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8800000002

第2章

澄初讀肇公物不遷。久之不喻。及閱雜華鈔。觀國師則以為濫同小乘不從此方遷至餘方之說。遂再研其論。乃知肇師不遷之說宗似而因非。有宗而無因也。觀其般若無知.涅槃無名之論。齊有一空。妙叶真俗。雅合修多羅。雖聖人復起不易其言也。獨於物不遷則失之。嗚呼。千里之驥必有一蹶。大智之明必有一昧。不其然乎。言宗似者。即所謂不釋動以求靜。必求靜於諸動。又曰。江河競注而不流。旋嵐偃嶽而常靜等。蓋即動而靜。即遷而不遷也。以此名宗。與修多羅似之。即般若諸法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華嚴云。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等。所言似者。以其因非故也。言因非者。修多羅以諸法性空為不遷。肇公以物各性住為不遷。言性空者。大品云。色性自空。非色壞空。又云。色前際不可得。中際.後際皆不可得。又云。色即是空。此不遷因也。又云。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等。不生不滅即不遷宗也。華嚴云。身意諸情根。一切空無性。此不遷因也。次云。以此長流轉。而無能轉者。即不遷宗也。彼經又云。云何說諸蘊。諸蘊有何性。蘊性不可滅。是故說無生。蘊無生滅即物不遷也。次偈出其因云。分別此諸蘊。其性本空寂。空故不可滅。此是無生義。此等皆言物性空故不遷。非謂有物而不遷也。言性住者。即彼所謂。昔物住昔不來於今。今物住今不往於昔。乃至新故老少成壞因果等物。各住自位不相往來。皆若是也。然凡有所住即名有為。既墮有為即屬生滅。非不遷也。故涅槃(三十)云。住名有為。如來永斷去來住相。云何言住。中論云。去者則不住。不去者不住。離去不去者。當於何有住。般若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即無為也。然般若言法無去來無動轉者。非謂法有所住也。蓋住猶去來。既無去來安得有住。而肇公不遷本宗般若無去來義。却以物各性住釋之。然彼物性果有住乎哉。果無住乎哉。則住與無住必有辨焉。故肇師出不遷之所以云。求向物於向。於向未甞無。責向物於今。於今未甞有。於今未甞有。以明物不來。於向未甞無。故知物不去。覆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謂昔物自在昔。不從今至昔。今物自在今。不從昔至今。一論大旨意不出此。人多妄解。今為助明肇公意。謂動物之所以得不遷者。以物各性住於一世而不相往來也。何者。求向日之物於向日則有。求向日之物於今日則無。故知昔物自住於昔(若不住昔。於昔應無。昔既不無。故知昔物原住於昔也)。不來於今也(若來於今。今則應有。今既不有。則知昔物不來於今也)。昔物既爾。今物亦然。謂求今日之物於今日則有。求今日之物於向日則無。故知今物自住於今。不往於昔也(反上思之)。故曰覆而求今。今亦不往。如求周公於周時。於周未甞無。求周公於晉時。於晉未甞有。故知周公自住於周。不來於晉也。求羊祜於晉時。於晉未甞無。責羊祜於周時。於周未甞有。故知羊祜自住於晉。不往於周也。譬如二舟前後各行。前舟載魚。後舟載笋。舟行千里而魚笋之物各住本舟未甞動也(求前舟之魚於前舟則有。責前舟之魚於後舟則無。後舟亦爾。求後舟之笋於後舟則有。求後舟之笋於前舟則無也。若後舟中有前舟之魚。可說前舟之物移來。後既無魚。則不可謂前舟之物移來也。若前舟中有後舟之笋。可說後舟之物移去。前既無笋則不可謂後舟之物移去也)。大意秪是昔物住昔不來於今。今物住今不往於昔。是謂物各性住於一世。所以得不遷也。其曰新不至故故不至新。少不至老老不至少。因不至果果不至因等。舉之一論秪此意耳。細而推之。其曰江河競注而不流等。亦秪此意。謂求前波於前。於前未嘗無。責前波於後。於後未嘗有。於後未嘗有。以明波不來。於前未嘗無。故知波不去。前波既爾。後波亦然。是則前念之波住於前念不來後念。後念之波住於後念不往前念。念念波流。念念各住。故曰競注而不流也。是謂物各性住於一世不相往來。此肇公不遷之本旨也。今以聖教勘之。似不然。何則。肇公求向物。既曰於向未嘗無。於今未嘗有。是則此物向有而今無也。若物向有今無。是無常法。非不遷也。故涅槃(二十)云。若世間法。本有今無。則名無常。譬如瓶等。本無今有。已有還無。故名無常。是則向有今無不直不成不遷之宗。反成所遣遷滅宗也。中論云。若法先有性。是則名為常。先有而今無。是則名為斷。是則向有今無非常即斷。安得以成般若不遷之旨耶。或問。肇公宗本云。言非有非無者。非如有見常見之有。無見斷見之無。今曰向有今無。豈非不有之有。不無之無耶。答曰。不然。肇公自謂求向物於向。於向未嘗無。