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2200000002

第2章

十诵明十种受戒法。一自然得戒。谓佛无师自悟。二自性得戒。谓大迦叶。三见谛得戒。谓居邻等五比丘闻说四谛寻发具足。四善来得戒。谓耶舍等及如来一代善来所度。何以故。佛是法王自与受戒。此是等最后身。比丘终不学地无常故。五三语得戒。谓未制羯磨前。谓罗汉所度者但为受三归即得具足戒。六问答得戒。亦名论义。谓须陀耶沙弥年始七岁。佛问其义。一一答。佛称可圣心敕诸比丘与受具足。从问答得戒。因敕比丘故亦名敕听得戒。七者八敬得戒。亦名八重。亦名尊师法。亦名八不可过法。谓大爱道及五百释女求佛出家。佛遣阿难授其八敬听之出家。从八敬为名。故称八敬得戒(五分律云)爱道从阿难闻八法已欢喜顶受。又语阿难。为我白佛。于八法中更乞愿。愿听比丘尼随次大小礼比丘。云何百岁尼礼新受戒比丘。佛告阿难。若我听比丘尼随次大小礼比丘者。无有是处。阿难闻已还报。爱道又言。顶受尊敬。佛言。大爱道欢喜奉行。八法听即名出家受具足戒。复白阿难。是五百释女今当云何。更为我白佛。佛言。即听大爱道为作和上。在比丘十众中白四羯磨听。一时羯磨三人不得至四。此则爱道一人得名八敬受戒。五百释女即羯磨受戒。十诵亦如是。若如依四分。五百释女亦皆八敬得戒。八遣使受戒。谓半迦尸尼颜容端政。若出伽蓝即有坏行留难。圣者开听差一比丘尼。为使往大僧中代其乞戒。故名遣使受戒。九羯磨受戒。谓十僧作法十。边地持律五人受大戒。以边地佛法创行。僧徒希鲜。集之至难故。大圣开听五人受戒。又四分云。得阿罗汉者。即名出家受具足戒。此人得最上法。名为上法受戒。故摩夷论云。时有年不满二十。而受生疑问佛。佛言。听教数胎中月及润月犹不满。佛言。此人得阿罗汉不。答言。得。佛言。此人名为上受具戒。又尼众中女人曾出适年十二听受大戒。通此合有十二种受戒。此十二种中自然得戒。唯佛一人自誓得戒。唯大迦叶一人见谛得戒。局在居邻。五人善来得戒。通及僧尼佛。佛在时有佛灭后更无善来受戒法。三语得戒。居在大僧。未立羯磨已前听。立羯磨已后不听问答得戒。若今末法中有须陀耶沙弥。亦听受戒八敬得戒。唯居尼众爱道一人不通。余者遣使得戒。唯在尼众半迦尸尼。若今末代有如是比丘。听小小颜容不得也。边地五人得戒者。今边方有佛法。初行处皆悉开听曾嫁十二居在尼众上法受戒通彼僧尼。今若有得阿难汉者。亦即得名戒。唯羯磨一法教通凡圣被及。僧尼该罗现未须知作法。成以不成故。依诸部广明 问。羯磨受戒具足几缘得名如法 答。依僧祇律具六缘得成如法。何者为六。一者受戒人年满二十三衣钵具。二者受戒人身无十三遮难。三者要结果成就。四者界内僧尽集。无其别众。五者羯磨称文无有增减。六者十僧满足如法清净。备此六缘得名如法。六中少一受戒不成 问。年云何满二十 答。僧祇云。要年满二十岁。满二十雨。若年满二十。不满二十雨不得戒。但使雨满得受戒。若冬时生夏安居竟受戒。是名不满二十。若春时生安居竟受戒。是名满二十。前安居竟时生还前安居竟受戒。后安居时后安居竟受戒。是名满二十。四分家十二月为一岁。满二十人取本生月。皆名满二十得具足戒。僧祇家迳二十雨满得具足戒。如腊月生者至满二十迳十八雨。故名不满。如是等要满二十夏后方得受戒。然受戒事重。是出家根本。若本法不成即非比丘。与白依无别。受人信施及以礼拜。皆名为盗。得罪无量。若人定知年小受戒者。虽迳百年犹名沙弥。不应受大比丘礼敬及受信施。当更受戒 问。此受戒已来备迳布萨羯磨。何故更得受戒 答。此作受大戒。意听羯磨布萨。非盗心听故 四分听更受戒 答。只云。若人自不知年几当问父母亲里。若复不知当看生年板。若无是者当观其颜状手足成就。以不若如是不知当问。何王何岁国土丰俭旱涝等。非谓一切如是特有难知者。如是一一寻究。若实不知满二十。虽手足成就亦不得戒也 问。四分云。