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5000000002

第2章

苏氏轼曰:“太史公论诗:‘《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予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先王之泽衰,然後变风作,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乎礼义,以为贤於无所止者而已矣。若夫发乎性,止乎忠孝,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与?”按少陵之诗,千古无不推奉,然至比之变风、变雅止矣,东坡更谓其为风雅之正,尤在“发乎情止乎礼义”者之上,非徒以大言伏世人也。“废乎性止乎忠孝”七字,评杜实至精矣。荆公诗“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又足为发乎性止乎忠孝注脚也。

秦氏观曰:“杜子美之诗,实集众家之长,适当其时而已。昔李陵、苏武之诗,长於高妙;曹植、刘桢之诗,长於豪迈;陶潜、阮籍之诗,长於冲澹;谢灵运、鲍照之诗,长於峻洁;徐陵、庾信之诗,长於藻丽。於是子美穷高妙之格,极豪迈之气,包冲澹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诸家之长,亦不能至於斯也。岂非适当其时故耶?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子美其集诗之大成者与?”按东坡云:“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集大成”之说,首发於东坡,而少游和之。然考元微之《工部墓志》曰:“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总萃焉。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此即“集大成”之义,特未明言耳,则亦非东坡、少游之创论也。顾少游谓子美“集众家之长”可,谓由於“适当其时”则不可。假令子美生於六朝,生於宋、元,将不能“集众家之长”耶?抑非其时而遂降与众家等也?少游,词人之亻隽耳,论诗则胶矣。且孔子所以为“圣之时者”,时中之义。今既谓子美“集诗之大成”,则宜取微之所言“无可无不可”者当之。若以“适当其时”之“时”,为“圣之时者”之“时”,不几於郢书燕说耶?至以“豪迈”目曹植,则不尽其量;以“冲澹”目阮籍,以“峻洁”目灵运,则不得其情。此与微之以“孤高”目颜、谢者,同一粗疏也。其尤疏者,微之、少游尊杜至极,无以复加,而其所以尊之之由,则徒以其包众家之体势姿态而已,於其本性情、厚伦纪、达六义、绍《三百》者,未尝一发明也。则又何足以表洙、泗“无邪”之旨,而允为列代诗人之称首哉?元遗山云:“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所见远矣。

黄氏庭坚曰:“子美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後人读书少,故谓杜、韩自作此语耳。古之能文章者,直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陈言入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按《东皋杂录》云:“或问荆公,杜诗何故妙绝古今?荆公云:老杜固尝言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予考“破”字之义,张氏迩求谓识破万卷之理,仇氏沧柱谓熟读则卷易磨。愚以张氏为近之,惟其识破万卷之理,故能无一字无来处,而又能陶冶点化也。元氏遗山云:“子美之妙,元气淋漓,随物赋形,谓无一字无来处可,谓不从古人中来亦可。”遗山之说,尤兼赅无流弊。今人诗非空疏则囗囗,未尝不读杜也,亦考遗山此说耶?又程氏云:“韩文杜诗号不蹈袭者,然无一字无来处。大抵文字中自立语最难,用古人语又难,须是用古而不露筋骨。”王氏世懋云:“杜子美出,而百家稗官都作雅音,牛溲马勃咸成郁致。子美之後,欲令人毁靓妆,张空,必不能也。然病不在故事,顾所以用之何如耳。”愚以荆公、遗山、程氏、王氏四说互证山谷,前辈金针,殆已度尽。

李氏纲曰:“王者迹熄而《诗》亡,《诗》亡而《离骚》作。《九歌》、《九章》之属,引类比义,虽近乎俳,然爱君之诚笃,而疾恶之志严,君子许其忠焉。汉、唐间以诗鸣者多矣,独杜子美得诗人比兴之旨,虽困踬流离而心不忘君,故其词章慨然有志士仁人之大节,非止摹写物象,风容色泽而已也。”按作诗当先辨六义,《风》、《雅》、《颂》,朱子谓之三经;赋、比、兴,朱子谓之三纬。三代以後,《风》、《雅》、《颂》之体,不可摹袭,而赋、比、兴,则作者之性情,触物流露,虽无《风》、《雅》、《颂》之貌,而实《风》、《雅》、《颂》之心也。作诗若有赋而无比兴,则诗心凋丧,而去《风》、《雅》、《颂》益远。惟子美以志士仁人之节,阐诗人比兴之旨,遂足为古今冠。学诗者熟玩《三百篇》之比兴,而子美之真心不难求,大节不难见矣。不然,导源已差,诵览著述,愈多愈缪。陆务观所谓“淫哇解移人,往往丧妙质。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者也。

