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云∶益智子,鬲涎秽。顾微《广州记》云∶益智,叶如 荷,茎如竹箭,子从心出。枝有十子,子肉白滑,四破去之,或外皮蜜煮为粽,味辛。
溲(音搜)疏
味辛、苦,寒、微寒,无毒。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通利水道,除下气。可作浴汤。名巨骨。生熊耳川谷及田野故丘墟地。四月采。(漏芦为之使陶隐居云∶李云,溲疏名杨栌,名牡荆,名空疏。皮白中空,时时有节。子似枸杞子,冬月熟,色赤,味甘、苦。末代乃无识者。此实真也。非人篱援之杨栌也。李当之此说,于论牡荆,乃不为大乖,而滥引溲疏,恐斯误矣。又云∶溲疏与空疏亦不同。掘耳疑应作熊耳。熊耳,山名,都无掘耳之号。唐本注云∶溲疏,形似空疏,树高丈许,白皮。
其子八、九月熟,色赤,似枸杞子,味苦,必两两相并,与空疏不同。空疏名杨栌子,为荚,不似溲疏。今注溲疏、枸杞,虽则相似,然溲疏有刺,枸杞无刺,以此为别尔。臣禹锡等谨按图经文具枸杞条下。
鼠李
鼠李主寒热,瘰 疮。
其皮 味苦,微寒,无毒。主除身皮热毒。名牛李,名鼠梓,名 (音卑)。
生田野,采无时。
唐本注云∶此药名赵李,名皂李,名乌槎。树皮主诸疮,寒热毒痹。子主牛马六畜疮中虫,或生捣敷之,或和脂涂,皆效。子味苦,采取晒干,九蒸。酒渍服三合,日再,能下血及碎肉,除疝瘕积冷气,大良。皮、子俱有小毒。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味苦,凉,微毒。治水肿,皮主风痹。
图经曰∶鼠李,即乌巢子也。《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蜀川多有之。枝、叶黑,其汁紫色,味甘、苦,实熟时采,晒干。九蒸,酒渍服,能下名牛李。刘禹锡《传信方》主大人口中疳疮并发背,万不失。用山升,以水五大斗,煎至半日以来,汁浓,即于银、铜器中盛之,重汤煎至、二升,看稍稠,即于瓷瓶子中盛。少少温含咽之,必瘥。忌酱、醋、油腻、热面,大约不宜食肉。如患发背,重汤煎令极稠,和如膏,以帛涂之疮上,神效。襄州军事柳岸妻窦氏患口疳十五年,齿尽落,龈亦断坏,不可近,用此方∶遂瘥。
食疗云微寒。主腹胀满。其根有毒,煮浓汁含之治 齿。并疳虫蚀人脊骨者,可煮浓汁灌之良。其肉,主胀满谷胀,和面作饼子,空心食之,少时当泻。其煮根汁,亦空心服盏,治衍义曰∶鼠李,即牛李子也。木高七、八尺,叶如李,但狭而不泽。子于条上四边生,熟则紫黑色,生则青。叶至秋则落,子尚在枝。是处皆有,故《经》不言所出处。今关陕及湖南、江南北甚多。木皮与子两用。
椰子皮
椰子皮味苦,平,无毒。止血,疗鼻衄,吐逆霍乱,煮汁服之。壳中肉,益气去风。
浆 服之主消渴,涂头益发令黑。生安南。树如棕榈,子壳可为器。《交州记》曰∶椰子中有浆,饮之得醉。(今附)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皮入药炙用。
图经曰∶椰子,出安南,今岭南州郡皆有之。木似桄榔无枝条,高数丈。叶在木末如束蒲。实如挂物。实外有粗皮,如棕包。次有壳,圆而且坚。里有肤至白如猪肪,浓半寸许,味亦似胡桃。肤里有浆四、五合如乳,饮之冷而氛醺。人多取壳为器,甚佳。不拘时月采,其根皮用。南人取其肉,糖饴渍之,寄至北中作果,味甚佳也。
