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41100000043

第43章

眉山苏轼文四论

礼以养人为本论

三代之衰至於今且数千岁豪杰有意之主博学多识之臣不可以胜数矣然而礼废乐坠则相与咨嗟发愤而卒於无成者何也是非其才之不逮学之不至过於论之太详畏之太甚也夫礼之初始诸人情因其所安者而为之节文凡人情之所安而有节者举皆礼也则是礼未始有定论也然而不可以出於人情之所不安则亦未始无定论也执其无定以为定论则涂之人皆可以为礼今儒者之论则不然以为礼者圣人之所独尊而天下之事最难成者也牵於繁文而拘於小说有毫毛之差则终身以为不可论明堂者惑於考工吕令之说议郊庙者泥於郑氏王肃之学纷纷交错者屡岁而不决或因而遂罢未尝有一人果断而决行之此皆论之太详而畏之太甚之过也夫礼之大意存乎明天下之分严君臣笃父子形孝弟而显仁义也今不幸去圣人远有如毫毛不合於三代之法固未害其为明天下之分也所以严君臣笃父子形孝弟而显仁义者犹在也今使礼废而不修则君臣不严父子不笃孝弟不形仁义不显反不足重乎昔者西汉之书始於仲舒而至於刘向悼礼乐之不兴故其言曰: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刑罚之过或至杀伤今吏议法笔则笔削则削而至礼乐则不敢是敢於杀人而不敢於养人也而范晔以为乐非夔襄而新音代作律谢皋苏而法令亟易而至於礼独何难欤夫法者末也又加以惨毒繁难而天下常以为急礼者本也又加以和平简易而天下常以为缓如此而不治则又从而尤之曰:是法未至也则因而急之甚矣人之惑也平居治气养生宣故而纳新其行之甚易其过也无大患然皆难之而不为悍药毒石以搏去其疾则皆为之此天下之公患也呜呼王者得斯说而通之礼乐之兴庶乎有日矣

原编者评:推明董仲舒刘向之意以立言虽未尝于汉书礼乐志外别有发明然固古今要论亦足见其所述之知所择也虽然论则要矣而自董刘以后迄於苏轼千余年而三代之礼不可作自苏轼迄於今又将千年而要亦无异於董刘时者岂其间遂无豪杰有意之主博学多识之臣读董仲舒刘向苏轼之论而慨然兴起者乎而何以寂尔也盖礼者动於五性之中而贯彻於五伦之内即是率性尽伦之实事而非别有繁文曲节之可言也是故五性尽而五伦明五伦明而天下治而礼在其中矣基诸深宫之中达诸海隅之远非一手一足之烈一时一事之间所可得志故曰:礼乐百年而后兴必也元首明而股肱良立纲陈纪始正其大而渐及其细子孙相承守其已善而补其未善使人人自得其性自叙其伦则举其所已行之成迹而载之典册曰:礼也云尔记曰:王者治定制礼岂治定之后别聚文学之士纂辑一书谓之制礼哉凡其治定之迹皆可以为礼而世守之也若於率性尽伦之大未知如何而专取周旋揖让升降俯仰之文命之为礼欲四海之大莫不遵而行之宜其议之如聚讼而颁之海内诏书来但挂壁也刘向曰:礼以养人刑以杀人制刑则不忌制礼则不敢是敢於杀人而不敢於养人也信已然此养人之礼制之朝廷而行之四海四海不行则将任之乎抑刑之也必曰:刑以弼教矣然则民之多辟业已不胜其法纲之密忍又为是周旋揖让升降俯仰之繁文末节而阶之为祸乎如曰任之则所为制礼者不过字内多此数卷文字而亦不足以养人矣然则礼固不可为为之其必无日乎曰:事在勉强而已率性尽伦不可一刻废则何当一刻不为礼也若其可以成之为一代之礼而足尝为国以礼之目则非可以蕲其名而饰其貌者也且记固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矣乃汉唐以来虽三公可朝爵邑而夕罪隶至於仪节之末则衤发之夫皆欲其奉行则已非礼也已无怪其不能行而为具文也诚使君公士大夫相与纳身轨物朝夕讲贯而修习之且勿责之庶民及其至也上行下效万民自有驯致之势焉此其所当勉强者也

