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7400000021

第21章

察之之法,如今日尚和缓,明日更弦急,知邪气之愈进,邪愈进则病愈甚矣;今日甚弦急,明日稍和缓,知胃气之渐至,胃气至则病渐轻矣。即如顷刻之间,初急后缓者,胃气之来也;初缓后急者,胃气之去也。此察邪正进退之法也。至于死生之兆,亦惟以胃气为主。夫胃气中和,旺于四季,故春脉微弦而和缓,夏脉微钩而和缓,秋脉微毛而和缓,冬脉微石而和缓,此胃气之常,即平人之脉也。若脉无胃气,即名真脏。脉见真脏,何以当死?盖人有元气,出自先天,即天气也,为精神之父。人有胃气,出乎后天,即地气也,为血气之母。其在后天,必本先天为主持;在先天,必赖后天为滋养,无所本者死,无所养者亦死。何从验之?如但弦、但钩、但毛、但石之类,皆真脏也,此以孤脏之气独见,而胃气不能相及,故当死也。且脾胃属土,脉本和缓,士惟畏木,脉则弦强。凡脉见弦急者,此为土败木贼,大非佳兆。若弦急之微者,尚可救疗,弦急之甚者,胃气其穷矣。

据脉法所言,凡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多热,迟为多寒,弦强为实,微细为虚,是固然矣。然疑似中尤有真辨,此其关系非小,不可不察也。如浮虽属表,而凡阴虚血少,中气亏损者,必浮而无力,是浮不可以概言表。沉虽属里,而凡表邪初感之深者,寒束皮毛,脉不能达,其必沉紧,是沉不可以概言里。数为热,而真热者未必数,凡虚损之证,阴阳俱困,气血张皇,虚甚者数必甚,是数不可以概言热。迟虽为寒,凡伤寒初退,余热未清,脉多迟滑,是迟不可以概言寒。弦强类实,而真阴胃气大亏,及阴阳关格等证,脉必豁大而弦健,是强不可以概言实。微细类虚,而凡痛极气闭,营卫壅滞不通者,脉必伏匿,是伏不可以概言虚。由此推之,则不止是也,凡诸脉中皆有疑似,皆有真辨。诊能及此,其必得鸢鱼之学人乎。不易言也!不易言也!

凡治病之法,有当舍证从脉者,有当舍脉从证者,何也?盖证有真假,脉亦有真假,凡见脉证有不相合者,则必有一真一假隐乎其中矣。故有以阳证见阴脉者,有以阴证见阳脉者,有以虚证见实脉者,有以实证见虚脉者,此阴彼阳,此虚彼实,将何从乎?病而遇此,最难下手,最易差错,不有真见,必致杀人。矧今人只知见在,不识隐微,凡遇证之实而脉之虚者,必直攻其证,而忘其脉之真虚也;或遇脉之弦大而证之虚者,亦必直攻其脉,而忘其证之无实也。此其故,正以似虚似实,疑本难明,当舍当从,孰知其要。医有迷途,莫此为甚,余尝熟察之矣,大都证实脉虚者,必其证为假实也;脉实证虚者,必其脉为假实也。何以见之?如外虽烦热,而脉见微弱者,必火虚也;腹虽胀满,而脉见微弱者,必胃虚也,虚火虚胀,其堪攻乎?此宜从脉之虚,不从证之实也。其有本无烦热,而脉见洪数者,非火邪也;本无胀滞,而脉见弦强者,非内实也,无热无胀,其堪泻乎?此宜从证之虚,不从脉之实也。凡此之类,但言假实,不言假虚,果何意也?盖实有假实,虚无假虚。

