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3200000044

第44章

论解修天耳通法中。云或广长处者。一市买处。一戏儿处。名广长处。又处广长大故。众亦无量。意取众多。初禅天名梵者。梵是净义。初离欲故故得净名。第二禅名光者。初离寻伺故得光名。第三禅得净名者。以得胜乐故胜乐名净也。第四禅凡圣共居三天。初无云得名。余随福增为名。五那含天名

论解无色界中。云随行天众同分中者。无色界无别受报处。随行三品即受此报故。言随行天

论云然住所作有其差别者。谓住三品所作之业有其别也第三十四卷

论云解谛各四行已。如是名为了相作意者。此中以七作意。制有无学已来。了相胜解在见道前。即了相在五停总别相念处。胜解下文在四善根。远离已去在见道以上。远离在见道十六心以来。观察在修道乃至金刚以前。所有观察或断未断。所有修习是观察作意。金刚以来。乃至断非想八品诸惑。皆名摄乐。即修道中所有无间道皆是也。加行究竟在金刚心。究竟之果在无学。今欲明见道前故。云如是名为了相作意。此如下解诸位中次第论自解。勘之即知

论云如七日经广说者。即劫经是以说七日事故。名曰七日经

论解八种变异因缘中。第七风所鼓燥者。谓大风飘扇湿衣湿地稼穑丛林干。曝枯槁者。谓有湿衣。或时湿地。或稼穑等为大风扇之。令干曝枯槁也。曝(初急反)如世云。此极即干曝之也

论解十五种所作变异。第八寒热变异中云。言干语者。谓热故言语时干。如世人云。干语湿变也

论云谓由触对顺乐受触领乐触缘所生乐时自能了别乐受分位者。今且举乐触。未举苦等故。故言谓由触对顺乐受触。即简苦等受也。领乐触缘所生乐时者。乐触缘即境。能生乐触者是。今意言领顺乐触境。所生乐时能自了知。是乐受分位也

论解十六种变异性中末。云前之六种是所摄受事后之十种是身资具事六种是所摄受事者。谓一地事。二园事。三山事。四水事。五作业事。六库藏事。十种身资具事者。一饮事。二食事。三乘事。四衣事。五严具事。六舞歌乐等事。七香鬘事。八资具事。九明闇事。十男女事。若依前列名中。饮食各是一事。今解中饮食合作一。所以合一种

论云即由如是现见增上作意力故观察变异无常性已。此牒结前乃至应正比度等以来。明诸色等。诸大灭坏易知。刹那生灭难知。以微细故。今将欲辨。先发论端。云何比度以下。乃至是故诸行必定应有刹那生灭已来。明由有小微细生灭故。得有大变异生灭。非见小生灭等。而知有大生灭等义。从彼彼众缘和合有故下。至生已不待灭坏因缘。自然灭坏已来。明释伏难。云灭有因缘。谓伏难云。不知生灭俱有因缘已不。今通云。此法由众缘和合故有生。生即有因缘。不待因缘而自灭坏。即灭法无因缘也

论从如是所有变异因缘能令诸行下。至非彼一切全不生起以来。明释伏难。伏难云。如日炙青叶令黄。此青叶岂不由日故令青不现。即日为青坏缘也。今释之云。日能变青为黄。如是汝何言日为变异因缘乎。此日即后黄色生之因缘。非前青色坏之因缘。所以者何。由世人前青色灭已现见有后黄色生。此黄与青不相似。可得此黄生是有。故知日与黄生为缘。非青灭为缘。若日炙青坏已后黄不生。可日与青灭为缘灭。有缘生后黄即有生。明日与后黄生为缘。非青坏为缘非彼一切令不可得。若青灭已一切后法全不可得。即日与青坏为缘也。此即反解

论云或有诸行既灭坏已。乃至余影全亦不可得已来。是外人难。若此灭已有余法生。可如前解。若此法灭已无余法生。是即将如何。如煎水时末后无水。火烧世间时。末后无灰烬。火煎水。煎水火。即与所煎水尽。为缘等。故知灭法得有因缘

