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9800000003

第3章

有人作四句中。有遍是宗法性。非同定有。非异遍无者。即法差别相违因是。此义如何。答亦复不可。指此为句不违道理。然云于同品真他上。无故非同品定有。他中含真假他。若为复将真他为同品。设若言他是假他故。真他为同。卧具亦同品。即同定有性。何得为此句。若云以卧具是真他用。是异品收。岂非假他亦受用耶

有人云。有非遍是宗法性。是同品定有。是异品遍无。即声论相违决定亦是。此亦不然。岂声论所闻因。于声遍非有。而说阙初相。又云。俱非句者。即法自相相违因是。此亦不尔。声生论许常声是所作。如何阙初相。又云。或第五不定。亦是此句。亦为不可。若此论中。第五不定。声常无碍。因许于乐有。明声亦成。若理门第五。不定所闻性因于异遍无。于声上有。何得阙三。理门论云。一向离故。不云阙二。若云不能成宗故。不得云遍是宗法性者。即诸不定因。皆是此句。何但第五辨相是非句数。得失如前已述故不重明

有人云。假立无为常。以非作故。此无同喻。异喻如瓶。此是何过。乃至云。或可龟毛望宗所立无处。名为异品。若望其因。应是同品。此义未详者。今为详云。龟毛常无。尚不得为宗同品。虽非所作。亦非因同品。若无所表常体。非宗同品。亦无所表非所作体。非因同品。有人约六不定别。别作八句中。且第一句。有唯犯自共非他俱云。如大乘师。对小乘云。极成之声定是识变之声。自许所知性故。无共同品者。其义云何。答此理不然。以何故。此对于谁。若对经部。梦所闻声。彼许识变。若对有部。极苦狱卒等所发之声。亦许识变。俱为共同。何得云无。若云狱卒许变。声非许变者。不然。无异品故。设有部宗。不许狱卒是识变者。对经部师。终有前过。又复立云。极成之声。定是识变声。于比量中。不见是理。但争识变非识变。故设救云。极成之声。摄狱卒等所起之声。理亦不尔。非遍许故。诸空见者不许有故。何得极成。据立敌同许。即名极成。终有前过。成唯识论。既取为喻。故共同品应云。极成之声是耳识变。许所知故。如耳识见分等。余宗不立有三分故。梦中耳识。许不行故。狱卒叫声。第六变故。设许耳识变。即极成收。摄入有法故。非耳识变。皆为异品。所知故。因皆遍转故。为自共不定

有人云。有唯犯他共非自俱句。云如小乘师。对大乘云。极成之声。非是识变声。所知性故。以色等为共同品。无共异品以菩萨不善色声。为自同品。无自异品者。其义云何。答此亦不然。经部许梦闻声。有部狱卒叫。俱共异品。何得云无。若云此等声。是极成摄。立非识变。有部可尔。若经部师。即违自宗。以萨婆多。云狱卒等虽非有情。由恶业感。四大所造。为有情相。能为逼害。非识变故。若云但对经部。且辨因过。非无宗过者。又亦不得。若如所立无正量过。皆犯相违决定过故。又复。宗因辨过之中。无将有法为法出过者。又理如前。若云如萨婆多。对大乘等云。心心所法。定有自种。许所知故。如余有为法。此无自共同品。唯有他同品。以真无为为异品。因遍转故。为他共不定

有人云。共比量唯他不定。非不定者。其义云何。答此义应思。所以者何。共量为生他解。因唯自许。尚得成因。以正翻邪唯他不定。何故非过。又如唯立自量。于他不定非过。以自定故。今者共量。虽复共定。于他宗中。因有不定。何得非过。或可。他喻非自所许。是故非过。或可。立量欲令他解。喻自虽不许。是他宗所许故。他情疑亦说为过。准此。他共二量之中。三种不定。俱说为过。唯自比量。于他不定。不说为过。非对于他令他解故。或自共量。唯他不定。非不定过。为违于他。立自共故