既醉备五福论

君子之所以大过人者非以其智能知之强能行之也以其功兴而民劳与之同劳功成而民乐与之同乐如是而已矣富贵安逸者天下之所同好也然而君子独享焉享之而安天下以为当然者何也天下知其所以富贵安逸者凡以庇覆我也贫贱劳苦者天下之所同恶也而小人独居焉居之而安天下以为当然者何也天下知其所以贫贱劳苦者凡以生全我也夫然故独享天下之大利而不忧使天下为己劳苦而不怍耳听天下之备声目视天下之备色而民犹以为未也相与祷祠而祈祝曰:使吾君长有吾国也又相与咏歌而称颂之被於金石溢於竹帛使其万世而不忘也呜呼彼君子者独何修而得此於民哉岂非始之以至诚中之以不欲速而终之以不懈欤视民如视其身待其至愚者如其至贤者是谓至诚至诚无近效要在於自信而不惑是谓不欲速不欲速则能久久则功成功成则易懈君子济之以恭是谓不懈行此三者所以得之於民也三代之盛不能加毫末於此矣既醉者成王之诗也其序曰:既醉太平也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而说者以为是诗也实具五福其诗曰:君子万年寿也介尔景福富也室家之壶康宁也昭明有融攸好德也高朗令终考终命也凡言此者非美其有是五福也美其全享是福兼有是乐而天下安之以为当然也夫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故其讥刺是人也不言其所为之恶而言其爵位之尊车服之美而民疾之以见其不堪也君子偕老副笄六珈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是也其颂美是人也不言其所为之善而言其冠佩之华容貌之盛而民安之以见其无愧也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是也故既醉者非徒享是五福而已必将有以致之不然民将盼盼焉疾视而不能平又安能独乐乎是以孟子言王道不言其他而独言民之闻其作乐见其田猎而欣欣者此可谓知本矣

原编者评:至诚不欲速不懈三语圣学圣治之本矣然而本之中又有本焉使无以实乎天理民彝之极致万事万物之当然则虽爱民发於至诚而爱之转以害之加以自信而不惑历久而不懈岂不滋病乎神宗之青苗等法实欲利国利民非有私也特以不明物理不达人情愈至诚愈不欲速愈不懈愈谬以千里故大学曰: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既醉备五福而以昭明有融为攸好德非此之谓欤

诗论

自仲尼之亡六经之道遂散而不可解盖其患在於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经之道惟其近於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欲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於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夫圣人之为经惟其礼与春秋合然后无一言之虚而莫不可考然犹未尝不近於人情至於书出於一时言语之间而易之文为卜筮而作故时亦有所不可前定之说此其於法度已不如春秋之严矣而况诗者天下之人匹夫匹妇羁臣贱隶悲忧愉佚之所为作也夫天下之人自伤其贫贱困苦之忧而自述其丰美盛大之乐上及於君臣父子天下兴亡治乱之迹而下及于饮食床第昆虫草木之类盖其中无所不具而尚何以绳墨法度区区而求诸其间哉此亦足以见其志之无不通矣夫圣人之於诗以为其终要入於仁义而不责其一言之无当是以其意可观而其言可通也今之诗传曰:殷其雷在南山之阳出自北门忧心殷殷扬之水白石凿凿终朝采绿不盈一掬瞻彼洛矣维水泱泱若此者皆兴也至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南有樛木葛累之南有乔木不可休息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喓喓草虫趯趯阜螽若此者又皆兴也其意以为兴者有所象乎天下之物以自见其事故凡诗之为此事而作其言有及於是物者则必强为是物之说以求合其事盖其为学亦已劳矣且彼不知夫诗之体固有比矣而皆合之以为兴夫兴之为言犹曰:其意云尔意有所触乎当时时已去而不可知故其类可以意推而不可以言解也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此非有所取乎雷也盖必其当时之所见而有以动乎其意故后之人不可以求得其说此其所以为兴也嗟夫天下之人欲观於诗其必先知比兴若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诚有取於其挚而有别是以谓之比而非兴也嗟夫天下之人欲观於诗其先知夫兴之不可与比同而无强为之说以求合其当时之事则夫诗之意庶乎可以意晓而无劳矣

