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1200000042

第42章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補遺

台州府天台山上雲峰無盡祖燈禪師

四明王氏子。初見口溪詠於天寧。繼參方山寶。師資契合。尋卓錫上雲峰。影不出山者五十載。洪武己酉二月八日。示微疾。夜將半。顧左右曰。天向明乎。曰未也。或曰。和尚正當此際何如。師破顏笑曰。昔德山坐疾。僧問還有不病者麼。德曰。有。僧曰。如何是不病者。德曰。阿[口*耶]阿[口*耶]。恁麼喚作病得麼。眾無語。師曰。色身無常。早求證悟。時至吾去矣。侍者執紙乞偈。師曰。終不然。無偈便未可死耶。侍者請益堅。乃書曰。生滅與去來。本是如來藏。拶倒五須彌。廓然無背向。投筆端坐而逝(瑞巖寶嗣大鑑下第二十三世)。

太原府臺山妙峰福登禪師

山西平陽徐氏子。從蒲州萬固朗出家。有願行普賢行。始於讚嘆寺立禪。三載。遇異僧。指示曰。普賢行。乃潛行密用。調一切心。非勞筋苦骨之謂也。師遂南遊金陵。參雲谷。谷拈念佛是誰話。令參。同憨山清。北游參徧融。圓嘯巖寶大千潤諸公。萬曆初。再參大千於少林。一日請益千曰。九年面壁。坐耶。非坐耶。千曰。坐不坐兩頭語。須知旋嵐偃嶽。就中原自不遷。師不解。問憨曰。物不遷耶。憨曰。諸法元無去來。遷箇甚麼。師有省。隱居臺山。獲文殊摩頂授記。豁然大悟。道望隆重。至有猛虎引路。菩薩送燈。建橋梁。修梵剎。功行多不及錄。神宗夢師像。徵赴京。賜紫衣師號。示寂。塔於臺山。勅封真正佛子(佛巖際嗣。大鑑下第二十三世)。

夔州府白馬寺儀峰方彖禪師

達州羅氏子。參金佛山雲菴。菴令看如何是鬼神覷不破之機。三年有省。出峽徧謁知識。結茅雙溪。一日午炊。聞甑作聲。大悟作頌曰。三玄三要沒來由。用盡機思無處求。驀地一聲何所作。白雲青峰齊點頭。齊點頭。南嶽天台輸一籌。又曰。二八女子嫁新郎。續麻捻線一如常。稱家豐儉隨時過。嬾插堂前一炷香。甞游浙。居杭之清平山。聞谷印甞依之。一日師舉青峰丙丁童子來求火話。詰之曰。青峰恁麼道。法眼亦恁麼道。為甚麼有悟不悟。印曰。初以識心湊泊。所以不悟。後乃直下承當。故能大悟。師遽舉拳揮案。厲聲曰。恁麼則汝今大悟耶。印擬議。師便痛罵趂出。印直得汗流夾背。繇茲憤志力參。萬曆壬辰。師歸白馬。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兩頭燒火一頭煙。師手中。常執一鼗鼓。一面書矗字。一面書犇字。凡應機多舉而搖之。示寂。塔於龍神山(佛巖際嗣。大鑑下第三十三世)。

杭州府苕溪真寂聞谷廣印禪師

別號掌石。嘉善周氏子。父珊。母趙氏。夢神率甲士護門。覺而生師。兒時左眼角。常有塔影。父命習儒。不願。乃送杭開元剃染。一日指法界圖。問其師曰。十界從心生。心從何處生。師不能對。時儀峰結廬清平山。師往參理前問。峰曰。汝要會。須從妙悟始得。乃令看雲門露字。久之。閱七賢女遊屍陀林話。忽有省見峰。峰舉丙丁童子來求火話。詰師曰。青峰法眼。一般恁麼道。為甚有悟不悟。師曰。初以識心湊泊。所以不悟。後以直下承當。乃大悟也。峰舉拳揮案。厲聲曰。恁麼則汝大悟耶。痛罵驅出。師直得白汗夾背。自是益力參。年二十四。會峰還蜀。師乃秉具雲棲。次謁無幻。單丁法華山。禁足白雲峰下。共十年。於亮座主參馬祖因緣未決。一日覩黃瑞香花。忽大悟。述偈曰。却是虗空講得經。碌磚瓦礫正堪聽。向來扭揑孃生鼻。錯認葫蘆作帝瓶。於是出山。圓戒雲棲。因深得雲棲之至。