朱子曰:“杜诗佳处,有在用字造意之外者,惟虚心讽咏,乃能见之。”按薛文清公云:“‘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可以形容有道者之气象。‘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可以形容物各付物之气象。‘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唐诗皆不及此气象。”此即朱子所谓“佳处在用字造意外,虚心讽咏,乃能见之”者乎?然此类亦甚多。李氏于鳞谓“如‘文章有神交有道’,‘白小群分命’,‘随风潜入夜’,‘出门流水住’,皆道也,悟者得之”。愚窃取此意以读杜诗,叹其渊源活泼泼地,取之不尽。而黄山谷则谓“子美诗法出审言,句法出庾信”。陈绎曾《诗谱》又谓“刘琨、卢谌,忠义之气,自然形见,杜以此为根本。谢灵运以险为主,以自然为工,杜深处多取此。刘越石、鲍明远有西汉气骨,杜筋骨取此”。赵氏氵方又谓“杜审言、陈子昂、沈期、宋之问皆杜诗渊源”。范氏温又谓“杜律诗法度全出於沈期,如‘人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之类”。此皆於杜之格律字句间求杜之渊源者,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耳。至如坡公爱“轻燕受风斜”“受”字,陈舍人爱“身轻一鸟过”“过”字。葛常之谓“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是炼中一字;“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是炼末一字。潘老谓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翻”字、“失”字;五言诗第三字要响,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浮”字、“落”字。此直以用字造意尽诗人之能事,寻求不已,必堕入魔障者也。惟叶氏石林曰:“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不可以形迹捕诘。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吐山川之气,俯仰今古之怀,皆见於言外。此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而雍容肆,略不见其用力处。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仿用之,偃蹇狭陋,尽成死法;不知意与境会,出言中节,凡字皆可用也。”此段议论,虽讲用字造意,而所见超乎象外,入其环中,可以参倚朱子之说,而痛砭今之专研《律髓》、《诗眼》,至於病入膏肓者。

蔡氏绦曰:“诗家视陶渊明,犹孔门视伯夷。集大成手,当终还子美。”按东坡云:“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愚窃谓东坡持论太易,如子建、公,先不可以并称,鲍、谢亦非子建之匹,三代以下之诗圣,子建、元亮、太白、子美而已。子建、元亮,浑然天成,不在太白、子美下。其诗体则不如太白、子美之兼容并包,不可以元亮为胜子建,亦不可以元亮为胜太白、子美也。蔡氏比元亮於伯夷,是亦以诗圣品之,极得分际;惟脱漏子建为不精密。钟记室曰:“子建之诗,如人伦之有周、孔,羽毛之有鳞凤。孔门用诗,陈思入室。”胡氏应麟曰:“兼六代者陈思,兼唐人者杜。”锺氏以周、孔属子建,实不料後有子美;胡氏以子美为只兼唐人,似不甚确,然藉此可知子建、子美无优劣也。敖氏器之谓“子美如周公制作,後世莫能拟议”,几矣,终不如杜诗“集大成”语为尤的实耳。

严氏羽曰:“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於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按言宪章,必当言祖述,少陵所祖述者,其《风》、《骚》乎?沧浪不言,何也?且少陵取材,奚啻六朝?观其《过宋之问旧庄》云:“枉道只从入,吟诗许更过。”《陈拾遗故宅》云:“公生扬马後,名与日月悬。”《郭代公故宅》云:“高咏《宝剑篇》,神交付冥漠。”《观薛稷书画壁》云:“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赠蜀僧闾邱师叙闾邱均》云:“晚看作者意,妙绝与谁论?”《哀故国相张公九龄》云:“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则知少陵於本朝诸巨公,靡不息心研玩,安得以其“熟精《文选》理”,“续儿诵《文选》”之句,遂谓其取资止於六朝哉?

