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1600000002

第2章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大慈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大慈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大慈心者。所谓拔济一切众生诸苦恼故。所谓身心修集一切诸功德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大悲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大悲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大悲心者。所谓教化诸众生故。无有诸苦而不取故。无有诸乐而不舍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大喜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大喜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大喜心者。所谓得闻诸佛大事生欢喜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大舍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大舍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大舍心者。所谓菩萨离爱心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论义方便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论义方便故。起安慰心。有言论义方便者。谓入诸法无言语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忍辱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忍辱戒故。起安慰心。有言忍辱戒者。谓于一切众生不生嗔恨心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精进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精进戒故。起安慰心。有言精进戒者。所谓菩萨令诸众生住不退法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禅定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禅定戒故。起安慰心。有言禅定戒者。所谓菩萨令诸众生住禅支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般若戒故。起安慰心。有言般若戒者。所谓能令一切众生住诸善根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粗犷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粗犷戒故。起安慰心。有言不粗犷戒者。谓于一切佛法柔软心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悔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悔戒故。起安慰心。有言不悔戒者。所谓善作所作业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憍慢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憍慢戒故。起安慰心。有言不憍慢戒者。所谓教化一切众生故。所谓佐助一切众生所作业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善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善戒故。起安慰心。有言善戒者。所谓教化一切众生。能忍众生骂辱嗔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摄受法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摄受法戒故。起安慰心。有言摄受法戒者。谓信诸法空解脱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佛三昧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佛三昧戒故。起安慰心。有言佛三昧戒者。谓于一切众生得平等心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苦谛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苦谛智故。起安慰心。有言苦谛智者。所谓诸阴不生智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集谛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集谛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集谛智者。所谓断除诸爱智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灭谛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灭谛智故。起安慰心。有言灭谛智者。谓不生诸有无明使智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道谛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道谛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道谛智者。谓得诸法平等不颠倒智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观察自身过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观察自身过故。起安慰心。有言观察自身过者。谓观察自戒自心寂静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能护他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能护他心故。起安慰心。有言能护他心者。谓见他过不生嗔恨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善软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善软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善软心者。谓教化众生不疲倦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嗔恨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嗔恨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不嗔恨心者。谓于一切众生不生恶心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观察自身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观察自身故。起安慰心。有言观察自身者。谓观无我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乃至无有微少烦恼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乃至无有微少烦恼故。起安慰心。有言乃至无有微少烦恼者。所谓身业善寂静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生法忍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生法忍故。起安慰心。有言无生法忍者。谓证寂灭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灭法忍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灭法忍故。起安慰心。有言无灭法忍者。谓证无生法忍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身念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身念智故。起安慰心。有言身念智者。谓离身心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受念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受念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受念智者。谓息一切受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心念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心念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心念智者。所谓观心犹如幻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念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法念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法念智者。谓如实知一切法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根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信根故。起安慰心。有言信根者。谓于一切法中不依他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精进根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精进根故。起安慰心。有言精进根者。谓如实知一切法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念根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念根故。起安慰心。有言念根者。谓善作所作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定根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定根故。起安慰心。有言定根者。谓得心解脱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慧根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慧根故。起安慰心。有言慧根者。所谓现知一切法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信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信力故。起安慰心。有言信力者。谓过一切诸魔业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智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智力故。起安慰心。有言智力者。所谓远离无智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精进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精进力故。起安慰心。有言精进力者。所谓成就不退法地。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念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念力故。起安慰心。有言念力者。所谓住持一切佛法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三昧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三昧力故。起安慰心。有言三昧力者。所谓远离一切觉观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般若力故。起安慰心。有言般若力者。谓他不能降伏智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念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念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念觉分者。谓如实知念觉分诸法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择法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择法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择法觉分者。所谓照知一切法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精进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精进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精进觉分者。谓如实知一切佛法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喜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喜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喜觉分者。所谓三昧三摩跋提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猗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猗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猗觉分者。谓于一切佛法善作所作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定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定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定觉分者。谓平等觉一切法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舍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舍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舍觉分者。谓于诸圣法中不生乐着心故。于非圣法中不生厌背心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见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见故。起安慰心。有言正见者。谓入定位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觉分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觉分故。起安慰心。有言正觉分者。所谓远离分别异分别广分别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语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语故。起安慰心。有言正语者。谓于一切名字声响不生诸相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业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业故。起安慰心。有言正业者。所谓入一切法业果报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命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命故。起安慰心。有言正命者。所谓离诸求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修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修行故。起安慰心。有言正修行者。