到龍池。適池負暄堦下。師曰。和尚在那裡。池曰。恰好不在。師便作禮。池携手入坐定。池曰。昨日上堂。舉黧奴白牯話。進語者。皆不愜老僧意。子。試道看。師矢口曰。三世諸佛不知有。黧奴白牯却知有。從來迷悟不相干。如何教他出得手。池又舉托盋話令頌。師頌曰。末後句有也無。德山父子太誵訛。同條生不同條死。活得三年恨轉多。池喜甚。師辭行。池門送。驀詰曰。如何是密啟其意。師曰今日不打宜興轉。池呵呵大笑。師便行。於是。首眾坐禪徑山。連居永慶諸處。萬曆壬子。興復真寂。戊午。退隱楚之黃安建之寶善。晚復歸真寂。

示眾。徑山啟此禪期。要你人人領荷。須知本自圓成。實無功夫可做。六門晝夜放光。照徹山河萬朵。更欲直下承當。豈止全身話墮。雖然。覓他不著却。又同行同坐。眉毛祇在眼上。饅頭定是麵做。直饒體貼得來。早是覿面錯過。老實告報諸兄。泥多。自然佛大。汝若再要如何。看取老僧。下座。

戒壇示眾。諸大德。戒是何物。受者是誰。會須從苗辨地。見水知源始得。祇如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當恁麼時。且道。有言說無言說。若道無言說。孤負世尊。若道有言說。曾說箇甚麼來。向者裡開得一隻眼。放出大光明。方明得究竟尸羅。無作梵行。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三世悉空寂。無作業者。無受報者。此中何法名為梵行。尚不見有身心。孰為持犯。所以高沙彌道。長安雖閙。我國宴然。大珠道。身口意清淨。是名佛出世。身口意不淨。是名佛滅度。是則定共道共。有作無作離心。則別無有矣。諸大德。盲龜值木。際遇實難在。當發希有想。生歡喜心。勇猛堅強。必在此席。發起無作妙善戒體。庶於順逆境界。若身若心。任運不犯。而五分法身。當從茲建立矣。

對曹安祖大參靈小參。無有涅槃佛。亦無佛涅槃。以證無生者。未始有生死。而亦同夫生死者也。於戲。公以預知緣盡。灑然長往。且道。是生耶死耶。五十年。剎那一夢。延耶促耶。曹居士惺惺著。你向來參詳博問。息慮安禪。所求者為何事。還記得麼。靈山有一機。少林無半語。覿面露堂堂。分明為君舉。會不會。清風拄杖頭。知不知。白雲千萬里。伏惟珍重。

除夕小參。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即今是年盡。月盡日盡之時。正是智窮力竭處。者裡。雖轉輪天帝。不能用其威福。可不懼哉。祇如遷上人。昨日尚語笑歡呼。今日向甚處去也不可道。本自不生。今亦無滅。必須討箇真實落處始得。若是生不知所從來。死不知所從去。必須奮起新鮮意志。定不似今年因循。仍前錯過。將箇本參話頭。頓在胸中。生與同生。死與同死。直待打破漆桶。那時出來方好道。生也不道。死也不道。為甚不道不道不道。還會麼。風光人不覺。已入後園梅。參。

