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1100000136

第136章 《大成礼拜杂志》(之四)(13)

答、智仁勇三者。君子之大德也。君子大德以受命。故曰三生万物也。

问、敢问肫肫其仁者何也。

答、君子之至德也。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问、肫肫其仁。即渊渊其渊。浩浩其天也。大道之有所倚。即凝于君子耶。

答、君子以正位凝命。天命之谓性也。率性之谓道也。修道之谓教也。故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问、君子奉天承命。是故笃恭而天下平欤。

答、君子顺受其正而已矣。

问、敢问元午当中。道法弘开之时也。万教归儒。统一全球之会也。君子协和万邦。万夫之望也。其望也如何。

答、易不云乎。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问、师者、体也。弟者、用也。用者、所以代师之劳也。何曰王者之师。天子无北面。中和师。天地之精华。万圣之代表。至尊之上。无以加乎。

答、孟子云。五百年必有王者欤。四科十哲。皆其门也。重师所以尊道。亦即顺天命也。

问、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名位者福也。大德受命何也。

答、大道宏开。三星莅临也。

问、三星者。后天之三元。仁化寿。勇化禄。智化福。福由智得。不必壮老。故紫微年少。禄由勇得。端在躬行。故文昌年中。寿由仁得。持之以久。故南极老翁。是耶否耶。

答、尔其聪明圣智达天之德者乎。未能下学。焉达天也。

问、虚中作实者。勇之事也。躬行匪易。巧内生莲者。智之事也。言行惟慎。开办学堂者。仁之事也。委曲求全。先虚中作实。而后巧内生莲者。诚则明也。故先示曰。至诚受命。诚明曰大德。大德其三道。三道化曰中。允执厥中者。可立天下之大本。人伦道德者。勇之行。忠信之道也。大成者、智之行。忠恕之道也。学堂者、仁之行。中和之道也。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下学而上达。君子之道也。

答、君子之道。所以行之者一也。

问、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者。何以知之耶。

答、大人之道。本诸性也。性则顺天之命而已矣。

问、受天之命在慎。得人物之命在智。智者、阴阳也。慎者、至诚也。

答、君子明而已。君子之明。明明德於天下也。

问、修道以仁。仁者乃能修道欤。

答、仁者之修道也。修道之谓教也。有教则无类矣。(刍谈录)

第一二零礼拜大智隐恶扬善

民国三年七月十七日记

问、子言礼运大同一节。忠信之道也。孔子言忠信。以中和眼光言之。是以人所不能也。

答、中和、忠恕、忠信。儒教之三乘也。顺言之而已。亦犹天地之三教也。分三而合一也。问、天下之无智久矣。天下之无道久矣。天地闭矣。贤人隐矣。道其不明矣夫。道其不行矣夫。乾坤昏乱。阴阳颠倒。是非不明。故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否则同流合污。成混同世界矣。

答、天地闭。贤人隐。君子之智也。天地开。贤人出。君子之道也。天下有君子。则大同成矣。

问、舜好问而好察迩言者。善与人同也。致广大而尽精微也。极高明而道中庸也。收天下之凡阳也。悦天下之人心也。美利以利天下也。此其所以为大智与。

答、中庸不可能也。苟非固聪明圣智达天德者。难道中庸矣。

问、回之为人也。闻一以十。得一善尚拳拳服膺而弗失。颜子其不足语中庸之道也与。

答、回之为言复也。复礼也。果其回也。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则依乎中庸矣。

问、孔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此道之不行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此道不明也。圣者尚不足语中庸之道也与。

答、君子之道。率性而已矣。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孔子之所愚者、大智也。贤者即愚也。大智而愚也。故当智谋踊跃。愚而贤者。又当委曲求全。故曰大智者。隐恶而扬善。大贤者、好问而好察迩言。用其中於民。於斯为智也。於斯为贤也。於斯为舜也。於斯为回也。孔子之言有所为也。

问、然则智谋踊跃。委曲求全者。中庸之道也与。

答、明乎此。则可与言君子矣。(刍谈录)

第一二一礼拜伦礼之用和为贵

民国三年七月二十四日记

问、伦礼二字。有广狭二义焉。二义之中。又互相为体用也。伦而无礼。固不行矣。礼而无伦。亦不礼矣。孔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礼之用和矣哉。又曰博之以文。约之以礼。礼之用要矣哉。又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礼之用大矣哉。子所雅言。诗书执礼。君子敦厚以崇礼。礼运一篇。所以载大道之行也。伦礼之礼。非君子其孰能语此。