責向物於今。於今未嘗有。此分明以向物在向。緣未散故名之為有。今求向物。緣已散故遂以為無。是以向在為有。今滅為無也。向在為有。是執有為有。今滅為無。是計無為無。執有為有。是為常有。不知緣性之本空。計無為無。是為斷無。不識無性之緣起。中論云。定有則著常。定無則著斷。是故有智者。不應著有無。然緣生無性。法非有無。乃肇公所常譚者。至論不遷為成性住。却墮此咎。可怪也。蓋悞認莊周夜壑負趨。非謂肇師有此計執也。如宗本云。有而性常自空故曰性空。若然則向物在向。緣未散時不亦性常自空乎。向物性空則不得謂向有矣。向既非有則不可謂今無矣。故知性空性住如明與暗。敵體相違矣。其曰昔物自在昔。今物自在今等者。愚謂既稱在昔。乃既滅之物也。物若不滅即應常今。自不名昔矣。又昔物住昔。今物住今。是異物異世。凡異物異世者定是無常。故涅槃聖行廣說異法無常。以破外道異執之常。今以異物異世以釋不遷。教理俱違。故無因也。且夫時無別體。依物假立。物有流變。生住滅位立三世名。今其言曰。昔物住昔。今物住今。是有為法。墮去來今。既墮三世而曰不遷。未之有也。故涅槃(二十)云。常住之法。三世不攝。如來法身。非三世攝。故名為常。反顯三世攝者必無常也。誰謂無常而不遷乎。或曰肇公約俗物論不遷。涅槃約法身說常理。既不侔。不應成難。答曰。涅槃云。吾今此身即是常身。此身化身也。常身真身也。應化無性全體即真。是亦即俗而談真也。且肇公俗物不遷。此物為即真故不遷耶。為不即真而不遷耶。若不即真。即是有為俗物。非不遷也。若以有為俗物為不遷者。自是情執妄計耳。豈有俗物不遷者耶。若以俗物即真故不遷者。則昔物今物俱無自性矣。既無自性。則昔本非生。今亦非滅。昔非生故有而不有。則不可謂之向有。今非滅故無而不無。則不可謂之今無。又一切法既同如矣。則有物即無物。無物即有物。一物即多物。多物即一物。今物即昔物。昔物即今物。蓋非滅有而為無。生無而為有。有無一質也。亦非離一而為多。合多而為一。一多一真也。亦非排今而入昔。遷昔而來今。今昔一念也。是之謂物不遷。豈容以今昔有無分疎者哉。是則即一塵之物。前際莫得而生。後際莫得而滅。厥外不見其表。厥微不見其內。如金剛王無動無壞。安得以去來生滅而遷之哉。故大品云。色前際不可得。中際.後際俱不可得等。若見此理。則不得謂昔物自在昔。今物自在今也。觀國師以為濫同小乘者。然小乘以有為之法剎那滅。故不從此方遷至餘方。不違大乘空義。肇公以昔物不滅。性住於昔。而說不遷。則於大乘性空之義背矣(謂物若生滅則無自性。無性則空。故涅槃羅剎偈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雪山大士歎曰。此乃大乘空義也。肇公物各性住於一世而不化。便有定物。故違空也)。故其言曰。是以如來功流萬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彌固。成山假就於始簣。修途託至於初步。果以功業不可朽故也。故物雖在昔而不化。不化故不遷。又曰。果不俱因。因因而果。因因而果。因不昔滅。果不俱因。因不來今。不滅不來。不遷之致明矣。愚謂若昔因不滅不化者。則眾生永無成佛之理。修因永無得果之期。大小乘經俱無此說也。一切聖教皆言因滅果生。種子爛壞果方熟。故涅槃(二十九)云。如日垂沒。山陵堆阜。影現東移。理無西逝。眾生業果。亦復如是。此陰滅時。彼陰續生。如燈生暗滅。燈滅暗生。又如蠟印印泥。印與泥合。印滅文成。而是蠟印。不變在泥。文非泥出。不餘處來。以印因緣。而生是文。現在陰滅。中陰陰生。中陰陰滅。後陰陰生。亦若是也。故四緣中有等無間緣。若前念不滅。後念決定不生。若謂如來昔因不化。則常菩薩安能至佛果耶。以此乃知。肇師昔物不化之說有同常見矣。問曰。彼云因不滅故墮常。今云因滅。豈不墮斷。答曰。今言因滅則果生。唯識云。因滅故非常。果生故非斷。肇公許果生。不許因滅。故墮常也。因因而果。許果生也。因不昔滅。不許因滅也。問曰。彼云成山假就於始簣。修途託至於初步。豈非昔因不滅。集因成果耶。答曰。涅槃(十三)出外道常計云。若筭數之法。從一至二以成百千。若無常者。初一應滅。一若滅者。誰復至二。乃至百千。以是義故。諸法是常。正與此同。如來總舉異色異心無非無常。已破之矣。愚謂初步非後。後步非初。異作異時。是無常法。非不遷也。又初步不滅。常應在初。終不至二。況千里耶。積簣例知。皆無常也。況佛金口所印。又何疑哉。問曰。肇公引經云。三灾彌綸。業行湛然。非業因常耶。答曰。常有二義。一凝然常。真如不遷之義也。楞嚴云。性真常中求於迷悟。生死去來了無所得。二相續常。業果不失之謂也。華嚴云。因自相剎那壞而次第集果不失相。偈云。因壞果集皆能了。以八識藏中等無間緣熏習力故。前念滅時熏起後念。雖劫火洞然而業果不失也。故謂之相續常。則雖曰湛然乃屬有為遷變之法。肇師以證真如不遷。於義左矣。問。若因滅者云何善因得樂果。惡因得苦果耶。答曰。涅槃云。如燈雖念念滅而光明破暗。