假实者,病多变幻,此其所以有假也;假虚者,亏损既露,此其所以无假也。大凡脉证不合者,中必有奸,必先察其虚以求根本,庶乎无误,此诚不易之要法也。

一、真实假虚之候,非曰必无,如寒邪内伤,或食停气滞,而心腹急痛,以致脉道沉伏,或促或结一证,此以邪闭经络而然,脉虽若虚,而必有痛胀等证可据者,是诚假虚之脉,本非虚也。又若四肢厥逆,或恶风怯寒,而脉见滑数一证,此由热极生寒,外虽若虚,而内有烦热便结等证可据者,是诚假虚之病,本非虚也。大抵假虚之证,只此二条,若有是实脉,而无是实证,即假实脉也;有是实证,而无是实脉,即假实证也,知假知真,即知所从舍矣。近见有治伤寒者,每以阴脉作伏脉,不知伏脉之体,虽细虽微,亦必隐隐有力,亦必明明有证,岂容任意胡猜,以草菅人命哉!仁者必不然也。

一、又有从脉从证之法,乃以病有轻重为言也。如病本轻浅,别无危候者,但因见在以治其标,自无不可,此从证也。若病关脏气,稍见疑难,则必须详辨虚实,凭脉下药,方为切当。所以轻者从证,十唯一二;重者从脉,十当八九,此脉之关系非浅也。虽曰脉有真假,而实由人见之不真耳,脉亦何从假哉!

凡内出不足之证,忌见阳脉,如浮洪紧数之类是也。外人有余之病,忌见阴脉,如沉细微弱之类是也。如此之脉,最不易治。

一、凡有余之病,脉宜有力有神,如微涩细弱而不应手者,逆之兆也。凡不足之病,脉宜和缓柔软,若洪大搏击者,亦为逆也。

一、凡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顺,久病脉来微缓软弱者为顺。若新病而沉微细弱,久病而浮洪数实者,皆为逆也。凡脉证贵乎相合,设若证有余而脉不足,脉有余而证不足,轻者亦必延绵,重者即危亡之兆。

一、经曰:脉小以涩,谓之久病,脉浮而滑,谓之新病。故有余之病,忌见阴脉;不足之病,忌见阳脉。久病忌见数脉,新暴之病而见形脱脉脱者死。

一、凡元气虚败之证,脉有微极欲绝者,若用回阳救本等药,脉气徐徐渐出渐复者,乃为佳兆;若陡然暴出,忽如复元者,此假复也,必于周日之后,复脱如故,是必不治之证。若全无渐复生意者,自不必治。若各部皆脱,而惟胃脉独存者,犹可冀其万一。

脉有三部,部有三候,逐部先寻,次宜总究。左寸心经火位,脉宜流利洪强;左关肝胆,弦而且长;尺部膀胱,沉静弥良。右寸肺金之主,轻浮充畅为宗;脾胃居于关部,和缓胃气常充;右尺三焦连命,沉滑而实则隆。四时相代,脉状靡同。秋微毛而冬石,春则弦而夏洪。滑而微浮者肺恙,弦中兼细者脾殃。心病则血衰脉小,肝证则脉弦且长。大而兼紧,肾疾奚康?寸口多弦,头面何曾舒泰?关前若紧,胸中定是症殃。急则风上攻而头痛,缓则皮顽痹而不昌。微是厥逆之阴,数为亏损之阳。滑则痰涎而胸膈气壅,涩缘血少而背膊疼伤。沉是背心之气,洪乃胸胁之妨。若夫关中,缓则饮食必少,滑实胃火煎熬,小弱胃寒逆冷,细微食少膨胀。卫之虚者涩候,气之滞者沉当。

左关微涩兮血少,右关弦急兮过劳。洪实者血结之瘀,迟紧者脾冷之殃。至如尺内,洪大则阴虚可凭,或微或涩,便浊遗精。弦者腹痛,伏者食停。滑兮小腹急胀,妇则病在月经。涩兮呕逆翻胃,弦强阴疝血崩。紧兮小腹作痛,沉微必主腰疼。紧促形于寸,此气满于心胸;紧弦见于关,斯痛攻乎腹胁。两寸滑数兮,呕逆上奔;两关滑数兮,蛔虫内啮。心胸留饮,寸口沉潜;脐腹成 ,关中促结。左关弦紧兮,缘筋脉之拘挛;右关沉滑兮,因食积之作孽。