原编者评:分别比兴千古定论若夫雎鸠挚而有别谓是比而非兴犹是沿习诂训而未思也关雎只是兴闻其关关和鸣见其在河之洲因以起兴云尔其谓挚而有别正轼所谓刻求之过昔人不云乎雎鸠既是鹗类不应以凶残鸷之鸟比淑女君子矣若其所称书出於一时之语言易不若春秋之谨严语颇率尔读者节取焉可也储欣曰:如汉唐注疏云云是古序所谓诗有六义者蚤缺其一矣前后相沿不悟得明眼人拈出然后六义具而诗教明其有功经籍如此徒窃苏张之绪余者能乎哉亦好诋之过也

礼论

昔者商周之际何其为礼之易也其在宗庙朝廷之中笾豆簠簋牛羊酒醴之荐交於堂上而天子诸侯大夫卿士周旋揖让献酬百拜乐作於下礼行於上雍容和穆终日而不乱夫古之人何其知礼而行之不劳也当此之时天下之人惟其习惯而无疑衣服器皿冠冕佩玉皆其所常用也是以其人入於其间耳目聪明而手足无所忤其身安於礼之曲折而其心不乱以能深思礼乐之意故其廉耻退让之节晬然见於面而盎然发於其躬夫是以能使天下观行事而忘其暴戾鄙野之气至於后世风俗变易更数千年以至於今天下之事已大异矣然天下之人尚皆记录三代礼乐之名详其节目而习其俯仰冠古之冠服古之服而御古之器皿伛偻拳曲劳苦於宗庙朝廷之中区区而莫得其纪交错纷乱而不中节此无足怪也其所用者非其素所习也而强使焉甚矣夫后世之好古也昔者上古之世盖尝有巢居穴处污樽扌不饮燔黍捭豚蒉桴土鼓而以为是足以养生送死而无以加之者矣及其后世圣人以为不足以大利於天下是故易之以宫室新之以笾豆鼎俎之器以济天下之所不足而尽太古之法惟其祭祀以交於鬼神乃始荐其血毛豚解而腥之体解而火阎之以为是不忘本而非以为后世之礼不足用也是以退而体其犬豕牛羊实其簠簋笾豆钅刑羹以极今世之美未闻其牵於上古之说选而不决也且方今之人佩玉服黻冕而垂旒拱手而不知所为而天下之人亦且见而笑之是何所复望於其有以感发天下之心哉且又有所大不安者宗庙之祭圣人所以追求先祖之神灵庶几得而亨之以安血阝孝子之志者也是以思其平生起居饮食之际而设其器用荐其酒食皆从其生以冀其来而安之而后世宗庙之祭皆用三代之器则是先祖终莫得而安也盖三代之时席地而食是以其器用各因其所便而为之高下大小之制今世之礼坐於床而食於床上是以其器不得不有所变虽正使三代之圣人生於今而用之亦将以为便安故夫三代之视上古犹今之视三代也三代之器不可复用矣而其制礼之意尚可依倣以为法也宗庙之祭荐之以血毛重之以体荐有以存古之遗风矣而其余者可以易三代之器而用今世之所便以从鬼神之所安惟其春秋社稷释奠释菜凡所以享古之鬼神者则皆从其器盖周人之祭蜡与田祖也吹苇龠击土鼓此亦各从其所安耳嗟夫天下之礼宏阔而难言自非圣人而何以处此故夫推之而不明讲之而不详则愚实有罪焉惟其近於正而易行庶几天下之安而从之是则有取焉耳

