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7200000004

第4章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诸大声闻。众所知识。名曰憍陈如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如是等大弟子而为上首。(诸罗汉名。各本或用梵语。或用华语。今止酌列五尊者。以例其余)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此诸菩萨。皆具无量行愿。植众德本。具诸功德。行权方便。游诸佛国。普现一切。供养诸佛。化导众生。达众生相。通诸法性。譬善幻师。幻诸男女等相。于彼相中。实无所得。入空无愿无相三昧。而能具足总持无量百千三昧。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于一念中。遍游佛土。分别众生语言。哀愍如己眷属。誓成诸佛无量功德。超诸声闻缘觉之地。(此赞菩萨功德一段。宋译无之。今从四译。而节其冗词)又有比丘比丘尼五百人。清净优婆塞七千人。清净优婆夷五百人。欲界天子八十万。色界天子七十万。遍净天子六十万。梵天一亿。如是无量大众。一时云集。(此九句。各译无之。从汉译增。盖此经普被上中下三根。宜首列凡圣男女。在家出家四众。以表当机)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净明镜。影畅表里。(五句参用魏唐二译)现大光明。数千百变。(此八字。依汉吴二译增)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我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以上二行。参用魏汉二译)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甚奇特广大之法。住诸佛所在最胜之道。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惟愿宣说。利益一切。(以上三行。参用各译字句)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阿难。汝为哀愍利益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哀愍二句用唐译)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此段用汉吴二译)阿难。如来出世。难值难见。犹优昙华。偶尔一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我当为汝演说。开化一切(末七句用魏译。参用各译字句)。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自在王如来。住世四十二劫。(原本由世自在王佛。上溯住劫五十二佛。与燃灯佛相首尾。唐宋二译俱逆数而上。汉吴诸译。则顺数而下。或谓燃灯为释迦授记之师。不应法藏发心。乃在五十三佛之后。或谓古佛同名者多。无可适从。且过去古佛。数不胜数。既非经谊所关。故今阙之。即从世自在王起。以息疑诤)彼佛法中。有一比丘。名曰法藏。本是国王。闻佛说法。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智慧勇猛。无能逾者。诣世自在王如来所。顶礼佛足。向佛合掌。而白佛言。(此下各本有偈。或四字句。或五字句。或七字句。惟吴译无之。今从吴译)唯然世尊。我已发无上正觉之心。愿佛为我广宣诸佛国净土庄严。令我于世得无等觉。成大菩提。时世自在王佛。语法藏比丘。庄严佛土。汝当自摄。比丘白佛。斯义宏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为我敷演。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善恶。国土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修习功德。发大誓愿。摄取庄严。具足五劫。往诣世自在王佛言。我今为菩萨道。欲令我后作佛时。于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中。智慧光明功德都胜诸佛国者。寗可得否。佛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至心求道。何愿不得(以上十二行。用魏译。参取吴译)。

时法藏比丘。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唯垂听察。第一愿。设我得佛。国中无三恶道之名。设有地狱饿鬼畜生。乃至闻其名者。不取正觉。第二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纯是化生。无有胎生。亦无女人。其他国女人。有愿生我国者。命终即化男身。来我刹土。生莲华中。华开见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三愿。设我得佛。若国中天人。形色不同。尚有好丑。不悉金色身。三十二相者。不取正觉。第四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不皆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第五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第六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第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第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第九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不得漏尽住灭尽定。及决定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第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不悉得广长舌。说法善巧。辩才无碍者。不取正觉。第十一愿。设我得佛。光明若有限量。不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普胜诸佛光明。令彼十方众生。触此光明。身意柔软。罪垢灭除。命终皆得生我国者。不取正觉。第十二愿。设我得佛。寿命若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第十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声闻。若有数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能知其数者。不取正觉。第十四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亦皆如佛。无有限量。永无生死。除其本愿示现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十五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不皆身具无边光明。照曜诸佛国土者。不取正觉。第十六愿。设我得佛。名声普闻。十方世界。无量诸佛。若不悉咨嗟称叹我名者。不取正觉。第十七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临终十念求生。若不见佛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惟除五逆。诽谤正法。第十八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度脱一切众生故。遍游佛国。修菩萨行者。虽生他国。终不受三途苦。永不退失善根。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虽住声闻缘觉之位。而能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若不能遍至无数无量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第二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衣服饮食。应念所需。自然化现在前。乃至于诸佛所。种种供养。香华幢盖。璎珞音乐。应念圆满。无所从来。无所从去。乃至欲求诸佛就供。以佛神力。应念即得他方诸佛。舒臂来此。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一愿。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诸佛世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二愿。设我得佛。国中有无量道场树。高或百千由旬。或四百万由旬。诸菩萨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第二十三愿。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供养诸佛。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第二十四愿。所有他方佛刹。声闻缘觉。闻我名号。不发大心。不得坚固不退转。究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不取正觉(魏译四十八愿。唐译四十六愿。宋译三十六愿。惟汉吴二译。皆止二十四愿。而天亲菩萨无量寿偈。亦云誓二十四章。则酉天本同也。今遵汉吴以免重复。至每愿中字句。兼取各译所长。以完成善)。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我建超世愿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  我于无量劫  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  誓不成等觉  我至成佛道  名声超十方  究竟有不闻  誓不成等觉  离欲深正念  净慧修梵行  志求无上尊  为诸天人师  供养一切佛  具足众德本  愿慧悉成满  得为三界雄  如佛无碍智  通达靡不照  愿我功德力  等此最胜尊  斯愿若克果  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神  当雨真妙华

