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1600000003

第3章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布施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布施故。起安慰心。有言布施者。谓如所闻法如是说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爱语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爱语故。起安慰心。有言爱语者。谓心不为饮食说法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利益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利益故。起安慰心。有言利益者。所谓教他一切众生为令众生受持读诵不疲惓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同事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同事故。起安慰心。有言同事者。谓布施令诸众生住大乘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菩提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菩提心故。起安慰心。有言菩提心者。谓令诸法恒常住故为不灭故生于欲心发精进心摄取之心正修行心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义无碍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义无碍故。起安慰心。有言义无碍者。谓入如实法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无碍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法无碍故。起安慰心。有言法无碍者。谓入一切佛法智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辞无碍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辞无碍故。起安慰心。有言辞无碍者。谓入一切诸字名声智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乐说无碍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乐说无碍故。起安慰心。有言乐说无碍者。谓入一切法文句差别方便智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障碍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障碍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无障碍智者。所谓说一切佛法不休息智故。取一句法于无边劫住持演说而不起心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教化一切诸众生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教化一切诸众生故。起安慰心。有言教化一切诸众生者。谓能忍受一切众生烦恼染故。烦恼染者。所谓身心俱逼恼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诸失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诸失故。起安慰心。有言无诸失者。所谓不失诸善根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心不相触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心不相触故起安慰心。有言心不相触者。所谓不失诸善根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精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精进故。起安慰心。有言精进者。所谓满足诸善法故远离一切不善法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慈心观察诸众生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慈心观察诸众生故。起安慰心。有言慈心观察诸众生者。谓于一切诸众生中平等心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害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害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不害心者。谓护一切诸众生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远离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远离心故。起安慰心。有言远离心者。谓入三世一切诸法悉平等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念慈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法念慈心故。起安慰心。有言法念慈心者。所谓不见一切法故而不执着不见法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初功德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初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初功德者。所谓不舍菩提心故。随顺一切菩萨行故。有随顺一切菩萨行者。谓大慈心平等摄受一切众生故。降伏一切嫉妒心故远离一切诸破戒故。远离一切嗔恨心故。远离一切懈怠心故。不行一切散乱心故。远离一切愚痴心故。有四摄法。摄取教化诸众生故。于诸众生心皆平等如大地故。不念小乘狭劣心故。随顺一切众生所作诸善行故。大悲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满足故。摄受诸佛胜妙法故。学诸善业般若根本故。恒常修行功德智慧二庄严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希有相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希有相故。起安慰心。有言希有相者。谓一切法不二相故。于一切行生自行相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慰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忍辱柔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忍辱柔和故。起安慰心。有言忍辱柔和者。所谓为他恶口骂辱诸不善语毁谤说时不生嗔恨心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颜色怡悦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颜色怡悦故。起安慰心。有言颜色怡悦者。谓不说他诸过失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法无事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一切法无事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法无事者。所谓唯是谓名字故。何以故。以无事体不异事体。事体不异无事体故。以即事体是无事故。依彼事体无事智一切法无事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住持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法住持故。起安慰心。有言法住持者。谓一切法不动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法故。起安慰心。有言法者。谓无差别不依住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入非智慧断烦恼非不智慧断烦恼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入非智慧断烦恼非不智慧断烦恼故。起安慰心。有言入非智慧断烦恼非不智慧断烦恼者。所谓智慧体即烦恼体。何以故。以智慧体不异烦恼体烦恼体不异智慧体。即智慧体是烦恼体。即烦恼体是智慧体。以是义故。非即智慧能断烦恼。譬如指端不能自触。此亦如是。非即智慧能断烦恼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入如来非常非不常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入如来非常非不常故。起安慰心。有言入如来非常非不常者。谓不取体相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入不思议如来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入不思议如来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入不思议如来智者。谓随可化诸众生心如是说法不过彼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入无色相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入无色相故。起安慰心。何以故。无色相体不异色相体。色相体不异无色相体。即色相体无色相故。依彼色相体无色相智一切法无色相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方便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方便故。起安慰心。有言方便者。所谓摄取一切法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尽功德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尽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无尽功德者。所谓回诸善根向菩提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智功德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智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智功德者。谓信一切诸法空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善业根本般若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善业根本般若法故。起安慰心。有言善业根本般若法者。所谓自身住白法故。有善业根本般若法者。谓令他住般若法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三昧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三昧故。起安慰心。有言三昧者。谓寂灭定三昧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满足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满足心故。起安慰心。有言满足心者。谓入一切诸事作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中道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中道智故。起安慰心。有言中道智者。所谓究竟清净智故。何以故。以中道体不异边体。边体不异中道体故。以即边体是中道体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法无常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一切法无常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法无常者。