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丽化说
余昔于匡庐作五灯热序。发明吾宗传灯命名之意。盖火藏光无体因物续焰。而师资投机之际。各自得此热焰。始能传受此神。不则徒于光影门头妄自玩弄。于心性何有发挥哉。嗣于桐城与诸公谈易。尝以先天之火为神。妙在附丽于薪灯。始能脱化。此薪灯之神。亦惟此火神之能脱化。乃能附丽于万物。而转转脱化。此神自不断绝。如丽而不化则成执妄之迷化而不丽。则成堕空之失矣。火之分合能传而成生生不息也。大矣哉。因作尊火为宗论。参合华严法华以借象取义而阐发之。或曰从古谓土为五行之主今以火为宗。无乃矫先圣乎。曰以土为主者。会天地已成之数。定位而为中极也。天地未成之先。则当以火为宗。而阴阳五行。始皆得成就也。何则。先天之初无声无臭。独有此点觉明之火为造物主运。阴阳之所以变化。五行之所以相生。皆此火为神也。如水木土金。皆有形质自守。可以执作玩狎。独火为神。操存舍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此心之所以属火也。然五行之火。犹有相可见。至于藏为太极。使静极生阳。动极生阴。为万物之化神。是天人之不可测也有先天之火性。为太极本。有后天之火神为太阳元。有无相之火精。为五行体有有相之火气为生克用。以故天地人物之先非火不能生。天地人物之后。非火不能养。水非火不能自润。木非火不能自长。土非火不能自和。金非火不能自坚。即人生非附丽于父母精血之火。不能脱化成胎。身非火不克化饮食而长养骨肉。形非火不能出力作劳。命非火一时不能久存即人垂危。心上暖气附丽。虽暝去尚能复生。心上暖气才无四行虽在。终不能起人之死尸有阴魄附体者。与所葬之地有暖气温养。其年虽久。启圹俨然。出土见风。即时败坏。此天地人物之余火。尚能如是。况有心之精神。以为圣者。如日月灯明之相丽。宁不足以充塞乎天地。而默成其人物之位育哉。又须知此火以性空之火为主。有智慧火。缘生火。有无明火。业识火。有瞋欲火。痴迷火。有冥阳鬼神无根之火。各自丽化而有真伪大小之不同也。一等陋人不知魂升魄降因于业力。尚有精爽之火性。妄谓人死神灭。无三世因果善恶报应之说。反指佛氏为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去人伦绝天理。而排辟之。夫既以佛为虚无则不应以因果示人伦。使悟生死而证性命。以教为寂灭。则不应以报应明天理。使择善恶而全心神。不知所谓去人伦。绝天理者。莫大于诬人死神灭也。人果死而神灭则此后人类从何出生。若谓天能降衷于人。道之大原出于天。是天为有性情之天乎。为无性情之天乎。谓天无性情。彼既自无性情。何能有性情与人。谓天有性情。则天与人同有性情。不可以性情分人。且此天独居何地乎。谓是无地之天。天而无地则天亦无有作为不应如此纷纭降衷与人。若谓此天是上帝之天。与三十三天梵。释相类。则当是有性情之天。能作善法乐。五欲者也。又如是天降衷赋命之人是有性情之人乎。无性情之人乎。若无性情之人。彼既自无性情。又何能受天衷命。若有性情之人。彼既自有性情如何又受天之衷命。此衷此命是有性情之衷命。是无性情之衷命。若有性情之衷命。则人之性情已有之。如何更受天之性情衷命。若言此人原是无性情之人。因受天之衷命而后始有性情。是则无性情之人。从何而有。且能承受天之衷命乎。不然土木金石。本是无性情者。亦当受天之衷命与人同有性情则上帝之可天可人。可空可物。亦可以分合同异也。人既能受天之衷命。而不知因果。乃自灭绝其神。不特人如傀儡不能祈天永命。而上帝亦何其易于息机乎。上帝既能以衷命与人何不作一永命之人。如天之自强不息。生物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