(此偈汉吴二译无之。唐译每句七字。魏宋二译。每句五字。今用魏译。略节数句)。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此用魏译)。

阿难。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大众之中。发斯宏誓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于阿僧祇劫。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亦教人行六波罗蜜。以大庄严。具足众行。三昧常寂。智慧无碍。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众法如化。(此处魏唐宋译。皆有称颂法藏修行数十句。皆不出六波罗蜜之内。今用汉吴二译较简括。其庄严以下六句。兼取魏译)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养恭敬诸佛。由成就如是诸善根故。随所生处。有无量宝藏。自然涌出。身诸毛孔。出无量香。普熏世界。无量众生闻之。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所说诸愿。皆悉得之。(此参取各译字句)现在西方。去阎浮提十万亿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佛名无量寿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围绕说法。(又一向出生菩萨经。佛言。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有佛号宝功德威宿劫王。彼佛将入涅槃。为众广。说法本陀罗尼。时有轮王。名曰持火。王有太子。名曰不思议。胜功德。生年十六。从彼如来闻是法本。即于七万岁中。精勤修习。未曾睡眠。亦不偃侧。端坐一处。不贪财宝。及以王位。不乐自身。得值九十亿百千那由他佛。诸佛说法。尽能闻持修习。厌家剃发。而作沙门。复于九万岁中。修习此陀罗尼。复为众生。分别显示。一生之中。力精教化。令八十亿百千那由他众生。得发道心。至不退地。尔时不思议胜功德比丘。岂异人乎。即阿弥如来是也。此明法藏所修本行。足与经文互证)。