谓舍此岸到彼岸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檀波罗蜜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檀波罗蜜故。起安慰心。有言檀波罗蜜者。谓善教化悭嫉众生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尸波罗蜜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尸波罗蜜故。起安慰心。有言尸波罗蜜者。谓善教化毁禁众生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羼提波罗蜜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羼提波罗蜜故。起安慰心。有言羼提波罗蜜者。谓善教化嗔恨众生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毗梨耶波罗蜜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毗梨耶波罗蜜故。起安慰心。有言毗梨耶波罗蜜者。谓善教化懈怠众生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禅波罗蜜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禅波罗蜜故。起安慰心。有言禅波罗蜜者。谓善教化散乱众生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波罗蜜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般若波罗蜜故。起安慰心。有言般若波罗蜜者。谓善教化愚痴众生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摄受正法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摄受正法戒故。起安慰心。有言摄受正法戒者。所谓摄受诸菩萨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诸功德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诸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诸功德者。所谓供养诸菩萨摩诃萨故。为称十方诸菩萨名而赞叹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智功德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智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智功德者。所谓与诸菩萨增上智故。与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寂静功德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寂静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寂静功德者。谓入诸法平等不生高下心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见功德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见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正见功德者。所谓入一切法无初中后际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布施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布施故。起安慰心。有言布施者。所谓能舍一切法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持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持戒故。起安慰心。有言持戒者。所谓不起一切恶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忍辱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忍辱故。起安慰心。有言忍辱者。所谓信诸业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精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精进故。起安慰心。有言精进者。谓入一切功德不疲惓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禅定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禅定故。起安慰心。有言禅定者。所谓不住一切念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般若故。起安慰心。有言般若者。所谓现见诸法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摄取一切如来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摄取一切如来法故。起安慰心。有言摄取一切如来法者。谓直心摄取菩提心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如说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如说法故。起安慰心。有言如说法者。谓随如来言语智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念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念故。起安慰心。有言正念者。谓入诸法不忘念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意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意心故。起安慰心。有言意心者。谓如实知诸法次第意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坚固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坚固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坚固心者。所谓成就威仪行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去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去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去心者。谓入义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解脱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解脱故。起安慰心。有言正解脱者。谓证妙法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离烦恼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离烦恼心故。起安慰心。有言离烦恼心者。谓悔已起诸烦恼过故更不造作新烦恼故生善法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如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如行故。起安慰心。有言如行者。谓住成就菩萨行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作所应作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作所应作故。起安慰心。有言作所应作者。谓信空解脱故信诸业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远离恶心所求处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远离恶心所求处故。起安慰心。有言远离恶心所求处者。谓不作诸恶求于供养恭敬等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自赞毁他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自赞毁他故。起安慰心。有言不自赞毁他者。谓于自身不生实功德相。又于他身不毁不隐他实功德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实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实法故。起安慰心。有言实法者。谓于诸法不起相故不执着相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断除无明习气烦恼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断除无明习气烦恼故。起安慰心。有言断除无明习气烦恼者。谓本愚痴凡夫行不厌故不念声闻辟支佛地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随爱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随爱故。起安慰心。有言不随爱者。谓未生诸恶不善法令不生故。已生诸善法令不散灭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显现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显现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显现智者。谓证圣谛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直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直心故。起安慰心。有言直心者。谓不分别圣道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生异身相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人不生异身相故。起安慰心。有言不生异身相者。谓离增恶法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先意语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先意语故。起安慰心。有言先意语者。谓先发语言善来故及慰喻言来无疲劳诸难疾等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障碍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障碍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无障碍智者。所谓十方一切世界世间之业出世间业诸论伎术自然知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于诸业中无疑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于诸业中无疑智故。起安慰心。有言于诸业中无疑智者。所谓远离常见断见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言语说言语说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言语说言语说故。起安慰心。有言无言语说言语说者。谓离心意意识念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界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法界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法界智者。谓不离一切诸法法界不二智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心远离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心远离故。起安慰心。有言心远离者。所谓无相于诸观中不着相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障碍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障碍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无障碍智者。谓边无边清净智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说言语意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说言语意故。起安慰心。有言说言语意者。谓依胜愿力回向诸善根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柔和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柔和法故。起安慰心。有言柔和法者。谓令一切众生信善事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离诸业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离诸业故。起安慰心。有言离诸业者。谓知诸见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归依佛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归依佛故。起安慰心。有言归依佛者。谓不毁犯如来戒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归依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归依法故。起安慰心。有言归依法者。谓不谤法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归依僧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归依僧故。起安慰心。有言归依僧者。谓观察戒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憍慢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憍慢故。起安慰心。有言无憍慢者。谓于一切众生生尊重心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恨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恨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不恨心者。谓离心热火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谀谄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谀谄故。起安慰心。有言不谀谄者。谓离饮食诸供养等。为他作恩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离妄语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离妄语故。起安慰心。有言离妄语者。谓教化众生不取不舍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为利养语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为利养语故。起安慰心。有言不为利养语者。谓圣种成就满足头陀诸功德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正命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正命故。起安慰心。有言正命者。谓摄受法故无有少苦而不受故无有少乐而不舍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有同侣独行处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有同侣独行处故。起安慰心。有言无有同侣独行处者。谓离语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乐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法乐故。起安慰心。有言法乐者。所谓怖畏三界苦故所谓不失菩提心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离九种事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离九种事故。起安慰心

