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义县,上。东南至州八十里。本汉彭阳县地,今县理西四十里彭阳故城是也。後魏於县理置州,周武帝保定二年废州为防,隋文帝废防名为丰义城。武德二年,分彭原县置丰义县,因旧城为名,属彭州,贞观元年州废,县属宁州。
庆州,顺化。都督府。开元户一万七千九百八十一。乡五十一。
垦田《禹贡》雍州之域,古西戎地。《周本纪》曰夏氏政衰,后稷子不奔戎、翟之间,今州理东南三里有不故城是也。春秋及战国时为义渠戎国,秦厉公伐义渠并之,虏其王。至始皇时属北地郡。按今州理,即汉郁郅城也,《地理志》属北地郡。後汉郡境为虏所侵,北地郡寄寓冯翊。後魏文帝大统十一年置朔州,周武帝保定元年废朔州为周武防。隋文帝开皇三年改置合川镇,十六年割宁州归德县置庆州,立嘉名也,义宁元年为弘化郡。天宝元年改为安化郡,至德元年改为顺化郡,乾元元年复为庆州。
州境:东西二百五十二里。南北四百七十二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五百七十里。东南至东都一千四百三十里。东北至延州四百四十里。西北至灵州六百二十里。东至州三百九十里。南至宁州一百二十七里。西至原州三百四十里。北至盐州五百七十二里。
贡、赋:开元贡:牛苏、麝香。赋:胡布。
管县十:顺化,乐蟠,马领,合水,华池,同川,洛原,延庆,方渠,怀安。
顺化县,中。郭下。本汉郁郅县。後汉迄晋,戎虏所侵,不立州县。後魏及周,以为镇防。隋开皇十六年,於今州城西南一里置合水县,在马领、白马二水口,因以为名,属庆州。大业二年,以庆州为弘化郡,合水属焉。至武德六年改合水为合川县,取隋合川镇为名,贞观元年改为弘化县,天宝元年改为安化县,至德元年改为顺化县。
不墓,在县东二里。
乐蟠县,中。北至州三十二里。本汉略畔道地,今县理北五里略畔故城是也。
後汉及晋,为虏所侵逼,此地无复郡县。後魏文帝於此置蔚州,周武帝置北地郡。
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彭阳、襄乐二县属宁州。义宁元年,分合水县置乐蟠县,属弘化郡,取乐蟠城为名也。《百官表》云“县有蛮夷曰道”,按略畔、乐蟠,皆指此城,方言讹舛,故不同耳。
马领县,中。东南至州六十七里。本汉旧县,属北地郡。汉末为虏所侵,至後魏为朔州之地。隋大业元年,分合水县於此置马领县,复汉县之旧名也。十三年陷贼,县废。义宁二年,於今县理北四十里百家堡置马领县,属弘化郡,以县西一里有马领坂,因名。
秦长城,在县西北一百二十六里,即蒙恬所筑也。
合水县,中。西至州五十里。本汉略畔道之地,在今县西南三十八里故城是也。自後汉至晋,此地皆无郡县。至後魏为襄乐县之地。武德六年,分合水县置蟠交县以城临大、小乐蟠二水交口,因以为名。天宝元年,改为合水县。
华池县,下。西南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汉归德县地也。按汉归德县,今洛原县是。隋仁寿二年,於今县东北二里库多汗故城置华池县,因县西华池水为名,属庆州。皇朝因之。
子午山,旧名翟道山,在县西四十五里。
同川县,中下。东至州八十里。本汉郁郅县地,隋义宁三年,分宁州之彭原县西南十五里三泉故城置三泉县,属弘化郡。武德元年,改为庆州,县属焉,仍改为同川,因同川城为名。
洛原县,中下。东南至州二百七十五里。本汉归德县地,属北地郡。後汉更始二年,封岑彭为归德侯,谓此地也。後汉迄晋,无复郡县。後魏文帝大统元年,复置归德县。隋大业元年改为洛原县,因洛水所出为名。皇朝因之。
洛水,原出白於山,一名女郎山,在县北三十里。