阿难。彼佛所放光明。照遍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由旬。或亿万由旬。或照一二佛刹。百千佛刹。乃至遍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光明远近不同处。汉吴二译。皆指他方诸佛。魏唐二译亦同。惟宋译属阿弥陀佛。自身圆光。随意大小。最为得之。盖放光与圆光不同。诸佛成道说法。未有不放光照大千世界者。岂有十方佛光。拘止寻丈之理。至阿弥陀佛。化身接引众生。则光亦有大小。随其所现。庶不碍诸佛功德平等之谊)是故无量寿佛。亦名无量光佛。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有缘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无量光下。各本尚有十二种光明佛号。皆摄于无量之中。今节去以省重复。众生遇光以下。用汉吴二译)复次阿难。无量寿如来。有无量无数声闻之众。譬喻算数所不能及。阿难。彼大目乾连。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于一昼夜。悉知其数。假使百千万亿声闻。神通之力。皆如大目乾连。一一声闻。寿百千万亿岁。尽其寿命。数彼声闻。百分之中。不及一分。复次阿难。譬如大海。深八万四千由旬。广阔无边。假使有人。出身一毛。碎为百分。细如微尘。以一毛尘。沾海一滴。此毛尘水。较海孰多。阿难。彼目乾连等。声闻之众。尽其形寿。所知数者。如毛尘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以上各译略同。其字句用魏宋二译)彼佛及诸菩萨。寿量劫数。亦复如是。(此寿量句用唐译增)又其国土。七宝诸树。周满世界。金树。银树。琉璃树。玻璃树。真珠树。砗磲树。玛瑙树。或有二宝三宝。四宝五宝。六宝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化作。或有宝树。黄金为根。白银为身。琉璃为枝。玻璃为梢。真珠为叶。砗磲为华。玛瑙为果。其余诸树。诸宝展转相互。亦复如是。行行相望。枝枝相对。叶叶相当。(各译皆将每树根柯枝叶华果。与七宝展转互配。演成七段。过于繁悉。无关佛法。今省并之。末三句。用魏汉译增)又无量寿佛国。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珍妙宝网。罗覆其上。微风吹动。演出无量妙法音声。流遍国中。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五根清净。住不退转。至成佛道。(道场树一段。宋译无之。此用魏唐译本)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清净严饰。宽广平正。无有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等山。黑山雪山。宝山金山。须弥山。铁围山。大铁围山。惟以黄金为地。尔时阿难。闻是语已。白世尊言。若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天。忉利天。依何而住。佛语阿难。四禅天。色究竟天。依何而住。当知众生。业因果报。不可思议。诸佛神力。亦不可思议。(此段魏唐宋三译略同)彼佛国净土。本无人天之别。惟顺余方。示有三界。(人天三界四句。宋译无之。此从魏唐译增。入)复次阿难。彼佛国土。虽无大海。而有泉池。处处交流。其水深广。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三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其水清净。具八功德。又水两岸。复有无数栴檀香树。吉祥果树。华卉恒芳。光明照曜。若彼众生。过浴此水时。要至足者。要至膝者。乃至要至顶者。或要冷者。温者。急流者。慢流者。其水一一随众生意。令受禅定之乐。其宝池中。纯是莲华。有他方众生。来生其国者。即于莲华中。自然化生。结跏趺坐。又于水中。出种种声。佛法僧声。止息声。无性声。波罗蜜声。十力四无所畏声。神通声。无作声。无生无灭声。寂静声。大慈大悲声。喜舍声。灌顶受记声。众生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与声中所说法相应。无诸分别。成熟善根。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有不愿闻声者。即如定中。一无所闻(此段全用宋译。惟莲华化生四句。及不愿闻声二句。宋译无之。从汉唐二译增)。

复次阿难。彼国菩萨。或于晨朝。欲供诸佛。思香华等。作是念时。华香璎珞。幢幡网盖。及诸伎乐。随意即至。其所散华。即于空中。结成华盖。或十由旬。或数十百千由旬。乃至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供养诸佛已。即于晨朝。还到本国。若思饮食汤药衣服卧具等。亦复如是。此诸菩萨。所需之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其香味或有不欲闻者。即无所闻。(此段参用唐宋魏三译)又复思念摩尼宝等庄严。及宫殿楼观。堂宇房阁。或大或小。或高或下。或处虚空。或在平地。或依宝树而住。随意所现。无不具足。(此段用宋译。惟虚空平地二句从汉译增)其诸菩萨阿罗汉。各自行道。中有在地讲经诵经者。有在地受经听经者。有在地经行者。思道者。及坐禅者。有在虚空讲经诵经者。有在虚空受经听经者。有在虚空经行者。思道者。及坐禅者。中有未得须陀洹道者。则得须陀洹道。未得斯陀含道者。则得斯陀含道。未得阿那含道者。则得阿那含道。未得阿罗汉道者。则得阿罗汉道。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各自行道。莫不自在。(此段用汉译增。又各译有乞人不如帝王。帝王不如轮王。轮王不如忉利诸天。展转相倍。不如无量寿国。云云一段。但或赞宫殿。或赞威势。或赞菩萨容貌。各本互异。无所适从。且非义谛所关。故舍彼取此。较于行人观心有益)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每于晨食时。香风自起。吹动宝树宝网。自触出微妙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如比丘得灭尽定。复吹树华。落放地上。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软妙如兜罗绵。足履其上。蹈下四寸。随足举已。复还如故。过一时后。其华自然没入于地。随其时节。复雨新华。一日之中。如是六反(此段字句。参用魏唐宋译)。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犹如佛声说法。普闻世界。皆是佛力化作。非实畜生(化鸟七句。各译无之。今从唐译。但彼在下文。今移于此)。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劫数之名。亦无山川高下林苑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示。亦无名号。亦无取舍分别。(此段字句。参取诸译)惟有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黄色黄光。紫色紫光。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各各安立众生于佛泥洹之道(此段宋译无之用魏唐译增)。

