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3200000077

第77章

论云诸相随好舌根及四根依处所摄者。谓得上味相。是舌根相好。余但四根依处。谓身毛上靡一孔一毛。千辐轮相。是身根依处。马王藏相。男根依处。目绀青色。眼根依处。舌覆面门。广长。舌根依处 十力以慧具知二根为体。此中准无畏五根并得体。此据强胜为论。如言如来十智力故慧强也。偏举四无畏。五根无强弱故。皆以为体 三种念住。谓以三善根。谓无贪于钦仰者生故。无嗔于谤者生故。无痴或通或局。唯于处中者生故

论云大悲非根所摄是无嗔无痴所摄者。故知无痴别有体性。六根证永断习气者。谓信等五具知根

论云异熟品粗重阿罗汉等所未能断者。一释云。诸种子名异熟。此品刚矿性由未能断。所以有高足越坑等。又解谓由烦恼为缘力故。引得异熟无记相起。烦恼虽断。然烦恼习气力故。令异熟体。由有无堪任性。随逐名为异熟品粗重 又法执种子。四无记中异熟品摄。品言品类。是异熟种故。此佛地论解。今由有此粗重苦。名异熟品粗重。如来永断

论云触能摄受者。若喜若乐若舍一分者。今解触取六识为体。此俱触能摄受喜乐二受全。及舍一分受 摄益者。滋长义。忧苦违损非摄益。舍通善恶果。今取善果舍。故言一分。或舍通欣戚。未今取喜乐未生者。故言一分。有云由此故知。取触数为触食体。此不成解。违对法故。又此随顺理门。摄论云。触食属六识。意思希望喜根者。摄益善识者。此意俱受。亦通喜乐舍三受。然以喜相粗所以偏说。或唯举欲界多分语。然上界亦通有乐故。舍下虽有。少而不论。此言为欲与三受俱。触食思食名摄益。不欲取受触二心所。由前二种摄益第八故。触数缘现在。识意思缘未来故。识后明利长养。识后明利长养故名识食。亦通取六识中长养者为论。由段食等。初三食资持识故。令意根转明盛生益。由二长养故。眠等非食。初长养。谓能令别有长养根大增盛各别义。二令无损。长养眠等有后无初。四食有初有后故是食 若尔天眼岂非定所长养耶。述曰虽从定所发起。正是定中触思食所生。令长养根大增长。定但令不损。不能为益也

论云由三门故二种杂染增长等者。三门谓前三食。烦恼业二染。依识食故。资长于识。余有现前

论云以多分故易觉知故者。谓多分此四食。若尔业生。岂非多分。即言易觉知。简如觉者。先业及凡夫离障虽易知。于诸念住易入。所以说此四句。谓段食入身。触食入受。识食入意。思食入法也。四食日日易资养。所以余非。此中诸地狱。有诸渐细风名段食。初本地等寻伺地云。无者彼据重地狱。又难知故。所以不说。此处为正

论云故有一依谓彼同分根等者。谓彼同分根。唯依四大也。一者谓有色同分根。即依四大。及自分识。二根也。三者谓意依色而住名依色。二依意。三依心所住故。三根心所互依亦尔。无色界无色。唯有二依。乃至第八亦尔。此中据同时增上者。即说为根 颂曰义依处证得摄食由诸句者。此中有六。从前颂曰。几根由境界。名义二依处。几根先烦恼之所感得下。至四缘诸根名不调来。明证得。十四种摄三聚有情下。至九遍知来。明摄如经言。四食下。至地狱有微细风。难知不说述。明第五食。以下明诸句

论云具足摄持一切义具足摄持一切行义故名蕴。释云欲明数数摄义故有重言。又解初言者是体。后言是能诠。由体如此故。所以立如此名。以下准知

蕴等中六因建立者。次第配三善巧。以假者为身者。即十二处。是假者所依也

遣六邪执中。云依止邪执。谓计依止为止。说蕴破也。因者界。破可知 三能持依止我邪执者。谓外道色能持依止者。是我今破。是十二处。能持识生长门故。余可解

观善巧十胜利者。二解。一谓至一合之想。第一破我常也。二至便不非谤。破邪见谤无。三至已信令增断疑生信。四至圣教久住。正法不没缘。五悟缘起理至非作者。无实性破作者等我。六慧根广大。乃至缘生差别。七乃至缘生差别。当善住念。八乃至一境之性。九乃至令圣慧根。当得生起。十至随证漏尽。又解一除我执一合之想等。二有法住故。便不诽谤。三自无疑惑。四善答他问。五令他信。六令教久住下四。即四又字。是故十也第五十八卷

