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1100000013

第13章

然立宗既云觀妄而又曰達妄即真依陰觀不思議等是果觀真耶觀妄耶曰亦觀妄而已矣但直約境論唯云觀妄兼境示觀達妄即真是則凡言即真觀不思議等已屬觀邊義也此旨難明則又依文准觀表發其相立兩重能所焉依文者依止觀輔行破賊之文也準觀者凡論境觀大全之旨義必該此兩重能所故也故指要云應知不思議境對觀知邊不分而分等然穢等并依身力之言乃觀依於諦即初重也意對所破之賊並屬能破即次重也故曰豈非諦觀俱為能觀耶而此義復難曉故自立砧槌器諸淳朴一譬以示之相則易見也所以必分此二重者蓋若無初重則觀無所本智何所契故觀必本於諦亦必契於境此三觀所以觀於三諦故有初重之能所若無次重則觀何所用境何所顯故觀必觀於境而後顯於諦此諦觀所以合一能觀之觀觀於陰入之境故有次重之能所此二能所祇一能所不可以義而謂敻殊但約解約觀故立初重約行約境故立次重亦可以解言之即次重是初重以行言之即初重是次重更約境觀言之其義例然義門雖爾用必一時善守達妄即真則兩重能所具矣難以言喻唯可意知(云云)。

八論文旨所歸

善夫兩重能所之旨則觀真觀妄未始殊途但言觀真未必觀妄言觀妄者必該於真故兩重能所實以次重為正而四明亦以觀妄為宗良有以也然諸文中多云觀真所以自昔持論不已今既辨明須論所歸然則荊溪四明固言之矣故指要云問常坐中(云云)又云故止觀亦云但信法性等故知諸文凡如此類語似弃妄觀真或直約理性說者不出三義而已謂能觀觀法所顯法門破昔計故約對治說夫惟能觀觀法所顯法門則非所謂所觀境也夫惟破昔計故約對治說則非所謂正論觀也雖非正論觀境而亦不少所觀祇如但信法性及體達起對等言豈無所信所達之法所信所達者非觀妄而何故指要云今問法界因何有起對耶乃至云未審信何法為法性等是則言雖似異旨實不違三義或殊還歸一致也雖然其如諸文灼然必令違情觀理今何變此云觀妄耶如義例云今所觀者違情觀理不可更令違理順情又輔行云今雖初觀豈令順迷制心從理無非心性曰今云觀妄非謂順情蓋即妄境以觀真理是則雖曰觀妄而不隨於妄不隨妄故則非順情雖亦觀真而不偏於真不偏真故即事觀理所以即事觀理故事有顯理之功達妄即真故真有破妄之用然則違情觀理達妄即真了無異轍方曰一家境觀之妙也。

九論陰境立否

觀妄無別法唯陰界入而已陰言其實妄言其情也今既觀妄即觀陰爾所以指要合而申之良在此也陰境立否豈須更論然有許觀妄而不許立陰者此固知二五不知十之蔽也尚恐學者亦惑於此故復論之且立陰所以難者其實無它蓋釋籤有曰陰等十境唯在三教若果唯在偏則圓無其陰矣妄從何立而必曰觀陰妄耶今謂苟得向真妄之意此自可解但須通彼一文可也然陰等十境兼發不發克論境相固唯前三今且置餘論陰是豈它法哉即人人自己實法而已矣所謂五陰重擔常自現前豈得更論立不立乎然則四明特云立者非自為言也蓋對彼不許立者言爾理而言之尚不當立況言不立乎雖然苟知四明言立之意則立猶可爾而彼不立者終不近也已如指要所許(云云)其如曰陰等境唯三教者舊亦多論今皆置之因立理以釋之曰境無彼此教自偏圓所以境無彼此則觀之成圓者此境也判之屬偏者亦此境也夫惟判之屬偏即文有曰陰等十境唯在三教是也夫惟觀之成圓即文有曰今是圓人所觀境界觀已今成不思議故是也又亦不出事理相即之義故輔行云理即事故一一境相別不同事即理故一一境皆不思議雖事理互即而有陰境不思議之異其實體不異也所以教自偏圓則凡三障四魔者偏也即不思議者圓也判雖偏圓體無遷就雖無彼此境相宛然指要之文約教旨以判境相耳然則圓果無陰耶曰教旨雖妙其如人何但以己論思之自克不必它求也。