食雖念念滅而能合饑得飽。藥雖念念滅而能愈病。日月光明雖念念滅亦能增長草木。是故因滅果得生也。請觀蠟印之喻。於理自明。謂印之高者厥文必下。印之下者厥文必高。雖印不作文。而文常肖印。毫髮不爽。要待印滅而文始成也。善惡因果亦若是矣。謂因能熏果。因滅果生。雖因不至果。以熏習力故果常肖因。善惡苦樂毫髮不忒也。涅槃又云。如人服甘露。甘露雖化。以其力故。能合不死。亦其義也。或問。昔物既化。如佛本生之事如何可說。答曰。以名字故可得說也。如人夢中見種種物。覺已皆空。夢物雖滅。歷然可說也。若謂實有夢物住於過去而不化者。則為愚執。中論云。若諸法滅時。是則不應住。法若不滅者。則無有是處。安得有物住於過去而不化哉。然縱使昔因不化致得今果。亦是無常。非不遷也。故涅槃云。常住之法。無因無果。虗空常故。無有因果。蓋凡有因果即是可作。空非可作。故無因果。肇師以可作證不遷。故違宗矣。問曰。肇師約俗物明不遷故即因果。涅槃約實性顯常住故簡因果。宗趨不同。不應為難。答曰。除諸法實相而以異因異果為常者。法王法中無是義也。故入楞伽云。大慧。妄法是常。相不異故。非諸妄法有差別相。以分別故而有別異。是故妄法其體是常。是以不異因成常住宗也。涅槃亦云。一切異法皆無常故。所言異者謂因時非果。果時非因。因時非果果則先無。果時非因因則後斷。涅槃云。本無今有。已有還無。是無常故。見不異者。達性空也。因果性空體無二故。不二之體何可遷乎。今肇師以異因異果證不遷。是以無常之因欲成常住之宗。豈可得耶(問曰。般若諸法無來去。涅槃常住非因果。如何會通。答曰。般若蕩相名空。故說法無去來。謂求去來相不可得。故非謂顯常也。涅槃直示實性。故說常住非因果。故經云。無常者生死。常為大涅槃。空者生死。不空為大涅槃。此言有為因果是生死法。故皆無常。無常之法無有自性。徹底唯空。是則無常即空。空即無常。無常與空一有為法。故皆屬生死。非涅槃佛性也。是則涅槃以因果為無常。即般若諸法空義。般若法無去來即涅槃空者。謂生死也。其涅槃常住不空之體是如來藏佛性真我。堅凝不變。則非無常。真實有體則非空也。般若經中言未及此。昧者以般若法無去來類涅槃實性常住。則二宗皆失矣)。其曰。人謂少狀同體。百齡一質。徒知年往。不覺形隨。是以梵志出家白首而歸。鄰人見之曰。昔人尚存乎。志曰。我猶昔人。非昔人也。鄰人愕然。非其言。此中梵志意者。謂昔人少年也。今則白首。安得謂之昔人哉。故涅槃云。一切諸法。前滅後生。相似相續。凡夫見已。計以為常。實非常也。然少年因也。白首果也。雖依少年而得老狀。要待少顏既化老狀方現。若少壯不化安得有白首人哉。以少顏既化老相始生而因果相似。故曰吾猶昔人非昔人也。此正無常相續義。肇師以證不遷。計亦左矣。然此中梵志.鄰人.肇師三人所見不同。學者應知。其梵志謂。昔人已化。不來於今。以有為法前滅後生。相似相續。故曰我猶昔人。非昔人也。此固合聖教正因緣義也。鄰人謂。昔人不滅不化。可以遷到今日。故曰昔人猶在。肇師謂。昔人不滅不化。性住於昔。但不來今耳。今日之身原自住今。不從昔來。此二俱是常見。但鄰人以今昔一質為常。故昔日之身可到今日。肇師以今昔異質。各住本世。不動為常。是則肇師與鄰人俱在梵志所破之中矣。問曰。世間可有自昔不滅不化之物至于今日者乎。曰。有。何者是耶。曰。非剎那行者是也。何物非剎那耶。曰。金.金剛佛舍利.虗空等是也。曰虗空是無為法。無剎那行。信矣。金剛舍利是有為法。何非剎那。曰。現量可見故。有聖言故。現見金銀之性經千萬年不變不殞故。楞伽經云。復次。大慧。如金.金剛佛舍利。得奇特性。終不損壞。大慧。若得無間有剎那者。聖應非聖。而聖未曾不聖。如金.金剛雖經劫數稱量不減。云何凡愚不善於我隱覆之說。於一切法作剎那想。釋曰。此明聖人於無間道所證無為。非剎那行。不屬生滅。舉金剛佛舍利為類也。問曰。世間頗有一物性住於昔而不滅不來者乎。曰。未之有也。何則。世間諸法不出二類。謂有剎那行者。前滅後生。非前不滅後得生故。有情等是也。非剎那行者。昔時之質不變不易得至後時。金剛佛舍利等是也。何有一法住於過去而不滅乎。是則世人之見。物或有之。肇師之見。物理皆無也。思之。問。涅槃梵行廣說一切異色異心莫非無常。金與金剛佛舍利既有異形。那非無常。矧二經相違。如何會通。曰。二皆聖言。實難通會。愚意思之。楞伽在先。是有餘意。涅槃居後。是無餘意。譬如後勑能破前勑。況金剛寶等劫水所成。如來舍利熏鍊而有。本無今有。故是無常。金與金剛可分析故。亦無自性。如來舍利應此人天劫國而有。劫盡界空。理應當盡。經約其長時堅住。以為非剎那類耳。非畢竟不壞也。如來應化有起盡故。唯真無為。性是剎那。際非是剎那。堅凝常住畢竟不壞。然肇公不遷。所以總之。不出四計。謂有無一異。求向物於向。於向未甞無。是有計。責向物於今。於今未甞有。是無計。昔物自在昔。今物自在今。是異計。唯闕一計耳。四計乃般若之大病。有一於此則與般若之理背矣。尚何不遷哉。愚固所謂肇師不遷。有宗而無因也。

