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1400000014

第14章 杂著汇

东土达摩

东土初祖,即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自西天来东,单传直指明心见性直了成佛之旨,以授慧可,遂为东土初祖。盖在西天则为二十八代尊者相传衣钵之祖,所谓继往圣之圣人也,犹未为难也;在此方则为东土第一代祖师之祖,所谓开来学之圣人也,难之尤难焉者也。

呜呼!绝言忘句,玄酒太羹,子孙千亿,沿流不绝,为法忘躯,可谓知所重矣。

释迦佛后

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毕竟不曾留一字与迦叶,其与达磨东来不立文字,盖千载同一致也。迦叶无故翻令阿难结集,遂成三藏教语,流毒万世。嗟夫!释迦传衣不传法,传与补处菩萨者,衣也,非法也。传衣者,传补处;传补处者,盖合万亿劫以为一劫,合万亿世以为一世,又非止于子孙相继以为一世者之比也。此其识见度量为何如哉!

余偶来济上,乘兴晋谒夫子庙,登杏坛,入林中,见桧柏参天,飞鸟不敢栖止。一草一木,皆可指摘而茎数,刺草不生,棘木不长,岂圣人之圣真能使草木皆香洁,乌鹊不敢入林窠噪哉!至德在躬,山川效灵,鬼神自然呵护。庸夫俗子无识不信,独不曾履其地乎?何无目之甚也!

夫孔夫子去今二千余岁矣,孔氏子姓安坐而享孔圣人之泽,况鲤也为之子,也为之孙,累累三坟,俎豆相望,历周、秦、汉、唐、宋、元以至今日,其或继今者万亿劫可知也。盖大圣人之识见度量总若此矣,而又何羡于佛与释迦乎?

元党怀英有诗云:“鲁国余踪堕渺茫,独遗林庙历城荒。梅梁分曙霞栖影,松牖回春月驻光。古柏尝沾周雨露,断碑犹载汉文章。不须更问传家事,泰岱参天汶泗长。”至矣哉!宜自思惟:孰与周、秦、汉、唐、宋、元长且久也!

书胡笳十八拍后

此皆蔡伯喈之女所作也。流离鄙贱,朝汉暮羌,虽绝世才学,亦何足道!余故详录以示学者,见生世之苦如此,欲无入而不自得焉,虽圣人亦必不能云耳。读之令人悲叹哀伤,五内欲裂,况身亲为之哉!际此时,唯有一死快当,然而曰“薄志节兮念死难”,则亦真情矣。故唯圣人乃能处死,不以必死劝人。我愿学者再三吟哦,则朝闻夕死,何谓其不可也乎哉!

书遗言后

以上原合为一手轴,偶因朗目师父之便,录出以寄焦漪老并诸相知者一览,则知余终老之概矣。

其地最居高阜,前三十余丈为余家,后三十余丈为佛殿僧房。仍于寺之右盖马诚所读易精庐一区,寺之左盖李卓吾假年别馆一所。周围树以果木,种以蔬菜。蔬圃之外,尚有七八十亩,可召人佃种,以为僧徒衣食之用。

呜呼!死有所藏,安其身于地下;生有所养,司香火于无穷。马氏父子之意盖如此。

栖霞寺重新佛殿劝化文

窃惟六度万行,以布施为第一;三毒五戒,以贪毒为最先。盖缘众生以财为命,苟未能真知性命所在,则财未易施也。佛悯此故,乃呼而告之曰:“尔等当皈依自心三宝,勿贪世宝也。何谓三宝?皈依佛,两足尊,此佛宝也;皈依法,离欲尊,此法宝也;皈依僧,众中尊,此僧宝也。三宝一心,靡求不应。故有能献华供我,我知是人必能睹佛世界,坐宝莲花,见佛成道;有能喜舍一笠,我知是人必能成就慧业,无始习气,顿然冰消。”

噫嘻!佛岂有诳语乎,人特不信尔。所以者何?盖以因果之说尚未明了,轮回之语犹自生疑故也。夫因果之说,种桃之喻也。种桃得桃,必不生李;种李得李,必不生桃。投种于地,宁有僭乎?轮回之语,因果之推也。果必有因,因复为果;因必生果,果仍为因。如是循环,可思议乎?由此观之,报施之理,感应之端,可以识矣。自种自收,孰能与之?自作自受,孰能御之?但舍一文,决不虚弃,如其未曾,请从此始,种德君子当知所发心矣。

栖霞寺住持僧清柏,旧曾谋于云谷老宿,欲大新佛殿未果。今平湖陆公既已发疏募诸学士大夫,人成斯举矣,余复何言?不过发明因果大义,独与一二信心道人共结良因尔。异日金碧腾辉,照映山谷,经声自天而下,老稚扶携,绕殿三匝,拜舞欢呼,共祝今皇亿万万岁寿,十方赞叹,皆曰“某州某乡某善男子善女子等信施某某等”,余知尔某等功德非细也。