此中言焰魔王。即本地分曰静息王也。静息诸非。准此文意。焰魔使者。狱率童子等。并自业力生。非由化生数。其使曰者之中故应情数

论云由水碱故陆地众生一分难得者。谓除轮王出世主藏臣宝。若以手置大海。海中一切珠宝皆随出。即亦宝有得者。今故除之

论诸见趣中者。如五趣。是有情归到处。六十二见。诸见所归到处。故言诸见趣

论云无有妙行恶行名谤用等者。与对法第一等相违。勘彼文

论戒取中。谓所受持随顺取见取眷属见取随法等者。此谓依见取故。受持戒禁。戒禁随彼见取。见取眷属。见取随法也。此取戒禁生

嗔四种者。谓损己他见。损己他有情。为二十二。如文可解

慢中。于后有处慢者。谓由计我当有不有等者。下文云。若动者。谓言当有。不动者。当不有。戏论造作者。释上广说。乃至我当非想等。此中意也。今勘下八十六。亦有此文 别三慢类。谓劣等胜所。此摄四。如前五十六云。于欲慢摄二。谓我慢增上慢。二后有处起有一。谓邪慢 我当非想等者。此是七事所

论或乱不乱慢下。二翻释。准配七慢。应合天中

疑五相差别者。谓疑无他世。疑无作用。疑无因果。疑无谛。疑无实五也

论云谓十烦恼皆与自他一切烦恼展转相缘等者。此文即证见戒二取。不唯缘见戒事生。与见戒依法诸贪等并缘。以为境故无妨

非上地惑能缘下地一切烦恼者。此随顺理。如下第五十九文云。上地缘下起慢。如显扬云。无色界缘三界系及不系。皆是慢缘一分事转。如何缘下界。此据亦起。然亦不同邪见等

论云俱生萨迦耶见唯无记性数现行故等者。如下九十四云。世间不伏此。乃至金刚方断。此卷下文云。世间若伏修不伏见。修中伏若爱若恚。及以邻近矫慢。及此相应无明。不论我见边见。及此俱慢爱故。此论文云。有邻近矫慢之言。除与贪恚邻近之慢也。如下九十四说。然此一唯无记性。如何成九品。欲界何品摄。法师云。此为后三品。若世间道伏九品时。但伏前六品。以此后三不能伏故。然前六品亦有九品故。言世间道伏九品 问曰前六品如何分成九品。若一品为九品。即有五十四品过。若一品为三品。即有十八品过。又那含不断欲界我见等。即断欲九品不尽。以后三未断故。此那含未断。唯伏惑得预流果。不断五品以下惑。以不障果故。答不然。即亦那含。随离欲地断唯有第七俱我见在。那含虽断九品。即异生唯伏欲六品。今解云。此亦九品。随与何烦恼。俱起增上者说故。或唯第九品类。异生伏九品亦尽。然第九品中。有余类未尽。即我见。是故世间道不然。以第九品中微细故

论云除先所作能往恶趣顺后受业者。上来三因。明现在作业能往恶趣。除先顺后受业受恶趣果。非今生因故。受故次除之。于欲界四见。及慢喜忧舍相应者。此如对法第七卷同后卷。当深彼解。所以大精

论云十烦恼见所断名曰无事所余缘有事无事者。此如对法第五卷。述相违文

论云若有随顺如是烦恼俱行烦恼品类等者。随顺者是总句。或寻伺睡眠等。体非烦恼。顺故名烦恼。或谓别境中数 与烦恼俱行者。随烦恼由四相俱行故。名随烦恼 烦恼品类者。即忿恨等如下文是。谓品类等也

差别建立者。如此前五十五卷说会之

若杂事中世尊说诸随烦恼等者。即今法蕴足。及下八十九广解义。大众部。三藏外。别立杂藏大乘。萨婆多无别杂藏。以毗奈耶中有杂品。是彼广明

随惑依十二处转诸烦恼等者。此约总聚起。如前五十五。别处起不相违烦恼相应中。如前五十五说

论云诳谄是邪见品类等流者。前五十五云。是痴等流者。以邪见者痴增上故。此约别行言邪见。彼通论故痴分。又彼体说故痴分。此约行相起时增故。言邪见等流。此审勘诸论 问前言慧自性。不相应中。如何邪见俱。而发语寻伺。与见并耶。述曰此时依思寻伺。非依慧者。故无妨难