原编者评:轼与二程同在元祐朝伊川好用古礼轼意不然两家弟子遂至互相抗侮竟成洛党蜀党之目元丰群小方睽睽伺隙而诸贤不悟自相谤毁至绍圣初乃尽窜岭海可哀也夫礼者何仁之见诸行事者也礼有古今仁亦有古今耶苟可以达吾之仁於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是则为礼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轼之论实有得乎礼之意虽圣人复起不易者也虽然仁之难成久矣必协於无过不及之中而后礼具而仁以昭然则虽有圣人亦不能不监於往古之成宪以求其无过不及之中也明矣纵或信古太笃泥古太深要亦不失为古训是式威仪是力之君子而轼虐谑之乐闻轼说者遂於好用古礼之人如见怪物焉则又岂礼也哉洛党不能堪於是朱光庭贾易辈遂以谤讪朝廷诬轼等则更为至无礼而大不仁也已读轼礼论轼之本意自明洛蜀两家得失之故亦具可考轼不云乎推之而不明讲之而不详则愚实有罪焉然则轼又何尝谓古礼可尽废哉

论闰月不告朔犹朝於庙

春秋之文同其所以为义异者君子观其意之所在而已矣先儒之论闰月不告朔者牵乎犹朝於庙之说而莫能以自解也春秋之所以书犹者二曰如此而犹如此者甚之之词也辛巳有事於太庙仲遂卒於垂壬午犹绎是也曰不如此而犹如此者幸之之词也不郊犹三望闰月不告朔犹朝於庙是也夫子伤周道之残缺而礼乐文章之坏也故区区焉掇拾其遗亡以为其全不可得而见矣得见一二斯可矣故书曰:犹朝於庙者伤其不告朔而幸其犹朝於庙也夫子之时告朔之礼亡矣而有饩羊者存焉夫子犹不忍去以志周公之典则其朝於庙者乃不如饩羊之足存欤公羊传曰:曷为不言告朔天无是月也谷梁传曰:闰月者附月之余日也天子不以告朔而丧事不数也而皆曰犹者可以已也是以其幸之之词而为甚之之词宜其为此异端之说也且夫天子诸侯之所为告朔听政者以为天欤为民欤天无是月而民无是月欤彼其孝子之心不欲因闰月以废丧纪而人君乃欲假此以废政事与夫周礼乐之衰岂一日之故有人焉开其端而莫之禁故其渐遂至於扫地而不可救文十六年夏六月公四不视朔公羊传曰:公有疾也何言乎公有疾不视朔自是公无疾不视朔也故夫有疾而不视朔者无疾而不视朔之原也闰月而不告朔者常月而不告朔之端也圣人忧焉故谨而书之所以记礼之所由废也左氏传曰: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而杜预以为虽朝於庙则如勿朝以释经之所书犹之意是亦曲而不通矣

原编者评:据论语以驳公谷其解甚确

宋襄公论

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月一日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於泓宋师败绩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曰:宋公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於周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丧拜焉非列国诸侯之所敢敌也而曰:及楚人战於泓楚夷狄之国人微者称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於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谷梁之传以为文王之师不过是学者疑焉故不可以不辨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一牛於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郐子用於次雎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役身败国血刃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人能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於壶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於郐子而不能忍於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桓文之师存亡继绝犹不齿於仲尼之门况用人於夷鬼以求霸而谓王者师可乎使郐子有罪而讨之虽声於诸侯而戮於社天下不以为过若以喜怒兴师则秦穆公获晋侯且犹释之而况敢用诸淫昏之鬼乎以愚观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损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不能盖王莽之篡使莽无成则宋襄宋襄得志亦一莽也古人有言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襄公行王者之事犹足以当桓公之师一战之余救死扶伤不暇此独妄庸耳齐桓晋文得管仲子犯而兴襄公有一子鱼不能用岂可同日而语哉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於后世者也