范氏温曰:“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如李贺之流是也。”又曰:“齐、梁诸诗人,以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伤其正气,由於理不胜而词有馀也。杜公虽涉於风花点染,然穷理尽性,巧移造化矣。”按王敬美云:“杜诗有深句,有雄句,有老句,有秀句,有丽句,有险句,有拙句,有累句,拙累不能为掩瑕也。抑知拙累正所以为古气哉?”陈後山云:“诗欲其好,则不能好。王介甫以工,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而杜子美之诗,工、易、新、奇、常,莫不好也。”观此,乃知诗不嫌拙。昔赵秋谷议渔洋、竹之诗曰:“朱贪多,王爱好”。爱好则与“拙”字相反,故为渔洋诗病。范氏之言信当矣。然予考王琪曰:“子美诗有近质者,如‘麻鞋见天子’,‘垢腻脚不蔑’之类,所谓转石於千仞之山,势也。学者效之过甚,岂远大者难窥乎?”屠氏隆亦曰:“人谓少陵最可喜处,不避粗硬,不讳朴野。予谓老杜大家,言其兼雅俗文质,无所不有,是矣。乃其所以擅场当时,称雄百代者,则多得之悲壮瑰丽,沈郁顿挫。至其不避粗硬,不讳朴野,固云无所不有,亦其资性则然,擅场正不在此。”此二则最平正无流弊。盖“拙”字不可故避,致来“爱好”之讥;亦不可目为擅场,但装拗语硬语,自许浣花衣钵,实堕小径旁门,如王元美所谓“不画人物而画鬼魅”,柴虎臣所谓“献吉摹仿杜诗,多任心率笔,拙而无味,俗而伤雅”者也。范氏能知杜诗工拙相半,固为有见。但李贺、温岐,刻划害理,其病正坐一巧。梦得优游,差胜两家。范氏并贬之,似太过。至谓“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亦不尽然。杜有全首拙者,七言绝最多;全首工者,七言绝亦有之。他诗愈多。其工拙杂糅之作,诚难更仆数,终不得谓其篇篇皆如此耳。