或問。竊觀肇公遷與不遷未嘗偏滯。今獨破其不遷何也。答曰。彼雖兩言。意成不遷耳。故以不遷為名。不遷一論之主也。其曰。言常而不住。稱去而不遷。雖靜而常往。雖往而常靜。兩言一會。去住一致。可與神會難以事求等。是皆相似語。未可以判其是非。但看他徵釋所以處。秪是物各性住於一世。不相往來之意。更無異說。謂世雖遷去。物各住於本世未嘗動也。自世而觀物則雖動而常靜。自物而觀世則雖靜而常動。如舟行千里而物不離舟。物靜舟動二不相離也。故其言曰。人之所謂動者。以昔物不至今。我之所謂靜者。亦以昔物不至今。意謂人謂昔物不至者。以隨世遷去。如物隨舟移。故曰動而非靜。我謂昔物不至今者。以物原住昔。如物原住舟。故靜而非動。俱知昔物不至今。故曰所造未嘗異。彼見物隨昔去。我見物原在昔。故曰所見未嘗同。實則我所謂住即彼所謂去。彼所謂去即我所謂住。要之則三世遷流。物各住於一世而不動。此肇師動靜不二之旨也。而吾般若不遷之旨果如是乎。若果如是則佛不出世也。然肇公不遷雖引般若標本。其釋所以。皆自莊周夜壑負趨抽繹而出。卒以涉異焉。