答、有子不云乎。礼之用。和为贵。和必生於中。故君子之道本诸身也。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无执中之学也。先王之道斯为美。君子笃於亲。则民兴於仁、伦也。故旧不遗。则民不偷。礼也。故曰君子之所以亡天下者。伦礼而已矣。(刍谈录)

第一二二礼拜内外合一即明明德

民国三年八月初一日记

问、子常言智谋踊跃。委曲求全。斯二语者。即君子之所以行道与。

答、智者、得天之道也。谋者、得人之道也。踊跃者、所以得大道、成大德。行大道。成大功。委曲求全者。所以尽精微而道中庸也。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也。

问、闻之曰尽精微者、谦道也。道中庸者、恭敬也。敦厚崇礼者、笃恭之道也。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者。中庸之道也。谦谦君子者。和光同尘也。卑以自牧者。此其所以为大也。故曰舜其大智也与。好问而好察迩言也。然与否与。

答、明乎此。则孔子之温、良、恭、俭、让。可知之矣。

问、读内圣外王。分而二。合而一。一篇笔记。言中为内圣。和为外王。中庸一书。乃可言内圣外王。大学不可言内圣外王欤。

答、此不过就其显者言之耳。内圣外王之为道也。吾於性道谈中。详言之矣。若夫其义。即性道也。故曰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非自成己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为内圣。成物为外王。君子修己以安人。即内圣外王合而为一也。故古之学者为己。以人为大己也。即内圣外王。合而一之也。今之学者为人。忘乎其己也。即内圣外王。分而二也。其合一之说。尤莫明於大学明明德一句。德者。君子之性也。明德者、至德也。明明德者、至道也。明德曰内圣。明明德曰外王。明明德者、明明德於天下也。故曰明明德者。即内圣外王合一也。内圣外王合一者。君子之性道也。君子之本性本诸天。故曰天命之谓性为内圣。君子之性教於人。故曰修道之谓教为外王。率性之谓道者。即内圣外王合一也。内圣者、先天之道也。外王者、后天之道也。内圣外王。分而二者。先后天判而为二也。内圣外王合而一者。先后天一以贯之也。一贯者、即性与天道也。故曰性与天道者。内圣外王在其中也。内圣外王。不分而分也。内圣外王。不合而合也。换言之、即君子至诚之道也。君子至诚以受命。即内圣而外王也。至诚者、君子之所以内圣也。受命者、君子之所以外王也。智仁勇三者。君子内圣外王之大道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一者智也。智者明也。君子之智。明於内者曰内圣。明於外者曰外王。故君子一正心而内圣矣。一正心而外王矣。一正心、而内圣外王合而为一矣。一正心、而内圣外王一而二矣。一而二者、天命也。二而一者、慎独也。故君子必慎独者。天命之谓性也。明此、则皆内圣矣。外王矣。分而二合、而一矣。(刍谈录)

第一二三礼拜修心莫如修神

民国三年八月初八日记

问、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何谓也。

答、尽其心者。尽人事也。知其性者。尽人合天也。知其性则知天者。命之原本乎天。性与天道也。君子之所以知天命。畏天命。存心养性之所以事天。天人之所以合一。君子之所以奉天承命也。故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君子必慎其独也。

问、君子出处有节。随天命而行。未可苟也。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何也。

答、行时中之道也。

问、上智之智在上。上则可以临下。何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

答、上智者不移也。苟用智焉。则多才多艺矣。

问、知真儒者、方足以知佛。知佛而后真知儒。真知儒。则知万教万法。皆由於道矣。

答、三教合源。万教归一也。

问、人有言曰。天命之谓性。天德也。率性之谓道。王道也。修道之谓教。无类也。无类即大同。故君子之道。本诸天。所以统一全球。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不可须臾离也。可离则不足以位天地。而育万物。故君子而时中焉。

答、时中之君子。天子也。代表上帝。天下先赖之以平也。

问、受命方可以为性。此又身外之性命合一。即天人合一。位天地。而育万物也欤。

答、故君子命立而天下平。不知命其何以为君子哉。

问、平天下者。平之以道。治之以法耶。

答、道法并行。所以体上帝之心。行上帝之道。以安天下之民也。

问、道法并行。乃王霸并用与。

答、天下归仁之谓王。行道曰仁者。行法曰刚者。道法并行。所以挽天地之气数。行三教之大道。明明德於天下。统一全球。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也。何霸之云。

