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儿吕留良晚邨评点
大学之道一节(其一)
大学之近一节(其二)
知止而后一节
古之欲明一节
壹是皆以一句
太甲曰顾一节
帝典曰克明峻德(其一)
帝典曰克明峻德(其二)
汤之盘铭全章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大畏民志二句
心不在焉一节
心诚求之者也
生财有大道
伐氷之家
大学之道一节【其一】
章世纯
学举其全、而大人之事备矣、夫一理不至、非儒者之量也、兼体用而极之、而学于是乎全、且君子既已从事于学。则不可不审其指之所存。此之不审。则往而不知所为。为而不知所成。亦泛泛焉而无所归矣。大学者储材用之地也、于是聚之王公之胃、四方之秀、皆将有当世之任者也、士者沉螫之器也、于是作之动其气志曜其文章、将以求致用之功者也、然则旁僻曲私之术。非所守矣。散漫无统之途。非所骛矣。将必反之性命以为端焉。依之高广以造大焉。若夫仁义礼信众着之理、君子所以居业也、体仁服义秉礼崇信以现于世者、君子所以自昭也、而疏秽以除累引气而使之阳、章轨以正趋、积形而致之着、诚如是也、学之大端、亦已概举矣、如斯而已乎、未也、夫学以利用也、所谓明明德者、亦将以有为也、学为人臣者、所以学为人君、学为人弟者、所以学为人长、彼俗之无正。民之无良。果谁之责哉。出具宇宙之略必不以流泆之俗咎诸人必不以叔季之运委诸天反道易趋固皆以为学者事也如斯而已乎、亦未也、士之自待也不薄其待斯人也亦不薄不谓此我不可以为圣贤。不谓斯民不可以为三代。是故禹汤可述、犹当过而问唐虞之猷、尧舜可师可进而讲义轩之业必造于善之至尽而后止焉盖如是而学之能事始毕耳。依三者以托业、而师以此教弟子以此学、则为有统、而居身之地尊、指三者以为期、而少而习焉、长而安焉、则道为有类、而致学之功一、故有诗书礼乐指事之文致意之言博依以为助要以物多而可讲而所求则有在矣、彼彼诵数之功亦非无归者也、亦有干羽弦诵、退息之业、游艺之功、散寄以怡情、要以数习而理安、淂力则有在矣、彼纷纭之业、亦非委琐者也、故大学之道、不可不知也、
意境粗浅。与题不肖。何不澄气凝神以出之。【艾千子】
亦非气不澄。神不凝。且请先明理耳。理不明。澄气凝神何益。越澄凝。越差远去。
大学之
大学之近一节【其二】
章世纯
学取其大、而圣贤之能事毕矣、夫以明德新民、而要之至善、圣贤复有余事哉、且自学术既衰。先生之教不明。而治方术者。各以一察自好。或偏收所利而事不周务。或苟取成功。而理不经远。此道所以溢也。若夫大学之道、收之四海九州岛之广而人不淂訾其所亏缺有亲有功之类尽于斯用以光明坦易之为而人不淂疵其所由然、荡荡平平之体具于斯、是故意虽主于及民而常有以自反、功虽足以偿责、而常有以自进、盖未必有当官治民之事、而学则固已业矣、凡如仁敬孝慈知信廉让之类被于躬而光美、标于世而尊隆者、皆为明德、而人之所设、不为则昧、不立则晦、君子以躬质德、以事着之、察于细微之分、昭其度而昭其数、揭之耳目之前、示之礼而示之义、于以厉民之气、如有机以使、而日起有功、动民之欲、若所好在前、而用之不倦、而颛蒙之众、居所能迁、渐靡以往、洁齐相见也、此则大学之所期耳、自古道德之不弘。功业之不远。皆苟且害之也。苟可而止。则有不必可而遂止者矣。善操事者。其初必有所志。而其后必有所成当其志之。曰圣贤之去人何必远哉。五帝三王。固吾师也。而因而赴。理有极分。要不使有加损之地。功有极数。终不肯留有余之途也。此则大学之道所期也。其所以称大者何、以及民故大也如封已自私焉小矣、以操术正、故大也舍德不务用一切焉小矣以足以其重、故大也、如薄收以自慰、淂少而自功、亦小矣、
全未细心。老手何故草率如此。【艾千子】
如其文。三纲领次苐当云。在新民。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矣。秀才胸中。只见淂做官做皇帝。便是尽头天下事。可笑也。
大学之
知止而后节
章世纯