列众僧职事

居山以念佛为主,所有日用事,老成者自然向前力作,不惜劳苦;但年少者又皆系大众徒弟徒孙,非其本师管束,不必乐趋不倦。以故坐食者多,用力者少,则虽欲不废弛不得也。今常融既与众师父商议,分定职守,自然清净无事,可省颊舌之劳矣。

然余又有说焉:人既众多,师父不一,师父若肯严束徒弟,不致偏护,众徒子等见其师伯师叔,敬畏尤甚于本师,则自然一体为善,决无参差。又居山田者劳苦十倍,大众尤当敬畏。其念经领德行著闻,是又山门之领袖,所谓僧宝者是也。外人闻之而生信心,君子因之而生渴仰,本山得之而加尊重,乃少年辈全不加敬,是皆本师之过矣。苟不知此义,何可共住,即此是地狱种,畜生业,不待他日他年也。我山中老成者原不如此,但人众既多,不得不预防以申戒之耳。

人多山小,以后不许再接一个徒弟徒孙,果有闻风而来,千里不远者,我自能以师事之。不悉。

追述潘见泉先生往会因由付其儿参将

余向在白下门,因焦弱侯得交我见泉潘君,然仅仅数语耳,其得见泉之行事志节,则皆弱侯历历为余道也。弱侯固乐道人善,然浮不得过二分三分;既已亲见见泉,面聆数语,则与弱侯言尽合,无半厘浮也,况二分三分乎!于是心中时时有一潘见泉。后余入滇,又三载,得告谢,忽闻见泉来守北胜,余自谓得再见我见泉,免心中时时有一见泉也,而君逝矣,作古人矣。呜呼见泉!其真不复再见矣!

后余游方至楚,又闻其公子廷试磊落奇气如见泉。偶一夕,有一姓潘者同一詹轸光举人偕至湖上见我,我留与一宿,至早欲别去,因问之曰:“君是婺源,曾识潘见泉先生否?”姓潘者立起应曰:“弟子名廷谟,是先君第四子也。”余惊讶,即起而呕之曰:“何不早道,使我得一夕欢喜耶!尔且能饮酒放歌,果是潘见泉之子,我当令人沽酒远村,与尔沉醉,不令尔一夜寂寞也。真拙人,真拙人!胡不早告我!”即令僧雏打扫净室,留二人读书其中。月余日,乃别去。

时见泉三儿廷试,正弃文就武,将所得其父精艺发身辽左,侵侵乎见知于诸大老,勃勃乎向用矣。闻其人全与父类,未面也。余乃戏廷谟曰:“尔与尔兄孰似尔先人?”廷谟乃更谦曰:“家兄得其似,余小子不肖矣。”余见其推让于兄,益使余又欲一见其兄。

岁丁酉、戊戌间,余复游方至燕、晋,而廷试在辽,犹未得面。南旋至白下,闻廷试徙大同为游击将军,官渐升矣,地益已远矣。我益老,终不得与廷试会矣。岂知我仍复偕马诚所侍御又抵潞河,而廷试遂参戎于此,终当一见也耶!

既见廷试,则大喜,乃与廷试索诸公所为见泉先生传志等观之。大抵南溟汪公志极详,弱侯祭文及传亦见交契,总之未得见泉之心也。见泉之心,我知之。余时有一肚皮话欲对见泉吐,恨未同,仍复吞之。虽复吞食此话,然终以见泉不可不闻吾此话也。何也?世间丈夫若潘见泉者少也,非见泉固不必告以此话,若是见泉又不可以不知此话也。我此话惟见泉可使知之,焦弱侯等虽相信,终不可告以此话也。有可告之人而终不得告,吾宁不思乎!吾谓若见泉者,倘得与鲁仲连、蔺相如辈游,则其光明俊伟,大有益于人国何如哉!惜哉犹有酸气,则以一种道学之习渐塞其天耳,然时时露出本色,则以其天者全也。今廷试其状貌类父,雄杰类父,而谦巽恭让,独能委曲和说,合乎上下之交,则余之恨不得与见泉言者,今皆不必与廷试言之矣。余宁不大喜,且为见泉喜乎!

