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5100000096

第96章

方叔问:「忠恕一理,却似说个『中和』一般。」曰:「和是已中节了,恕是方施出处。且如忠恕如何是一贯?」曰:「无间断,便是一贯。」曰:「无物,如何见得无间断?盖忠则一,纔推出去便贯了,此忠恕所以为一以贯之,盖是孔子分上事。如『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此孔子之忠恕,余人不得与焉。忠恕一也,然亦有分数。若中庸所谓忠恕,只是『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则是贤人君子之所当力者。程子观之亦精矣,然程门如尹氏辈,亦多理会不曾到此。若非刘质夫谢上蔡侯师圣之徒记得如此分晓,则切要处都黑了。」

忠便是一,恕便是贯。自一身言之,心便是忠,应于事者便是恕。龟山之说不然。某旧时与诸公商量此段,都说道:「龟山便是明道说。」某深以为不然,更无路得分疏。后来把程先生说自看来看去,乃大分明。以此知听说话难。须是心同意契,纔说,便领略得。龟山说得恁地差来,不是他后来说得差,是他当初与程先生对面说时,领略不得这意思。如今诸公听某说话,若不领略得,茫然听之,只是徒然。程先生那一段是刘质夫记,想他须是领略得。兼此段,可笑。旧时语录元自分而为两,自「『以己及物』至『违道不远』是也」为一段,自「吾道一以贯之」为一段。若只据上文,是看他意不出。然而后云「此与『违道不远』异者,动以天尔」,自说得分明,正以「『违道不远』是也」相应。更一段说某事,亦散而为三。

明道解「忠恕」章,初本分为两段。后在籍溪家见,却只是一段,遂合之,其义极完备。此语是刘质夫所记,无一字错,可见质夫之学。其它诸先生如杨尹拘于中庸之说,也自看明道说不曾破。谢氏一作「侯」。却近之,然亦有见未尽处。

二程之门解此章者,惟上蔡深得二先生之旨。其次则侯师圣。其余虽游杨尹皆说不透。忠恕是足以贯道,忠故一,恕故贯也。

问:「忠虽已发,而未及接物。侯氏释『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乃云:『春生冬藏,岁岁如此,不误万物,是忠。』如何?」曰:「天之春生冬藏时,合有个心。公且道天未春生冬藏时,有个心在那里?这个是天之生物之心,无停无息,春生冬藏,其理未尝间断。到那万物各得其所时,便是物物如此。『干道变化,各正性命』。各正性命是那一草一木各得其理,变化是个浑全底。」

问「『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不其忠乎!」曰:「今但以人观天,以天观人,便可见。在天便是命,在人便是忠。要之,便是至诚不息。」因论集义诸家忠恕之说,曰:「若诸家所言,却是曾子自不识其所谓『一贯』;夫子之道,却是二以分之,不是『一以贯之』。」

「『吾道一以贯之』,今人都祖张无垢说,合人己为一贯。这自是圣人说这道理如此,如何要合人己说得!如所谓『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个又如何要将人己说得!多是看圣贤文字不曾子细,纔于半中央接得些小意思,便道只是恁地。」又说及「陈叔向也自说一样道理。某尝说,这样说话,得他自立个说,说道我自所见如此,也不妨。只是被他说出一样,却将圣贤言语硬折入他窝窟里面。据他说底,先贤意思全不如此。」

因有援引比类说忠恕者,曰:「今日浙中之学,正坐此弊,多强将名义比类牵合而说。要之,学者须是将许多名义如忠恕、仁义、孝弟之类,各分析区处,如经纬相似,使一一有个着落。将来这个道理熟,自有合处。譬如大概举南康而言,皆是南康人,也却须去其间识得某人为谁,某人在甚处,然后谓之识南康人也。」

问:「或云,忠恕只是无私己,不责人。」曰:「此说可怪。自有六经以来,不曾说不责人是恕!若中庸,也只是说『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而已,何尝说不责人!不成只取我好,别人不好,更不管他!于理合管,如子弟不才,系吾所管者,合责则须责之,岂可只说我是恕便了。论语只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谓之薄者,如言不以己之所能,必人之如己,随材责任耳,何至举而弃之!」

君子喻于义章

问「喻于义」章。曰:「小人之心,只晓会得那利害;君子之心,只晓会得那义理。见义理底,不见得利害;见利害底,不见得义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只知得个当做与不当做,当做处便是合当如此。小人则只计较利害,如此则利,如此则害。君子则更不顾利害,只看天理当如何。「宜」字与「利」字不同,子细看!