论云彼亦因缘后后展转。乃至作如是事以来。论主解。今解云。此同前解煎水之火。但有与后后生法为缘。末后无水时不由火今无水。今无水势力自无。令火于后生法无缘故。故今灭法亦无因缘。今助难曰。即日与彼黄生为缘。亦与前青灭为缘。岂不得耶。答曰不然。若一因缘能生灭。生灭相违。故相违之缘云何是一。若能生缘是一。所生之法应不相违。亦应是一。又若灭法有因缘者。因缘能有法。所有即是灭。灭为因缘有因缘。即能生是则因缘生生。何关生灭。故知灭法任运而灭

论难自在为因中。云若唯用彼自在为缘是则诸行与彼自在俱应本有何须臾生者。此难意言。若自在是本有。亦有自在时。即有诸行。诸行既与自在同时。故知诸行亦是本有。若是本有。即是常住。不应名行。以彼义中行非本有故。他既见是难已便更立云。自在自是本有。诸行在后方生。故次论云。若言先有自在等。论主见此转宗。便更逐难云。若行自在后方生。是则诸行非唯自在生。更用别缘故。故次论云是别诸行不唯自在为缘生起等。若用自在为缘。自在有时有诸行故。即俱应本有。若后诸行方生。是则由祈愿故。后诸行方发。若诸行用欲祈愿为因。何故唯自在为因。故次论云。若言自在随其所欲功用祈愿等。既纵以欲为因。更论须征破。故次论云。若尔此欲为有因耶等。假设欲有因。即用自在为因者。自在本有故。欲亦应本有。有自在时即有欲故。如前诸行破。故次论云若言有因如即用自在等。设欲用自在为因。既破已后更有余因。非用自在为因。若尔欲别有因者。如前诸行别用欲功用祈愿为因。今言复用欲功用祈愿。离自在外别法为因。是则诸行别有因生。何须妄计无用自在。故论次云若言此欲更有余因等

论云如是略由三种增上作意力故。乃至比度作意力故者。如前卷初引经说无常性。令生净信。即是此中净信作意增上力故。如前说八种因缘。十五种十六种变异等。皆是现见。即是此中第二现见作意增上力故。如次前以比度灭皆因缘等中生灭刹那。可是此中比度作意增上力故。皆是此中三种作意也

论云于前所举能随顺修无常五行已辨变异灭坏二行云何复由别离行故观无常性者。卷初云由十种行悟入苦谛。苦下四行中。前五种行中。悟入无常。此五行中初变异行。即前所明八种因缘。十五种十六种等变异是。第二灭坏行。即前所明比度有刹那生灭等是灭行故。言已辨二行。今第三云何复由别离行故观无常性

论解内别离行中。云先为他主非奴非使能自受用等。乃至彼于后时退失主性非奴使性转得他奴及所使性等者。此意如一人先为主时非奴非使。后时转失主性非奴使性。转得其他奴性及所使性。自在为之。如改官等人是

论解法性行故观无常性中。云谓即所有变异无常等者。此中意。如现在乐受。正受乐时。未变异无常。以变异等前三种无常行故。观今乐受于现在时。虽未无常法性。于当来世。必当此三种无常故。如是通达。如是乐受于当来世必定无常。现世虽未无常法性。当来无常故

论云合会无常。云即以前三种无常。观现在法。与此三种无常和合故。名合会无常。即前乐受。于现在世。流入此三无常也

论云如是由证成道理及修增上故于无常性得决定已等者。证成道理有三。一圣言量证成。即卷初云。列十行。后如是十行依证成道理能正观察此中且依至教量理如世尊云。乃至略解内外二无常已。云如是且依至教量理修观行者净信增上作意力故等以来。是至教量。至教量中明内外二事。有十六种十五种八种因缘等。是第二现量。第二即却解十六种讫。下云即由如是现见增上作意力故。观察变异无常性已。彼诸行等以下。明比量证成。此三即是此中证成道理。及修增上故者。即解至教等道理。次下云净信增上作意力故或由现见增上作意力故或由如是比度作意力故等是。此中及修增上故。彼解至教量等。下一一别观此。作意即修增上也