十論旨歸還源

凡向所論雖有多義要其大節率歸境觀而已所以旨歸者則又意在境觀雙亡雙亡則一性一性則還源還源即極至也今欲明其說先覆述境觀大旨而後示還源之致且觀有麤妙權實境有思議不思議等置其權麤直示不思議者源夫覺性湛圓法界一相無彼無此亡所亡能則未始有乎境觀也但以不覺故動一念強明萬法斯起此境觀之所由始也故楞嚴云無明照生所等又起信云以依能見故境界妄現(云云)既而迷妄失真觸境生著不自知返故佛祖於是知境觀可以復本也乃即出門而示歸路順乎性德本來明靜於無為法中示有差別雖非能非所強說理觀為能觀亦非能非所強說色心為所觀所以立境立觀旨在妙契一如苟契一如則無能所可得矣是知境觀乃起妄之源亦變迷之始亦可境者迷之始觀者悟之初觀極則還與境為一與境為一則境無迷悟迷悟自觀耳而此境觀又有相成融泯之旨不可不知也故統例曰由相待以成法即絕待以照本斯言妙盡其致今即而示之所謂由相待以成法者蓋境觀兩法一不可缺而有相成之旨何者若但境無觀則境不能顯境既不顯妄何由息若但觀無境則觀何所成觀既不成理何由達是則觀有顯境之功境有成觀之用亦是由境故有觀由觀故有境兩者相須故能成一家觀法也然若直相成而不融即者則是境外有觀觀外有境能所不能冥一猶是思議之說若夫不思議境觀者則全境作觀還照性源照性之處觀全是境境觀無外能所一如即絕待義也故曰三諦三觀三非三等又云無始色心等又云非但所觀等此所謂即絕待以照本也照而不已乃復於性性則無有境觀之異境觀尚不可得況有能所之二乎故曰於境觀雙絕之處融妙三千一時顯現然云三千顯現者猶約修門云爾究竟到頭亦無三千可得方曰還源之旨也大略如此宜善會之。

心造文旨

荊溪曰若不談唯心了體具者一切大教全為無用夫唯心者心造之謂也體具者即造而說具之謂也惟其一切大教功歸於此斯所以為一家宗致歟故止觀不思議境引華嚴心造以明十界乃至結成心具三千即其文也至於布在諸文固以詳矣而猶有論者非論其所說論其說者而已於是先知有心具焉有心變焉有造焉有生焉皆心法之說也言其次也由具故變由變故造造故諸法之所由生故推而上之由心生而至乎心具推而下之由心具而至乎心生抑心具本也心生末也心變心造由本而之於末者也義有相由理無次第蓋即具論變即變論造即造論生故也故曰心之色心即心名變變名為造造謂體用即其旨也然約教門而分別者則有通局本末之異故小教唯論心生不言心具大教變是縱說心生亦全生是具造通於四變義唯二此四教淺深於是所以見也教門雖爾理豈異乎但詮之有本末或到不到耳此其大略也今置其諸姑約圓宗以論心造者即記主特約事理二義而釋心造之文自昔所以論也究其文旨雖有多說然皆未得文旨之正或但得其斥意所以未善也今謂事理之義大有所關義苟合焉無往不可是應通別論之可也通則經文宗旨皆得言之所以經文者經談圓別此正明圓圓則事理不可偏廢故一言心造諸法而有心具有變變又有權有實實即三世變造權即聖人變化所造所謂圓旨義備於斯故曰云云經文以心例於生佛心既具二生佛亦然故各具二造是則三法俱事並理俱事故皆通變造並理故皆造即是具方彰圓詮無差之旨所以宗旨云者蓋一家圓宗事理不二故舉理必攝於事言事必該於理事非理無以彰圓具理非事無以顯圓即即具兼之方曰圓旨故曰圓見事理一念具足是則事即理也理即事也未有無理之事事外之理者也然則今言心造約義雖事事必有理故曰一者約理等此猶通意而已的論文旨須知別意蓋止觀本正明心具而引心造為說使向無此旨而不作是釋則引造示具殊不相當抑將令後學認造為具非今所謂具也夫今所謂具者造即是具非造而後具也故特申之云爾所以約理云者符文之旨也約事云者順經之義也抑據後結示則立理所以攝事也事由理攝則事固有本故可即事而觀理此止觀所以唯從具示也論從具示而記兼言者意如向說是亦以事理趣造義云也若乃以事理趣具義云者則有理具修具之說也夫惟理具修具事造理造文四義二意唯在一也意唯在一非一非異也非一非異言意所不及也。