舉玄沙答僧。我是謝三郎話。頌曰。月滿蘆花雪滿舟。小舠輕汎自悠悠。金鱗忽向波間躍。拋下絲綸用直鈎。

牧牛頌雙泯曰。杳杳人牛不見踪。一團秋月烱高空。可中若問還源旨。風落巖花點翠叢。

有答古岑嶧四問語。答六觀十問語。答志西二問語。答心城五問語。答心涵灜六問語。皆精妙入神。非過量人。不能有此。

崇禎丙子臘月十七。示寂。塔全身於孔青山之陽。壽七十一。臘五十八(白馬彖嗣。大鑑下第三十四世)。

韶州曹溪憨山德清禪師

字澄印。全椒蔡氏子。七歲。見叔母生子。又見叔死。即抱生死去來之疑。年十二。禮南京報恩寺西林寧公為師。時嘉興雲谷。會住棲霞報恩。師執侍甚勤。谷開發悟明心地。師即請西林剃落。盡燒所習外學。謁無極受具。聽講華嚴玄談。有省。乙丑。谷結禪期於天界。舉師入堂。示以向上巴鼻。辛未。辭谷北遊。谷曰。吾之大法。在汝肩頭。慎勿容易。邸中閱物不遷論。至梵志出家頓了旋嵐偃岳之句生死去來之疑。乃作偈曰。生死晝夜。水流花謝。今日乃知。鼻孔向下。乙亥。禮文殊。結茅五臺之龍門。匡山徹空。雲棲蓮池。相繼入山。與師語契。辛巳仲冬。慈聖皇太后。為神廟。建祈儲道場。於五臺大墖寺。百有二十二日。師與妙峰。主其事。壬午八月。光廟誕生。癸未春。遁居東海牢山。恢復那羅延窟。慈聖再徵不得。甲申。乃得師。輒賜內幣。師倣古矯詔賑饑事。以賑山東民。丙戌。慈聖頒藏經。布金造寺。賜額海印。丁亥。工竣。即開爐鞴。己丑。請藏至南京報恩。感寶塔放光。乙未。方士流言侵攘。逮赴詔。獄按驗無實。坐以私創寺院。戍雷州衛。道出江西。鄒元標。迎至鐵佛菴。與師一語投契。頓翻前案。丙申。禮六祖。抵戍。寓城西坡公亭。雷州饑癘。師收埋骸骨萬計。建盂蘭會。說幽冥戒。天大雨。癘隨止。戊戌。修曹溪通志戒。靈通侍者酒。歸侵田斥僦舍。屠門酒肆。皆為寶所。大鑑之道。勃焉中興(雲谷會嗣。大鑑下第三十二世)。

洪都翠巖古雪真喆禪師

甌寧陳氏子。生萬曆甲寅。父之奇。為邑庠生。甞謂人曰。吾先代。多好善樂施。後世子孫。必有起者。觀此子。沉潛溫敏。動止有則。似非常兒可比。因名國賓。稍長。隨父讀書山寺。喜聞梵唄之聲。年十六。矢志出世。投黃巖體空薙染。一日閱中峯警策歌。恍然自得。即事徧參首謁覺浪盛。甞疑青州布衫話。次參天童。相見次。便問。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棒喝交馳。合明何事。童便打。師曰。明知生是不生之法。為甚被生死之所流轉。童打云。還知麼。師曰。便恁麼去時如何。童曰。賺殺闍黎。由是。死心座下。執侍者事。每請益。童。唯大棒打出。二六時中。猶如木人。日則隨眾作息。夜則倚柱為牀。尋出山。參雪嶠永覺雪關爾密諸老。皆蒙器重。久之。復還天童。童屢勘騐。知其見諦穩密。喜曰。汝今方作得老僧侍者。未幾。出住洪都翠巖。遷建寧黃巖白法建州佛頂。所在法席稱盛。

上堂。佛祖頂[寧*頁]一機。佛祖罔測。天人脚下一著。天人莫知。沒蹤跡處。萬象[袖-由+從]然。正見聞時。纖塵不立。所以道。聖名凡號。總是虗聲。殊相劣形。皆為幻色。若是大丈夫漢。有殺人不貶眼底作略。直下承當。便可橫揮寶劍。獨據寰中。截斷葛藤。掀翻窠臼。二六時中。壁立萬仞。見佛見祖。如生冤家。偶然道箇佛字。漱口三日。特地說箇受戒。掩耳而趨。到者裡。聖解尚不生。況復更隨世間喜怒哀樂。殺盜淫妄。貪瞋癡等。習氣所轉。所以道。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且道。如何是無生底句。寶山一寶親披露。徧界騰輝不染塵。