有人云。有犯自他共不定。非俱共不定者。如大乘对小乘云。极成之声是识所变。所知性故。如相分。无共异品。其义云何。答此亦不然。以诸无为。为共异品。俱许无为有非所变。故狱卒梦声为共同品。设声入有法。犹有色等。为共同品。俱识变故。何得云自他不是俱共过。又以菩萨不善心相分。为他同品者。亦复不然。岂诸小乘。许心别变作相分耶。若许心变相分。为能所缘。若云所缘。小乘不许。若非所缘。如何变相。准小乘释。心上行相。是能缘心行解相状。非是变起心上相分。成唯识论第二卷云。执有识外所缘境者。外境是所缘。行相是能缘见分名事故。此广推征。如俱舍法师俱舍疏述。此句应云。如萨婆多对大乘师。立第六识能为诸法因缘。以所知性故。或法所摄故。亦得无共同品。有共异品。大乘以第六识。能熏诸法种故为因缘。以第八等。为自同品。萨婆多师。以俱有因等皆因缘性。即第六相应诸心所等。皆为彼自同品。因俱遍转无为共同。故自他共非共共也。二宗因缘。互非所许。故或可。无此若有自他同品。即共许故

有人解不共不定中。与他相违决定量。出不定过云。谓如共等四不定因。后二相中。阙一相故是不定。为如缘生故因。后二相中。阙一相故。非不定摄。以有此过故。不成相违决定者。其义云何。答此亦不然。此缘生因。阙于何相。若有异品。因或滥行。异品既无。因无滥失。即是其因。唯同品有。异品遍无。岂无异体。此缘生因。于异品转。云阙一相。此量是非。及相阙具。亦广如前。更不重述

有人解不共不定中云。有人云。自不共者。如佛弟子对声论。云声是无常。所闻性故。不然。何以故。以虚空为共异品。瓶等为共同品。因皆非有。何故非俱耶。判云。理唯是俱不共过者。其义云何。答亦不然。亦是自不共过。除佛余大乘人。以他方佛色。为自同品。真如无为。为自异品。因俱不转。何得唯俱。若云并佛色。亦所闻故唯俱者。亦不然。以空非所闻。唯他独许。大乘准佛无非所闻。若云据小乘人说。为唯俱不共者。理亦不然。小乘择灭。为自异品。实无表色等。为自同品。因亦非有故

有人云。若小乘师。对声论师。立此比量。以耳识相分。为自同品。为自比量。即无过也者。其义云何。答此亦不然。谁部小乘。许识变声相为所缘者。彼之行相谈当大乘所变相分。非彼自许心起相分。是所缘故。广如前引

有人云。有唯犯他不共。非自共不共。云如小乘对大乘。云极成之声。非是唯识所变之声。宗。是有漏性故。因。以色等为共同品。因于遍有无共异品。菩萨不善色等。为自同品。因亦遍有。无自异品。他许他方佛色声。为他同异品。因遍无故。唯他不共者。其义云何。答亦不应理。过失准前。狱卒等声。为共异品。因于彼转。成共不定因。若此声在有法。即违宗过。何名不共。又有漏故。因亦他一分不成之过。何得但是唯他不共。亦有他不成。如此方佛声。极成所摄。大乘不许是有漏故。若大众部等立此量者。因俱一分不成。不得言唯他不共

有人云。有唯犯自不共不定。非他俱。云如大乘对小乘。云极成之声。定是识变之声。有漏性故因。其义云何。答此亦不然。非是所变声。即自异品。第七八识。俱不是所变声。第八所变声。为自同品。因二遍转。何得云唯自不共过。又云。唯犯自不共非过。以不能坏共量道理。亦不损自义。故非过也。此亦不然。如佛法立。声是无常。所作性故。彼立声常。所闻性故。无共同品。以大乘宗不立虚空。真如他宗非有。既不坏共量。又不能损自他。亦应非过。应解云。因于同品有非有。异品非有。望彼同一分非有。立自不共。同一分有。得是正因。故不有过。若作斯解。得成无过。若如所解。共亦非过。又虽唯自不共不定。虽不坏共量。亦不能立自。何得非过

有云。有唯犯共不共。非自他者。如大乘对小乘。欲立七八识。云六种识身离自体外。更有余识。宗。是识摄故。因。以色等为共同品。此因不转。无共异品。以自许第七。为自同品。总以八识。为自异品。此意以无共异品。即是异品遍无相。何故前与他相违决定量。作不定过云。为如缘生故。后二相中。阙一相故非不定。即许无异喻。阙第三相。不共不定。但阙第二。不阙第三。准前无异。阙后二相。是相违因。何名。不共不定。若许无异亦异品无。但阙第二。判缘生因阙一即非。前后相违故定一过