文振问此章。曰:「义利,只是个头尾。君子之于事,见得是合如此处,处得其宜,则自无不利矣,但只是理会个义,却不曾理会下面一截利。小人却见得下面一截利,却不理会事之所宜。往往两件事都有利,但那一件事之利稍重得分毫,便去做那一件。君子之于义,见得委曲透彻,故自乐为。小人之于利,亦是于曲折纤悉间都理会得,故亦深好之也。」南升录见存。

问:「『君子喻于义』。义者,天理之所宜,凡事只看道理之所宜为,不顾己私。利者,人情之所欲得,凡事只任私意,但取其便于己则为之,不复顾道理如何。」曰:「义利也未消说得如此重。义利犹头尾然。义者,宜也。君子见得这事合当如此,却那事合当如彼,但裁处其宜而为之,则何不利之有。君子只理会义,下一截利处更不理会。小人只理会下一截利,更不理会上一截义。盖是君子之心虚明洞彻,见得义分明。小人只管计较利,虽丝毫底利,也自理会得。」南升。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只是一事上。君子于此一事只见得是义,小人只见得是利。且如有白金遗道中,君子过之,曰:「此他人物,不可妄取。」小人过之,则便以为利而取之矣。

「喻义喻利,不是气禀如此。君子存得此心,自然喻义。小人陷溺此心,故所知者只是利。若说气禀定了,则君子小人皆由生定,学力不可变化。且如有金在地,君子便思量不当得,小人便认取去。」又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正如喻义喻利,皆是一事上有两段。只此一物,君子就上面自喻得义,小人只是喻得利了。父母之年,孝子之心既喜其寿,又惧其衰。君子小人,只共此一物上面有取不取。」

喻义喻利,只是这一事上。君子只见得是义,小人只见得是利。如伯夷见饴,曰:「可以养老。」盗跖见之,曰:「可以沃户枢。」盖小人于利,他见这一物,便思量做一物事用他,计较精密,更有非君子所能知者。缘是他气禀中自元有许多鏖糟恶浊底物,所以纔见那物事便出来应他。这一个穿孔,便对那个穿孔。君子之于义,亦是如此。或曰:「伊川云:『惟其深喻,是以笃好。』若作『惟其笃好,是以深喻』,也得。」曰:「陆子静说便是如此。」

居父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曰:「这只就眼前看。且如今做官,须是恁地廉勤。自君子为之,只是道做官合着如此。自小人为之,他只道如此做,可以得人说好,可以求知于人。昨有李某,当寿皇登极之初,上一书,极说道学恁地不好。那时某人在要路,故以此说投之,即得超升上州教官。前日某方赴召到行在,忽又上一书,极称道学之美。他便道某有甚势要,便以此相投,极好笑!」

问:「集注谓『义者,天理之所宜』。一说又谓『义者,宜之理』。意有异否?」曰:「只宜处便是义。宜之理,理之宜,都一般,但做文恁地变。只如冷底水,热底水,水冷底,水热底一般。」

见贤思齐焉章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人之善,而寻己之善;见人之恶,而寻己之恶。如此,方是有益。

事父母几谏章

问「几谏」。曰:「几,微也,只是渐渐细密谏,不恁峻暴,硬要阑截。内则『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便是解此意。」

问:「『几,微也』。微,还是见微而谏,还是『下气、怡色、柔声』以谏?」曰:「几微,只得做『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且如今人做事,亦自蓦地做出来,那里去讨几微处。若要做见几而谏,除非就本文添一两字始得。」