上堂。今朝臘月十五。屋角梅花正吐。長連床上衲僧。承當切忌莾鹵。不莾鹵。焦尾大虫原是虎。喝一喝。

小參。若論此事。譬如野火燒山。一般星星之火。順風一吹。縱使萬壑千峯枯枝腐艸。一時鞠為灰燼。且道。燒盡後如何。青山依舊白雲中。

小參。一期曾未竟。心識已紛飛。壁角抄方語。閒房話別離。曲談猶夢夢。直指謾孜孜。珍重參玄客。精神莫浪施。

問。如何是死句。師曰。嘉州大象。陝府鐵牛。如何是活句。師曰。陝府鐵牛能哮詬。嘉州大象念摩訶。

問。如何是藏身處沒蹤跡。師曰。月落潭無影。如何是沒蹤跡處莫藏身。師曰。雲生山有衣。

問。趙州道。佛之一字。吾不喜聞。是如何。師曰。一翳在眼。空花亂墜。

問。丹霞燒木佛。意旨如何。師曰。因風吹火。用力不多。院主眉鬚墮落又作麼生。師曰。不因夜來雁。爭見海門秋(密雲悟嗣。大鑑下第三十五世)。

王臣(附)

宋太宗帝

一日幸相國寺。見僧看經。問曰。是甚麼經。僧曰。仁王經。帝曰。既是寡人經。因甚却在卿手裡。僧無對(雪竇代云。皇天無親。唯德是輔)。

幸開寶塔問僧。卿是甚人。對曰。塔主。帝曰。朕之塔。為甚麼卿作主。僧無對(雪竇代曰。合國咸知)。

一日因僧朝見。帝問。甚處來。對曰。廬山臥雲菴。帝曰。朕聞。臥雲深處不朝天。為甚到此。僧無對(雪竇代云難逃至化)。

僧入對次。奏曰。陛下還記得麼。帝曰。甚處相見來。奏曰。靈山一別。直至如今。帝曰。卿以何為驗。僧無對(雪竇代曰。貧道得得而來)。

京寺回祿。藏經悉為煨燼。僧欲乞宣賜。召問。昔日摩騰不燒。如今為甚却燒。僧無對。

(雪竇代曰。陛下不忘付囑) 帝甞夢神人報曰。請陛下發菩提心。因早朝宣問左右街。菩提心作麼生發。街無對(雪竇代曰實謂今古罕聞)。

智寂大師。進三界圖。帝問朕在那一界中。寂無對(保寧勇代曰。陛下何處不稱尊)。

一日朝罷。帝擎盋。問丞相王隨曰。既是大庾嶺頭提不起。為甚麼却在朕手裡。隨無對。

宋徽宗帝

政和三年。嘉州巡補官奏。本部路傍。有大古樹。因風摧折。中有一僧禪定。鬚髮披體。指爪遶身。帝降旨。令肩輿入京。命西天總持三藏。以金罄出其定。遂問何代。僧曰。我乃東林遠法師之弟。名慧持。因遊峩嵋。入定於樹。遠法師無恙否。藏曰。遠法師晉人也。化去七百年矣。持不復語。藏問。師既至此。欲歸何所。持曰。陳留縣。復入定。帝製三偈。令繪像頒行。偈曰。七百年來老古錐。定中消息許誰知。爭如隻履西歸去。生死何勞木作皮。藏山於澤亦藏身。天下無藏道可親。寄語莊周休擬議。樹中不是負趍人。有情身不是無情。彼此人人定裡身。會得菩提本無樹。不須辛苦問盧能。有官人。入鎮州天王院覩神像。因問院主曰。此是甚麼功德。曰護國天王。曰祇護此國。徧護餘國。曰在秦為秦。在楚為楚。曰臘月二十九日。打破鎮州城。天王向甚處去。主無對。

黃山趙文孺居士

有偈曰。妄想元來本自真。除時又起一重塵。言思動靜承誰力。仔細看來無二人。

金華府義烏文獻黃潛居士

字晉卿。元天曆年。詔天下僧儒善書者。集杭州淨慈。泥金書大藏經。士亦預焉。每食必與眾僧共。有別為治具則不樂。不食而去。甞題懸崖墨蘭曰。嫋嫋春風一樣吹。託身高處擬何為。從他自作顛倒想。要見懸崖撒手時。又題東坡像曰。五祖禪師世外人。娑婆久已斷生因。誰將描邈虗空手。去覓當年身外身。題山谷像曰。笑殺當牛老晦堂。相逢剛道桂花香。披圖面目渾依舊。鼻孔何曾有短長。士以文章名世。蔚為一代儒宗。以其造詣入微。不覺冥符聖意。況與僧雜處。不肯自異。亦可尚矣。