脉有浮沉迟数,诊有提纲大端。浮而无力为虚,有力为邪所搏。浮大伤风兮浮紧伤寒,浮数虚热兮浮缓风涎。沉缓滑大兮多热,沉迟紧细兮多寒。沉健须知积滞,沉弦气病淹淹。沉迟有力,疼痛使然。迟弦数弦兮,疟寒疟热之辨;迟滑洪滑兮,胃冷胃温之愆。数而有痛,恐发疮疡;若兼洪滑,热甚宜凉。阴数阴虚必发热,阳数阳强多汗黄。

脉有七情之伤,而为九气之列。怒伤于肝者,其脉促而气上冲;惊伤于胆者,其气乱而脉动掣。过于喜者伤于心,故脉散而气缓;过于思者伤于脾,故脉短而气结。忧伤于肺兮,脉必涩而气沉;恐伤于肾兮,脉当沉而气怯。若脉促而人气消,因悲伤而心系挈。伤于寒者脉迟,其为人也气收;伤于热者脉数,其为人也气泄。

脉体须明,脉证须彻。浮为虚而表显,沉乃实而里决。滑是多痰,芤因失血。濡散总因虚而冷汗,弦紧其为寒而痛切。洪则躁烦,迟为冷别。缓则风而顽木,实则胀而秘结。涩兮血少而寒,长兮痫而又热。短小元阳必病,坚强患乎满急。伏因痛痹伏藏,细弱真元内伤。结促惟虚断续,代云变易不常。紧急或缘泻痢,紧弦 痞相妨。数则心烦,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大是血虚之候,细为气少之恙。浮洪则外证推测,沉弦为内疾斟量。阳芤兮吐衄立至,阴芤兮下血须防。

盛滑则外疼可别,实紧则内痛多伤。弱小涩弦为久病,滑浮数疾是新殃。沉而弦紧, 癖内痛;脉来缓滑,胃热宜凉。长而滑大者酒病,浮而缓豁者湿伤。坚而疾者为癫,迟而伏者必厥。洪大而疾则发狂,紧滑而细为呕哕。脉洪而疾兮,因热结以成痈;脉微而涩兮,必崩中而脱血。阴阳皆涩数,知溲屎之艰难;尺寸俱虚微,晓精血之耗竭。

脉见危机者死,只因指下无神。不问何候,有力为神。按之则隐,可见无根。盖元气之来,力和而缓;邪气之至,力强而峻。弹石硬来即去,解索散乱无绪,屋漏半日而落,雀啄三五而住,鱼翔似有如无,虾游进退难遇。更有鬼贼,虽如平类,土败于木,真弦可畏,是亦危机,因无胃气。

诸逢此者,见几当避。

伤寒病热兮,洪大易治而沉细难医;伤风咳嗽兮,浮濡可攻而沉牢当避。肿胀宜浮大,颠狂忌虚细。下血下痢兮,浮洪可恶;消渴消中兮,实大者利。霍乱喜浮大而畏微迟,头疼爱浮滑而嫌短涩。肠 脏毒兮,不怕沉微;风痹足痿兮,偏嫌数急。身体中风,缓滑则生;腹心作痛,沉细则良。喘急浮洪者危,咳血沉弱者康。脉细软而不弦洪,知不死于中恶;脉微小而不数急,料无忧于金疮。吐血鼻衄兮,吾不喜其实大;跌扑损伤兮,吾则畏其坚强。痢疾身热而脉洪,其灾可恶;湿病体烦而脉细,此患难当。

水泻脉大者可怪,亡血脉实者不祥。病在中兮脉虚为害,病在外兮脉涩为殃。腹中积久而脉虚者死,身表热甚而脉静者亡。

雀啄连来三五啄,屋漏半日一点落,鱼翔似有又如无,虾游静中忽一跃,弹石硬来寻即散,搭指散乱为解索。寄语医家仔细看,六脉一见休下药。

同类推荐
  • 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

    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山经

    中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国闻见录

    海国闻见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

    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佛名经续

    佛说佛名经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天地之灭天

    天地之灭天

    洪荒过后,天下三分。亿万年后,修道界再起波澜,万族纷纷显现,无数强者应时而生。无数人为了追寻传说中的境界——天帝,纷战不休,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能否有人登上亘古以来最强的宝座?一个在命运中苦苦挣扎,一个天地不容的人,他到底该何去何从?“命若天定,我便破了这个天。”冷石仰天咆哮……
  • 绝世神王在都市