江氏盈科曰:“子美作诗之时,即有意於传世。其诗曰:‘为人兴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按诗之为道,非惊人事也。必以惊人为事,李贺之奇,卢仝之僻,将为正宗,而温柔敦厚之教晦矣。且传与不传,非己之分内事。方作诗时,即有意於传世,是诗为务外徇名之物,非言志之用也。世教陵夷,学校浮薄之子,钻研吟咏,无非为惊人传世之资,好名弃实,凿情害理,诗未传而心术学术已不可问。然则杜公有此二语,何也?曰:杜公自逊其初年学述之未成耳。言“兴僻”则非中正之道甚明,故紧接二语曰:“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则知老而学力大醇,不复有此偏僻之兴,所以春来花鸟,无事雕肝钅术肾之深愁,而物情自然由中也。若以“老去漫兴”者为不精,则其结句云:“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语意已不实注。何者?谢公险句固多,要以天然为拔萃,“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人人脍炙,杜岂不知。陶公一生,本天为诗,曷尝有惊人之意挂其胸次哉?杜公他日又云:“晚节渐於诗律细。”“细”与“漫与”是二是一,“漫与”乃所以为“细”也。必求惊人者,粗中之徒,任气陵蔑焉耳。杜公殆故抑其少作,而发此微言,以教人欤?程氏曰:“杜诗如董仲舒策,句句典雅,堪作题目。馀人诗非不佳,可命题者终少。好诗与好句,政自不同。”程氏此论极有味。人能知好诗与好句之优劣,则知惊人之句,必非典雅之诗,看董子三策,浑灏优游,殊不存一惊人之志也。黄山谷亦云:“文章好奇,自是一病,须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观子美到夔州後诗,退之自潮州还朝後文,皆不烦绳削而自合。”朱子谓“杜诗晚年横逸不可当”。夫“横逸不可当”者,风动雷行,神工鬼斧,即山谷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也。世人不玩朱子“横逸不可当”之意,而耳食朱子夔州以後自出规模之说,便疑其老而漫与,率笔颓唐,无关佳处。试问夔州以後诗,如《谒先主庙》、《古柏行》、《诸将》、《秋兴》、《咏怀古迹》作,煌煌名篇,可置之耶?总之,杜公早年晚年,皆有极意研练之诗,亦皆有兴到疾挥之诗。谢无逸所谓“老杜有自然不做语到极至处者,有雕琢语到极至处者”。黄氏生论亦如此,予极韪之。若论其大概,则山谷晚年“不烦绳削”之言,实不谬。故唐子西谓“子美到夔州以後诗,简易纯熟,无斧凿痕,信如弹丸”。而杜公亦自以老去之漫与,为欲追陶、谢也。世人不知诗家真境,转取吕氏本中惊人即警策之说,谓“文章无警策,不能悚动世人,不足传世”。岂知悚动世人,乃诗之外心哉?吕氏又云:“晋、宋间人,专力於此,故失於绮靡,而无高古气味。”是亦自知前语之有流弊矣。仆平日论诗,窃取杜公“意匠惨淡经营中”、“下笔如有神”二语,分观今古,不拘一格,而以“下笔有神”者为极致。又恐“意匠经营”与惊人奇句,相似而不同之处,学者不能深辨,往往迷误终身,识流於怪僻,志失於务外,所害不细,故录江氏盈科语一则,而详言以折之,不惮其琐琐也。若观者仍有驳难,是必不读魏、晋以上之诗耳。李于鳞所谓“求工於字句,心劳而日拙”者,其此辈耶?山谷《大雅堂记》曰:“子美以来,四百馀年,未有升子美之堂者。子美妙处在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得咀嚼有意,闯然入其门耶?”噫!心劳日拙者之多也,观此又不足怪矣。

宋氏祁曰:“甫混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馀;残膏馥,沾丐後人多矣。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按仇沧柱谓“《旧唐书》记事略而论文详,备载元稹原序,亦失史家裁制之法。《新唐书》记事稍详,其论赞一段,简括遒劲,颇类欧史笔意”。愚谓宋氏此赞,括未能也。“千汇万状,兼有古今”,第言其体繁变词富有耳,故接以“他人不足,甫独厌馀”也。又以能切时事,千言不衰为诗史,则杜诗之足贵,第在精而多耶?予考陆象山曰:“诗学原於《赓歌》,委於《风》、《雅》。《风》、《雅》之变壅而溢者也,《骚》又其流也。《子虚》、《长杨》作而《骚》几亡,黄初而降,日以澌矣。惟彭泽一源,与众殊趋,而玩嗜者少。隋、唐之间,否亦极矣。杜陵之出,爱君悼时,追蹑《风》、《雅》,才力宏厚,伟然足镇浮靡,诗为之中兴。”此数行文字,能贯三四千年诗教源流,又洞悉少陵深处,语意笔力,皆臻绝顶,乃可谓遒劲简括耳。以作杜公传赞,庶几不愧。

屠氏隆曰:“王元美谓‘少陵集中,不啻有数摩诘’。此语误也。少陵沈雄博大,多所包括,而独少摩诘之冲然幽适,冷然独往,此少陵生平所短也。少陵慷慨深沈,不除烦热;摩诘参禅悟佛,心地清凉,胸次原自不同。”按少陵诗如“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天寒鸟已归,月出山更静”,“林疏黄叶堕,野静白鸥来”,“荻岸如秋水,松门似画图”,“谷鸟鸣还过,林花落又开”,“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渔人网集澄潭下,估客船随返照来”,“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如此之类,不堪枚举,置之右丞集中,当亦高境。屠氏偏执之论,其不知诗犹可恕也。至谓少陵“不除烦热”,彼将以感时愤俗,迸泪惊心,为禅悟所不屑乎?不知伦纪缠绵,人生大节,一概扫除,置身何等?摩诘“凝碧池头”一作,将亦谓烦热未除耶?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且少陵诗集大成,何独缺摩诘一体之有!元美语自不误,无可攻也。