夫文武不同,而忠孝则一,倘肯效忠尽孝,何人不可,何地不可,何官不可,况堂堂国之参戎欤!况通州京师门户,虏骑突如其来,不待信宿欤!有贤于此,朝廷之上始可高枕而卧,岂可遽以和好自安妥也?我太祖高皇帝亲置藩国于此,直塞口北之门于喉项之间;成祖文皇帝又亲建北京于此。圣子神孙,百官万姓,宗庙陵寝,与虏直隔一墙。如此其重也,而皆径以付与二三大臣与总兵、参将大将军,则见泉平生自负所欲为而不得者,今皆有儿以承之,而又真能克承之———我所欲言于见泉而不得者,今廷试皆已了了,又绝无俟余言。然则见泉其真可以自慰矣!

见泉者,佳公子,喜读书,尤好武事,不知在日曾与俞虚江、戚南塘二老游不。此二老者,固嘉、隆间赫赫著闻,而为千百世之人物者也。今恨无此二老耳,吾将以此二老者望于贤郎,不知见泉兄以为可否?

说法因由

万历庚子春,正月人日,山西刘用相设斋于兴善禅寺,适法师祖心在会。余谓佛殿新兴,法师宜于此讲《妙法莲华》以落成之,俾兴善有劝,非祖心不可也。祖心许诺,寺主续灯亦喜诺。同与斋次,有张南湖司礼慨然出米五十石以办头斋,抢头福也;辛司礼愿施十石,次得福也。皆孟司礼太监意也,李卓吾闻而记之。续有施舍不断,源源水来,以毕讲事唱扬道场。今日办斋于此,真不虚矣。

祖心登坛讲说《妙法莲华》之日,当率众友来听。祖心其尚思《妙法》之难说哉!余将听焉;今日同会诸友,若方时化、汪本钶、马逢旸,亦将听焉;十方善男信士,亦将听焉。务狮子吼,无野狐禅,则续灯之意不虚,张南湖诸公之意亦不虚矣。是为祖心说法之由。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则吾不能”,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亿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阇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读草庐朱文公赞

吴草庐曰:“义理玄微,茧丝牛毛。心胸开豁,海阔天高。豪杰之才,圣贤之学。景星庆云,泰出乔岳。”

草庐《文公先生赞》,可以与文公并享两庑矣。妙矣哉!“茧丝牛毛”、“泰山乔岳”,八字法也,可谓最善名状矣。夫两庑之享不享,何关后贤事!所患者,以吾无可享之实也。使吾有可享之实,虽不与享,庸何伤!祗不免重增讥诋者之罪耳。然好讥诋者原不畏罪也。夫讥诋者既不畏罪,彼不与享者又不相关,则恐泰山乔岳无以自安于两庑之间而已!

读南华

《南华经》若无《内七篇》,则《外篇》、《杂篇》固不妨奇特也,惜哉以有《内七篇》也。故余断以《外篇》、《杂篇》为秦、汉见道人口吻,而独注《内七篇》,使与《道德经注解》并请正于后圣云。

读金滕

周公欲以身代兄之死,既已明告于神矣,而卒不死何耶?然犹可委曰:“神不许我以死,我岂敢自死乎?我直以明我欲代兄之心云耳,非以祈人之知我欲代兄死也。”则册祝之词,坛之设,璧之秉,金匮之纳,何为者哉?谚曰:“平地上起骨堆。”此之谓也。无风扬波,无事生事,一人好名,毒流万世,卒使管叔流言,新莽藉口。圣人之所作为,道学之所举动,吾不知之矣,不有陈贾乎?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此千古断案也。不仁不智,从公择其一者可矣。

李卓吾先生遗言

春来多病,急欲辞世,幸于此辞,落在好朋友之手,此最难事,此余最幸事,尔等不可不知重也。倘一旦死,急择城外高阜,向南开作一坑,长一丈,阔五尺,深至六尺即止。既如是深,如是阔,如是长矣,然复就中复掘二尺五寸深土,长不过六尺有半,阔不过二尺五寸,以安予魄。既掘深了二尺五寸,则用芦席五张填平其下,而安我其上,此岂有一毫不清净者哉!我心安焉,即为乐土,勿太俗气,摇动人言,急于好看,以伤我之本心也。虽马诚老能为厚终之具,然终不如安余心之为愈矣。此是余第一要紧言语。我气已散,即当穿此安魄之坑。

未入坑时,且阁我魄于板上,用余在身衣服即止,不可换新衣等,使我体魄不安。但面上加一掩面,头照旧安枕,而加一白布中单总盖上下,用裹脚布廿字交缠其上。以得力四人平平扶出,待五更初开门时寂寂抬出,到于圹所,即可妆置芦席之上,而板复抬回以还主人矣。即安了体魄,上加二三十根椽子横阁其上。阁了,仍用芦席五张铺于椽子之上,即起放下原土,筑实使平,更加浮土,使可望而知其为卓吾子之魄也。周围栽以树木,墓前立一石碑,题曰:“李卓吾先生之墓。”字四尺大,可托焦漪园书之,想彼亦必无吝。

尔等欲守者,须是实心要守。果是实心要守,马爷决有以处尔等,不必尔等惊疑。若实与余不相干,可听其自去。我生时不著亲人相随,没后亦不待亲人看守,此理易明。

幸勿移易我一字一句!二月初五日,卓吾遗言。幸听之!幸听之!