問曰。彼論既違。請示不遷正義。答曰。不遷之義徧諸聖教。大意已見於前。今先示總要。後別彰義門。總則十方法界總為一大圓覺心。譬如清淨摩尼。萬象森羅去來生滅於中影現。諸愚痴者說淨摩尼實有如是去來之相(遷也)。智者了知此去來相即是摩尼。實無一物可去來也(即不遷也)。妙圓覺心亦復如是。聖凡依正生滅去來於中影現。諸無明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去來之相。慧眼觀之。此去來相當體寂滅即是圓覺。實無一法可去來也。又如有人頃刻假寐夢經百年。其間少壯至老所為之事更代歷然。癡人不了。謂於夢中實有如是更代之相(遷也)。智者了知夢想所現。終不以此為真實也(即不遷也)。眾生亦爾。以無明故妄見諸法生滅去來。以佛眼觀。真空冥寂實無一法可去來也。華嚴云。不可說諸劫。即是須臾頃。莫見修與短。究竟剎那法。法無去來即物不遷矣。若別說者。依諸聖教義門有三。一諸法無常義。二常住不遷義。三二俱無礙義。且初義者。一切有為緣生之法皆是無常。剎那變易非不遷也。故華嚴云。一切凡夫行。莫不速歸盡。涅槃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涅槃廣說諸法無常。皆此義也。二常住不遷義者。此中有二義。一性空故不遷。謂即上有為生滅之法。因緣所作無自性故。當體即空。無少法生無少法滅。故不遷也。般若云。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等。中論云。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無生即不遷也。二者真實不遷。謂即由諸法無自性故。全體即是常住真心。如金剛王無動無壞。故不遷也。華嚴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楞嚴云。性真常中求於迷悟生死去來了無所得。起信云。是故一切法從本以來。離言說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易。不可破壞。即是一心。故名真如。即斯義也。言無障礙義者。此中復有二義。謂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言理事無礙者。即上遷與不遷相即無礙也。謂由不變之理能隨緣故。其不生滅性全體徧在生滅法中。如濕徧波則不遷而遷也。故華嚴云。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又經云。如來藏與七識俱。若生若滅猶如技兒。又經云。法身流轉於五道名曰眾生。復由緣生之事無自性故。全生滅法即是不生滅理。如波即濕。則遷而不遷也。楞嚴云。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法華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華嚴云。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此二同時。遷與不遷無障礙也。二事事無礙者。謂由三世諸法全真心故。若時若物即同真心。含容周徧猶鏡燈然。故經云。一念普入無量劫。又云不動道場而身徧十方。又云。過去無數劫。安置未來今。未來無數劫。迴置過去世。是則不動一塵而充徧十方。不離剎那而涉入三世。一遷一切遷。無遷無不遷。不可得而思議矣。遷不遷義理盡於是焉。此上諸義。前因後宗展轉相成。謂由諸法剎那變易故無自性。由無自性故全體即真。以即真故事理無礙。由事理無礙故能令事事如理而無礙也。此三義門徧諸聖教。皆非不化因論也。不識肇公何所據耶。如無聖言可據。則愚未敢聞命矣。或問。肇公物各性住。豈非法華世相常住耶。答曰。非也。彼言性住者。物各性住於一世。所謂昔物自在昔。今物自在今。如求向物於向。於向未嘗無。是以有物住於昔也。法華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者。法位廼真如之異名(龍樹解大品法住法位。實相異其名)。真如即諸法之正位。若見諸法有無一異生滅去來皆是妄想徧計。非見諸法之正位也。譬如餓鬼見恒河水以為流火。則不見恒河之正位也(喻出楞伽)。如彼恒河實無有火。餓鬼見之以為流火。燄燄相續起滅有無。彼恒河水體常自若曾無變異。諸法亦爾。有無一異生滅去來皆不可得。然眾生妄見有無一異生滅去來。而法住法位曷嘗變異哉。故曰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若謂此法於向為有。於今為無。是墮有無。若謂今物自在今。昔物自在昔。是墮一異。未有有無一異而非生滅去來者也。有無一異生滅去來妄想徧計耳。而欲同法華實相之旨。詎可得耶。然世相所以得常住者。以無性故耳。世間無性即是真如。故世間相即常住相。其猶流火無性即是恒河無變異也。故經云。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而言常無性者。有常即無也。非推之使無。非先有後無。非彼有此無也。如彼諸鬼所見流火。然此火性即水而求既不可得。離水而求亦不可得也。正見火時火無可生。或不見時亦無可滅。性本自無。非推之使無也。非先有後無也。非彼有此無也。諸法亦爾。所謂從本以來非自非他非合非散。湛然常寂。故曰常無性也。以無性故。一一天真。一一實相。無動無壞。故得常住。若謂此物於向為有。於今為無。即先有後無。彼有此無。斷非法華無性之旨也。又以諸法無自性故。皆同一性(絕待之一)。是謂真如。無有變易。不可破壞。是謂世間相常住也。若謂物各性住於一世而不化者。是為定法。定法即有自性矣。既有自性即乖真如。既乖真如而欲世相常住。未之有也。又常住相即寂滅相也。故經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既曰寂滅。則即一切法有無一異生滅去來皆不可得矣。謂之昔物在昔。今物在今。可乎。謂之向有今無可乎。蓋言常寂滅者。當生即滅。即不待緣散方曰滅也。故楞伽云。初生即有滅。不為愚者說。今日求向物於向。於向未嘗無。是以物生為有也。責向物於今。於今未嘗有。是以物滅為無也。以生為有是謂定有。以滅為無是為斷無。而欲同法華常寂滅旨。吾不知其可也。然法住法位之名。大品具載。龍樹菩薩以為真如異稱。近世異解師云。法住法位者。天位在上。地位在下。水性自濕。火性自燥。甘蔗性甜。黃連性苦。乃至鵠白玄烏花黃竹翠。法法各住自位不可移易。是謂世間相常住。若如此見。得各各物狀互不相參。月得世間相耳。常住相猶未夢見在。若謂此物各住自位定不移易。不出情執妄計耳。用當法華實相之旨。是猶鬼見未忘而覔恒河之水。則徒增燄熱耳。是則物各性住與法華實相常住。敵體相違。有以為同之者。安得不謗法華哉。嗚呼。吾非好辯也。所惡於紫。為其亂朱也。所惡於似。為其亂真也。今夫直言而非之者易曉。似言而亂之者難明。是故非謗之害細。似亂之害深。吾欲無言可乎。