复次阿难。不独我今称赞阿弥陀佛光明功德。东方过恒河沙数世界。诸佛如来。亦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西方南方北方。恒河沙数世界诸佛。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河沙数世界诸佛。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求生彼界。得不退转故(此段用宋译。与魏唐各译。大同小异)。

复次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身出家而作沙门。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应时即得智慧神通自在。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供养三宝。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于上辈者也。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于中辈者也。(此段全用魏译。较唐宋译文义完善。此三辈。当观经上中二品。而无其下三品)佛告阿难。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宿愿为众生故。以大宏誓。入生死界。度脱有情。随意而作佛事。阿难。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或千由旬。又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此二菩萨。现居此界。作大饶益。摄念佛人。生彼佛国。阿难。其有众生。得生彼国。其钝根者。见佛闻法。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又彼菩萨。乃至成佛。不受恶趣。神通自在。除以宿愿生他方五浊恶世。示现同彼。常识宿命。(此段全用魏译。而参取各译字句。又此下各本。有赞彼国菩萨功德数百言。宋译已省其三分之二。今全省之。至此下汉吴魏译。皆有佛告弥勒。劝进往生。及五痛五烧数干言。繁冗复沓。不类佛语。唐宋二译皆无之。今从后二译)阿难。汝起面西顶礼。尔时阿难即从座起。合掌面西顶礼。五体投地。白佛言。我今愿见极乐世界。无量寿佛。供养礼拜。种诸善根。即时无量寿佛。于其掌中放无量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于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山宝山。目真邻陀山。须弥山。铁围山。大海江河。丛林树木。及天人宫殿。一切境界。无不照见。譬如日出。明照世间。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皆悉隐蔽。尔时会中。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及见无量寿如来。声闻菩萨。围绕恭敬。譬如须弥山王。出于大海。尔时极乐世界。过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国。以佛威力。如对目前。彼见此土。亦复如是。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汝见极乐世界。从地以上。至色究竟天。诸庄严否。汝闻无量寿佛。大音演说妙法。宣布一切佛刹。化众生否。汝见彼国众生。游处虚空。宫殿随意否。或遍至十方。供养诸佛否。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一一皆见(以上全用宋译。间取各译一二字句)。

世尊。云何彼土众生。亦有宫殿处地。不能游行虚空。神通自在者耶。佛言。此乃彼国化城边地众生。由彼在世时。不了诸佛不思议智。大乘广智。最上胜智。但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此人命终时。生彼国边界七宝城中。其城纵广各二千里。城中亦有舍宅宝树宝池供养。如第二忉利天。其人于其城中。凡五百岁。不能游行虚空。不能见佛闻法。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牢狱。若诸小王子得罪。幽此宫中。衣食供帐伎乐。如转轮王。而以金锁系其两足。此诸王子。寗乐处彼否。弥勒言。不也。但以种种方便求出。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又如此土众生。处母胎中。尚未出胎。一切无所见闻。此等众生。亦复如是。虽处华胎。而不能见佛闻法。与此土处胎无异。由其宿命。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妄生分别。视生佛国。如求人天福报。是故因果相感。生此化城。虽有余乐。而以不见佛为苦。待彼众生。久知悔责。求离彼处。乃能往诣无量寿佛所。供养闻法。既闻法开悟已。乃得遍至诸佛世界所。修其功德。此等众生。暂离三界轮回。信慧未全。尚复如是。况乃世智聪辩。取相分别。情执深重。但求人。天福田。增益邪心。永在三界狱中。云何得免轮回。出离生死(此段参取魏唐二译。其汉吴文亦相仿。惟宋译不指边地化城。而指生天为胎生。则天上亦系化生。且佛与弥勒问答语气。亦太浅近。故不从之。惟末数句。略参取其意。又案菩萨处胎经云。佛言。过此西方十二亿那由他刹。有懈慢国。快乐安隐。人欲往生阿弥陀佛国。若从此国过。人多染著。即愿生其中。遂不得到弥陀佛土。若人见此。不贪不爱。即得越过。至安乐国。又宝积经。有一比丘。闻佛赞扬东方。不动如来佛刹功德。心生贪著。而白佛言。我今愿生不动佛刹。佛告比丘。彼国不以爱著而得往生。惟有植诸善本。修诸梵行。得生彼国。此二经。皆可与此相证。即十六观经之下品往生。不得见佛也。此经三辈往生。皆上中品。而以下品属疑城边地)。