论云若诸具缚补特伽罗生在欲界成熟三界烦恼随眠若生色界所有异生成熟欲界被奢摩他之所损伏烦恼随眠者。此违前得成熟中如对法同。此文如前会

论云但于现在由此种类烦恼随眠说名为系者。法师云。谓中边云。熏发种类现在故名系也 问论云如此种类当知诸余烦恼亦尔者。法师如一类。尔余烦恼亦尔太师云。如系现在非过未。当知余结缚随眠等。余烦恼义门亦尔者。唯约现在入此中非过未

问论云欲界迷苦有十随眠集灭道八除身边见者。此如对法等有十。何故相违耶。述曰如实理者。有二门。一烦恼迷谛门。二谛行对治门。若迷谛门者。如对法。一一谛各十。若谛行对治。即此论三谛各八。唯苦有空无我行。为能治。立身边见。边见随身见起故。说空行等断。又有能治空无我故。有身见为所治。有无常行故。边见为所治。余谛无故。略而不论。此约别缘。约相见道。见道已前等语。若如实者。诸烦恼皆空无我行断。随起迷处说故。言见所断。其实不别缘谛理断惑 问曰如杂集诸谛并有身边见者。如何相类。答曰此彼谛下惑为我。即名此谛下身边。戒取等亦尔 若尔总计四谛下惑为我。此何谛断。答曰无此不能总缘。从别缘起故 问曰若尔即苦集下身边。不能遍缘五门也。以此理故明缘五门者。有力增胜迷苦义增。但见苦所断。诸三谛下身边力劣。不能遍缘五门。但有别迷者故。见此所断 问曰集谛下身边。何不尔也。答曰身边力微。若别迷集。即唯缘集谛名。见集谛断故。不同苦二十句。我见既迷苦生。明唯见断。修道即无

论云拨无父母等一分迷苦等者。果因迷别故。见苦集断别

论云又有诸见妄计自在世主释梵及余总类为常为恒无有变易如是邪见亦迷苦谛者。此谓计梵王为常。不从我见后生。故是邪见 问曰此卷初云。遍常论一分常论等皆是。边见即计梵王为常。如何此中乃言邪见。答曰二说。若起我见计梵王为我。后计为常。此常见我后生故边见收。如前文。此中约非我见后生者。此非常见故邪见收。亦无违也 问曰凡夫伏修不伏见。此见是何。色界我见下界起耶。若是欲界我见等。如何缘色生。答曰此我见是欲界系。缘名为境故。得缘彼生。名者名字。闻彼名故而缘。又名者四蕴也。即是此心之相。离心无别体。故言缘名 问曰若尔与欲见何别。答曰至下缘境中。更当知。广释差别二说。此遍常论。皆名邪见。非我见后生。故前文言是边见。及梵网对法等云。边见摄者。似常见。体是邪见。夫言边见。必我见后生故。故此中次前文云。即用如是我见为依止。于五蕴见我断常。断常二见。即唯我后起。此遍常论不缘为我。故非边见。亦无此地萨迦耶见。不同经部缘坏而生。不同萨婆多缘有而起。此中以依他性为依止计。有遍计所执故。戒取中言。随顺此见。即见取根境。此见随法。即俱有心法等。又前为见取因。后为见取果也 疑中云。此及所余者。谓此外道及余有情于苦犹预。皆迷苦者也 嗔中但有缘见云言。故知大乘见道之嗔。唯缘见起。缘有情事者。是修道嗔。又此且得缘见而生。非事中无 问曰何故集道二谛下。边无边见也。若

论云又有横计诸邪解脱所有邪见是迷灭邪见者。小乘此云迷苦邪见。灭下邪见要无漏缘。今者此文亦别缘余有漏法。是灭邪见道中。非道计道亦尔。以迷道中故。方计有别道故。名是道谛断。准此正于翻迷故。而别有执。若总缘四谛。见为见取。太师云。此通四谛下。断戒取亦尔。若尔我见应亦尔。有余二谛。皆有遍果因。以遍缘五门起故。今解总缘四谛见为见取者。即苦谛下见取。余谛俱能别缘。如前我说 问曰不尔如此邪见。别计有邪解脱。亦是迷有漏苦。如何见灭断。答曰迷灭执别有灭。乃至道亦尔。义增故唯见灭断。前苦谛下。无别说此见故也