建康府待詔沈士榮居士。洪武中。為翰林院待詔。甞著續原教論辯解一十四篇。其論略曰。人之為類不同。故聖人之教不一。此教之迹所以異也。然。為善不同。同歸於治。窮其至妙。不出一心。此教之理所以同也。此心也。此理也。天下未甞有異也。迹之雖異。若推而極之。必當致其同也。又曰。若得本忘末。不為迹之所惑。研窮心性之原。直趨至善之地。則殊途同歸。無有彼此之間矣。又曰。是心也。變而不動。死而不滅。斯理之明。昭如皎日。且安得而自蔽歟。若人識此心悟此理。在儒為真儒。在僧為聖僧矣。心昏理迷。莫知所往。本之既失。諍論復何益哉。又曰。儒者。志在排佛。故作人死斷滅之說。以破生死論迴之論。不知反違周孔聖人之意。甚則撥無因果。廢滅天理。以造物歸於無知。善惡皆無果報。至仁夭暴壽。敬慎蒙禍。淫佚獲福。小人儌倖。君子無辜。不明前因。曲為之說。理則不通。障正知見。惑亦甚焉。又曰。自漢以來。經書迭至究其指歸。誠所謂窮心性之原。入至善之地者也。又非但文字而已。至如日月雲霞。飛潛動植。色聲香味。而咸臻妙理。此教之體也。得失違順。生死苦樂。事物遷流。而常住真性。此教之相也。文音語默。食作動息。威儀典章。而隨機普應。此教之用也。具是三者。其道大行矣。孰能排而毀之。拒而絕之乎。智者。體吾佛之理。觀孔聖之道。性理之學。益加詳焉。而勸善戒惡之文。尤為緊切。大有功於名教。豈可自生違背。蔽吾心之良知也哉。

其觀心解略曰。心該萬法。法徹心源。至理難知。觀心斯得。故。世尊初成正覺。嘆曰。奇哉我今普見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葢。人由迷此心體。不知反求。外為六塵所惑。內生沉掉二病。是以。局促無知。偏僻異見。唯佛如來。返觀此心。頓悟本性。成等正覺。故。於世間無量百千法門。出世間無量百千法門。莫不洞明無礙。廓徹無違。故號三界大師十方慈父。今儒者。尚不自識本心。豈能以心觀物哉。又曰。葢不識自心。則其本已失。安能觀物明理哉。又曰。虞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此心學之源也。人心妄想也。由執著顛倒故危。道心天理也。非思議之所能及故微。精者不昧。一者不雜。由無思故不昧。無為故不襍。乃能盡其至誠。固守此中道也。中者。即中庸之中。在心而不在物。在內而不在外。子思所謂喜怒哀樂未發者是也。子思但以情識未動。即是中義。與吾佛一念無生之理相近。止欠悟耳。儒者釋中曰。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乃已發中節之和也。便違子思之意矣。葢喜怒哀樂未發之時。無有形相可見。豈有偏倚過與不及之事乎。又曰。彼既不知觀心之妙。徒欲以徧計之妄心。觀物以窮理。譬如塵鏡未磨。水漩未止。擬求鑒物。未之有也。自不知此理在內。惟務外求。故。學解益多。去道愈遠矣。又曰。一日觀心證理。則天下萬物萬事之理。皆貫通焉。夫子亦曰。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則亦求其在內者矣。

其內教外教辯略曰。教有內外不同故。造理有淺深之異。求之於內。心性是也。求之於外。學解是也。故心通則萬法皆融。著相則目前自昧。嗚呼。外求之失。斯為甚矣。今儒學之弊。浮華者。固以辭章為事。純實者。亦不過以文義為宗。其視心學。則皆罔然也。宋之大儒。深知其病。又知吾心上工夫為有本。是當敦本抑末。以斥其言語文字之非。可也。何自為矛盾歟。又曰。昔者聖人。皆以內學為本。而推其用於外。後世文儒務外。遂不知有心學之源。乃以學解為事。惟宋河南之學。始言性理。而有實踐之跡。然但知心之用。而不究心之體。遂不知養未發之中。又昧太極之理。在兩儀未判之先。或以物理為性理故。本末體用。於是乎不明。而堯舜周孔之道微矣。又曰。悟則謂之內。解則謂之外。此內教外教。所以不同也。儒者。專用力於外。凡知解所不能及者。不復窮究故。不知允執厥中之道。天理流行之處。皆在思慮不起。物欲淨盡之時。履踐雖專。終不入聖人之域矣。