弥勒当知。众生在此五浊恶世。精进一日一夜。胜在天上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天上多乐少苦故。在此忍界。精进十日十夜。胜在他方佛国边地。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佛界边地。多乐少苦故(此段各译。相仿惟此土为善。胜于极乐也世界当指疑城边地言之。诸译未免以辞害意。故酌增边地二字)。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娑婆世界。及诸佛刹。有几多菩萨。得生极乐世界。佛言。弥勒。我此娑婆世界。有七十二那由他菩萨。已曾供养无量寿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其诸小行菩萨。修习小功德。当来得往生者。不可胜计。复次。阿难。难忍佛刹。有十八亿菩萨。生彼国土。宝藏佛刹。有九十亿菩萨。生彼国土。火光佛刹。有二十二亿菩萨。生彼国土。无量光佛刹。有二十五亿菩萨。生彼国土。世灯佛刹。有六十亿菩萨。生彼国土。龙树佛刹。有千四百亿菩萨。生彼国土。无垢光佛刹。有二十五亿菩萨。生彼国土。师子佛刹。有千百八亿菩萨。生彼国土。吉祥峰佛刹。有二千百亿菩萨。生彼国土。仁王佛刹。有千亿菩萨。生彼国土。华幢佛刹。有一亿菩萨。生彼国土。光明王佛刹。有十二亿菩萨。生彼国土。得无畏佛刹。有六十九亿菩萨。生彼国土。此外十方世界。无量佛国。其往生者。亦复如是。昼夜一劫。说不能尽。(此段全用宋译。惟末四句。从魏译增)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无量寿佛名号。深心信乐。至诚归依。无所疑惑。当知此人夙世已曾于诸佛所。种诸善根。非是小乘。若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为他演说。乃至于一昼夜。思惟彼刹及佛身功德。此人命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萨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无上菩提。随意成就(此段用宋译。参取各译字句)。

佛语弥勒。我悲此土众生。尽其形寿。为心走使。无田宅。忧田宅。无财宝。忧财宝。无眷属。忧眷属。适然得之。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日夜怔营。无有休息。身亡命终。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又或于所怨仇。更相报复。于所恩爱。互相贪恋。世世转剧。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惟己之神识。独生独死。独往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或有勉修福田。情执深重。但求人天有漏果报。只增生死。不出轮回。永劫以来。流转五道。忧畏勤苦。不可胜言变化殃咎。异处善恶。自然追逐。去无所至。[穴/幻][穴/幻]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甚难甚难。此皆不了佛智。不信佛语。不拔生死轮回根本。迷没愚痴苦海。无有出期。当知众生处此五浊恶世。长受五痛五烧。于诸世界中。最可怜愍。何谓五浊。劫浊。命浊。见浊。众生浊。烦恼浊。是为五浊。何谓五痛五烧。生时痛。老时痛。病时痛。死时痛。患难穷苦痛。淫欲火烧。嗔忿火烧。贪盗火烧。邪伪火烧。愚痴火烧。是为五痛五烧。我今于此五浊恶世成佛。劝导众生。出五浊。离五痛。断五烧。说此易行难信之法。是为甚难。当知众生。或闻无量寿佛名号。悲悚信乐。深心归依者。皆是夙种善根。已曾供养诸佛。若有闻无量寿佛名号。不敬不信。不乐受持者。皆是恶道中来。不种善根所致(汉吴魏三译。皆有佛告弥勒。劝进往生。及五痛五烧等数千言。唐宋二译皆无之。固较简净。但于我佛悲心苦口觉迷之旨。又恐有缺。考汉吴译。均有生老病死苦五痛之语。窃意当初佛说五痛。不过如此。后人展转附益。故失其真。今故于前三译中。决择精粗。存此一段。以资持诵。而起悲信惟中间人天福田五句。各译无之。今采宋译增入)。