李氏东阳曰:“古律诗各有音节,然皆限于字数,求之不难。惟乐府长短句初无定数,最难调叠,然亦有自然之声。故随其长短,皆可以播之律吕。而其太长太短之无节者,则不可以为乐。如太白《远别离》,子美《桃竹杖》,皆极其操纵,曷尝按古人声调,而和顺委曲乃如此。固初学所未到,然学而未至於是,亦未可与言诗也。”按西涯此则论乐府,颇得悬解,不似于鳞等摹袭为古,割裂为奇。然论杜则独以《桃竹杖》引为极则何也?太白《远别离》一作,惚变化,实造绝之构;若《桃竹杖引》,特一时兴到语耳,非其至也。必求其至,《兵车行》为杜集乐府首篇,其长短音节,拍拍入神,在《桃竹杖引》之上。西涯殆舍熟就新,遂不自知其偏耳。

蔡氏绦曰:“齐、梁以来文士,喜为乐府辞,往往失其命题本意。《乌生八九子》但咏乌,《雉朝飞》但咏雉,甚有并其题而失之者,如《相府莲》讹为《想夫怜》,《杨婆儿》讹为《杨叛儿》之类。惟老杜《兵车行》、《悲青坂》、《无家别》等篇,皆因时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迹,真豪杰也。”按蔡氏此论,最得乐府真处。诗为乐心,本以言志,若乐府必作古人题目,摹古人声调,是诗莫古於乐府,亦莫卑於乐府矣。王氏嗣谓“杜公《曲江三章》学《三百》,《七歌》学《离骚》,《新安吏》诸作学古乐府,俱自开堂奥,不肯优孟衣冠”。张氏纟延谓“李、杜二公齐名,李集中多古乐府之作,而杜公绝无乐府,惟《前》、《後出塞》诸首耳。然又别出一格,用古体写今事,大家机轴,不主故常”。胡氏应麟谓“少陵不效四言,不仿《离骚》,不用乐府旧题,是此老胸中壁立处”。黄氏生谓“六朝好拟古,往往无其事而假设其词。杜诗词不虚发,必因事而设,此即修词立诚之旨”。王氏士禛谓“《新婚》、《无家》诸别,《石壕》、《新安》诸吏,《哀江头》、《兵车行》诸篇,皆乐府之变也。沧溟诗名冠代,只以乐府摹拟割裂,遂生後人诋毁,则乐府宁为其变,不可以字句比拟也明矣”。诸说皆可与蔡氏之论相证合。总之,杜有乐府而无乐府,无乐府之乐府,乃乐府真处,而非後世所可及也。又沈氏德潜曰:“唐人达乐者已少,其乐府题,不过借古人体制,写自己胸臆耳,未必尽可被之管弦也。”据此则後世诗人本宜自创一题,咏歌时事,沿袭旧题,情理未笃。故余窃谓杜之乐府,非变也,真也;今之好沿乐府题者,非古也,似也。若于鳞之比拟字句,更不足笑矣。