右據聖言量辯竟。若更作比量者。肇公出不遷因云。求向物於向。於向未嘗無。責向物於今。於今未嘗有。是則向有今無。廼法自相相違。因向異品上轉也。量云。向日少年是有法。決定遷滅為宗。因云。向有今無故。同喻。如前陰。前陰今不有。前陰已遷滅。少年今不有。少年亦遷滅也。其曰昔物自在昔。不從今至昔等。是亦違因。量云。昔日少年是有法。非不遷滅為宗。因云。不可留至於今故。同喻。如昨夢。昨夢不到今。昨夢已遷滅。少年不到今。少年已遷滅也。其曰往物不化是亦違因。量云。往業是有法。非不遷化為宗。因云。以能至果故。同喻。如昨日。謂因若不化。則應常因終不至果。此以業果成無常也。又量云。往業是有法。決定至果為宗。因云。業性無常故。謂若不至果。業性應常。此以無常成業果也。是則無常業果二義相成。誰云業果常不遷乎。然肇公往業不化之說。聖教無憑。有同異見。量云。往業不化是有法。濫同常見異執為宗。因云。教理俱違故。同喻。如斷見違理者。如白首老人少壯仍在。千尺長松本種猶存。決無是理也。教違者。一切聖教皆言因滅果生故。問曰。彼說既違。請示正義。先示因緣法。量云。一切有為是有法。無常遷滅為宗。因云。因緣所作故。同喻。如燈燄。燈燄從緣生。燈燄是無常。有為從緣生。有為是無常也。其不遷有二義。一云緣生之物是有法。決定不遷為宗。因云。無有自性故。同喻。如空花。空華無所有。空花不可遷。緣生性不有。緣生故不遷。此無物可遷也。二云無性之物是有法。決定不遷為宗。因云。全體即真故。同喻。如鏡像。鏡像體即鏡。鏡像不可遷。緣生體即真。緣生即不遷。此真實不遷也。此二無礙。復有二義。一云遷與不遷是有法。相即無礙為宗。因云。理則不變隨緣。事則成相體空故。同喻。如水波。是則不遷而遷。遷而不遷也。二云念劫剎塵是有法。周徧含容為宗。因云。萬事如理故。同喻。如帝網。或問。肇公乃聖師也。所立不遷千有餘載。凡名師大匠興辭樹義每以為引證。未聞有議其非者。爾何人。乃敢妄窺先覺耶。曰。噫。澄固一業識僧耳。豈敢與先覺辯哉。直據吾佛之言以證正耳。使吾佛之言果不可異。則肇師雖聖又豈聖於吾佛哉。觀國師曰。常取信於佛。無取信於人。吾事斯語矣。