年不满二十。听数胎中月润月等。此后云何 答。有人初受戒时。意谓年满二十。受戒竟方知不满。怀疑问佛。佛言。听数胎中月润月。若数一切十四日说戒。以满年数无犯。此是大圣开令得戒。依此间国法五年再润 十诵云。洴沙王六年一润。五分五年一润。未知依何者是定 第二身无遮难者何故须问也 答。十三难人为三彰所牵与圣道隔绝。障不发戒名为难。是故须问 又问。十三难者名义云何 答。一边罪难。此人曾受大戒。犯波罗夷为僧灭摈。后自还复更出家。蠲在众外。名边障不发戒。名难也。二污净行尼难。从出家已来不犯淫者。名为净行。若白衣时污犯。此人故名为难。三贼心受戒难。此人无师自剃发。著袈裟不受戒。而共他布萨羯磨窃盗佛法。故名贼心。若下三众盗听说戒羯磨。诈同僧事亦犯也。四破内外道难。此人先是外道来出家。受戒后不舍戒。还入外道。邪见心重。自然失戒。若更欲于佛法求出家受戒者名难也。五黄门难。此人性多烦恼。阙于持戒。烦恼障重不发大戒。故名为难也。六杀父难。七杀母难。白衣杀父或杀母。违恩处深障。不发戒。八杀阿罗汉难。白衣时杀比丘。临命终时颜色不变。九破僧难。妄说邪法。或乱群情。同界之内别行法事。断坏佛法。知而故为。故名为难。十恶心出佛身血难。此人方便欲杀佛。而不能断命。侵损圣体。违理处深。得重逆罪。今时末世烧坏精舍形像舍利。若见瑞相亦得逆罪。不得受戒。故名为难。十一非人难。若鬼若天变作人形欲受大戒者。名为非人难。十二畜生难。若龙若狐化为人形。不得与受戒。十三二根难。此人身具有男女二根。于僧尼二众无安置处。故名为难。此十三人中初四及五逆业障摄。黄门一人烦恼障摄。后三人报障摄。三障所羁一形之中不可改易。未出家莫度已出家当灭摈。广解如论中所说也 问曰。不问十三难。为作戒不 答。四分云。自制已后不得戒 又问。本为防难故。今实无者何须问也 答。虽为难故问。若实有难问以不问俱不得戒。若实无难问便得戒。不问不得戒 第三明结界成以不成后结界法中当说 第四界内僧尽集。不来者与欲众僧和合无其别众也 第五羯磨称文者。若作白四羯磨。而白五白三白二白一皆不成也 第六僧数满者。要清净大比丘十人。若过十人名为众。满减则不成 问。犯重人及十三难人作和上。为得戒不 答。四分云。此不足僧数不得戒也。自余证人犯重。但使证人多则得戒。少则不得戒 四分云。时有从不持戒和上受戒。后生疑问佛。佛问。汝知和上持戒不。答言。不知。佛言。得。名受具戒。复有从不持戒和上受戒。佛言。汝知和上不持不。答言。知。汝知不应从如是人受具戒。答言。不知。佛言。此得名受具戒。又后有主疑问佛。佛言。汝知和上破戒不。答言。知。汝知不应从破戒人受戒不。答言。知。佛言。汝知从破戒人受戒不得戒不。答言。不知。佛言。得名受具戒 第四人三句俱知者。不名受具足戒 问。无和上得受戒不。佛言。不得。十诵律云。优婆离问。无和上得受具戒不。佛言。得名受具戒。羯磨人及众僧有罪。四分云。时有和上九岁授人具戒。不知成受戒不。佛言。成受戒。众僧有罪 问。无衣钵得受戒不。四分云。无衣钵不得受戒 又问。借衣钵得受戒不。五分云。借衣钵者应教衣主舍。得受戒。毗尼毗婆沙论云。无衣钵得戒不。答言。得。若尔何须衣钵。答言。一为威仪故。二为生前人善故。二为标异相故。须衣钵具也。又僧祇云。以和上足十人数。不名受具戒。又不自称字。不称和上字。不乞戒。皆不名受具戒。与人作和上应具十德。一持戒。二多闻阿毗昙。三多闻毗尼。四学戒。五学定。六学慧。七学自出罪使人出罪。八能自看病。九若弟子有梵行难。能自送使人送脱难。十满十腊(出僧祇律)依止阿阇梨应具十德。一具持二百五十戒。二多闻。三能教授弟子阿毗昙。四能教授弟子毗尼。五能教弟子舍恶善见。六知波罗提木叉戒。七知说波罗提木叉戒。八知作布萨。九知作布萨羯磨。十满十腊(出四分。增十中和上十德亦同也)威仪羯磨二种阇梨应具五德。一知增上威仪(是净身口戒。亦名律仪戒)二知增上净行(名净心戒。