问、智谋者、尽人也。踊跃者、合天也。智谋踊跃者。所以超出气数之外。委曲求全者。所以挽回天地之数。大道之行也。渊兮似万物之宗。非委曲求全。不足以中流砥柱。故天降大任。逆来顺受者。至诚方足以受命也。受命而立命。智谋始能踊跃也。智谋踊跃。大德必受命。与天地合其德。代天行道。上帝之子也。常体上帝之心。有不委曲以求全者乎。

答、君子之立命也。难於己。君子於受命也。难於人。君子之行道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上帝之心也。以上帝之心。行上帝之道。焉有不仁者乎。

问、己欲立而立人者。何也。

答、聚有缘也。

问、己欲达而达人者。何也。

答、渡众生也。

问、聚有缘者、道也。渡众生者、法也。道法并行。又君子之所以受命欤。

答、不忘道法。顾天之明命也。君子素位而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何所容心於穷达哉。问、立人者。儒家之言行。达人者、释家之慈悲。儒佛并用。是谓至德。至德必凝至道。何患上帝之不降衷哉。

答、至德而凝至道者。三教合源也。三教合一。而大道行矣。

问、何谓如来。

答、如来者、佛也。身居虚无寂灭界。不生不灭。不劳不苦。无为而总持万物。万物莫不因此而成。即所谓上帝也。居身极乐界中。化身至苦界内。故上帝在我头上。在我心中。如有所来。亦无所去。充塞两间。不可须臾离。故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可以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即性道也。性道虽大。不由人道。则无由入。故以儒为先。性道虽广。终复於命。故以道教为归。此三教所以同元合源。万教所以当归儒也。

问、修身莫如修心。修心莫如修神。此三教之差点。一元所分。各得其正也。

答、修身之道。行於大同世。修心之道。行於大化世。修神之道。行於神化世。三教递进。大道斯完。

问、人之言曰。大学者、大成之学。大学之道。致大同之道也。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三教合源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者。性命双修。一以贯万。万教归儒也。故孔子独系明明德一句。发明内圣外王。以平天下为始。为天地立极。人民立命。人道之发轫。固如是也。

答、大学一书。已隐含三教合源。万教归儒。大同之法。大道之源。特人未之思耳。

问、人之言曰。万教归儒。即上帝之真道。贯一上帝之道。必降衷下民。故曰天命之谓性。降衷下民。即大道在人。故曰率性之谓道。大道在人。即上帝之教行於天下。故曰修道之谓教。君子代表上帝宣化保民。必法三教。以为大德。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法道也。畏天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法佛也。性道也。慎其独者。法儒也。人道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万教归一。一以贯之。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代表万教。即代表上帝。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大德受命也。天子也。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答、中庸一书。乃大道之行。万教归儒。以上帝立教。故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大同之成。躬行此书也。言大同者。未之思耳。

(大成礼拜终)

同类推荐
  • 金刚经感应传

    金刚经感应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画录

    明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安龙纪事

    安龙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清调气经

    太清调气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梧桐那么伤

    梧桐那么伤

    你曾给了我一道伤疤,在眉心;你曾给了我一记耳光,在脸上;现在,你给了我一辈子的内疚和挂念,在胸膛。我可以再也不看镜子,忘记这道伤疤;我可以不去回忆,忘记这记耳光;但是我如何让自己的心脏不再跳动,来遗忘这辈子对你的挂念和内疚?
  • 爆王的失宠弃妃