    绝世神王在都市

    在神魔世界四百年,楚尘逆天崛起,历尽沧桑,终于横渡星空回来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
  • 大商王族

    大商王族

    “纣王无道,西周当兴!”“帝辛,你已众叛亲离,今日便是你的死期!”“伐殷纣,成我等盖世功勋!”……封神之战后,原本自焚于鹿台,以身殉国的商王帝辛,重生到了十五岁那年。与西周斗,与阐教争,改革国内奴隶制,削弱大贵族权力,并设立郡县,归权于中央,左手施王道,右手掌宗教,集王权和神权于一身。东克夷族、南灭蛮族,西征犬戎,北踏狄族……“王族,永不屈服!”
  • 人鬼恋:前生我是你的妾

    人鬼恋:前生我是你的妾

    前世的爱恋,今生的纠缠。她,林颜落,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一次意外,让她从小带到大的玉镯破裂。从此,便恶梦缠身。而她的生活也变得不可思议了起来。一个是前世的王爷相公,另一个是今生的捉鬼大师,她该如何选择?恐怖的是后面还追随着她前世的情敌——芸王妃!
  • 娘子是朵黑莲花

    娘子是朵黑莲花

    有人告诉罗佳筝,她生活在一本书中,本来是书中的女主角,可嫡女女配被人穿越,将要取代她,成为天选之女,而她会失去一切!罗佳筝只当那人疯了,胡言乱语。
  • 狐仙恋上人间:隔世红妆

    狐仙恋上人间:隔世红妆

    红香遍染,翠浓欲滴,钗环珠佩枕悲欢,亦狐亦人,亦缘亦劫,尘世花开忆红颜,山中狐仙恋上人间烟火,牵扯出四段令无数尘世男女沉醉痴迷的,人狐情感纠葛。这些故纸堆里的爱恨情事跨越千年,依旧鲜活。历经岁月沉淀的首饰,件件都盛满千古风情。在这些首饰缝隙的尘埃里,仿佛还留着女子风华绝代的背影。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也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得失看似一念之间,其实还是因为人心底的那一点点贪念。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 首席霸爱:合法追妻365夜

    首席霸爱:合法追妻365夜

    他是天煜集团的总裁,俊美多金却冷若冰霜。她是N集团董事长的独生女,活泼刁钻又毒舌。原本亳无交集又性格迥异的两人,却偏偏纠缠不清,只因他突然绑架了她。她以为自己爱的是别人,以为他只是把她当成前妻的替身。于是她对自己的“心上人”各种追逐,他则在一旁各种破坏。她问:“你这样累不累啊?”他很认真地回答:“跟你在一起,我永远不累。”她:“……”(Q群:320166735欢迎大家加入!入群申请信息注明书名即可。)
  • 混天大魔女

    混天大魔女

    什么!杀人夺宝!待我颜祈儿重归之时,必是你们丧命之日!什么!抢了我爹?抢了我夫君?休怪我颜祈儿辣手摧花!说我是魔界的魔女!你们是瞎了眼吗?我颜祈儿明明是人见人爱的小仙女……好吧,既然你们不分青红皂白……我就是魔女又怎样!欺我者,我必百倍偿还!且看我颜祈儿怎样逆天改命,搅浑这苍生天下!!!
  • 囧穿:家有山贼

    囧穿:家有山贼

    穿越过去做贼婆,偏偏摊上恶少一枚!呃……打劫,说的就是你,以为是贼我就不敢打劫你么?你说得没错,本姑娘专劫山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算是做个贼婆,也是要有理想,有抱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