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9300000008

第8章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被人们称为“一代宗师”。

托尔斯泰出生于莫斯科以南约160公里的雅斯纳亚·波利亚纳,是一个世袭贵族的家庭。可是托尔斯泰的童年是不幸的,他2岁丧母,9岁时父亲又离开了人世,是由姑妈抚养成人的,托尔斯泰从小就富于同情心,对农民的生活给予关注,同时他也具有文学上的天赋。由于家境富裕,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844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在校期间,他醉心于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后来他深感旧的教育制度与自己的思想格格不入,便中途辍学了。

作为一个具有民主和人道思想的庄园主,托尔斯泰曾试图在自己的庄园中进行改善农民处境的改革,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还受到其他地主的反对,改革最终失败了。此后托尔斯泰便潜心学习,通过刻苦学习,获得了多方面知识,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851年,托尔斯泰以志愿兵的身份赴高加索,参加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中,他亲眼目睹平民出身的官兵英勇顽强的优秀品质,由此加深了他与普通人民的感情。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军营生活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50年代初,他相继创作了自传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后来他将自己军营生活的经历写成短篇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受到人们的赞赏,屠格涅夫甚至写信欢庆他弃军从文。

这期间,托尔斯泰结识了俄国文坛许多著名作家,大家对这位后起之秀的才华交口称赞,认为他是果戈理文学事业的伟大继承者。但是托尔斯泰对他们印象却不是很好,这是因为托尔斯泰本能地反对一切一般认可的理论。1856年未,托尔斯泰决定退役。

退役后的托尔斯泰到西欧考察,以寻找解决俄国社会问题的答案。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虚伪和丑恶,决心从事教育工作。他开办招收农民子弟的学校,并创办了一份教育刊物。

1863年起,托尔斯泰集中精力从事文学创作,他完成了中篇小说《哥萨克》,这部作品反映了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中批判的和民主主义因素的增长。60~70年代,托尔斯泰相继完成两部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确立了他作为世界一流作家的地位。

80—90年代,俄国民主主义运动的高涨影响了托尔斯泰,他的世界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贵族地主阶级的立场转到宗法农民的立场,这一切促使他写出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

托尔斯泰晚年仍坚持批判现实主义,在最后16年他写了剧本《活尸》,短篇小说《舞会之后》和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剧本《黑暗的力量》,他还署名批判当时文坛上的颓废派和自然主义等资产阶级艺术思潮。

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使他赢得了全世界进步人类的景仰,但他却为俄国统治集团所不容。早在1860年农奴制改革期间,托尔斯泰就因同情支持农民而招致地主的仇恨和沙皇政府的怀疑。此后托尔斯泰一贯坚决反对沙皇专制制度。沙皇企图逮捕他,可是宪兵却不敢动手,说他的“声望太大,俄罗斯的监狱容纳不了他”。1901年,俄国东正教宣布革除他的教籍,企图在精神上摧垮他,但托尔斯泰坚定如一。

托尔斯泰晚年致力于“平民化”,并最终决定放弃财产,抛弃贵族生活。他于1910年10月28日秘密离家出走,不幸在途中染上疾病,病情不断恶化,于11月20日逝世。临终前,政府和教会包围着他,要他改变立场,政府还派出军队包围出殡的行列,不让人民知道。

弥留之际,托尔斯泰哭着说:“千千万万的人,正在承受着苦难,你们干吗都聚集在这里照顾托尔斯泰?”文豪的精神和他的作品同样永垂不朽!

同类推荐
  • 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图说世界名人:林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讲述了,亚伯拉罕·林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第16任美国总统,首位美国共和党员总统,也是历史上首名遇刺身亡的总统。其与乔治·华盛顿、富兰克林·罗斯福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英国《泰晤士报》组织了一个由8位英国和国际顶尖的政治评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的标准进行了排名,在最伟大的总统排名中,林肯名列第一。
  • 中国古代名妓传

    中国古代名妓传

    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对妇女的要求甚为苛刻。三从四德就是紧箍咒。《仪礼·丧服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是三从,即妇女从生到死,一生都要依从男性,她们没有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她们只是男性泄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所谓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注云:“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臬。”说明白点,就是妇人对男性,第一要忠贞,第二说话谦恭,第三仪态装束要端庄温柔,第四做好针线茶饭的服务。一句话,妇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围绕着男性。
  • 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图说世界名人:拜伦(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介绍了,乔治·戈登·拜伦,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士倬

    王士倬(1905——1991),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作为中国航空发展的标志性人物,他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风洞,协助培养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大批航空科研工作者,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以钱学森同志的书信为序,收录了王士倬写的《我的自传》及其家人、同事撰写的文稿、回忆录和书信。以王先生的生活历程为线索,回顾了中国航空事业初建时期的成就和业绩,高度褒扬了中国航空先驱者们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本书为航空领域内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客观、鲜活的审读视角,也为各图书馆藏提供了一份可读的参考资料。
  • 改革斗士:商鞅