君子而欲淂道、则知止要矣、夫与道以止、则与心以裕、此君子之所以善御其明也、且广骛而不止亦学者之通患矣、过量之求、非道之所处也、过量之求、先非神明之所堪也、以不精之心、求不处之道、于以几淂、非淂术矣、君子于此、未言合道之数、光言用心之方、方寸若一、能使有宽余之地、精神若一能使有倍量之明、此其道莫若定、然而易行难定者即心也、尤莫若静、然而易动难静者即心也、尤莫若安、然而易摇难安者即心也、如是而因任之、不可矣、更闭置之、犹之不可、如是而强持之、不能矣、更枯寂之、犹之不能、善学者在有以止之、知夫道之在天地者无穷、吾之能用者有止茍不属于人理者、即非人理之所求也、知支吾之能为者无穷、吾之当为者亦有止、茍不切于日用者、即非日用之所急也、宇宙旷而易驰、智者受之以其域、虚灵变而多端、智者与之以其期、夫然后止生定、定生静、静生安、而方寸之地虚矣、夫淆而浊、澄而清者、此恒理也、抑致用之所一矣、夫散而昏、专而精者、亦恒理也、然后分方辨域、能指其处、观妙观窍、能尽其情、是为能虑、而于以几淂无难耳、道莫病于驰骛、有以求多、能无惑乎、精莫妙于节啬、有以守少、能无察乎、故不止之有功于学也、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也此于功则然、止亦有功于学也、思不出位、是以有获也、此于道则然、
止字深不淂。却亦浅不淂。如此看止。乃所谓今女画也。何不细心作一文乎。【艾千子】
深不淂。浅不淂。此便是混话。依千子作一篇。虽极细心。也定是梦啽耳。所谓止者。即止于至善也。离至善。单讲止字。深不是。浅不是不深不浅也不是。
知止而
古之欲明节
章世纯
古人之学、能尽溯其源而已、夫志在天下、而求端于物、所为先者多矣、古人岂尝逆事之势哉、且所谓大学之道者、其所欲者诚大。而同有道以及之也。惟有道以相及。故可从事于其能及者。而无忧于其难为。古之人、欲明明德于天下、所自志也、夫地大势传、何以持之、物众情杂、何以一之、吾之所欲为者在天下、而即求之天下、则其节短而不能以相举。将有藉而转致者。乃为有其优。游之节吾之所欲为者在天下、而骤求之天下、则其事浅而不能使相从。将有多于其前者。乃为有其深厚之积近与远相逆也。已与人相御也。将必藉于国以风天下。藉于家以风国。而要必起事于身者节固如是也而迟回于治国齐家之间。更待于修身之裕者积固如是也道之有所先者若此止乎、未也、如以节相至者即身之中犹有节矣如以积为功者。即修之中亦犹有积矣人以身心意知浑合为用、茍不为之深析耶、苐属一致之机耳、动而俱至、亯囗丸是相待者、苟细为之剖判耶、亦有微分之域矣、作而相随、又亯囗丸非有待者、修身者使之正、而正必正心、正心者使诚正、而诚必诚意、而知则开之者也、致知则尽所以开之者也、此自外而溯之内自粗而溯之精之道也更溯之而精者复有求于粗内者复有待于外则格物又致知所有事乎夫徒言本未徒言终始两分之说未足以尽物理相因之数本复有本始复有始层囗而往乃可以究事绪相待之基而愈推则愈约矣。愈约则愈易矣。以天下之大而要其原于至约、以为天下之难而要其事于至易、夫是之谓有道、
节字积字作眼。前后两截俱用之。虽非正解。却亦有理。精者复有求于粗。内者复有待于外。可谓名言。【艾千子】
两截损折而下。局法生动。中间部伍纪律尽精严。然先民每不作此体者。以其先侵修身为本节也。
古之欲
壹是皆以 一句
章世纯
大学之道、必求端于身矣、夫以躬率民、此守约施博之理也、通术也、贵贱皆由之、盖古者十五入大学。天子之子。以至民间之俊秀皆与焉。其所以教之无二道。学之者亦无二道。正于一而已矣。是故明德也。新民也此其通乎上下者也新民而本乎明德也此亦其通乎上下者也是故格至诚正。合为先务之功。齐治均平。尽为有持之化。如所谓平天下者。天子之事业也天下何以平修身之余效耳本可知矣而何独此也天下平而齐治已在其前矣此通乎在下者之事也如所谓齐家者庶人之事业也家何以齐修身之后验耳本可知矣。而何独此也家已齐而治平已待其后矣此通乎在上者之事也然则虽有统远之化亦扩家于天下耳其事未常加广也所及者远而所以及者于匹夫之事守无增焉故其道亦无以加于修身之外虽止门庭之治然已藏天下于家矣其事未尝加狭也所及者近而所以及者于天子之事守无减焉故其道亦不淂关于修身之中盖家国天下古人但合之为人则众寡之名无所施而齐治均平古人统之以范。则责贱之势亦无所辨。是以其事不淂不同。而其学不淂不一也。当其时。学成于内。业隆于外进而履势大者有四海之治小者亦有境内之修退而屏处大者有里巷之化小者亦有门内之理虽在徒步匹夫。皆能为天下分治其民者。此道行也。