有唯犯自他不共非共。如大乘对小乘。云极成之声定是识变。以是共许摄故因。此亦不然。望自望他。许共摄因于宗非有。以各自许。非共许故。是不成因非不定因。若云虽是不成亦犯不定。若尔。即是有是不成亦不定。不得唯犯自他不共。犯三之中。佛弟子对数论云。声识变。所闻性因。此亦不然。此是共他。不是自故。以自变色等。许成智闻故。复判不定中。句虽有八。过但有四。犯他非自俱。犯自非他俱。犯自他非俱。三俱不犯。此四句非过。如前解释。此是共量唯三不犯。决定非过。可如所判。余判非过。理亦如前

同分异遍转中作八句云。有唯犯自同一分异遍。非他共者。如小乘对大乘。云极成之声定非耳识所变。第二三中随一摄故。以一切色等。为共同品。此因不转。以耳识相分为共异品。此因遍转者。亦不然。一切色等。及以耳根。俱共同品。因于耳根转。乃是共同一分异遍。何名唯自。耳识相分。为他异品。小乘不许耳识变相分。理如前说。菩萨不善色声。为自同品。此因分转不善耳识相分。为自异品。理同前非。又云。他方佛色等。为他同品。因不遍转。以声为他异品等。此亦不然。以他方佛色。及根俱他同品。因即分转。以声为异品因即遍转。何唯是自。又云。亦是法自相相违过者。亦不然。作相违云。极成之声定耳识变。以第二三中随一摄故。同喻如何。设许取耳识相。犹有不定过。为如相分。第二三中随一摄故。是所变。为如耳根。第二三随一摄故。非耳识变。况不共许耳识变相。若以成所作智。亦缘变耳根。无不定过者。不然他不许故。若改因喻。便非相违。余诸句过准例可知。烦不具叙

又有人解决定相违。问云。此与比量相违何别。解云。比量相违。但有立宗因。喻未必得成。如立瓶等。即违共比量。因喻皆阙。相违决定宗因喻皆成。未详此释。既因法皆阙。何成比量。而言相违。又既无因。宗不违因。即与自教相违何别。第二解云。望违宗边。亦不望违因。望违因是比量相违者。若违他宗立是比量。若违自宗亦与自教相违何别。第三解难中云。若阙初相。但后二相。由后二相。令前立因成不定者。即唯相违决定。不是比量相违。若尔。与两俱随一不成何别。俱阙初相。有后二相。若云初二不成。或有后二相。或无后二相。故有别者。不然。若阙初相。与不成无别。若具三相。与比量相违不殊。前二不摄。可立别过。离二更无别相违相。何须别立。由彼自云。阙初具后二。即相违决定。准此意许具三相者。即亦名比量相违。故有此难。又复所作因具三相。可得名决定。所闻阙初相。如何称决定。故不可以阙相之因。与具相因。能作相违。应更细思。所闻之因。何以阙初。若以不能成宗故阙初相。即所闻因。亦阙后二。皆不能成所立宗故。若云同有异无不阙后二。所闻声有何即阙初。如云眼见。彼此不成。声是所闻一切同许。定有初相。不得言阙。故理门云。唯彼有性。彼所摄故。一向离故。既言一向离。明有初相。若云不共不定。阙第二相。相违决定。即阙二相。俱是所闻。更有何别。不许声有。故具三相。方名相违。俱决定故。又自下文难他不定。元不成因。何得云具后二相也。此所闻因。既阙初相。如何具后。又云。虽阙于初相。二喻证决定。亦应具足后二相无违宗得立。问既尔。破他自解。相违决定与比量相违何别。答如本疏释。今更助解。相违决定是因过。比量相违是宗过。又比量相违前邪后正。相违决定前后俱邪。此比量相违。后必破前。相违决定。则不如是。为正量违故。名比量相违。如违现等。此释极妙。穷至理也。故二差别。问若尔。比量相违与自教相违有何别。答自教相违。宗违自教。如胜论教说常无常。今立为常。故违自教。不违因故。比量相违。非但违教。亦违于因。故二差别。问若尔。如胜论师。许声所作。教说无常。今立为常。自违宗因。何名自教。答胜论师立顺所闻因。同喻证成。非全违因。偏违所作立瓶常。宗遍违因故。故二过别。又违自教。不必违因。有虽违因。必违自教。如声生立内声无常。此虽违宗。不违因义。以许其声是所作故。若遍违因。即比声相违