亦名定共戒)三知增上波罗提木叉戒(是净惠戒。亦名道共戒。出世法过于世法故言增上也)四知自羯磨(此一句善众法文辞成就。言彰辨利)五满五腊(五年学戒。自行既成。堪与人作师也)临檀证人应具五德。一善知有难法。二善知无难法。三善知作白法。四善知作羯磨。五戒行清净。具此五德能举众法(表证威仪)有五法不得无依止。一不能勤修威仪(戒)二不能增净行。三不能增波罗提木叉戒。四若恶见不能舍而住善见。五不满五夏(出四分律)十诵云。五岁比丘五法成就。听不受依止而住。一知犯。二知不犯。三知轻。四知重。五诵波罗提木叉利。若无此五法。虽复多岁尽形依止他住 问。大比丘得依止小比丘住不 答曰。得。除礼拜余一切如弟子法。应作有五法失依止。一死(师亡)二去。若师遥宿行。或弟子决意出界外。三休道(若师除戒)四不与依止(师舍教诫)五还在和上目下住。若和上摄受者。阿阇梨不应令请教诫。十诵律制依止法。乃至不得求水澡漱。先求依止后因不谙相。委过起故开听。乃至共宿听无依止住过。是则不听。僧祇律云。优波离有二沙弥。欲一时羯磨受戒。以事白佛。佛言。同和上者听。僧祇律有四种师。一无法无食(听不须问而去)二无法有衣食(须问已去)三无衣食有法(虽苦应住)四有法有衣食(是为乐住前二种师。无法应忏谢已而去。后二种师有法者。尽形不得离)师有五失。弟子应忏谢已而去(一应语和上言。我如法和上不知。二我不如法和上不知。三我犯戒舍不教呵。四若犯亦不知。五若犯已忏悔。亦不如既出家训成之益。是以请求在外。咨禀修学胜法)受戒随根虽有多种。总归大要唯作以无作。初对师前作心受戒。运动身口造成此法。名为作戒。一得戒已坏之。在心不复营为。故名无作戒。是出世法作心受之。便得作心舍之。便失善业。不尔必能感报。不同戒法。有舍义。四分云。时有不与沙弥戒便与受具戒。不知成不。佛言。得具足。众僧有犯。毗尼母论云。时有从破戒师受戒。生疑问佛。佛言。汝先知汝和上从师边受戒得不。答言。不知。佛言。得名受戒 问。大僧得与尼受六法及十戒不。答。大僧唯得与尼作三种羯磨。一受。二摩那埵。三出罪。自余法事诸律无文。设令作者羯磨不成。僧尼得罪 问。何故大尼取比丘为师。式叉沙弥尼不取也 答。女无独志。是故圣制。受大戒要取大僧作师。或叉摩那尼及沙弥尼。初始出家年幼志弱。但依大尼为师。咨承学戒。不须大僧 问。受六法时更须请和上不 答。不须。何以然。式叉摩那但于十戒中增学其六八。未是易位故不须请。又四部律皆言。眼见耳不闻处。若对面作羯磨者。不成受六法得罪 问。有人言。大比丘尼得礼沙弥。是如法不 答。此人不解律相。妄作是说。何以故。四分律房舍揵度中。佛自为诸比丘制于敬法。小沙弥应礼大沙弥尼。何况大比丘尼而不礼也。何者不应礼十三难人。三举人灭摈人非法语人。如是等人不应礼。礼者彼此俱得罪耳 次明舍戒法。然戒是净法应请升累表。是故僧尼五众护持佛戒。宁死不犯。若故犯者不如本不出家也。何以故。自坏道法。污辱师僧。秽乱三宝。欺负四思。不消信施益。罪尤多。若人烦恼迫心。乐道情薄。苟欲为恶不能遮止者。佛言。听舍戒还家。不得倚傍佛法。违犯清禁也。若欲舍戒者。当向一大比丘。故胡跪合掌。作如是言。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舍大还作白衣。愿大德境。我是白衣。如是三说。若欲留五戒者。当言。还作优婆塞。若欲留十戒。当言。还作沙弥。愿大德忆。我是沙弥。本从僧受得戒。今还应如法还僧。僧便证知。此推之不得对余人而舍也(若比丘尼还尼舍)若舍戒已还乐佛法出家者。还听出家。尼则不听。何以故。十诵律中。因白衣见比丘尼还俗便讥呵言。此比丘尼先曾敬我法。中问为我所敬。今复敬我。无有正定。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言。若比丘尼一返戒。不复听出家受大戒。