三千總別義

三千之言總別其融攝之謂也然三千之所以融攝者由一性以顯其妙也故覩諸法之融攝則三千之旨得矣但其旨不易明故於是乎言之蓋不二門有曰總在一念等(云云)夫總者一切法趣也別者各當其名也言總則攝無不盡言別則舉無所遺總有攝別之功別有趣總之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卷舒自在無不可者是融攝之相也而特見於不二門者則又述門之元意也何者蓋玄文十妙法相者別也止觀心具三千者總也撮十妙為觀法大體此十門所以攝別入總也指要所以專約三千以言之者由此故也抑又得乎荊溪曰三千總別咸空假中又曰塵身與法身量同等即其旨也是豈唯教門然哉經固有之也如淨名有所謂毛吞巨海芥內須彌者由菩薩住不思議解脫故也而楞嚴所謂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者由如來以妙明不生不滅合如來藏故也是則諸佛聖人凡成就此不思議卷舒大用者率由此道也由是而知一性融攝者總別之本也三千諸法者總別之末也舉本攝末則一一法皆法果性全體而作故互趣無外也由末顯本則一一性咸空假中故融妙難思也是則全本為末末即本也全末為本本即末也未有本而無末末而無本者也事理體用亦莫不然圓頓教旨法如是故然山外宗家以理為總以事為別者彼固建立如是也委評已如指要以今言之是未知本末之說故也果如所云則總但有本而無末苟無其末於何而總乎別但有末而無本苟無其本何以趣總乎時人但知總即理以攝別而不知別亦待理而趣總也若分理以為總則別無其理矣別可無理乎使別有其理則總亦須有其事可也總無其事則一麤一獨而可乎抑以理為總是倒本為末也以事為別是得末失本也如曰未喻更以譬示之此總別義如帝珠之互映也然則珠何以映以其明也明譬則理也珠譬則總別也然若以理為總是以明為珠明實非珠也以喻合法細窮遂之彼無所逃其非以乖法理當然故也若乃四明則不然事理三千各論總別總別之本元由一性一性融攝總別相收雖有事理之殊竝指一念為總又以此義而會本法其旨亦爾委如鈔文(云云)今論之曰夫既事理各論總別則顯事理不二得於圓宗即具之旨也既而總別通於事理則本末兼具故無山外偏倒之失也總別之本元由一性則未甞獨指一念為總也然亦有特而單指者順文消釋耳抑大體既正雖單言可也而竝指一念為總者則又得乎從近要立觀境之意也雖分二義實無二體總唯一念故也是亦止觀輔行心具心造之旨也若即此念而論二總者當體性具此理總也約變造說此事總也二總既然二別亦爾故知二義但是趣事趣理言之不同其所以總別則一而已而或者乃言四明有多總別義是豈知言者耶且以之會本法者則深符一家之釋義也然本法約修性而定論總別則通於事理何得會之曰會其義也非直以總別而會本法也所以義者即文有曰此則從無住本立一切法應知若事若理皆有此義是也然則在本法則曰如此四重竝由迷中實相而立在總別則曰若事若理竝指事中一念為總所以一念為總由即一性故其義雅合也而非直會本法者蓋本即一性一性即理理為總別之本非理為總也要知總別竝所立法耳然而文作此問何也曰問且一往答則不然在文可見也由是明之四明所說無不合者亦法理所當與也故今但正兩家之說則餘師異同之論不待言矣。