同类推荐
  • 佛说大乘稻芉经

    佛说大乘稻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十二候考

    七十二候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宗外纪

    武宗外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经络汇编

    经络汇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竹书纪年辑证

    竹书纪年辑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曼斯菲尔德庄园(简·奥斯丁小说全集)

    曼斯菲尔德庄园(简·奥斯丁小说全集)

    《曼斯菲尔德庄园》在心理描写和叙事技巧上有重大突破,是英国小说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简·奥斯丁创作《曼斯菲尔德庄园》时,已是个“更加成熟”的女作家。寄人篱下的范妮自小受富有的姨母和姨丈——贝特伦爵士夫妇收养,虽然受到二表哥埃德蒙以外的众人的冷落,但她始终能明辨是非,知人知心,始终不渝地暗恋着埃德蒙。最后,她的高尚人品赢得埃德蒙的爱,两位年轻人终于结成伉俪。译者孙致礼先生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因其理论研究和英美文学翻译实践,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中英文造诣和笔墨功力在我国翻译界享有极高的威望和知名度,所译文字流畅、精确、通顺并具有异国情调。
  • 盛世宠婚:亿万首席的萌妻

    盛世宠婚:亿万首席的萌妻

    “毕竟我是收过三百封情书的女人,至于你恐怕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情书吧?”沈暗暗得意炫耀。君大少不以为意:“情书没什么用处,又不能满足你。”沈暗暗:“……谁跟你说满足我了?我说的是情书!”“情书不能陪你睡,我可以睡。”“……”
  • 遇见沉醉不知归路

    遇见沉醉不知归路

    一句有缘再见以为再无相见,偏偏命运捉弄再次相见。再一次相见我绝不再错过,当初是我的胆怯消磨了你的勇气,如今就让我来护你一世安稳。
  • 玄珠梦

    玄珠梦

    那来临的起源,谁造就了谁?那落下的帷幕,谁毁灭了谁?无尽轮回,扬起尘埃,所为的,又是谁?尘埃落定,是璀璨后的黯然,还是动荡后的平和?亦或者,谁又成了谁的谁?玄珠梦痕,追寻永恒记忆,诉求亘古思念,不离不弃,矢志不渝!
  • 阳光里浮游的尘埃

    阳光里浮游的尘埃

    既做父母官,就须为民请命,身体力行,体察民情,造福一方百姓。树一身浩然正气,鼓荡起一腔激情,把歪风邪风统统击退,把人民利益永远放在首位!
  • 偏执总裁独宠佛系妻

    偏执总裁独宠佛系妻

    他是第一贵族豪门世家最年轻的掌权人,不近女色,禁欲系男神总裁,被认为是个gay,Gay??她是世家大小姐,为人低调,外界对其一无所知,曝光时一身男装被认为和某总裁是一对gay,what?
  • 甜宠萌妻:校草,么么哒

    甜宠萌妻:校草,么么哒

    亲眼见证闺蜜天怡的离去,这件事一直让南宫娇不能释怀。直到有了高佳的出现,有了高佳的陪伴,让原来不能释怀的南宫娇渐渐相信这就是缘分。后来又有南宫慕的宠爱,家人的疼爱,她心里的阴影才稍有释怀。
  • 环境美化(“科学与文化”系列科普图书)

    环境美化(“科学与文化”系列科普图书)

    环境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城市环境美化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途径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手段。本书为你介绍环境美化。
  • 囚爱99次:冷少,太闷骚

    囚爱99次:冷少,太闷骚

    一年前,他至高无上的宠爱让我沉沦。一年后,他亲自把我判入地狱。爱上一个人我用了一年,忘掉一个人用去一辈子,身上的疼痛如同烙印,却抹不掉内心的苦楚。当我失忆后用纯净的眼神望着他,他跪倒在我的身前痛哭流涕。我用残破的躯壳爱你豁尽生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