齐家。即新民也。故庶人与天子同本。中间有国有采地治邑者。不消说矣。时文竟责重有位之人。便不是壹是皆以四字道理。盖从位说下。故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论理。其实自庶人以至于天子。天子新民。亦须从庶人齐家道理做起也。故下文治乱。结以所厚。正为齐家是末治大同处。此文能提出齐家说。直是具眼。所言极高阔。而千子仅以平妥目之粗且暗矣
高文典策切理囗心【耀星】
壹是皆
太甲曰顾节
章世纯
商王之修德、其心惕矣、夫德存乎已耳、而以命严之、其顾畏为何如哉、且古之明明德者。自文而上。则有汤矣。文以性而汤以反。要以语修德之功则尤当证于其反之者其用力愈深耳。说在伊尹之训大甲也。其言汤也不言其德之所至而苐言其功之所加亦非苐言其功之所用而先及其心之所切曰、愿諟天之明命。夫岂惕于天之灵爽哉夫苐惕于灵爽犹其粗也汤盖淂天之精而奉若者也汤其借天以自警者哉借天以自警犹二之也汤盖一于天而钦承者也彼诚溯于禀受之初德从命来命从天来夫固继成相续矣而此所淂于天者与身相终始军世而未离也而就吾性中历历认其所从受者焉不作自性观矣彼又观俯仰之际在此之性即在彼之命又上下合一矣而此所合于天者非止相肖似盖通一而成体也而就吾性中历历认其所与合者焉亦不作自性观矣由是念之所切目亦觌之果真有所示与可见非命也不可见非顾也属顾于命心有与命俱微者耳显而出之有睹精而入之亦有睹睹安在必形也乎哉由是目之所注形亦亲之又果无所示与有形非命也无形非顾也属命于顾命有与顾俱彰者耳既精而入之即似显而出之又安在非形也乎哉存是心也欲之所以不淂纵也不迩声色。不殖货财。皆以是也。有是心也念之所由日以纯也以义制事。以礼制心。皆以是也。而伊尹称之以训太甲。则是以敬天训也。而以为此汤之攸行。是又法祖训也。而于明明德之旨亦又合矣。
入理严密而莹彻。无肤夸陈言。亦无幽诡野气。又无晦涩枝蔓之谈。临川文之最醇者也。
此真大力先生得意之文矣【耀星】
太甲曰
帝典曰克明峻德【其一】
章世纯
学先于德、上古已有其傅矣、夫事有其旧者为信帝典犹且言之、此亦足以明其理之不易也、且道隆上世。取征三王。未若二帝之远也。乃自唐虞以来千百余年。而其言若相为终始者。圣贤而学者自非一人。汤文未起。帝尧在其前矣。纪圣贤之学者自非一说。训诰未作。典谟在其前矣。推以祀宗功之义、则亦取平章协和为徽美耳、而史臣纪载、犹未及于功也。而以德先之。引以官先事之义、则取命官明时为端要耳、而史臣纪载、亦未及于事也。而以克明峻德先之。曰明矣而又日峻明而后为峻德也。光明之与高大。其类焉者矣。已致其杨诩、而至文有以辨、至察有以悦也、则其德之所存者。固已上而达于天。远而通于命矣。曰明矣。而又曰克。克而后为明也。其精神之与性命。其通焉者矣。已作其精神、而志与之相致、事与之相求也、则其德之所存者、亦已有以出其质、亦已有以动其辉矣、是故始之以光被四表。犹未知其何以被也至此而知其寔之所指矣其被四表者此德之峻之所至而以光为被则固明之所施也又先之以格于上下亦未知其何以格也至是而知其旨之所要矣其格上下者此德之峻之所极而以光为格则固明之所通也然则帝王之事可以知矣、显所当显隐当隐昭所当昭、塞所当塞、绎康诰之义、似显德而隐刑、思太甲之旨、将昭德而塞违、帝典不及所隐、而固不淂不言所显也、不及所塞、而固不淂不言所招也、但一言于明德为异耳、商周之书端而严、唐虞之书浑而大、如是而已、
看其次苐法度井然。后二比是无中生有诀。可为坐受困缚者。开便宜法门。
帝典曰
帝典曰克明峻德【其二】
章世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