所谓诸法有中有边。是故诸法有中有边。何以故。以有为体无异体故。有中有边体不异有为体。有为体不异有中有边体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法常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一切法常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法常者。所谓诸法无中无边。是故诸法无中无边。何以故。以无为体无异体故。无中无边体不异无为体。无为体不异无中无边体故。无中无边者所谓常恒净不变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胜供养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胜供养佛故。起安慰心。有言胜供养佛者。所谓供养现在佛故。谓信大乘诸菩萨善供养恭敬咨请闻法饮食卧具等奉施给与如分如力令住大乘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法无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一切法无为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法无为者。谓有为句故。何以故。以无为体不异有为体。有为体不异无为体。即有为体是无为故。依彼有为体无为智一切法无为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难见一切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难见一切法故。起安慰心。有言难见一切法者。谓一切法因缘体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难知一切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难知一切法故。起安慰心。有言难知一切法者。谓观心念无实体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难觉一切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难觉一切法故。起安慰心。有言难觉一切法者。谓一切法觉所觉平等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浊一切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浊一切法故。起安慰心。有言不浊一切法者。谓常清净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法不尽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一切法不尽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法不尽者。谓无譬喻体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慰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法不坏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一切法不坏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法不坏者。谓入三世诸法平等故。以一切法不离法故。不差别法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四圣谛无差别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四圣谛无差别故。起安慰心。有言四圣谛无差别者。谓四圣谛无差别故。有言四圣谛无差别者。常清净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明缘行无差别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明缘行无差别故。起安慰心。有言无明缘行无差别者。所谓无明即是缘行。何以故。不异无明因有缘行故。若异无明因有缘行者。则应无因而有诸行。以是义故。不异无明因而有诸行果。如是因果义成以本来清净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法常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一切法常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法常者。所谓无常体即是常体故。何以故。常体不异无常体。无常体不异常体。即无常体是常体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如来不生不灭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如来不生不灭故。起安慰心。有言如来不生不灭者。所谓以无对治法故。譬如虚空不生不灭以虚空无边无中际故。而依因观察见下中上。此是针孔虚空。此是瓶孔虚空。此是无量孔虚空。而虚空无下中上。以不生不灭故。而虚空不分别无分别。而虚空自然无分别。如是等事现前见以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如是如来应正遍知。不生不灭无中无边。而依一切众生见下中上。依无中无边心见如是等事。此是声闻乘。此是辟支佛乘。此是佛乘。一切众生能受能用。而如来无分别离分别。而自然无分别。如是等事作故。以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譬如日光依住处观见种种影。而日光明不分别离分别。以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如是如来应正遍知。依众生心观智差别种种见。而如来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无分别。如是等诸事现见。以不共法相应故。而无诸乘及以大乘。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为一切众生离诸烦恼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为一切众生离诸烦恼故。起安慰心。有言为一切众生离诸烦恼者。谓遍身心法门明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门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般若门故。起安慰心。有言般若门者。有四种法得名。何等为四。谓信。不放逸。直心。增上心。是名四种法。诸菩萨等得法明门般若成就。依法明门般若。诸菩萨摩诃萨。离诸恶道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智明门般若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智明门般若故。起安慰心。有言智明门般若者。有四种法得名。何等为四。谓功德。信空。解脱。令诸众生住菩提心。是名四种法。诸菩萨等。得智明门般若成就。依彼智明门般若。诸菩萨摩诃萨。断诸魔业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施心无尽修行般若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施心无尽修行般若故。起安慰心。有言施心无尽修行般若者。谓能教化悭嫉众生令成就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戒心无尽修行般若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戒心无尽修行般若故。起安慰心。有言戒心无尽修行般若者。谓能教化破戒众生令清净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行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寂静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寂静故。起安慰心。有言寂静者。谓离身心故。发起一切善根不怯弱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有为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有为法故。起安慰心。有言有为法者。谓一切法非空非不空。非颠倒非不颠倒。非增上非不增上。非事非不事。非有为非无为。非相非不相。非依非不依。非二非不二。非减非不减。非取非不取。如是入者。是则名为有为法体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为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为法故。起安慰心。有言无为法者。谓即此诸法无差别不生心非颠倒不分别离分别。是则名为无为法体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见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见故。起安慰心。有言正见者。谓入二不二相故。何以故。以不二体不异二体。二体不异不二体故。以即二体是不二故。若能如是入二不二。是名正见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嗔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嗔心故。起安慰心。有言无嗔心者。谓安隐事故。一切众生得入业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入波罗蜜道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入波罗蜜道故。起安慰心。有言入波罗蜜道者。所谓方便摄取般若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生诸佛家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生诸佛家故。起安慰心。有言生诸佛家者。谓功德庄严智慧庄严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发菩提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发菩提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发菩提心者。谓住大慈大悲心故。何以故。以得入于一切法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般若故。起安慰心。有言般若者。所谓有为无为之法无差别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方便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方便故。起安慰心。有言方便者。所谓摄取一切法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有障碍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有障碍行故。起安慰心。有言有障碍行者。谓五波罗蜜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障碍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障碍行故。起安慰心。有言无障碍行者。谓般若波罗蜜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有漏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有漏行故。起安慰心。有言有漏行者。谓见诸法行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漏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漏行故。起安慰心。有言无漏行者。所谓不见诸法行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有量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有量行故。起安慰心。有言有量行者。所谓有诸心相住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量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量行故。