沈氏德潜曰:“苏李、《十九首》以後,五言所贵,优柔善入,婉而多风。少陵才力标举,篇幅恢张,纵横挥霍,诗品又一变矣。其为国爱君,感时伤乱,忧黎元,希稷、Ι,生平抱负无不流露於楮墨中,诗之变,情之正也。新宁高氏列为大家,具有特识。”按李于鳞谓“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盖言唐人之五古,与汉、魏、六朝别也。王元美遂谓“杜长篇曼衍拖沓,於《选》体殊不类”。又谓“五言《选》体,太白以气为主,子美以意为主。太白多露语率语,子美多稚语累语,置之陶、谢间,便觉不伦,乃欲使之夺曹氏父子耶?”王贻上亦以于鳞、元美为定论,而谓“五言古诗,杜甫沈郁,多出变调”。愚皆以为不然。李之《古风六十首》,直追正始以前,其才力更在射洪、曲江而上,昔人既以复古许之,不待言矣。杜之短篇,有建安气骨者,昔人屡言之,今亦不缕述。即以杜之长篇论,《北征》一作,谓与《风》、《雅》相表里可也,况汉以下乎?《奉先咏怀》一作,非即蔡文姬《悲愤》之规模,而又超出其上者乎?且《焦仲卿诗》、《赠白马王彪》诗,或千馀字,或四五百字,皆非寥寥短章,故胡氏应麟谓“杜之长篇叙事,有汉人遗意”。乃于鳞、元美、贻上等,第以《选》体之清婉简净者号为古诗,而忘汉、魏诗之荦荦大者,遂觉杜公之恢闳崛聿,创此变调耳。确士亦不敢定为汉、魏以来之正体,而特尊之曰“诗之变,情之正”,此与高廷礼不敢目为“正宗”,而别以“大家”尊之,同一迁就调停之见,而不自知其眼光纤仄也。且天下文章有非“正宗”而足为“大家”者耶?名目琐碎,而无理解,徒成笑柄耳,确士以为特识何哉?至统李、杜之全集以观,露语率语,稚语累语,诚间有之。然径谓其五古病率坐此,不足以争衡陶、谢,更不敢望曹氏门庭,立论之果敢而无忌,莫此为甚矣。况杜之似《选》体者正复不少,概谓变调,杜亦不受也。夫于鳞、元美、贻上、确士,皆诗家之铮铮者,而议论之沿讹习谬乃如此,此无他,徒就成见以立言,而蔽於所不见也。是故特识未易自许,亦未易推人也。

胡氏应麟曰:“七言古,初唐以才藻胜,盛唐以风神胜,李、杜以气概胜,而才藻风神称之,加以变化灵异,遂成大家。”又曰:“李、杜歌行,虽宕逸沈郁不同,然皆才大气雄,非子建、渊明判不相入者比。”又曰:“李、杜之才,不尽於古诗,而尽於歌行”。又曰:“李、杜歌行,廓汉、魏而大之而古质不及。”按胡氏论七言古,以李、杜并称大家,颇有见地,不似渔洋论七言古诗,独推老杜横绝古今,同时大匠,无能抗行,而以太白与嘉州并称也。然李、杜分别处,言之尚不详覈。予考州云:“李、杜歌行之妙,冠於盛唐,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慷慨激烈、欷欲绝者,子美也。”确士云:“七言古诗,李供奉鞭挞海岳,驱走风霆,非人力可及,为一体。杜工部沈雄激壮,奔放险幻,如万宝杂陈,千军竞逐,天地浑奥之气,至此尽泄,为一体。”分论两家,各肖其妙,较胡氏为胜。虽胡氏亦尝分别李、杜之歌行,曰:“阖辟纵横,变幻超忽,歌也;位置森严,筋脉联络,行也。太白多近歌,少陵多近行。”此又不免强别歌行以状李、杜耳。且胡氏谓“李、杜才不尽於古诗,而尽於歌行”,尤不然。诗各有体,体各有才,才各宜尽,谓“李、杜之才不尽於古诗”,将子建、渊明歌行绝少,其才犹有未尽者耶?无怪乎谓子建、渊明与李、杜为判不相入也,无怪乎谓李、杜七古廓大於汉、魏,而古质不及也。盖胡氏以貌论诗,不如古诗歌行,貌分而才一,故亦不知丰约文质,貌异而神融,殆所谓皮相之士也耶?至张氏笃庆,又谓“初唐七古,转韵流丽,动合风雅,为正体;工部一气奔放,宏肆绝尘,为变体”。此又扬何信阳、李沧溟之馀波,予已辨于《李诗说》中,不更赘矣。

李氏梦阳曰:“叠景者意必二,阔大者半必细,此最律诗三昧。如‘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前景寓目,後景感怀也。如‘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前半阔大,後半工细也。唐法律甚严惟杜,变化莫测亦惟杜。”按崆峒学杜,摹拟有痕,刻划过甚,诚开剽窃之风,若此论五律一则,则方圆之规矩也。胡氏应麟亦谓“老杜五律,虽中联言景不少,大率以情间之。故习杜者,句语或有枯燥之嫌,而体裁绝无靡冗之病。此初学入门第一义,不可不知”。此与崆峒皆为阅历之言。今人自以为情景交融,而不知夙非老手,何可挥霍任意哉?然周氏弼必谓“前联情而虚,後联景而实,轻前重後,酌量乃均。若前联景而实。後联情而虚,前重後轻,多流于弱”。又未免拘执过甚,视律诗如印板矣。