论云从此无间趣入苦行作是思惟如是诸行皆是无常等。乃至如是且由不可爱行趣入苦行等者。准下文云。于能随顺苦受诸行及苦受中。由不可爱行。趣入苦苦。即以此行趣入三中苦苦也。此不可爱行中。摄前七苦。七苦皆是苦苦。若准对法及余处文。七苦中前五苦是苦苦。次二苦是坏苦。与此文相违者。且释云。前七苦俱不可爱行。七不可爱中。前五苦是苦苦。今以不可爱行结缚行不安隐行此三行。与三苦相从收故。即相从收。不可爱中虽有坏苦。皆是苦苦门摄。少从多故。二苦俱苦苦也。又以此顺生苦受等故。虽七皆是苦苦。所以者何。以次第二明结缚行中。由结缚行趣入坏苦。即于贪爱等结缚处。生贪爱等。招生老病死等纯大苦蕴。即七苦顺生乐受者是坏苦。故知顺生苦受者是苦苦。以顺非苦乐受。生舍受是行苦。下结趣入三苦。论文前后不同者。此以性相求随义便解。又摄义门别。彼论须约三苦摄八苦。故知五是苦苦。此论以三行摄八苦故。不可爱行是前七苦。今以三苦摄三行。故苦苦摄。不可爱行是苦苦。不以苦苦摄不可爱行。所摄七苦为苦苦也。故不相违。摄义门别。下明空无我二行何别。空者空于体。无我无于用。即计有体名有。以空遣之执有用名我。以无我遣之

论解集谛中。有三复次。初复次中。解因集起缘。云谓了知爱能引苦故说名为因者。且如现在逢一顺乐受境。于中起爱。当知即熏爱等成种。此成种时。复令当来生等种子于中增长。此爱望此生等种子。能引生故。故名为因既引苦已复能招集令其生故说名为集者。即前爱能润行支等成有。集能生当果。此爱能集他义名集 既引生苦已令彼起故说名为起者。即爱既熏苦种已。能令苦种生生等苦现行。爱能令生等种起现行故名起复于当来诸苦种子能摄受故次第招引诸苦集故说名为缘者。即爱既于当来苦种。能摄受熏增故。能令未来生等苦。次第生起。诸苦集生。说名为缘。此初复次。稍与对法第六卷同。勘之。又约总别不同其因义者。诸爱能爱未来自体名引苦。是总。余三是别。既引苦已。由爱能令三界五趣果现在前 未来果集故名集。既引集五趣已。爱能随令一人趣等生现前名生。既一人趣等生现前已。爱能令此人身中。生等诸位次第生现在前名缘。此三即次第别生也。勘彼第六卷同此。第二复次意。即爱支望取支为因。爱支望有支为集。能集诸业故。即爱支令生支现在前名起。即爱支能远引老死支。现在前名缘。第三复次解意。了知诸惑种。附属所依本识。知爱随眠等是当来世后有生因名因。即知爱种子能生当果义名知。因此一种种子。后三种现行名爱。爱复招集后有故名集。此后有爱为缘。复能发起于现在境。起喜贪俱行爱名起。即以此俱行爱为缘。于未来境起彼彼喜乐爱名缘。此中于四种爱中。不说今爱爱着自身也。又此即四爱第一单名爱。此爱是总爱。相状难知。今以种子名说。其实通现行。论文虽言总烦恼。意取于爱。此爱能引生未来果故。余为三爱言。此后有爱复能发起爱喜贪俱行爱。喜贪俱行爱者。是缘现境起。俱由此爱缘未来自体爱。未来身故于现在境。亦能生爱故。名俱行爱。由后有爱为因。又以现在与妙境相应起爱故。于未来妙境。亦起彼彼喜爱故。彼彼喜爱。亦由俱行爱为缘也