續論

註物不遷論者甚多好說。多是證龜成鱉。有師用楞嚴匿王章註求向物於向於向未嘗無。註云。童子之時膚腠潤澤(向有童顏)。責向物於今於今未嘗有。註云。衰老之年形色枯悴(今無童顏)。此證既合論語。其義却與肇公作敵。何則。肇公向有今無為成不遷。楞嚴向有今無為成遷變。因同宗異。敵體相違。肇公果是。楞嚴必非。楞嚴果是。肇公必非。人師於此莫知辯。可怪也。涅槃亦然(已如前引)。問。且如色身既有童耄彼此之異。如何成立真常。答曰。若見色異即屬無常。見色不異即真常也。所謂童顏性空不異白髮性空。張三寂滅不異李四寂滅。此言不異者同體不異。非相似不異。諸法性空體無二故。不二之體即真常也。故般若云。色清淨乃至一切智智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故涅槃廣說異物無常以破外道異執之常。蓋外道不見性空不二之體。妄謂異法常住。豈真常住耶。則肇公昔物住昔今物住今為不遷。與執異物常住者。為有辯焉。為無辯焉。

問。何知異物皆無常耶。答曰。據二量故。一聖言量。涅槃聖行廣說異物皆無常故。二理量。如空不異則名為常。形器異故諸皆無常。竪論異者。如今物非昔昔物非今。昔日之物在昔為有。於今為無。是則此物先有而後無也。今日之物於今為有。於昔為無。是則此物本無而今有也。時乎而有。時乎而無。故為無常。若橫論者。如此物非彼。彼物非此。謂求此物於此則有。求此物於彼則無。彼物亦爾。有處而有。有處而無。故名無常。

華嚴云。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又云。以此常流轉。而無能轉者。此與肇師江河競注而不流等四句之義言陳相似。求其所以能成立因。則大不侔矣。何則。脩多羅以性空無體。故雖終日流轉而實無一物可流轉者。如陽燄之水。流即無流也。故經先標因云。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後出因云。眼耳鼻舌身。一切空無性。則以性空故無流明矣。肇師以物各性住為不遷故。世雖常流而物各性住於當世。未嘗動也。如前舟載魚。後舟載笋。舟雖行去而魚笋之物各住自舟。未甞動也。故其言曰。今而無古。以知不來。古而無今。以知不去。事各性住於一世。有何物而可去來。麤則各住一世。細而觀之。念念各住。即前念之波住於前念不來後念。後念亦爾。是則念念常流。念念各住。故曰競注而不流也。既以有物各住一世而不滅不化。則物有定性矣。有定性則與無性之旨作敵。豈特朱紫之濫哉。

問曰。肇師物各性住。豈非華嚴各不相知之意耶。答曰。經言各各不相知者。謂不相觸也。不相為緣也。良由諸法體用皆空。以體空故。如鏡中像。妍醜不相觸也。以用空故。不相為緣。如空中華不生果也。則因不作果。果不酧因。是不相知義也。故曰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肇師云。因因而果。果不無也。因不昔滅。因有性也。物各性住。體不空也。功流常存。用不空也。華嚴鈔判為俗諦。濫同小乘。然小乘以剎那滅故前不至後。肇師以前念不滅。性住於前。不到後念。豈同小乘哉。

經云。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以此常流轉。而無能轉者。以此常流轉。無性緣生也。即不遷而遷。而無能轉者。緣生無性也。即遷而不遷。肇師知此。安用物各性住一世而不化者用當不遷哉。

有云。肇公物各性住。是以無性為性。若果無性為性。則向物在向其性本無。則不得謂之向有矣。向有不有是即有而無也。即不待緣散方始曰無。則不得謂之今無矣。今求向物。則曰於向為有。於今為無。是執有為有。固無為無。凡常之謂耳。何由見其無性為性耶。若果無性。無性則無生。無生則無滅。無生滅則無去來。無去無來則不遷之致明矣。又安用膠粘古今(昔物在昔。今物在今)。釘定有無(向有今無)。而固招萬世之蔽惑耶。曰天下之物莫非無性緣生。豈肇公性住獨不然哉。曰。若然。則百家異論與夫九十六種之執。何嘗有自性哉。蓋由吾人無事而生定耳。悲夫。

般若云。諸法無去來相。無動轉者。其性則如陽燄之水。非有流相非無流相。若謂此水有流動相則妄也。若謂無流動相亦妄也。若謂此水前波住前後波住後。互有互無。豈非固空華之濃淡。實兔角之短長者耶。