延庆县,中。南至州四十里。本汉郁郅县地,後魏於今县理置朔州,隋开皇中改置合水县。武德六年,移丰州户住此,仍分合水县置白马县,以西临白马川水为名。天宝元年,改名延庆县。
方渠县,中下。东南至州一百八十里。古庆匡州仓在马领川内。因渠为名,景龙元年置,取县为名。县西北马领山诸谷水,东南流经县所置方渠堡,因名之。
怀安县,下。南至州一百六十里。古居近党项藩落,开元十年,检逃户初置,故以“怀安”为名。
州,洛交。上。开元户三万一百八十五。乡五十一。元和户七百五十。乡十二。今为坊观察使理所。
管州四:州,坊州,丹州,延州。县二十三。都管户四千三百四十七。
垦田《禹贡》雍州之域。春秋时属秦,至始皇时地属上郡。汉为上郡雕阴县地。
按汉雕阴,在今洛交县北三十里雕阴故城是也。暨晋陷於戎、羯,不置州郡。苻、姚置杏城镇。後魏孝文帝废镇,改为东秦州,孝明帝改为北华州,废帝改为州,因秦文公梦黄蛇自天降属於地,遂於衍立为名。隋大业初。复为上郡。武德元年复为州,贞观二年加为都督府,十六年罢府。州仍旧名立交城。
州境:东西二百七十六里。南北二百七十三里。
八到:东南至上都四百七十七里。东南至东都九百五十九里。东至丹州一百八十三里。南至坊州一百二十五里。西至庆州三百九十八里。北至延州一百五十里。
贡、赋:开元贡:龙须席。赋:麻,布。元和贡、赋同。
管县五:洛交,洛川,三川,直罗,甘泉。
洛交县,紧。本汉雕阴地,属上郡。雕山在西南,故曰雕阴。魏省上郡,晋为戎狄所居。苻坚时为长城县,後魏及周为三川县。隋开皇十六年,分三川、洛川二县置洛交县,属州,洛水之交,故曰洛交。皇朝因之洛水,在县南一里。
秦长城,在县东北三十里。
伪夏太后城,在县西三十六里。赫连勃勃闻刘裕灭姚泓,命其子义真等守长安,大悦,自将兵入长安,留太后於此,筑城以居。
洛川县,上。西北至州六十里。本汉县地,後秦姚苌於此置洛川县,以县界有洛川水为名。後魏置敷城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州。
三川县,中。东北至州六十里。本汉翟道县地,古三水郡,以华池水、黑源水及洛水三川同会,因名。苻坚时於长城原置长城县,属长城郡。後魏废帝改为三川,属中部郡。隋开皇三年属州。
直罗县,中下东至州一百里。本汉雕阴县地,後汉因之。魏省雕阴县,晋时戎狄所居。後魏置三川郡。隋开皇三年,使户部尚书崔仲方筑城以居之,城枕罗原水,其川平直,故名直罗城。武德三年,分三川洛交於此置县,因城为名。
大山,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
罗川水,在县南二里。
甘泉县,中下。南至州七十五里。武德元年,分洛交县於伏陆城置县,取城为名。天宝元年,改为甘泉县。本汉雕阴县城,今在县南四十里。
伏陆山在县理东北。有阿伏斤谷,其水出又潜流伏川陆,故号伏陆,天宝元年改为甘川谷。
坊州,中部。下。开元户一万五千七百十五。乡四十四。元和户一千八百四十二。乡十二。
垦田《禹贡》雍州之域,古之翟国。秦属内史,汉为左冯翊翟道县之地。魏、晋陷於夷狄,不置郡县。刘、石、苻、姚时,於今州理西七里置杏城镇,常以兵守之。後魏孝文帝改镇为东秦州,孝明帝改为北华州,废帝改为州。元皇帝高帝之父。以周武帝时天和七年,放牧於今州界置马坊,结构之处尚存。武德二年,高祖驾幸於此,圣情永感,因置坊州,取马坊为名。
州境:东西三百八十九里。南北一百三十九里。
八到:东至上都三百五十里。东至东都九百里。东南至同州二百五十里。西南至州三百一十里。东北至丹州二百六十里。北至州一百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