闻之陶子曰:“卓老三月遇难,竟殁于镇抚司。疏上,旨未下,当事者掘坑藏之,深长阔狭及芦席缠盖等讵意果如其言。此则豫为之计矣,谁谓卓老非先见耶!”敬录之,以见其志。

同类推荐
  • 征乌梁海述略

    征乌梁海述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论势

    论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ARTIN CHUZZLEWIT

    MARTIN CHUZZLEWI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悔悟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悔悟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无敌暴徒

    无敌暴徒

    苏海魂穿而来,本想做个与世无争的垃圾,但世间之事又怎能如他心意,身体有问题,脑子有问题,就连这个世界也有问题,他只想做一条活着的咸鱼,不想在这个武者为尊的世界里某一天被未知的大能一挥手悄然泯灭。于是,苏海带着‘云海城第一人贩子’的美誉,无奈╮(╯▽╰)╭踏上了一条他从未走过的强者之路。
  • 男孩为什么要穷着养 女孩为什么要富着养

    男孩为什么要穷着养 女孩为什么要富着养

    “俗话说:富家子弟多骄,女家子弟多傲。在生活上,再富也要穷孩子,不要给男孩子太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太好的成长环境。要让他吃点苦,受点委屈,体会艰辛,这样长大了他才懂得坚韧,学会坚强。明白责任,自立自强。 “富养”不是娇生惯养,而是要充分关心和引导。使女孩见多识广、独立、有主见、明智。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真正值得自已追求的东西,从而能够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坚守自己的信仰。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即便是在清贫的环境中,一样可以培养出卓然的气质。”
  • 罪界崛起

    罪界崛起

    可怜的古风,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时,仿佛就已经注定了倒霉,被白狼以拳脚暴揍,被兔子以雷光在后面紧追,还有一个小萝莉在一旁拍掌大笑,强迫当他主人。这样的可悲生活何时结束?但结束之时,为何少年会有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回忆?我不要这天,挡不住我一棍之威,我也不要这诸天神佛烟消云散,我只要她,回来便好!一段神秘的众神传承落在了他的身上,一根盘云神铁让他横扫大陆众强,一篇神秘的化龙诀,九变腾飞。出血地,入战阁,横扫八方敌。进四方,化青龙,征战无悔。且看古风如何纵横大陆,睥睨四方。妖兽?什么,你是太古妖族,可否好吃?一棍子打死,起火生炉冒紫烟。抢走公主当侍女,抢走神子当书童,镇山神...
  • 龙王戒

    龙王戒

    偶然得到一枚可以任意穿越小说世界的龙王戒指,不爽高中生贾里玉就此开启得意人生。纵马水浒三国,谈笑用兵,结交英雄好汉;梦游红楼警幻,增删判词,金陵十二钗命运改变。五百年前,菩提树下,七十二变。五百年后,大圣归来,天外飞仙。
  • 隐雪洞异能人

    隐雪洞异能人

    有那么一个终年积雪,寒冷无比的山洞,在那里大到能装下一个民族,里面住着异能人。这个山洞,它就是隐雪洞。
  • CIA超强阅人术

    CIA超强阅人术

    阅人术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是每个CIA特工上任后的必修课,它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与神情细节,快速地判断出对方的品行、能力,从而做出相应的对策调整。本书以大量生动的案件作为实例,并结合CIA特工多年的实践经验,为读者讲解CIA特工的超强阅人技巧,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学习先进的阅人方法和技巧,学会如何分析他人的内心世界,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更好地把握他人的心理,从而在社交中游刃有余,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做到知己知彼,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两卦在《易经》中具有开天辟地的领导意义,被称为天地之卦、父母之卦,是《易经》核心的核心。本书细讲详解乾、坤两卦的经传全文,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从乾先坤后的自然秩序到乾刚坤柔的立身行事,详尽阐释乾坤两卦的哲学意涵,帮助读者从容进入《易经》之本,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并以生活实例佐证解读,使读者深悟其理,并可在生活中借鉴应用。
  • 纵横记

    纵横记

    当初几个人快意恩仇,纵横天下,但是最后却因故分散……现在,神州大乱,他们被卷入了一场席卷整个天下的阴谋之中,兄弟聚首,再战神州!
  • 任光禄竹溪记

    任光禄竹溪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森林报:秋

    森林报:秋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