其作用是性解略曰。大覺無思。乃徧知於世界。識情有著。徒妄起於塵勞。佛與眾生。本同一體。但因迷悟。見有殊途。佛性只在眼耳鼻舌之間。妙用不離見聞覺知之際。直是一塵不受。一法不舍。名為直至道場。頓見本來面目。又曰。經云。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若無心體會。則森羅萬象。一鑑昭然。此按指發光。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也。若說是性。即是認著影子。使毫釐繫念。瞥爾情生。業相宛然。仍前迷倒。此舉心塵起。所謂六根纔動。被雲遮也。到此著力不得。又曰。三代而上。未有佛可名。惟聖帝繼天立極。推本於天。言人得此明覺知理。於天故曰。天命之謂性。性者。言人皆以此明覺為體也。率依此覺性。而常不昧。謂之道。修者。即養其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也。中者。私欲未起之時。純乎天理者也。私欲未起。則無思無為。寂然不動。寂者。誠也。至誠無思。故曰。道不可須臾離也。繼之以戒謹恐懼。不覩不聞之際。不使隱微之或動。皆是養此未發之中。常覺不昧故。發為中節之和。則仁義禮智。不待思而中矣。斯所以為教後章。言誠者寂也。明者覺也。寂而覺。曰天之道。覺而寂。曰人之道。皆修道之義也。又曰。聖人得此理。乃立世間治教之法。吾佛得此理。乃立世間出世間解脫之法。儒門但明天人之道。吾佛則明四聖六凡之道。若盡天人之道。則可以趨佛道矣。其於性理不明。則天人之理。有所不明。又安能究佛氏之理乎。士。識遠材全。深達法相。議論縱橫無礙。剖發幽覗直明心宗。而辭旨尤善巧精妙。其曰續原教。亦可謂克纘鐔津之緒者哉。

鑷工張生

諱德。鄞之下水人。世為大慈供堂。隨眾聽法有省。值大雪。有團雪作佛形像。眾皆述偈。生亦隨占一偈曰。一華擎出一如來。六出團團笑臉開。識得髑髏元是水。摩尼宮裡不投胎。

同类推荐
  • 花名宝卷

    花名宝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摩诃僧祇律

    摩诃僧祇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通关文

    通关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 Burlesque Autobiography

    A Burlesque Autobiograph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红楼梦(最爱读国学书系)

    红楼梦(最爱读国学书系)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红楼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
  • 绝色凤帝

    绝色凤帝

    苏含笑,当朝太女,号称大雍第一绝色一一绝顶好色!当21世纪黑榜第一杀手笑罗刹含笑莫名其妙地夺舍重生到这么一具身体上,极品纨绔、好色成性、京城恶霸一一含笑从此开始了背黑锅还情债收拾烂摊子的倒霉人生。然而,女皇的纵容,凤后的怂恿,父君的忧伤,姐妹的沉默,一桩桩似是有意又似无意的巧合,这个一无是处的原太女好像也不是那么简单?背后,竟然隐藏着另一个惊天的秘密…阴阳双脉,绝死逢生,青莲寒玉,玄冥朔天。终于,当所有人渐渐发现…纨绔原来不纨绔,色女才是真君子。韬光隐晦十六载,一朝鸣动天下惊!苏含笑:我最喜欢的人?那还用问么,当然是我自己!我最喜欢的事?嗯…果然还是,微笑着送你下地狱!天下?夺过来玩玩也不错,不过后宫嘛…除了我认定的男人谁也别想进!当强盛的大雍帝国盛极而衰,大陆烽烟四起;当玲珑金鼎重新问世,掀起一片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且看新生的苏含笑谈笑指点江山,再度一统天下,中兴大雍!【本文女尊+男生子+np,雷者慎入!】·推荐青墨的完结文:《凤唳九霄》《重生之侯门邪妃》
  • 天骄霸主