起安慰心。有言无量行者。所谓无诸心相行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有量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有量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有量智者。所谓观察阴界入因缘集是处非处观察方便相智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量作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量作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无量作智者。谓无作心行处所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有边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有边故。起安慰心。有言有边者。谓五波罗蜜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边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边故。起安慰心。有言无边者。所谓般若波罗蜜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自身能寂静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自身能寂静故。起安慰心。有言自身能寂静者。所谓观察无我法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身心寂静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身心寂静故。起安慰心。有言身心寂静者。所谓教化一切众生无疲惓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直心清净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直心清净故。起安慰心。有言直心清净者。所谓观察一切众生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观察一切诸众生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观察一切诸众生故。起安慰心。有言观察一切诸众生者。所谓观察一切众生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众生平等功德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一切众生平等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众生平等功德者。谓五功德波罗蜜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降伏悭嫉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降伏悭嫉心故。起安慰心。有言降伏悭嫉心者。谓能舍一切内外物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谄曲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谄曲故。起安慰心。有言不谄曲者。谓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供养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供养佛故。起安慰心。有言供养佛者。所谓依止供养住持能生诸佛出世法故。复能成就说法法故。为供养彼佛菩萨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供养如来智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供养如来智行故。起安慰心。有言供养如来智行者。谓为众生一切令住不退法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心口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心口行故。起安慰心。有言心口行者。谓令众生离口心过得清净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见魔业住佛业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见魔业住佛业故。起安慰心。有言不见魔业住佛业者。谓不见魔业教化众生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于诸佛如来常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信于诸佛如来常故。起安慰心。有言信于诸佛如来常者。谓诸佛常以无差别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于诸佛如来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信于诸佛如来恒故。起安慰心。有言信于诸佛如来恒者。谓信诸佛如来恒作一切佛行不休息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于诸佛如来净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信于诸佛如来净故。起安慰心。有言信于诸佛如来净者。所谓不空见闻念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于诸佛如来我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信于诸佛如来我故。起安慰心。有言信于诸佛如来我者。谓诸如来身无边故。身无边者。谓说如来无边身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安隐事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安隐事故。起安慰心。有言安隐事者。所谓为令一切众生护自身心逼恼事故。无有少法能生苦者而不受故。无有少法能生乐者而不舍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法无相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一切法无相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法无相者。谓无相体。何以故。谓以不取无相体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归依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归依佛故。起安慰心。有言归依佛者。所谓不作一切恶行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归依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归依法故。起安慰心。有言归依法者。谓归依法因缘集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归依僧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归依僧故。起安慰心。有言归依僧者。所谓远离爱憎心故。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菩提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菩提心故。起安慰心。有言菩提心者。谓起不可思议智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身无差别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身无差别故。起安慰心。有言身无差别者。谓过一切诸法相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无差别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信无差别故。起安慰心。有言信无差别者。谓信诸业及果报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三摩跋提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三摩跋提智故。起安慰心。有言三摩跋提智者。所谓观察入体智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无差别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法无差别故。起安慰心。有言法无差别者。谓法修行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善知识无差别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善知识无差别故。起安慰心。有言善知识无差别者。所谓不诳诸善知识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随顺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随顺法故。起安慰心。有言随顺法者。谓于诸法如实修行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惭愧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惭愧行故。起安慰心。有言惭愧行者。谓身口意业修善行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离爱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离爱心故。起安慰心。有言离爱心者。所谓能生未生善法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离嗔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离嗔心故。起安慰心。有言离嗔心者。所谓不失已生善法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防护自身他身善根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防护自身他身善根故。起安慰心。有言防护自身善根者。谓护令入业所作故。有言防护他身善根者。谓护令住大慈大悲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障碍解脱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障碍解脱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无障碍解脱智者。谓非二清净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于因缘诸法生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信于因缘诸法生故。起安慰心。有言信于因缘诸法生者。谓见诸因缘法体不生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诸法无住处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诸法无住处故。起安隐心。有言诸法无住处者。谓一切法无十方界差别处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诸佛如来如虚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诸佛如来如虚空故。起安慰心。有言诸佛如来如虚空者。谓佛无差别无依止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诸佛如来离心意意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诸佛如来离心意意识故。起安慰心。有言诸佛如来离心意意识者。谓诸佛得至自然智。以得无障碍智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同类推荐
  • 饮膳正要