    改革斗士:商鞅

    《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为丛书之一,刻画了商鞅入秦,施行商鞅变法的全过程。《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沧海1:海涯天劫

    沧海1:海涯天劫

    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为患。穷苦渔家少年陆渐命途多舛,因隐居在渔村的西城高手宁不空的牵连,被倭寇掳劫,东渡日本。海途之中,宁不空包藏祸心,将陆渐炼为自己的“劫奴”;到达日本之后,宁不空阴差阳错成为一代雄主织田信长的谋士,更获得信长之妹阿市的爱慕。桶狭间之战后,陆渐辗转流离,偶遇明国来的金刚传人鱼和尚。鱼和尚慈悲心肠,为缓解陆渐的“黑天劫”,以己命延续陆渐之命。随后陆渐带着鱼和尚的舍利,踏上重返明国的海途。谁知大海之中,意外失陷于东岛,被关押入“九幽绝狱”,因此结识了被囚禁于此的东岛少主谷缜……
  • 文苑撷英

    文苑撷英

    大学的功能内涵是随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公元11世纪,在博洛尼亚大学等世界最早的大学建立之初,大学没有今天的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诸多功能,它似乎仅仅是一个谈天说地、海阔天空的地方,人才培养的目的很微弱。
  • 文博大家:王世襄传

    文博大家:王世襄传

    《大家丛书·文博大家:王世襄传》主要内容包括:西清王氏、西清王氏、负笈燕京、西行李庄、追寻国宝、献身故宫、盗宝冤案、“五七”生涯、十年浩劫、开明式家具研究之先河等。
  • 甜宠百分百:夺爱进行时

    甜宠百分百:夺爱进行时

    新文已发《猎爱100天:帝少求放过》无断更史,无弃坑史,亲们放心跳坑“老公,这个我喜欢,这个也很好看,该买哪一个?”某人殷勤地递上卡来,“壕情”万丈:“都买!”“老公,我喜欢这个小鲜肉,那个男模也不错。”某人笑眯眯,给助理打电话:“全部封杀!”艳阳天下,某人高举着玫瑰花和戒指:“嫁给我吧。”苏绵绵目瞪口呆地看着闪亮亮的鸽子蛋:“贵不贵啊?”某人单膝跪地:“还是跪吧,有诚意。”“嗯”,苏绵绵点点头:“承翊有诚意,我也很愿意。”
  • 黑鹰坠落(好莱坞同名电影原著)

    黑鹰坠落(好莱坞同名电影原著)

    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经典战争片《黑鹰坠落》原著。本书记录了美军自越战以来最惨烈的失败。“摩加迪沙之战”是美军在索马里发动的抓捕当地军阀的行动,由于准备不充分和情报错误,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击落,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美军苦战15小时,最终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的掩护下撤退。这是美国陆空协同城市作战战术的惨痛失败。作品通过对电文资料、现场影音资料的整理,真实再现了激烈的现代战争场景。这支最精锐的特种部队,面对最压抑的恐惧,历经着战争中的恐怖、悬念、悲痛、血腥搏杀,体现着战争中的英雄主义、泣血的友谊、和永不言弃的坚持。
  • 苕溪渔隐词话

    苕溪渔隐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是魔武士

    我是魔武士

    苦尽甘来?从小受尽苦难,历经千辛,终于熬出来了!我有本事!打出家门,谁拦得住我!原来外边的世界是这个样子,大家怎么都这么弱啊……一个从小接受严格训练的高阶武士,打出了家门,在外边的世界。
  • 金液还丹印证图

    金液还丹印证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话题中国文学史

    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悠悠三千年演变发展的历程,早已汇集成一条起伏蜿蜒、波澜宏阔的漫长河流;而它各体兼备,于世间万物众象无不包纳涵盖、尽收之笔端眼底的复杂构建,也显示出一种气象恢弘、异常绚丽丰繁的巨大空间容量。所以,力图描述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与承传生新、消长盛衰的进化现象,探究那凸显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潜注贯通的艺术特质,以给出较切实恰当的审美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评判,由之认定它在寻觅、确立民族—国家的灵魂或自我精神面貌上的标志性意义,换言之,即尝试着为文学编写撰作总结性的“史”的工作也相应而生———这同样可谓是渊源久长且古老,因为中国本来就有浓厚的历史情结、强烈的历史意识,是一个拥载了悠远史学传统的国家。
  • 乔治

    乔治

    乔治是个好人、好丈夫、好父亲,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直到变故横生。乔治发现自己来到了“阴间”,要通过面谈才能决定灵魂的去向。他会升入天堂,还是堕入地狱?他能通过告别面谈吗?和乔治一起经历这个欢快、有趣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