    爆王的失宠弃妃

    她是现代穿越来的一缕幽魂,他是权倾朝野的王爷,却因为一场政治婚姻将他们拉在一起。新婚之夜,他就宣布她是他的下堂妃。新婚第二天,他携手新欢来羞辱于她!哼,他当真自己还是那个懦弱无能,随他欺么辱的女子?要知道,忍无可忍的时候无需再忍!当两人势成水火的时候,他却突然对她宠爱有加,可谓是万千宠爱在一身。她的心也在这种柔情中渐渐迷失,就在她自以为自己的要得到幸福时,却突然发现,原来所有的幸福都不过是场可笑的闹剧!终究是身上的痛楚,怎么都抵不了心死的痛楚!★★★★★★★★★★★★★【精彩片段一】“秦香寒,你给本王站住!”慕容晔阴沉着脸,看着离自己不远处的女子,他分明在她脸上看到了鄙夷之色。香寒指着自己的鼻子,乌黑的眼珠骨碌地一转:“王爷叫我?!”“你到底懂不懂三从四德?见到自己的夫君都不用过来陪你夫君说说话么?”看着眼前衣衫不整的两个人,女子像无骨的蛇一般缠绕在男子身上,秦香寒不禁心底唾弃了慕容晔一番。“你确定,你是我夫君么?”“该死的,你说什么?!”秦香寒无辜的笑了笑,似有些无奈,“我的夫君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可不一个只会随时随地表现出本能的动物!”“动物?!”慕容晔嘴角抽搐,“你竟敢说本王是动物?!”“是啊,据臣妾所知,只有动物才会随时表现出本能啊!”【精彩片段二】“香寒,告诉本王,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白色的芙蓉帐内,慕容晔抱着秦香寒,在她耳边轻声低喃。“香寒所要的东西恐怕王爷给不起!”秦香寒朱唇轻启,绝美的小脸上平静无波。“你想要的是什么,只要你说得出,本王就一定做得到!”“我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王爷能给么?”她淡笑,他却茫然了。【精彩片段三】粗大带倒钩的鞭子,一下一下狠狠落在她身上,鲜红的血液像是盛开在地狱的彼岸花,凄艳无比。她没说什么,只是默默承受着。可是当孩子从自己身体中流失的那一刻。秦香寒咬紧牙关,满脸鲜血地仰望着那个鞭打她的男子,眸中是如水般的绝望。“这辈子,我从未如此恨过一个人,你是第一个!”一瞬间,似乎有疼惜的光芒在他深蓝重瞳中闪过,却让人来不及捕捉。“随便,恨我的人很多,不差你一个!”哈哈……她笑得绝望,笑得癫狂。悬崖边上,寒风凛冽,身穿一袭白纱的她宛如仙人,却瘦弱得要随风而逝般。她看着离她不远处的他,笑容明艳,却仿若昙花般,一绽而逝。
  • The Player
  • 纨绔狂妃:邪王无限宠

    纨绔狂妃:邪王无限宠

    顾蔓,丞相府嫡女,胆小懦弱,任由欺凌,将打不还手,骂不还嘴,进行到底,直到她香消玉坠。一朝穿越,强大灵魂注入体内,再次睁眼,寒光乍现,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欺她的,一个都别想逃。某天,他带着格外的认真来找她:“蔓蔓,你愿意做我的王妃吗?”简朴的话,却如同动人的旋律,在顾蔓的心底荡起层层涟漪。
  • 笔触家山——吴显果乡镇历史文化散文作品集

    笔触家山——吴显果乡镇历史文化散文作品集

    作为四川作家协会的一名会员作家,我生在仪陇,长在仪陇,对于家乡的文学视野基本是全景式的。但因为职业的原因,我一直浸沉于通讯与报告文学之中。对于散文,却从未想着去染指。
  • 原在四重天

    原在四重天

    四个不同的女子,家恨情仇,武林阴谋,身世迷奇。创造怎样的四重天?
  • 散文:文苑灿烂散文

    散文:文苑灿烂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至殷商时代。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不少完整的句子。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刻有长达三五百字的铭文。这些句子和铭文就是我国最早的散文。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当时的散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散文,一种是诸子散文。两汉的散文在许多方面继承先秦传统而有所发展,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散文家。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
  • 废柴逆袭:帝尊,咱不熟

    废柴逆袭:帝尊,咱不熟

    她是21世纪的鬼医杀手,却应一场意外穿越,成为天衍大陆云家的嫡女,关键是这原主身性无能,百年难见的废柴体质,胆小懦弱。爹不疼,后娘不爱的,连庶女都要欺负的人,还好祖父喜欢,云念初扶额:这老天是来开玩笑的吧?没关系,看我在这异世大陆怎么活得风生水起,扭转乾坤。左撕渣男,右打白莲花,哦?听说神兽很难得,云念初一手一个,神兽在后头还讨好,求赏。听说丹药稀少?没关系,当糖豆吃,神器木有?人家云念初拿来切菜。真的是人比人气死人,云念初哪想啊:当初掉悬崖,遇到的美男子,要她负责。他,一路叱咤风云,没想到却栽在一个小丫头片子身上。她一路神气洋洋,哪想啊,被他一路纠缠,一路栽进他的陷阱里……于是携手虐渣……
  • The Story of My Heart

    The Story of My Hear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乐心灵的母爱故事(新课标趣味阅读)

    快乐心灵的母爱故事(新课标趣味阅读)

    汇集开阔眼界的故事,让青少年在学海百科从容漫游,以激励人心的文章,让青少年获取鼓舞、走进快乐成功的圈子。通过这里可以学习很多,看到很多、获取很多、了解很多。经典的一个个小故事,是灵魂的重铸,是生命的解构,是情感的宣泄,是生机的鸟瞰,是探索的畅想。优美的文学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