胡氏应麟曰:“五言律体,工部气象巍峨,规模宏远,错综幻化,不可端倪。宏大则‘昔闻洞庭水’,富丽则‘花隐掖垣暮’,感慨则‘东郡趋庭日’,幽野则‘风林纤月落’,饯送则‘冠冕通南极’,投赠则‘斧钺下青冥’,追忆则‘洞房环冷’,吊哭则‘他乡复行役’等,皆神化所至,不似从人间来者。”按胡氏铺叙杜公五律胜场,美矣大矣。然卢氏世氵曰:“五言律至盛唐诸家,而声音之道极矣。然未有富如子美者,既富矣,又有用也。感天地,动鬼神,︳谟定命,远犹辰告,蒿目时艰,勤恤民隐,主文而谲谏,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所谓有用之文章也。”如卢氏所论,乃洞澈杜公五律胜场处,胡氏犹论其粗焉者耳。学者於胡氏之说,求杜律之大,於卢氏之说,求杜律之精,不患不得门而入矣。

高氏棅曰:“七言律诗,盛唐作者不多,而声调最远,品格最高。崔颢、贾至、王维、岑参各极其妙,李颀、高适当与并驱。少陵七言律法,独异诸家,篇什亦盛,如《秋兴》诸作,前辈谓其浑雄富丽,小家不可仿佛,信然。”按杜之七律较胜诸家处,不在浑雄富丽也。高、岑何尝不浑雄,王、李何尝不富丽哉?且《秋兴八首》,兴象声色,诚为名构,然持较《九日蓝田崔氏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楼》、《诸将》、《咏怀古迹》等诗,则《秋兴》犹非杜公七律之止境也。胡氏应麟曰:“近体莫难於七言律。高、岑明净整齐,所乏远韵;王、李精华秀朗,时觉小疵。学者步高、岑之格调,合以王、李之风神,加以杜陵之雄深变幻,七律能事毕矣。”又曰:“七言近体,盛唐至矣,充实辉光,种种备美,所少者曰大曰化耳,故能事必老杜而後极。”二段於杜律胜诸家处,独得其微,过高氏远矣。然胡氏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等句,为字中化境,强为分晰,殊属多事。盖既曰化境,则从心所欲,神动天随,何篇章字句之能辨哉?王元美曰:“七律句法,有直下者,有倒插者,倒插非老杜不能。”此与胡氏同一胶而不化之见,不可以论变化无方、境与天会之杜诗也。

周氏敬曰:“少陵七言律,如八音并奏,清浊高下,种种具陈,真有唐独步也。然其间半入大历後格调,实开中晚滥觞之端。”按中晚七律能手,如刘宾客、柳柳州、白乐天、王仲初、许丁卯、杜紫薇、温八叉、罗昭谏之流,皆绝不学杜,非杜诗开之也。略能学杜而涉其藩篱者,惟一李义山,遂为晚唐七律之冠。杜之七律,何误於人?周氏不加详考,径立议论,妄矣!张氏远曰:“杜诗七言律,往往入《竹枝》、乐府,如《十二月一日三首》之类,俱有厚力深思,浅学不能及,亦不可学。”观此则杜律有不可学者,或坐古质太过耳,乌得谓滥觞中晚乎?中晚流易纤,惟不学杜故至此,今转以为杜罪,岂不冤哉!