十種境界義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钤山堂集

    钤山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隐婚娇妻:总裁宠你没道理

    隐婚娇妻:总裁宠你没道理

    一夜迷醉,睡了陌生男人,看着他帅气迷人的模样,她魅惑地让他做她的情郎。没想到他竟是和她结了一年婚都未曾谋面的老公……“你要包养我?”他眸子里满是怒火。她妩媚一笑:“你包养我也可以啊。”……
  • 你的努力,终将收到世界的回馈

    你的努力,终将收到世界的回馈

    《你的努力,终将收到世界的回馈》获得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我们都向往幸福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来。但如果不努力,这一切都只是空想。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才能成功,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基石。本书通过一系列丰富、真实、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生活之中总会遇到一些阻碍与羁绊——或许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或许是外在因素。但只要我们能够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我们终将迎来胜利、获得成功。
  • 活学妙用心理学

    活学妙用心理学

    《活学妙用心理学:最神奇的30个心理法则》介绍了最神奇的30个心理法则。作为普通的社会人,也许我们并不熟悉那些被冠以各种名称的心理法则,但是我们却经常在不自觉、无意识中接受来自他人或环境的心理影响,同时我们也在不自觉、无意识之中运用心理法则对他人施加影响。
  • 掀起变革的魔法师

    掀起变革的魔法师

    黎明纪某个早晨,阳光照耀的树荫下,导师蹲在我面前,伸手在地上抓起一把尘土。“世界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可以很有趣。”他微微一笑,抓紧的拳头松开,黑色尘土犹如爆米花一样蓬松四散,从中跳出一只泥土小人落在地面,一边抖动着身上的灰尘,一边冲我弯腰行礼——“你好呀,可爱的小姑娘。”滑稽如小丑般的尖锐声音从小人口中发出,粗糙五官冲我挤眉弄眼。星辰破碎、纪元终结,新旧世界的轮回更替不知持续了多久,但我永远也忘不掉当时所发生的那个瞬间,它影响了我整个人生。——摘自《晨曦之子.序章》
  • 我的史前帝国

    我的史前帝国

    来到一个原始异界,没有人族,只有数之不尽的史前生物,和它们创造出来的奇葩生存方式。老婆随便领,吃饭全靠抢。为了不被饿死,两脚怪给自己娃,安排了二十一根爪子数量的媳妇后,带着'嫁妆'跑路了。独留下刚出生的木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望着窝里未来老婆——105枚巨蛋,在摸摸干瘪的肚子,木纪陷入了沉思......
  • 三国演义(青少版名著)

    三国演义(青少版名著)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1]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于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的历史,刻画了为数众多的英雄人物。该书叙事“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本书是原著缩写本,适合青少年阅读。
  • 诡异预言

    诡异预言

    爷爷本是一最为普通不过的乡间老人,一次神秘之旅后,整个人变得神神叨叨的,这一日,在他弥留之际,他道:孙儿啊,今生你必会走上那无尽的探险之旅,一切珍重!
  • 信息空间

    信息空间

    信息具现化的世界,充斥着垃圾信息变成的混沌怪物。复读机、键盘侠、杠精、喷子、柠檬精、咕咕咕、马赛克……稀疏分布的安全空间中,生活着小说、游戏、传说中的虚拟人物。消灭怪物得到信息能量,兑换技能,召唤武器、装备、宠物,将其萌化成人。在现实与信息空间穿梭,建造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创作者的空间构建,世界与世界的战斗,规则与规则的碰撞,现实与次元的较量,谁能笑到最后?
  • 若未遇见余生都是思念

    若未遇见余生都是思念

    ……一场车祸他们阴阳相隔,一次追尾揭开层层迷雾,是梦还是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