渣男渣女。开始各种打脸。同学说她是学渣,结果她考了个高考状元。欺负她细胳膊细腿,却被打的怀疑人生。网友说她只是个新人,没有演技,电影一播,一票难求,当天破亿。看见她和顾氏总裁一起,大家都说她勾引她。结果消息一出,顾氏官网:叶小姐是我们总裁的未婚妻。…………………………
  • 盛夏是你的谎言

    盛夏是你的谎言

    【现实,治愈,成长,全文免费。】 在你的生命中—— 有没有用许多人去掩盖心底最深爱的人? 盛夏的阳光里仿佛下起沙, 而我错过的年华,恰好是你给的谎言。
  • 萌妻在怀boss老公来一个

    萌妻在怀boss老公来一个

    “滴滴滴……”对方请求添加为好友,是否同意宋茜茜还未喝下去的水瞬间喷到了电脑上。这年头光棍太多了吗?怎么多人加我?宋茜茜立马点击同意:请问帅哥有何贵干啊『抠鼻』偶是小助理秒回:小姐姐,有兴趣当咱大boss的秘书吗?工资可观哦『奸笑』这年头,咋越来越让人出乎意料呢?助理直接通过微信帮老板找秘书,是我听错了吗?[逗比小助理为自家大boss操碎了心。为让自家老板不再背负骂名,四处查找符合条件的小姐姐,最后好死不死的找到了宋茜茜。故事从此开始……]
  • 末世之姐姐不当炮灰

    末世之姐姐不当炮灰

    前世的她找了一个男朋友被抢了,找了一个老公又被抢了,末世到了找了一个好好先生,结果依旧是被抢了。而抢了她三次的正是她的双胞胎妹妹,小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她跟了妈妈,而妹妹则跟了爸爸。妈妈心疼妹妹,临死前让她让着妹妹。于是所有的好东西都让给了妹妹,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她来背。可是就算是这样,也换不回妹妹的一点儿关爱。最后她竟然死在了妹妹的手里,当妹妹拿着刀子捅向她的时候说,“如果你一直活着,他就永远不会看我一眼···”于是她就这么死了,当刀子捅进她心脏的时候,她的心里在说着,“妈,这辈子,你的遗言我做到了···”等她再次能睁开的眼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重生到了妈妈刚死的时候,这一世她决定为自己而活。
  • 总裁的笨笨女友

    总裁的笨笨女友

    相守七年的爱情,在一次外出归来时,撞破男友和闺蜜不堪入目的现场,童卯卯开始不相信爱情,开始逃避,逃到男友曾经最向往的那座城市伦敦。童卯卯伦敦买醉,夜店初遇顾铭。可她,却在利用完他后毫不留情的甩手走人。某天,顾铭再次见到她童卯卯,并发现她竟是青梅竹马肖洁的死党。在互不理睬却狭路相逢的冤孽路上,顾铭发觉自己总是莫名其妙的想起一个人,她叫童卯卯。童卯卯开始频频在顾铭面前出洋相,他在见证她傻气的同时意识到那个在夜店里浓妆艳抹的女人原来是一个爱情傻瓜。顾铭变着法儿的使他与童卯卯的生活开始有更多的交集。他喜欢她,可她的心里却始终住着另一个男人的名字齐喆。他步步为营,她节节防守。
  • 忽然

    忽然

    三个女同学约好,周五带孩子去木兰山下的农庄住两天,摘草莓啦,看水稻啦,摸鱼儿啦,如果不嫌酸,还可以尝青橘子。这样,陈小竹下午三点从单位溜出来,幼儿园四点放学,时间绰绰有余,谁知,车堵在大桥上动弹不得。四点过后,每隔几分钟,幼儿园管生活的齐阿姨就会来个电话,催命似的。陈小竹给家里打电话,想让婆婆去接朵朵。想着朵朵要哭个泪人儿,她的胸口就一起一伏。电话是通的,总不见接听。一向温柔的她,捶起了方向盘,有点抓狂,邻车男人歪着身子冲着她歪瓜裂枣地笑。她没好气地爆了一句粗口,惹来邻车男人快活无比的笑声,也许在他看来,被人骂一顿也算是堵车的乐趣了。
  • 萌妻驾到:总裁老公难招架

    萌妻驾到:总裁老公难招架

    爹妈车祸双双去世,家产因为一份离奇的遗嘱被夺,一直对她很照顾被家里收养的哥哥在这个时候化身饿狼,不仅夺了她的家产还趁着醉酒要了她!短短的时间,她从衣食无忧的大小姐变得一无所有,而她的仇人却过得顺风顺水,成为京城叱咤风云的人物。他说她是他的玩物,永远都逃脱不了他的手掌心,他不断的虐她,快乐建立在她的痛苦之上。闺蜜因为那个男人背叛她,对她怀恨有加!她一路前行,夹缝中生存,为的就是重展自己的家族企业,让那个男人得到应用的惩罚……谁知,她最恨的人却是最爱她的人,一路都在护着她前行,默默的为她扫平路上的绊脚石,以便让她走得更平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春秋左传(套装共2册)》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