同类推荐
  • 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

    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鸣机夜课图记

    鸣机夜课图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吕祖全传

    吕祖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念佛镜

    念佛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一品农妃有点闲

    一品农妃有点闲

    《本文已完结》 新书《魔帝的狂妄毒妃》已经发布,大家多多支持! 一朝穿越,家穷人丑,一米五九,破屋三间,良田半亩,没有文化,农村户口,上有老母,下无米油,长得骨瘦如柴,却要养家糊口,蓝七月仰头望天,在心里画了无数个圈圈,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老天才派她到这个地方受折磨!可屋漏偏逢连夜雨,挑个水还能被美男缠上,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干体力的,蓝七月笑的合不拢嘴,每天当着指挥官,可谁知有一天美男翻身把歌唱,摇身一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殿下!我滴个乖乖!这下可不好玩了!(甜宠文,大家多多支持!)
  • 狼来了:迷糊小姐要革命

    狼来了:迷糊小姐要革命

    邪魅如他,第一次遇见,他便意外的夺去她的初吻。霸道如他,她只不过是多了几个追求者,他却扑过来压倒她。某夜,月黑风高,适宜‘饿狼’出动。他邪佞向她走来,含笑耳语“怜惜,我喜欢你……”她满脸黑线,“……滚……”在盛开着香樟的夏季,校园偶像剧般浪漫的爱情故事,强势来袭。(慢热)
  • 网王之宿命的相遇

    网王之宿命的相遇

    【网王系列】穿越之前的柒月就是家人培养出来的机器,而穿越之后的柒月,却是家族里的宝贝疙瘩,还同时与许多世家都有关系,可以说是日本太皇太后一样的角色。当柒月知道她另一个身份之后,是选择离开还是留下呢?谁都不知道,记忆的苏醒是好还是坏也没有人知道……
  • 快穿:男神,求别宠

    快穿:男神,求别宠

    推荐新文《他来时携风雨》。【1v1,苏爽甜宠】为了重回某人身边,黎柒毅然决然绑定了主系统,穿梭于各个世界。【痴情帝王vs将门孤女:御殿内,臣子当着百官的面指责他偏心,不料某男勾唇一笑:“朕的心早已长到予儿身上了,无心之人,何来偏心?”霸总vs情妇:她说:“我们分手吧,”他毫无眷恋转身离开。后来,当她依偎在别的男人怀中,他却满眼妒火:“阿辞,回来,回到我身边。”彼时,女人笑得张扬而明媚:“君总,这样的玩笑,以后莫要再开了。”竹马vs青梅:人来人往的天桥,他看着她,目光炽热且温柔,他说:“念念,去往你心上的捷径在哪?我不想再等了,”“往后的余生,我只要你。”】绝对的宠文~大大后宫群,了解一下:796687801。
  • 遗落的曙光

    遗落的曙光

    公元2345年,天降浩劫。一片陨石群带来了可怕的未知病毒,人类面临空前的危机。灾难爆发之时,一场意外使大学生纪小无从此失去人类身份,这究竟是奇遇还是噩梦的开始?丧尸遍地,异形肆虐,神真的抛弃了世界么?
  • 佛说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佛说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1984

    1984

    《1984》是一部伟大的政治寓言。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瓜分,三个国家之间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并用高科技手段监视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
  • 神秘别墅(男生吹吹)

    神秘别墅(男生吹吹)

    这是一个被遗弃很久的别墅。别墅在荒郊野岭,阿吹和哥们一起去冒险。细细品味,你会发现里面的故事真的有趣,同时,你也会捂着肚子笑出声来。因为,在惊险的后面是令人喷饭的结果。
  • 京西大拆迁

    京西大拆迁

    太阳给冷峻的山海镀上一层金的华光。一条大河,在狭长的山谷中跳着远古拙朴的舞蹈,唱着地质时代300万年的歌谣。这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的桑干河和内蒙古兴和县的洋河,在河北怀来县汇合成永定河。永定河向东流至官厅,又纳延庆的妫水后入官厅山峡,在沿河城边的向阳口拐弯进入珍珠湖,在两岸青山的簇拥下奔腾激越,用水的巨笔绘成百里画廊,从三家店冲出山口,流过平缓的门城镇和永定平原,流成卢沟晓月的意境。千百年岁月的泥沙淤积成河边成片的土地,也成就了这个地区仅有的辽阔。
  • 考古发现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考古发现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的谜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谜团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难解之谜,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