原编者评:储欣云宋襄举动烦扰虽得天下不能一朝居也的与王莽一辙然吾谓五霸列宋襄此相传之谬说其实非也五霸若并前世言之周止有二焉齐桓晋文而已若据孟子书专指春秋亦二百四十年间自有五霸与襄无与也盖自同盟幽而齐霸战城濮而晋霸封肴殳尸而秦霸杀陈夏徵舒而楚霸三驾楚九合诸侯而晋复霸然则所谓五霸者齐桓晋文也秦穆楚庄也晋悼也宋襄何有哉坡公谓其盗仁者之名吾谓其并盗霸者之名而不可以不辨矣欣意谓轼只辨宋襄不足为霸而不知五霸中实无宋襄也今按杜预注左传谓夏霸昆吾商霸大彭豕韦周霸齐桓晋文或曰齐桓晋文宋襄秦穆楚庄赵歧注孟子用杜预后说荀子称五霸谓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颜师古注汉书则谓齐桓宋襄晋文秦穆吴夫差历代诸说本自不同欣意去宋襄用晋悼者则以左传有晋复霸之辞也晋悼之霸何休谓霸不过五不许其霸孔颖达谓霸者强国为之其数何有定限斥休为乡曲之学孔意霸不妨於有六晋悼自在五霸之外则欣斥宋襄登晋悼以就五数此其立论之本也间尝论之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夫桓文一世之所矜尚而仲尼之徒至不以挂齿岂矫异若是夫亦曰:君臣之义自是漓焉尔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天子之国民天子之民也天子使有其国牧其民以守其世祀而乃搂诸侯以伐诸侯阳以尊王室为名而阴以行自雄自长之计逢王室之不造天子仅亦守府乃如其意而与之以长诸侯是不臣之渐也非君臣之义也夫君臣之义穷天地亘万古而不变者岂曰将以天下奉一人哉盖必如是而后乾坤清夷自横目之民下逮於肖翘之属始各有所安其食息耳有或为之乱阶圣人龂龂乎绝之其为斯世斯民计至深远也自天下为郡悬以后使有藩镇之属为桓文之事者出焉则不待远识之士而知识其非矣三代公侯伯子男奉天子之命以牧其土与民者其与今之督抚守令有异制耳岂有异义焉乃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称为霸则腐儒犹津津称道之何异朝四而暮三众狙皆喜乎然则霸之为名即非懿称宋襄之不足霸固矣而欣谓其并盗霸者之名犹以此为美名而有所吝惜则亦犹有蓬之心也郑康成曰: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霸把也言把持天子之政教也夫把持天子之政教岂仲尼之徒所忍言者乎轼述古语谓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此语虽出自古尤不可以训王霸殊途犹东西南北之异辙安得图王不成而能霸夫有天下为天子者果其图王则孟子谓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矣岂有不成仅霸之理非天子也非有天下也则又何得图王图王者非即所为乱臣乎足以霸则然矣王其可成哉夫王霸之辨不明则君臣之义不著其为世道人心害非细故也

伊尹论

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夫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以动其心则天下之大节有不足立而大事有不足办者矣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知虑未始不如王公大人之能也惟其所争者止於箪食豆羹而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则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推此而上其不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治天下与治一乡亦无以异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天下之大是一乡之推也非千金之子不能运千金之资贩夫贩妇得一金而不知其所措非智不若所居之卑也孟子曰:伊尹耕於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於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孔子叙书至於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於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伊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於天下也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后之君子蹈常习故惴惴焉惧不免於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群起而诮之不知求其素而以为古今之变时有所不可者亦已过矣夫