论解灭谛四行中。集谛无余名灭。苦谛无余名静。即前二种是第一最胜无上名妙。即前二种是常住出离名离

论解道谛四行中。于所知灭境。能为作道路。通寻求义。名道路。道路能通所寻求法故。所寻求既通虚妄真实。此所通寻求。是真实非虚妄名如。简虚妄故。非但能于灭谛真实寻求。亦于四谛门。能如实知。皆能随转名行。历四谛故。行历四谛。欲何为能出生死。一向能趣涅槃义故名出。出诸尘劳故

论云彼既如是于其自内既现见诸蕴依诸谛理无倒寻思正观察已等。乃至皆能永断究竟出离等者。此中意。以四谛理。观现此界所见诸蕴。有无常等已。于他方不同分界不现见蕴。皆能以理比度观察。谓彼他方界等所有有为有漏。遍三界等处。于一切诸蕴种。于一切三世时。皆有如是集能生果法。苦难和合法生老等苦谛。皆随如是苦无常理。诸法业烦恼等集谛。皆因集生缘性。若此等行。有灭法寂灭安乐是灭谛。彼所有道能断诸惑。究竟出离生死也。是道谛。是此段文意。观行者以此方现见。类他方界不现见蕴等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穷人羊性 富人狼性2

    穷人羊性 富人狼性2

    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异在哪儿。穷人与富人的理念、行为、眼光、命理、人脉、知识、目标、机遇、财富有何不同。穷人为什么像羊一样生活得很凄惨,而富人却似狼,他们随心所欲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富人有着辉煌的事业,穷人却勉强糊口。
  • 八部武圣

    八部武圣

    什么?我是大圣转世?什么?我是孙悟空?什么?我比孙悟空还厉害?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利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利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但民国时代的大学却闻名遐迩,在东西方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这是为什么呢?有史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学校长个个都很“牛气”。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
  • 修真十书金丹大成集

    修真十书金丹大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女配

    穿越之女配

    某台言作者表示——虽然时常写傻兮兮不切实际的纯爱文,也不至于就让我重生成自己文里的炮灰女配吧?路人甲都比她这角色好啊!文里男配可以四个字概括:用来虐的。而她重生的这个炮灰女配的作用:有用拉出来溜溜,没用死一边去,最后还可悲地为男配挂在第八章……嗷!作为一个女配炮灰,她表示不服,为了美好生活,奋起改造男配改变杯具人生。
  • 岁月流金

    岁月流金

    本集收录文洁若先生随笔近三十篇。全书分为四辑,辑一《家与书》《我怕走过金鱼胡同》《我的初中生活》《我的起点》追忆在北平的出生地金鱼胡同,早年就读日本小学、圣心学校、辅仁附中女校,抗战时期因父亲失业家道中落辛酸往事,以及大学毕业后进入三联开始职业生涯等经历。辑二《忆萧乾》《文学姻缘》《温馨的回忆》等篇记述与夫君萧乾一同走过的四十五年坎坷历程。辑三追怀巴金、冰心、沈从文、聂绀弩等前辈师友;《苦雨斋主人的晚年》《周作人及其儿孙》《周作人与谷崎润一郎》记述五四时期曾与鲁迅并肩战斗的启明老人的凄凉晚景,有助于我们对这位“汉奸文人”另一侧面的认识。辑四收录两篇关于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的论述。
  • 盖帽高手

    盖帽高手

    凌云,阴差阳错的获得了超级盖帽的能力。且看少年,如何用他那超级定位系统,成为篮球场上逆天的盖帽高手!讨论群:805992374
  • 静画月

    静画月

    我聚万年怨念而成,却为爱而生。在亲历了世间磨砺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所在。故事有点长,更新还有点慢……只是无论如何,我都想讲给你听,可以吗?
  • 神探王妃:王爷独宠小萌妃

    神探王妃:王爷独宠小萌妃

    [神探大小姐vs腹黑世子爷,宠文,悬疑,1v1]某日,沐依然心血来潮问某人:“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那在你眼里我其实是不是没有你说的那么糟糕?”某人:“嗯,如果没有那么贪吃,孩子气,矮,时不时的智商不在线的话。”沐依然“......”我忍,眨巴着眼睛看着,“那你猜我眼里出什么啊?”某人认真的盯着沐依然的眼睛看了会儿:“眼屎。”某女累觉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