有言离九种事者。谓离九种众生住处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寂静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寂静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寂静心者。谓心不悔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奢摩他修行功德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奢摩他修行功德故。起安慰心。有言奢摩他修行功德者。谓心柔软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心不放逸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心不放逸故。起安慰心。有言心不放逸者。谓不放逸戒故行戒见毁过一切诸见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诳天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诳天人故。起安慰心。有言不诳天人者。所谓不舍菩提心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修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修行故。起安慰心。有言修行者。谓与诸众生安隐乐故安隐事上首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鄙恶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鄙恶行故。起安慰心。有言不鄙恶行者。谓善调伏心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切众生作弟子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一切众生作弟子故。起安慰心。有言一切众生作弟子者。谓与一切众生作弟子故一切众生有所作业助彼作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随顺伏从一切众生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随顺伏从一切众生故。起安慰心。有言随顺伏从一切众生者。谓于福田无憍慢心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求法成就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求法成就故。起安慰心。有言求法成就者。所谓教化一切众生不疲惓故及得清净佛国土故能增上故常求戒闻法故不取布施不舍悭嫉不取持戒不舍毁禁不取忍辱不舍嗔恨不取精进不舍懈怠不取禅定不舍觉观不取般若不舍愚痴不取善根不舍不善根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尊重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尊重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尊重心者。所谓于法如实修行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于法师所尊重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于法师所尊重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于法师所尊重心者。谓于法师生佛想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恶口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恶口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不恶口心者。谓作言语摄取众生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嗔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嗔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不嗔心者。谓入诸业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Abraham Lincoln

    Abraham Lincol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世傻王妃

    绝世傻王妃

    她是世界异人组织最后一名成员,不幸遇难身亡,穿越到一个已死去的小乞丐身上。凭着当面笑呵呵,背后摸家伙的原则,一年之内,不仅脱贫致富,还占山为王,雄霸“一方”。可是,居然有人比她更阴险,把她暗算事小,还把她抢进了宁王府。什么?她是他们的傻王妃?还上天入地都别想逃?靠!也不看看她是谁,惹了她还想让她逃?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若不把这富丽堂皇的王府变成她的贼窝,岂不是太对不起这些鸟人的“垂怜”?片段一:“明妃娘娘,那个傻子把王府到处都布满了老鼠夹子,伤了好多人,还把几个姨娘都伤了,现在府里的人连门槛都不敢跨。”“一个傻子而已,能闹得起多大事?多找几个人把老鼠夹子收了就是。”“可是…可是…”“可是什么?没用的东西,收几个老鼠夹子还怕成这样,以后这日子还长着,难道你们都…啊…是什么东西夹着了我的脚…天杀的,是个老鼠夹,痛死我了…”片段二:“过来,乖,快叫我夫子。”谦谦君子满带爱心地招手。少女歪着头,含着手指,一脸傻笑地学着谦谦君子的语气勾勾手指,“过来,乖,快叫我夫子。”谦谦君子耐着性子,“叫我夫子。”少女有模学样,“叫我夫子。”谦谦君子脸一黑,“我是夫子。”少女仍傻:“我是夫子。”谦谦君子觉得应该换一种方式:“你是夫子。”少女拍手大笑,“听到没有,他说我是夫子,现在大家都得听我的,下学啰…”谦谦君子一把捂住她的嘴,叹了口气,“好吧,别闹了,你不是夫子,我也不是夫子。”少女色眯眯地盯着他,嘴里流着口水,“你不是夫子,我也不是夫子,那你是谁?”谦谦君子盯着从指缝里溢出来的口水直皱眉,语气变得阴阴沉沉,“我是谁?把夫字变一个字就知道我是谁。”少女一拍脑袋,“啊,把夫子变一个字就是夫君,哈哈,原来你是我夫君…”谦谦君子终于忍无可忍,一巴掌就拍了下去,恶狠狠道:“夫子变一个字是老子,老子的地盘老子作主,你这死丫头山大王不当装傻子,看我今天怎么修理你这个假傻子…”
  • 回到大明当才子