原编者评:王世贞曰:伊尹事功莫大於相汤又莫难於相太甲放之复之而人不疑其耕莘之心即素取信於人故也论伊尹者无逾此篇王志坚曰:周公之流言岂其素不如伊尹哉古今之变时有所不可者是亦不易之论也

周公论

论周公者多异说何也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宜乎说者之异也凡周公之所为亦不得已而已矣若得已而不已则周公安得而为之成王幼不能为政周公执其权以王命赏罚天下是周公不得已者如此而已今儒者曰:周公践天子之位称王而朝诸侯则是岂不可以已耶书曰: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又曰: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又曰:周公曰:王若曰:则是周公未尝践天了之位而称王也周公称王则成王宜何称将亦称王也将不称耶不称则是废也称王则是二王也而周公何以安之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儒者之患患在於名实之不正故亦有以文王为称王者是以圣人为后世之僭君急於为王者耶天下虽乱有王者在而已自王虽圣人不能以服天下昔高帝击灭项籍统一四海诸侯大臣相率而帝之然且辞以不德惟陈胜吴广乃嚣嚣乎急於自王而谓文王亦为之耶武王伐商师渡孟津会於牧野其所以称先君之命命於诸侯者盖犹曰文考而己至於武成既以柴望告天百工奔走受命於周而后其称曰: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由此观之则是武王不敢一日妄尊其先君而况於文王之自王乎诗曰: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是亦追称而已矣史记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夫田常之时安知其为成子而称之故凡以文王周公为称王者皆过也是资后世之篡君而为之藉也陈贾问於孟子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叛知而使之是不仁不知是不知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从孟子之说则是周公未免於有过也夫管叔之叛非逆也是其知不足以深知周公而已矣周公之诛非疾之也其势不得不诛也故管蔡非所谓大恶也兄弟之亲而非有大恶则其道不得不封管蔡之封在武王之世也武王之世未知有周公成王之事苟无周公成王之事则管蔡何从而叛周公何从而诛之故曰:周公居礼之变而处圣人之不幸也

原编者评:此与欧阳修泰誓论明文武周公之心并为扶翼君臣大义之至文抉浮云扫蒙景昭昭然揭日月以行者也

同类推荐
  • 二荷花史

    二荷花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Helen of Troy

    Helen of Tro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续词余丛话

    续词余丛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现果随录

    现果随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顺手牵夫

    顺手牵夫

    最善于察言观色的机灵鬼+最闷骚腹黑的大侠+一段离奇的身世=萌系武侠轻喜剧。被换的不仅是太子,也有可能是公主。顺手牵走的不一定是羊,更有可能是夫君。这是一个在北宋繁华世态下,流落明间的公主误打误撞,破坏了襄阳王的夺位计划,并收获真爱的囧囧有神的江湖故事。
  • 晚唐驸马

    晚唐驸马

    给我一次机会,逛一逛大唐,给我一次机会,延大唐千年国祚!给我一次机会,还中华永世辉煌!建了个群,群号693294447
  • 当是浩月当空时

    当是浩月当空时

    短篇小说。当是浩月时,一袭白衣依剑看飞花,若是洒脱,当此时,凭剑断恩仇,快意饮酒。
  • 十年懵懂百年心(全集)

    十年懵懂百年心(全集)

    网络纯恋小说领军人物李李翔宫心催泪大作!十年懵懂百年龄,纠怨心中似梦。侠剑江湖儿女,阴谋帝后廷宫。相思相恨又相争,何奈相思更盛。建武十三年,宫廷斗争使得云罗一夜间家破人亡。云罗也因此身受重伤,昏睡了整整八年。当云罗终于醒过来,却因为寒毒深入骨髓,丧失了记忆。重生后的云罗和自小被人遗弃的东方弃相依为命;临安城行事狠辣的太子燕苏和云儿不打不相识,情愫渐生时却猛然被少时的那场惊天血案惊醒,爱恨纠缠,心碎成灰。爱而不得的感情纠葛,谜一样的事实真相,峰回路转的情节铺展——原本以为这是故事的全部,没想到仅仅只是冰山下显露的一角而已!
  • 楼上男神套路深