佛语弥勒。如来出世。难值难见。诸佛经法。难得难闻。若闻此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此段全用魏译)过是以往。无量寿经亦灭。惟余阿弥陀佛四字。广度群生(此四句各译无之。今从大集经增入。使人知此净土法门为末法第一津梁。且使人免法灭之惧。又瑜珈师地论云。劫尽之时。阿弥陀佛四字。世间无能念全。或能一字。或能二字。若有能念全四字者。即为天人师。是知法愈末。则根愈钝。又法苑珠林。言饿鬼地狱。有菩萨悯之。教以念佛。皆不成声。或以佛号写其手掌。字不能现。是知业障愈重。则信受愈难。故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况净土横超三界。至易简。至难信。佛经末丁宁告戒以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读者当发深庆幸深悲恐。方不负金口嘱付之苦心也)。

汝等当受持我语。广流末法。毋令断绝。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无量众生。皆发无上正觉之心。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清净法眼。二十二亿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八百比丘。漏尽意解。四十亿菩萨。得不退转。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于将来世。当成正觉。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光明普照十方国土。百千音乐。自然而作。无量妙华。雨满虚空。佛说是经已。尊者阿难。及弥勒菩萨。天龙八部。一切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此用魏宋二译)。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2050超级大国

    2050超级大国

    一百年前,没人可以预言美国会成为威震地球的超级强国;五十年前,没人敢去预言横行霸道的苏联会突然崩溃;三十年前,没人能够预言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 那么,展望四十年后,谁将主宰地球?谁将成为2050超级大国的种子选手呢?本书为你分析2050超级大国。
  • New and Selected Poems

    New and Selected Poems

    This volume contains a selection of work from each of Seamus Heaney's published books of poetry up to and including the Whitbread prize-winning collection, "e;The Haw Lantern"e; (1987). 'His is 'close-up' poetry - close up to thought, to the world, to the emotions. Few writers at work today, in verse or fiction, can give the sense of rich, fecund, lived life that Heaney does' - John Banville. 'More than any other poet since Wordsworth he can make us understand that the outside world is not outside, but what we are made of' - John Carey.
  • 仙亦是凡

    仙亦是凡

    花尽相思醉,雪落为谁歌?平凡山村的少年,一路走来,人心冷暖,世态炎凉。没有人懂得,从善良到冷酷,从胆小到勇敢,从活泼到忧郁。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颗平凡的心。身虽成仙,心亦平凡。
  •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是由高为编写,《书缘与人缘》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鹤坪印象》《谁的悲哀》《不可小觑的旧版书》《伪书盛行谁之过》《传记只读前半部》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灯下黑(套装共3册)

    灯下黑(套装共3册)

    文身有哪些禁忌?鼓楼为什么会限高?乐山大佛为什么会流泪?东越人为什么要崇拜蛇图腾?《灯下黑》,又名《中国异闻录》,是“悬疑怪才”羊行屮继《泰国异闻录》畅销10万册后的最新作品,讲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异闻、怪事。那些你原本以为天经地义的事,也许并不像你认识的那样……“异途行者”南晓楼、月无华再度启程,揭秘华夏文明古老的异闻、怪事!
  • 谁偷走了我的健康:全方位忠告你生活中的健康危害

    谁偷走了我的健康:全方位忠告你生活中的健康危害

    本书对保健问题进行介绍,全面阐述了不良习惯对健康的危害,饮食误区对健康的危害,运动不当对健康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危害。
  • 上池杂说

    上池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声夺人

    仙声夺人

    魔道的息心尊主夺舍成一个小娃娃,上辈子错就错在太耿直,这辈子她发誓要发挥自己的戏精天分!
  • 漫威中的上古卷轴

    漫威中的上古卷轴

    奇幻类新书《寒冬已至》,喜欢的读者可以去支持一下。
  • 愿君无忧:万里河山相送

    愿君无忧:万里河山相送

    (燕歌无忧)穿越成为草原上的公主,带着复杂神秘的身世,本想潇洒的活着,却在遇见他时搅乱了一颗平静的心。草原的月很美,我们的故事也很美,却抵不过你眼里万里河山的美!愿君无忧,万里河山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