陈藏器理水。《广志》曰,汁有余,清如水,美如蜜,可食之。海药∶云谨按《交州记》云名椰子,大如碗许大,外有粗皮,如大腹子、豆蔻之类。内有浆似酒,饮之不醉。主消渴,吐血,水肿,去风热。云南者亦好。武侯讨云南时,并令将士剪除椰树,不令小邦有此异物。多食动气也。
衍义曰∶椰子,开之有汁如乳,蒸甘香,自别是种气味。中又有块瓤,形如瓜蒌,上有细 起,亦白色,但微虚。纹若妇人裙褶,其味如其汁。又,着壳重白肉,剐取之,皆可与瓤、糖煎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瓤。然谓之酒者。好事者当日强名之。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则酒沸起。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
枳(音止)(音矩)
味甘,平,无毒。主头风,小腹拘急。名木蜜。其木皮,温,无毒。
主五痔,和五脏。以木为屋,屋中酒则味薄,此亦奇物。
唐本注云∶其树径尺,木名白石,叶如桑柘。其子作房似珊瑚,核在其端,人皆食之。
(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字或单作枸(音矩)。云木名,出蜀,近酒能薄酒味,江南人呼谓之木蜜也。
图经文具接骨木条下。
食疗云多食发蛔虫。昔有南人修舍用此,误有片落在酒瓮中,其酒化为水味。荆楚岁时记云《诗》有 羞。《广雅》枳实如珊瑚,十月采,是白石木子,山中多有之。盐荷裹冬储备,又以辟虫毒。
小天蓼
味甘,温,无毒。主切风虚赢冷,手足疼痹,无论老幼轻重,浸酒及煮汁服之。
日,觉皮肤间风出如虫行。
生天目山、四明山。树如栀子,冬不凋,野兽食之。更有木天蓼,出山南。大树。今市人货之云∶久服促寿,当是其逐风损气故也。《本经》有木天蓼天蓼。江淮南山间,有木天蓼。
痹,腰脚疼冷。取皮酿酒即是苏引为天蓼注者。夫如是,则有三天蓼,俱能逐风,其中优劣,小者最为胜。(今附)图经文具木天蓼条下。
小柏
味苦,大寒,无毒。主口疮疳 ,杀诸虫,去心腹中热气。名山石榴。
唐本注云∶其树枝、叶与石榴无别,但花异,子细黑圆如牛李子尔。生山石间,所在皆有,襄阳岘山东者为良。陶于柏木附见二种,其是此。陶云皮黄,其树乃皮白。今太常所贮乃叶多刺者,名白剌柏,非小柏也。今注陈藏器本草云∶凡是柏木皆皮黄。今既不黄,而自然非柏。小 如石榴,皮黄,子赤如枸杞子,两头尖,人锉枝以染黄。若云子黑而圆,恐是别物,非小柏也。(唐本先附)图经文具柏木条下。
荚(音迷)
味甘、苦,平,无毒。主三虫,下气消谷。
唐本注云∶叶似木槿及似榆,作小树,其子如溲疏,两两相并,四四相对,而色赤味甘。
煮以饲小儿杀蛔虫。不入方用。陆机《草木疏》名击迷,名羿先。
盖檀、榆之类也。所在山谷有之。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荚 ,主六畜疮中蛆,煮汁作粥灌之,蛆立出。皮堪为索。生北土山林间。(唐本先附)
紫荆木
紫荆木味苦,平,无毒。主破宿血,下五淋,浓煮服之。今人多于庭院间种者,花艳可爱。(今附)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紫珠,寒。主解诸毒物,痈疽喉痹,飞尸蛊毒,肿下 ,蛇虺、并煮汁服。亦煮汁洗疮肿,除血长肤。名紫荆。树似黄荆,叶小无桠,非田氏之荆也。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