四部律及论明结界法第三

同类推荐
  • 海角遗编

    海角遗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胡涂世界

    胡涂世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会稽三赋

    会稽三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次第念诵秘密最要略法

    都表如意摩尼转轮圣王次第念诵秘密最要略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子平真诠评注

    子平真诠评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

    《三毛的流金岁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的精彩人生》内容简介:马路上,三毛盖着一张报纸睡觉。一个坐轿车的有钱人,从车窗丢下一个烟蒂。于是,苦命的三毛又遭了一回火灾……差不多和三毛同龄的我,为可怜的三毛担心,也为他不平。
  • 狼烟燎原

    狼烟燎原

    苍山月,破西疆,夜色微澜,何处起狼烟;风里烟,迷九州,孤枳霖泽,残棋濒燎原。
  • 倒霉蛋阿歪:咸鱼翻身大作战

    倒霉蛋阿歪:咸鱼翻身大作战

    《倒霉蛋阿歪》系列丛书围绕主人公阿歪展开情节,分别讲述了阿歪在学校、家庭中遭遇到的种种事情,突出反映了小学校园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趣情境,以及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艺术,反映了现代小学生群体活泼灵动的生活面貌及可爱无矫饰的个性特征。故事幽默搞笑,其中不乏关于善良、友谊、家庭教育、学习、成长等启示。
  • 人本欲生经

    人本欲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孕三宝:夫人别想逃

    一孕三宝:夫人别想逃

    谁不知道久城卫家,红三代,富三代,更是培养出了四个叱咤风云的少年。东爷,南爷,西爷,北爷,称霸久城,乃至亚洲。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卫家二少,卫起南,人称南爷。卫起南十八岁从军,曾经是特种部队的一员,退役后接管卫氏集团。南爷为人冷傲孤僻,严谨自律,谁曾想,只手遮天的南爷栽在了一个小姑娘的裙下。程予夏,久城大学应届毕业生,在为卫氏集团做服务生兼职时,不小心失了身,被卫南爷吃干抹净。慌忙之下,带着肚子里已经生根发芽的三棵小幼苗逃之夭夭。四年后,程予夏携三个萌宝回归,花生哥哥糯米妹妹和芝麻弟弟三个人手拉手向前走。谁知,南爷早已撒下天罗地网,等着小夏夏进入。
  • 那年樱花今朝落

    那年樱花今朝落

    她在青春年华编制了一份让人羡慕的恋情,因为现实所迫,他不得不放弃这份感情,出国留学,她很伤心,但又放不下这份感情,在他们约定的地方樱花河畔等他回来,几年的时光溜走,她苦苦相待,正值青春年华少女心爆棚的她除了他,心里从没想过任何人,可他……在她最无知,几乎厌恨这所有的男子时,他拯救了她…………
  • 爱上学校,不再厌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

    爱上学校,不再厌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爱上学校,不再厌学》从心理学、家庭、社会、学校等角度分别对厌学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从这几个方面探讨改变厌学情绪的方法,希望对读者们有所裨益。
  • 武林的科学

    武林的科学

    「奇石逾天,驱者成王。」一觉醒来,她发现自己身受重伤,落在一个陌生的时代。拳形掌风,刀光剑影,「武功」是这世界的生存基础。仍在懵懂之际,她被授予一套邪门的内功心法。因为这套心法,她注定不为正道所容。她守住自己的底线,在正道和魔道的缝隙间挣扎求存。她要的,只是活着回家。---------------------------------------暂定︰每天21:30一更2000字
  • On Islam

    On Isla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amed theologian Abraham Kuyper toured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and encountered Islam for the first wkkk.net travelogue, part cultural critique, On Islam presents a European imperialist seeing firsthand the damage colonialism had caused and the value of a religion he had never truly understood. Here, Kuyper's doctrine of common grace shines as he displays a nuanced and respectful understanding of the Muslim world. Though an ardent Calvinist, Kuyper still knew that God's grace is expressed to unbelievers. Kuyper saw Islam as a culture and religion with much to offer the West, but also as a threat to the gospel of Jesus Christ. Here he expresses a balanced view of early twentieth-century Islam that demands attention from the majority world today as well. Essays by prominent scholars bookend the volume, showing the relevance of these teachings in our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