    饮膳正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真徊玄章

    太上洞真徊玄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河岳英灵集

    河岳英灵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赵飞燕外传

    赵飞燕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意门拳谱易筋经贯气

    心意门拳谱易筋经贯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不二臣

    不二臣

    作为疯子和谄臣的女儿。祁太微逃过婚,放过火,杀过人,死的时候漂泊异乡,孑然一身。她拼尽全力爱上的,不过是场黄粱美梦。如今梦醒了从头再来,这种裙下之臣不要也罢。“抓住这只手,你就可以活命。”“活你个大头鬼啊。”做人真他娘一点意思也没有……
  •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普及课题的成果,列举了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的生平、职业生涯、新闻思想,其中有梁启超、王芸生、林肯·斯蒂芬斯 、亨利·卡迪尔·布列松等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这些人也正是中外新闻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这些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引。
  • 默爱无期:冰山校草很撩人

    默爱无期:冰山校草很撩人

    曾经有同学问过夏浅优一个问题:“浅优,如果你的闺蜜上了你的男朋友,你会怎么做呀?”夏浅……
  •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黑鱼千岁:叶广芩中篇小说新作

    黑鱼千岁:叶广芩中篇小说新作

    《黑鱼千岁》包括黑鱼千岁、第二篇老虎大福、第三篇山鬼木客、第四篇雨、第五篇雾、第六篇风、第七篇上镜、第八篇寂宽尼玛路、第九篇菜子坪手记、第十篇醒也无聊、第十一篇醉也无聊、第十二篇瘦尽灯花又一宵。
  • 必知的导弹火炮

    必知的导弹火炮

    本书主要讲了导弹火炮知识。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兮羽

    兮羽

    六界大战,无数的绝世强者纷纷陨落,南宫羽在混战中被至亲所暗害,被迫下至人间界,于一名孩童交融,两股灵魂在日积月累的冒险中,渐渐融合在一起...
  • 江山为赌,美人为谋

    江山为赌,美人为谋

    沈家的嫡女回来了,沈家快要病死的老太爷居然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归来的嫡女让很多人都心惊肉跳。赵连成很无奈,遇着了沈玉君是他这一生最无奈的事情。然而最后的最后,他宁愿舍掉好容易到手的江山,也要看她笑靥如花。不负如来不负卿,当初答应你的,我,做到了。
  • 狼的诱惑:老公,要定你!

    狼的诱惑:老公,要定你!

    “老婆,我喜欢这个姿势。”“银陌,你变态!”“不变态怎么生宝宝?”“……”都说他不行,谁知,婚后夜夜缠绵,行到不行,害她几天下不了床,他却乐此不疲:“老婆,我又研究出来一个新姿势,今晚,我们试试!”世人都知他宠她入骨,容不得别人觊觎,唯独她不知他真实身份,直到某日,他成了高高在上的霸主,冷漠宣布:"你不过是我玩过的女人。“
  • 笔梦叙

    笔梦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