    天骄霸主

    最早的不信鬼神的唯物主义者,死后到了确实存在的幽冥界,传说中的阎王没了,黑白无常不知到哪里去溜达了,孟婆也可能偷偷的跑去喝自己煮的汤了,幽冥界陷入了纷乱的纷争中。这个唯物主义者该怎么办?
  • 重生之这个青梅有点拽

    重生之这个青梅有点拽

    重生前,奶奶不疼,哥哥不喜,二叔二婶对她恨之入骨。钟离:呵呵,没关系。这一世,奶奶依旧不疼,哥哥照旧不喜,二叔二婶对她依旧如此!钟离:呵呵,也没关系。大白,去!咬死他们!大白:……二白(星星眼):离离姐,你看,大白不动,不乖!钟离:额,那二白,你上!二白(看了看大白):不敢……钟离:好吧,那小白,你上?小白:离离姐,小白上得厨房入得闺房,要不我们入个洞房先……大白:钟离!钟离:咋?大白(天真笑):我们一起去打小怪兽吧!
  • 萌妃难撩上神别跑

    萌妃难撩上神别跑

    她,是貌丑无盐的丞相嫡女她,是天界九昱域的神女当神女成为废柴且看她会如何逆转乾坤。他,是九重天受万人敬仰的神却因奸人不得不下界疗伤当她遇上他,谁动了情?谁又为了谁不顾一切?(宠文,1v1,男女主身心干净)
  • 老女再嫁

    老女再嫁

    二十七岁的年纪,怎样都不算年轻了。经历了七年之痒,被曾经山盟海誓的夫君以七年无所出的名义休弃,她心碎欲绝。本以为就这样了此残生,却没发现,有两道目光,已追随了她经年之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文化入侵异世界

    文化入侵异世界

    一群巨龙搬着小板凳日夜追看《权力游戏》。精灵大德鲁伊们因为《忠犬八公的故事》而潸然泪下。人类与矮人在《炉石传说》酒馆中为一张传说卡牌而大大出手。甚至就连神明也亲自来到凡间催更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连载。最终大德鲁伊们做起了‘一键打德’的生意,地精与侏儒全线加盟互联网商店的建设。在异世界掀起一场来自地球的文化入侵!PS:这次不走靠武力的征服胜利了,这次走文化胜利,简而言之就是以折腾互联网和游戏为主,拍电影画漫画为辅的故事。PS1:书友群641081470。PS2:VIP书友群653828383,入群需要学徒以上的粉丝值!
  • 随身空间:玉石良缘

    随身空间:玉石良缘

    三朝元老的外祖父突然被定以谋反罪,太子自尽,皇后被禁,两个舅舅被流放,生死未仆,而母亲也在这时候病倒身亡,初到异世的魏清莛带着弟弟被关在一个废弃小院里谋生存。因母亲留下的一个手镯,弟弟开启了其中的空间,而她得到的一块玉能让她“看到”玉石上漂浮的灵气,这些加上她本来的打猎手艺足够她能带着弟弟很好的生活,可是当年的事件却一直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 忧患

    忧患

    本书对《易经》中著名的忧患九卦——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进行了透彻的解析:“履”为脚踏实地历练工作能力;“谦”为低调行事,化解纷争;“损”为理性调节,精打细算,终于获益;“困”为遭遇困难不改其志;“井”为研发创新,大获成功;“巽”为灵活权变,主导一切。作者详解忧患九卦,阐述消解世事迷津、转换人生成败之道,帮助读者在复杂的环境中庄敬自强,提高修养,历艰难困苦,终玉汝于成。
  • 移动城

    移动城

    英子出生在一个偏远僻静的山村。一直想走出大山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终于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考上了某滨城医药大学。正欢心雀跃赶往大学报到的她遇到了怪异的台风,本以为在这场海难中遗憾的离开人世。可当她醒来时发现,在她周围游弋着悠闲的鲨鱼,会发光的水母,透明且五彩斑斓的鱼群……。英子确定自己还活着,也不是在做梦,那这里是哪儿?她们穿五彩衣,食多维菌,开磁悬浮车;不用金钱交易,而且人人都能上大学,人人都有工作;环境无污染,常年恒温恒湿四季如春,生活没有一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