论云唯除嗔恚谓于灭谛起怖畏心。乃至起恚恼心如是嗔恚迷于灭道者。解曰准此文。即是嗔是无漏缘。使亲缘灭谛起故。与小乘不同。至下缘名等中。自广当解 又不言缘迷。已欲见生嗔。此嗔何谛摄。答下言。余如前说。即准前嗔。亦缘见起。若准贪等者。前已准故。如前应勘。是谓欲界嗔恚。三界三种。贪慢无明。是名修道慧。即修道如欲名唯四。三界令十除身边。何为四。答曰此顺小乘故无文。修道中。无别对治行。如见道。有别行空无我故说之。如前迷谛十中已说。准解修道烦恼

论云但有长时任运坚固。此形见道烦恼故有此言。于修道中。于境有分别起者

同类推荐
  • 汉宫春色

    汉宫春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法苑义林章补阙

    大乘法苑义林章补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

    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富贵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富贵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直方诗话

    王直方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30岁前学做人30岁后学做事

    30岁前学做人30岁后学做事

    三十几岁正当而立之年,是创业的黄金期,所以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十几岁精力旺盛、热情奔放,敢于挑战。然而,三十几岁是人生黄金期的过渡期,有时候会不稳定,人生经历尚浅,人生经验不足,人生磨难太少,他们需要的是经受岁月的历练,接受时间的考验;他们所缺少的是宝贵的人生经验,丰富的人生阅历。
  • 重生都市之天下无双

    重生都市之天下无双

    修行千年的道君,在探寻上古仙墓的途中,被人围攻陷害,自爆元神同归于尽,却没想到重生到了现代都市,且看一代道君都市纵横,从一个家教老师开始,一步一步重返巅峰!
  • 办事艺术模板

    办事艺术模板

    把握好办事的艺术与分寸,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本书从求人办事、帮人办事、办事素质、办事原则等诸多方面,对办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解悟,以大量的实例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双重推演与论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读者朋友定能通过本书更好地把握办事艺术,从办事艺术模板中感悟办事的技巧和策略,从而使你的人生之旅一帆风顺,使你的事业大厦流光溢彩。
  • 我的领域

    我的领域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而电竞就是我最擅长的。在这一领域,我就是世界第一,为什么我要因为你们的不理解而放弃自己的领域?”这是林子涵离家前对林母说的最后一句话。林子涵,一个靠着电竞世锦赛三连冠而扬名的世界级电竞选手,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楚。当他最初走进电竞圈的时候,林母十分不解,为何儿子会如此沉迷网络游戏,在她看来电子游戏就是使人玩物丧志的精神鸦片,去做职业选手就是自毁前程。最终林母并以断绝母子关系相逼,而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他所擅长的领域。“妈妈。。。总有一天您会明白的。”
  •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仙爸曹格:他们是上天给我的老师、暖爸黄磊:她是最珍贵的礼物、萌爸杨威:和儿子一起萌萌哒释放小宇宙、酷爸吴镇宇:不一样的影帝爸爸。
  • 无桨自帆

    无桨自帆

    常言道“世事难料”,渐趋式微的古体诗词,近一时期却大有风行当道之势。且不论老一辈众多爱好者,单就网络上的中青年,越来越多的群体涌入诗词天地,便是中华古典诗词这一国之“雅器”极具顽强生命力的明证。同时,令人感佩的是,诗词创作者与古代士大夫作诗心态几乎无异,往往劳者自歌,非以文章谋稻粱,吟诗填词只为余暇之雅兴。故诗人或抒发情感,或关乎民生,盖出于知识分子自觉良知与社会责任也。
  • 假如让我上3天博弈课

    假如让我上3天博弈课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博弈论的原理作了系统的讲解,探讨了博弈论中最经典的一些概念,如纳什均衡、囚徒困境、另和博弈、重复博弈、逆向选择等,并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向人们展示经验教训,十分实用。
  • 谁绑架了波斯猫

    谁绑架了波斯猫

    本书是由董恒波编著的《神秘的亡灵日记》,是神探小鹰校园幽默推理小说系列丛书之一。《神秘的亡灵日记》的故事内容如下:波斯猫丽丽是富婆王老太的心肝宝贝,一天,丽丽突然失踪了,同时,一封信从天而降:如果你不在三天内将40320元打到指定的账号上,丽丽就会被扔进江里。原来,丽丽是被人绑架了!谁是绑架者?为什么他要的钱数是40320元?不看完这本书,你是不会猜出答案的,快来挑战一下你的侦探智商指数有多高吧!
  • 世纪末最后的舞步

    世纪末最后的舞步

    可记得19世纪的英国社会黑暗,社会动乱,道德败坏,可我却在那时穿越时空遇见了你?可记得那时的我相对你来说,从未步入社会,愚昧无知,但我却恋上了这段时空,迷上了这段历史,爱上了你?(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