「又敬不违」,不违,是主那谏上说。敬,已是顺了,又须委曲作道理以谏,不违去了那几谏之意也。

问:「集注举内则『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熟谏』,将来说『劳而不怨』。礼记说『劳』字,似作劳力说,如何?」曰:「谏了又谏,被挞至于流血,可谓劳矣。所谓『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劳。只是一般劳。」

问:「『几,微也』。微谏者,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也。见得孝子深爱其亲,虽当谏过之时,亦不敢伸己之直,而辞色皆婉顺也。『见志不从,又敬不违』,才见父母心中不从所谏,便又起敬起孝,使父母欢悦;不待父母有难从之辞色,而后起敬起孝也。若或父母坚不从所谏,甚至怒而挞之流血,可谓劳苦,亦不敢疾怨,愈当起敬起孝。此圣人教天下之为人子者,不惟平时有愉色、婉容,虽遇谏过之时,亦当如此;甚至劳而不怨,乃是深爱其亲也。」曰:「推得也好。」又云:「『又敬不违』者,上不违微谏之意,切恐唐突以触父母之怒;下不违欲谏之心,务欲置父母于无过之地。其心心念念只在于此。若见父母之不从,恐触其怒,遂止而不谏者,非也;欲必谏,遂至触其怒,亦非也。」南升。

问:「自『几谏』章至『喜惧』章,见得事亲之孝四端具焉。但觉得仁爱之意分外重,所以『孝弟为仁之本』,『立爱自亲始』。」曰:「是如此。惟是初发先是爱,故较切。所以告子见得不全,便只把仁做中出,便一向把义做外来看了。」

问:「谢氏说『几谏』章,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恐未安。」曰:「圣人答人问孝,多就人资质言之。在子夏则少于爱,在子游则少于敬,不当遂断难易也。如谢氏所引两句,乃是庄子之说。此与阮籍居丧饮酒食肉,及至恸哭呕血,意思一般。蔑弃礼法,专事情爱故也。」集义。

父母在章

问「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曰:「为人子,须是以父母之心为心。父母爱子之心未尝少置,人子爱亲之心亦当跬步不忘。若是远游,不惟父母思念之切;人子去亲庭既远,温凊定省之礼,自此间阔,所以不远游。如或有事势须当游,亦必有定所。欲亲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

父母之年章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只是这一事上。既喜其寿,只这寿上又惧其来日之无多。注中引「既喜其寿,又惧其衰」,微差些。如此,却是两事矣。

古者言之不出章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此章紧要在「耻」字上。若是无耻底人,未曾做得一分,便说十分矣。

人之所以易其言者,以其不知空言无实之可耻也。若耻,则自是力于行,而言之出也不敢易矣。这个只在耻上。

集注引范氏说最好。只缘轻易说了,便把那行不当事。非践履到底,乌能言及此!

以约失之章

「以约失之者鲜」。「约」字是实字。若「约之于中」,「约之于礼」,则「约」字轻。

问:「『以约失之者鲜』。凡人须要检束,令入规矩准绳,便有所据守,方少过失。或是侈然自肆,未有不差错。」曰:「说得皆分明。」南升。

「『以约失之者鲜矣』。凡事要约,约底自是少失矣。」或曰:「恐失之吝啬,如何?」曰:「这『约』字,又不如此,只凡事自收敛。若是吝啬,又当放开。这个,要人自称量看,便得。如老子之学全是约,极而至于杨氏不肯拔一毛以利天下,其弊必至此。然清虚寡欲,这又是他好处。文景之治汉,曹参之治齐,便是用此。本朝之仁宗元佑,亦是如此。事事不敢做,兵也不敢用,财也不敢用,然终是少失。如熙丰不如此,便多事。」