同类推荐
  • My Lady Caprice

    My Lady Capr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博山无异大师语录集要

    博山无异大师语录集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定山集

    定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毛诗指说

    毛诗指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菩提流支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菩提流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我可是专业反派

    快穿之我可是专业反派

    顾辞生前是个电竞职业选手兼游戏主播,一次通宵打游戏猝死,与编号666的系统签订契约成了一名光荣的任务者,专职反派BOSS,偶尔客串炮灰女配,擅长徒手拆cp,手撕白莲花,怼哭男女主,撬主角光环。顾辞坚信,自己可以靠实力,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走上人生巅峰!666:总觉得我家宿主身上有bug。顾辞:(微笑)别瞎说,我只是个靠谱的未成年人类。
  • 甜宠无爱:妖孽殿下,请放手!

    甜宠无爱:妖孽殿下,请放手!

    她是血族不谙世事的小公主,偷溜到人间,体验生活。他是灵族殿下,与人激战过后,受伤变猫,流落人间。当单纯的少女偶遇邪魅腹黑的灵猫,在同一屋檐之下,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爱情火花?是真情还是假意,是巧合还是预谋,当失去了家园,痛失血亲之后,血族公主是否还由灵猫殿下来守护?【此篇是《华丽归来之复仇公主》第二部,但两文故事独立,大家放心入坑】
  • 行政诉讼与国家赔偿

    行政诉讼与国家赔偿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法律知识宣讲》丛书之一。本书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法的法律知识,对该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宣讲。通俗易懂、体例规范,在各个章节穿插了案例,有助于广大读者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
  • a rogue' s  life

    a rogue' s l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月葬君心

    冷月葬君心

    一场婚礼,开始姻缘,一个传说,斩断相思,一份执着,毁了来路。我的名字来自我的父亲,和不是母亲的母亲取得,他们希望我带着那份爱与恨像蔓藤一样生长,你那潇涵,假如我的血滴在你的家谱,淹没你的名字,是否你就完完全按属于我,属于众生都憎恨的。过往像一道屏障,从我们未出生时,便把我们的未来断的干干净净。
  • 就往前走

    就往前走

    他和她是男女朋友,因为家里的原因分开了,后来他结婚了。
  • 晋五胡指掌

    晋五胡指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降龙:太子,乖乖回家去!

    凤降龙:太子,乖乖回家去!

    她曾经想要托付终生的男人却突然离她而去,变了性情,残害她的家人,玩弄她的感情,践踏她的尊严,甚至扼杀了他们刚出生的孩子,把她逼上了绝路,刀剑相向。这一次,就算你有苦衷我也不会原谅你了。紧紧的捂着早已平坦的小腹,颤抖的手握着宝剑指着他的喉头。好,要恨就永远的恨我,一辈子都不要忘记我。他笑着放她离开。却不知这个男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她,等真相被公布天下,他也彻底的消失在了世人的眼中,她又踏上了寻找他的旅途……我在寻找一个男人,要是你看见他,请告诉他,我在等他,快回家吧。
  • 星际重生:拒当太子妃

    星际重生:拒当太子妃

    她易容成满脸斑的丑女设计指腹为婚的太子殿下退婚,一心只想找回万年前宠她如命的师父。可是,谁能告诉她,她师父怎么突然从温润如玉的仙人变身吃人不吐骨的狼人了?“师父,你…在做什么?”“傻落儿,师父突然想起来,有件事忘了教你……”“什么事啊?”“傻落儿,别捂着嘴,会呼吸不过来的…为师设了结界,不会有人听到的……”第二天晚上,她悲愤地跑去质问他:“师父你骗人!不是说没人会听到么?!”他微微一笑,“是没人听到…不过,你在我床上睡了一天一夜,他们可都看到了。”“落儿,你该好好补补了……身体这么弱怎么行?”“…………”
  • 澳大利亚移民手记

    澳大利亚移民手记

    本书围绕主人公上世纪90年代去新西兰留学,后辗转到澳大利亚学习、就业、居住的经历,展现了一幅幅真华人在澳洲生活和学习场景。反映了华人在白人为主导的澳洲社会的实际情况,也揭露了澳洲社会无奈的一面,如:医疗福利下的效率低下、私人就医成本高昂;种族平等的口号下,二三代华人仍然处于社会边缘等。本书客观地从华人视角,描述了澳大利亚的真实现状,为蜂拥而至的观光客、留学生、新移民,提供了很多冷静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