    回到大明当才子

    总之一句话,张大少爷确实是一位非常非常难得的好人,谦谦君子,绝对算得上大明朝的道德楷模!当然了,不遭人妒是庸才,张大少爷兼张大探花再是好人,总有一批心胸狭窄、心理变态、居心叵测、缺乏教养的宵小鼠辈对他是百般诋毁、万般污蔑——至少建奴们和包衣奴才们就没一个能看张大少爷顺眼的。为什么呢?因为咱们的张大少爷活生生的毁了大清天朝入主中原!赤果果的毁了康乾盛世!恶狠狠的毁了被包衣奴才无比吹捧大清十二帝啊!
  • 报告,这个人有毒

    报告,这个人有毒

    “银白死神狄安娜,黄金羽翼阿波罗,黑暗假面普路托,玫瑰誓约维纳斯。疾风和弦墨丘利,深蓝哀嚎尼普顿,丰饶吐息塞尔斯,胜利权柄密涅瓦。不朽战魂马尔斯,烈焰锻锤伏尔甘……”“对不起,为何每次开战前一定要念这么多奇怪的名字?”“因为继承这些‘称号’的英雄会保佑我们,赐予我们力量。”“但是没念完敌方就打过来了怎么办?”“……愚蠢的人类。”——十三本以为自己会像普通员工一样,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直到宇宙毁灭,时间枯竭。然而某天,爱丽舍乐园中来了个人类。
  • 狼性管理法则

    狼性管理法则

    狼是“稳准狠”的动物,身处动物世界的狼群具备了一个优秀团队的所有特征。他们方向明确,特别是在捕猎的时候,狼也被公认为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纪律的族群,他们善于交流,最关键的是,狼拥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
  •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我们渴望成长,父母却在我们的叛逆中渐渐老去,或许你早已在忙碌中忘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但在品读一路开花文字的同时,总能让你忆起那些尘封心底已然模糊的画面。《目送您老去的背影》为当红青春作家一路开花最新力作,以爱之名,体悟人生。作者以平凡却感人的故事,质朴又温暖的笔触,向我们展开了生活中那绚烂深情的亲情画卷。你有多久没有回家?有多久没有看望父母?本书带你重回心灵最柔软的角落,找回那份久违的感动,学会如何爱,如何表达爱。
  • 中外探案推理故事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外探案推理故事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共收有400个侦探推理故事,完全按照福尔摩斯的四大思维进行归类定位,但每个侦探故事却不是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因为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图书市场上各种版本很容易找得到),而是从每一个思维出发,进行了主题的再选择再开掘。这些故事有古有今,有中有外,里面包涵较广,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大侦探、大警官,也有不为人们所知的小侦探、小警官,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运筹帷幄的智慧、敏锐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掌握多种技能的科学知识、无所不知的百科万事通。
  • 年十八

    年十八

    你好,我叫年十八,过年的年,腊月十八的十八,你什么时候出生就是你的生日,我什么时候被捡起来,就是我的生日,很明显,也是我的名字。五个少年,都是年十八的故事
  • 风侵星芒

    风侵星芒

    一次偶然的遭遇……一次惊天的逆转……这里有着男儿的热血!看他怎样在这以星之气为主的异界里崛起!美女、御姐、萝莉……这里也有着男儿的放荡不勒!
  • 爱你在心口难开

    爱你在心口难开

    苏茶想,她爱了顾乔博十年,结婚三年却换来了无穷无尽的折磨,小三登堂入室,阴谋诡计的陷害,却抵不过他的一句话,“我娶你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我要报复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