君子欲讷于言章

问:「言惧其易,故欲讷。讷者,言之难出诸口也。行惧其难,故欲敏。敏者,力行而不惰也。」曰:「然。」南升。

德不孤章

问:「『德不孤,必有邻』。邻是朋类否?」曰:「然。非惟君子之德有类,小人之德亦自有类。」

「德不孤」,以理言;「必有邻」,以事言。

论语中「德不孤」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吉人为善,便自有吉人相伴,凶德者亦有凶人同之,是「德不孤,必有邻」也。易中「德不孤」,谓不只一个德,盖内直而外方,内外皆是德,故「不孤」是训爻辞中「大」字。若有敬而无义,有义而无敬,即孤矣。

问「德不孤,必有邻」。曰:「此处恐不消得引易中来说。语所说『德不孤,必有邻』,只云有如此之德,必有如此之类应。如小人为不善,必有不善之人应之。易中言『敬以直内』,须用『义以方外』,『义以方外』,须用『敬以直内』。孤,犹偏也。敬义既立,则德不偏孤,言德盛。若引易中来说,恐将论语所说搅得没理会了。」南升。

问:「语云『德不孤,必有邻』,是与人同。饶本作:「是说人之相从。」易云『敬义立而德不孤』,却是说德不孤吝。饶本作「德之大」。明道却指此作『与物同』,如何?」曰:「亦未安。」

「德不孤」,是善者以类应。谢杨引系辞简易之文,说得未是。只用伊川说,言「德不孤,必有邻」,是事之验。

事君数章

问:「集注引胡氏一段,似专主谏而言。恐交际之间,如谄媚之类,亦是数,不止是谏。」曰:「若说交际处烦数,自是求媚于人,则索性是不好底事了,是不消说。以谏而数者,却是意善而事未善耳,故圣人特言之以警学者。」

同类推荐
  • 日本乞师记

    日本乞师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后汉演义

    后汉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OMPLEAT ANGLER

    THE COMPLEAT ANGL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百愚禅师语录

    百愚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welfth Night; or What You Will

    Twelfth Night; or What You Wi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左传(全集)

    左传(全集)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名《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以孔子的《春秋》为蓝本而作。全书约十八万字,广泛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本书对《左传》里的一些经典篇目加以简明的注释,还给每篇作品都写了题解及评析,介绍事件的来龙去脉、相关背景,间或也作一些文学评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古典名著。
  • 娇妻难养之老公太霸道

    娇妻难养之老公太霸道

    昏暗逼仄的车厢里,她仰起头,眼见男人那张颠倒众生的面容噙着笑。“我和你,我们天生就合适。”她和他的关系,仅限于结婚证上的两个名字,甚至连陌生人都不如。一张结婚证书,绑住她两年。……他出生尊贵,暗藏的野心,注定要为万人追逐。她家境平平,此生与富贵无缘,却阴差阳错卷入这场豪门争夺。暗夜里,她憧憬着未来开口:“傅晋臣,什么样的是好男人?”他笑的邪恶,一字一句信誓旦旦,“好男人就像你老公这样,爱一个女人,爱一辈子!”当她亲眼看到,他将另外的女人拥在怀中诉说绵绵情话,她才知道,彼时他的承诺,不过是个笑话。……名门权贵的傅家,暗潮汹涌。他冷眼旁观,无情的见证她被阴谋吞噬。这场婚姻,她赔尽所有,亦能潇洒走远。而他稳操胜劵,竟在黑暗降临的夜晚,辗转无眠。当爱覆水难收,要拿什么拯救。原来他早已画地为牢,为自己判处了无期徒刑。……【精彩片段一】当她站在豪门权贵的顶尖,光耀满身。那一眼,他便身陷囹圄。面对他的四面楚歌,她淡然处之,道:“傅晋臣哪里需要我来救?他属猫的,有九条命。”众叛亲离中,他输得一败涂地。【精彩片段二】几年后,清晨。沐果果问:“妈妈,爸爸的心和肝生病了吗?”某女皱眉,答:“为什么这样问?”儿子眨了眨眼,疑惑地说:“昨天晚上,爸爸整晚都在喊:唔,我的心肝。”某女:“……”★☆★☆推荐汐奚的完结文:豪门系列:《裸爱成婚》《假爱成婚》完结现代文:《总裁的烙痕》《冷少霸宠妻》推荐挚友好文:圣妖《豪门隐婚》
  • 财富是一种心态