生江东,林泽间有之。日华子云∶紫荆木、通小肠。皮、梗同用。花功用亦同。
图经曰∶紫荆,旧不着所生州郡,今处处有之,人多于庭院间种植。木似黄荆,叶小无桠,花深紫可爱。或云田氏之荆也。至秋子熟,如小珠,名紫珠。江东林泽间尤多。
衍义曰∶紫荆木,春开紫花,甚细碎,共作朵生,出无常处。或生于木身之上,或附根土之下,直出花;花罢叶出,光紧,微圆。园圃间多植之。
紫真檀
味咸,微寒。主恶毒,风毒。
陶隐居云∶俗人摩以涂风毒诸肿,亦效。然不及青木香。又主金疮止血,亦疗淋用之。
唐本注云∶此物出昆仑盘盘国也。虽不生中华,人间遍有之也。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紫真陈藏器云檀树如檀。出海南。本功外,心腹痛,霍乱,中恶,鬼气,杀虫。外台秘要止血止痛至妙。凡裹缚疮,用故布帛,不宽不急,如系衣带即好。千金方∶治切肿。以紫檀细碎,大醋和敷肿上,梅师方∶治金疮止血。急刮真紫檀末,敷之。
乌臼木根皮
味苦,微温,有毒。主暴水,症结积聚。生山南平泽。
唐本注云∶树高数仞,叶似梨、杏。花黄白。子黑色。今按陈藏器本草云∶乌臼叶好染皂。子多取压为油,涂头令黑变白,为灯极明。服合,令人下痢,去阴下水。(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乌臼根皮,凉。治头风,通大小便。以慢火炙令脂汁尽,黄干后用。
斗门方∶治大便不通。用乌臼木方∶停寸来,劈破,以水煎取小半盏,服之立通。不用多吃。其功神圣,兼能取水。
衍义曰∶乌臼,叶如小杏叶,但微薄而绿色差淡。子,八、九月熟,初青后黑,分为三瓣。取子出油,然灯及染发。
南藤
南藤味辛,温,无毒。主风血,补衰老,起阳,强腰脚,除痹,变白,逐冷气,排风邪。
亦煮汁服,亦浸酒。冬月用之。生根据南树,故号南藤,茎如马鞭有节,紫褐色。名丁公藤。生南山山谷。《南史》∶解叔谦,雁门人。母有疾,夜于庭中稽颡祈告,闻空中云∶得丁公藤治即瘥。访医及本草皆无。至宜都山中,见翁伐木,云是丁公藤,疗风。乃拜泣求得之及渍酒法。受毕,失翁所在。母疾遂愈。(今附)图经曰∶南藤即丁公藤也。生南山山谷,今出泉州、荣州。生根据南木,故名南藤。苗如马鞭有节,紫褐色,叶如杏叶而尖。采无时。此下又有千金藤云∶生北地者根大如指,色黑似漆。生南土者,黄赤如细辛。又有 藤子,生广南山林间。木如通草藤,三年方熟,紫黑色。名象豆。今医家并稀用,故但附于其类。
陈藏器云气味辛烈,亦磨服之。变白不老,出蓝田。八月采,晒干用。
盐麸子
味酸,微寒,无毒。除痰饮瘴疟,喉中热结喉痹,止渴,解酒毒黄胆,飞尸蛊毒,寒热,痰嗽,变白,生毛发。
取子干捣为末食之,岭南人将以防瘴。
树白皮 主破血,止血,蛊毒,血痢,杀蛔蛊。并煎服之。
根白皮 主酒疸。捣碎,米泔浸宿,平旦空腹温服、二升。
叶如椿,生吴、蜀山谷。子秋熟为穗,粒如小豆。上有盐似雪,食之酸咸止渴。名叛奴盐,(今附)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子主头风白屑效。日华子云∶盐麸叶上球子,治中蛊毒,毒药,同。
陈藏器云蜀人为之酸桶。《博物志》云∶酸桶,七月出穗,蜀人谓之主音,穗上有盐着,可人谓之为盐也。
杉材
杉树微温,无毒。主疗漆疮。
陶隐居云∶削作柿煮,以洗漆疮。无不即瘥。又有鼠查,生去地高尺余许,煮以洗漆多瘥。又有漆姑,叶细细,多生石边。亦疗漆疮。其鸡子及蟹,并是旧方。唐本注云∶杉材木,水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味辛。