    楼上男神套路深

    他视鞋如女友,她初见踩了他的鞋!他喜欢安静写程序,她边说边毁了他的电脑!他是孤傲高冷的男神,却被她拉下云端做男友。租房前,他说:“我住楼上,你住楼下,楼梯是分界线,没事不允许上楼,有事楼下喊我。”同居两个月,他矫情的在楼上冲楼下说:“阿语,我头疼,你上楼看看我是不是感冒了。”又几个月后,他说:“阿语,我伤了右胳膊,你就住在我屋里照顾我吧。我还有洁癖,每晚记得帮我洗澡。”各怀目的的同居,她原本只是落脚,却被楼上的校草撩不停!
  • 蔓蔓情陆

    蔓蔓情陆

    见她第一次时,她梳着清汤寡水的发型,但一张脸却生的俏丽妩媚像是悉心化过艳丽的妆。他礼貌的对她点头之后,心中鄙夷又是一个意图攀龙附凤的心机女子。然而散场子时,她毫不犹豫谢绝了他送她的好意,头也不回的离去,他却站在车边愣了三秒。.见她第二次时,他握着酒杯的手一点一点捏紧,最后忍不住把她拖了出去。她在路边狂吐,他双手环胸高傲的望住她冷冷讽刺:你就这么贪钱?她挥手给了他一耳光,又一次头也不回扬长而去。.猪哥的微博:直接新浪搜索(hongxiu_明珠还),大家去关注互动喔,一切动向都在微博上通知的~~~
  • 下水

    下水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豪门契约之冷婚

    豪门契约之冷婚

    那晚,他喝醉了,将她掳上床,疯狂的占有。结婚三年,他们的协议在那一晚彻底的化为乌有。本以为会是一个新的开始,却偏偏,在她还没有来得及准备接受这段感情的时候,看到他跟一个陌生的女人,在一张床上,抵死缠绵…她不带一丝留恋的转身,他却再也没有办法当她不存在。可放在他面前的,只有一张她留下的离婚协议书。他愤怒的将离婚协议书撕成碎片,眸中带着嗜血的冷光。澜笑,你这辈子,都休想再离开我!一个关于结婚后恋爱的故事,没有撕心裂肺的绝望,有的只是温馨的积累。看男女主怎么历经旧爱的坎坷之后,一点点经营属于他们的幸福。简介无能,兴许故事能让大家满意!第一次写现代文,还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读者群【黎窝儿167376161】想进一步了解某黎的亲,欢迎关注某黎的微博:http/m.wkkk.net/2109086074
  • 兔子的修仙奶爸

    兔子的修仙奶爸

    “喂!哪有兔子从蛋里孵出来的?”“什么?爸爸?我不是你爸爸!你认错妖了!”……“安泽啊,你女儿怎么这么瘦?”“可能...因为她只吃萝卜吧。”彗星袭来,灵气复苏,群仙乱舞,魔孽破封。……安泽:一边带女儿一边修仙,还得升级系统,拯救世界,我很累的...
  • 草原王国吐谷浑(一)

    草原王国吐谷浑(一)

    最初的民族起源于姓与氏,寻根追究,姓的起源是氏族的称号,有女系易而为男系,说己见前。后来姓之外又有所谓氏。什么叫做氏?氏是所以表一姓之中的支派的。如后稷之桓公的三子,又分为孟孙、叔孙、季孙三氏是。始祖之姓,谓之正姓,氏亦谓之庶姓。正姓是永远不改的,庶姓则随时可改。依据青海史学家李文实先生所著《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记载:吐谷浑,据《金壶字考》谓其音读为“突浴魂”,“谷”读为“浴”,是从吐谷浑语原音,但今土族自称“土谷家”或“土户家”则谷、浴仍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