    财富是一种心态

    (揭示财富的秘密,让金钱为你工作),财富是一种心态(精装版),(世界三大顶级财富书之一,全球六十多个国家长销不衰,销量超过千万册),股神巴菲特的财富启蒙书,成就美国无数亿万富翁的神奇之书,翻开这本书,思考、计划、铸就财富人生,《财富是一种心态》汇集了从古至今积累金钱、创造财富的思考、实践和经验,通过浅显的语言、真实的故事、古老的箴言,传授关于财富的真谛。作者告诉我们:拥有金钱并不等于富有。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亿万富翁,但充裕、悠闲、舒适乃至满足的生活,却是每个人通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境地。财富是由心态创造的,怀抱正确的心态,加上勤勉、节俭和奋斗,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就会展现在你和我的面前。
  • 长歌风华:妖后惑君心

    长歌风华:妖后惑君心

    前世,她认贼作夫,一腔柔情只愿长伴君侧;直至嫡妹逼宫,落得个挖眼断舌,容貌尽毁,惨死身亡,方才警觉到底是一腔痴情错付了冤孽。幸得老天眷顾,得以重活一世。复仇之路,道阻且艰。没有金手指?忠犬王爷来加成!还嫌不够?加个太子,附赠将军,重生的人生,必定是要美男环绕,开挂一般的人生!管它什么红颜祸水,栽赃诋毁,统统霸气踩于脚下!所有捅在她身上的利刃,这一世,她统统都要加倍还回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带外挂闯江湖

    我带外挂闯江湖

    你有你的绝世武功,我有我的绝世外挂。加速,隐身,飞天,无敌……在这个江湖,别人仗剑天涯,我仗外挂闯天下!
  • 绝色校草:不要恋上我

    绝色校草:不要恋上我

    作为一个忍者,我是被逼的,我更希望自己是一个淑女。身处于二十一世纪,忍者这个词仿佛带着一身历史的霉味远远地躲在一角,所以,我要隐瞒自己的身份,装成一个人畜无害,花见花不开的普通女孩,对于那个学校里王子般闪亮的校草言承羽,只要偷瞄两眼,暗暗地流一两滴口水就可以了,谁会想和他纠缠不清呢?
  • 漫漫问仙途

    漫漫问仙途

    一朝梦醒,顾惜发现自己居然变成了一个六岁的小丫头,而且这个小丫头居然还是个孤儿?顾惜本来以为自己既然穿越就会自带女主光环,没想到却是霉运连连!不过还好总会绝处逢生,顾惜以为会是一个农家女奋斗记,却不曾想这居然是个修仙的世界?幸好穿越大神也不是那么狠心,给了她一个极好的修仙资质。至于金手指手上那个细细的金色的戒指算么。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楚先森也太甜了叭

    楚先森也太甜了叭

    微博炸了,新晋影后和京城女生最想嫁的男人之首楚衍晟官宣领证了!苏皖笙超凶哒:往后余生有你陪伴,真好@楚衍晟楚衍晟:转发微博,配文:往后余生,老公是我,孩子父亲是我,洗衣是我,做饭是我,爱你是我...@苏皖笙超凶哒粉丝表示,这两人也太般配了叭!他们终于把民政局给搬过去了!本文炒鸡甜,没有误会什么的,男强女强
  • 妖妃乱世

    妖妃乱世

    她贪财好色,却算尽人心;他野心勃勃,却不得不平庸;她对他说,我们谋朝篡位吧!他斜眼,你有这本事?她拍拍胸脯,那当然,我是谁啊!他沉默,行,你想干什么我给你善后。一拍即合,一场浩浩荡荡的谋反就开始了……可说好的谋朝篡位……她怎么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妖妃了?面对万人指责,他宠溺的看着她说,妖妃?晚上给我跳支舞,我帮你把你讨厌的人全杀了。风华书写天下事,歌尽妖妃倾世颜。一曲凰歌,看尽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