治风毒,贲豚,霍乱,止气。并煎汤服并淋洗,须是油杉及臭者良。
图经曰∶杉材,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南中深山中多有之。木类松而劲直,叶附枝生,若剌针。《尔雅》云∶ (音彼),(与杉同)。郭璞注云∶ 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用作桶板,甚耐水。医师取其节煮汁,浸捋香港脚,殊效。唐·柳柳州纂《救三死方》云∶元和十二年二月得香港脚,夜半痞绝,胁有块,大如石,且死,因大寒节大升,桔叶(切)大升(北地无叶,可以皮代之),大腹槟榔七枚(合子碎子),童子小便三大升,共煮取大升半,分两服。若服得快利,即停后服。以前三死,真死矣。会有教者,皆得不死。恐他人不幸有类余病,故传焉。又杉菌,出宜州,生积年杉木上,若菌状。云∶味苦,性微温。主心脾气疼及暴心痛。采无时。
斗门方∶治霍乱。用黄杉木劈开作片握,以水浓煎盏,服之,瘥。
衍义曰∶杉,其干端直,大抵如松,冬不凋,但叶阔成枝。庐山有万杉寺,即此杉也。
作屑煮汁,浸洗香港脚肿满。
今处处有。
接骨木
接骨木味甘、苦,平,无毒。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作浴汤。
唐本注云∶叶如陆英,花亦相似。但作树高、二丈许,木轻虚无心。斫枝插便生,人家亦种之。名木蒴 。所在皆有之。(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接骨木,有小毒。
根皮主痰饮,下水肿及痰疟。煮服之,当痢下及吐,不可多服。叶主疟。小儿服三叶,大人服吐为度。《本经》云∶无毒误也。
图经曰∶接骨木,旧不着所出州土,今近京皆有之。木高、二丈许。花、叶都类陆英、水芹辈,故名木蒴 。其木轻虚无心。斫枝插土便生,人家亦种之。叶主疟,研绞其汁饮之,得吐乃瘥。大人七叶,小儿三叶,不可过多也。又上有枳 条云∶其木径尺,木名白石,叶如桑柘,其子作房似珊瑚,核在其端,人多食之。即《诗·小雅》所谓南山有枸是也。陆机云∶枸,枝枸也。木似白杨,所在山中皆有,枝枸不直,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谓之木蜜。本从南方来。能败酒。若以为屋柱,则屋之酒皆薄。
产书云治产后心闷,手脚烦热,气力欲绝,血晕连心头硬,及寒热不禁。接骨木破之如算子握,以水升,煎取半升,分温两服。或小便数,恶血不止,服之即瘥。此木煮之三遍,其力般。此是起死人方。
枫(音风)柳皮
味辛,大热,有毒。主风,龋齿痛。出原州。
唐本注云∶叶似槐,茎赤根黄。子六月熟,绿色而细。剥取茎皮用之。(唐本先附)陈藏器云性涩。止水痢。苏云∶下水肿,肿非涩药所治有殊,苏为误矣。又云有毒。转明其谬,水煎止痢为最。梅师方∶治中热游及水烧,除外痛。以柳白皮,烧为末敷之。兼治炙疮亦同,妙。斗门方∶治白虎风,所患不已,积年久治无效,痛不可忍者。用脑、麝不限多少,细锉焙干。浸酒常服,以醉为度,即瘥。今之寄生枫树上者方堪用,其叶亦可制砒霜粉,尤
赤爪(侧绞切)木
味苦,寒,无毒。主水痢,风头身痒。生平陆,所在有之。
实 味酸,冷,无毒。汁服,主水痢,沐头及洗身上疮痒。名羊 ,名鼠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