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3900000013

第13章

经。须菩提至莫作是念 赞曰。次下第五明语具足。显第十八佛有所说疑。令修佛身圆满语业。前明相好求佛身业。身不徒然。为生说法。既离执以求身之方具足。亦已诠而学说说法方圆。若执有说而求具足有所说故有所不说。何能圆满佛之语业。由佛无说无所不说故说。于一语言中。演说无边契经海一切众生语言法。一言演说尽无余。众生所有诸言音莫非如来说。轮摄能如是者。名语具足。皆由了说而无说故。而诸菩萨。于散位中不能契真无说而说。返疑如来有实说法。不契真故。虽学而不具足。由有疑故。不观无说之理。今欲显彼疑执之心。令知无说而求具足故。言说法者。无法可说等。无著约令顺无说而上求人语具足。天亲就显义而契理名显佛有所说疑。中下五句遮征释成。此初二也。如颇谓佛若真若俗。即如离如有所说解。便遮止云莫作如来五所说念

经。何以故 赞曰。此征也

经。若人言至我所说故 赞曰。此释也。若言如来于真于俗。即如离如而有所说。即言离言能诠所诠实体法者。有所说故有所不说。是即如来语不具足不解义故。岂非谤佛

经。须菩提至是名说法 赞曰。此成也以所说法不过文义。离法界外即无自求。如前求佛。即相无相说法亦能说而无说。无所说故无不说。能以一言尽说诸法。离所说外更无可说。语具足故。是名说法故。论颂云

如佛法亦然  所说二差别

不离于法界  说法无自相

次下第六明心具足。于中准论有六种心。一念处。二正觉心。三施设大利法。四摄取法身。五不住生死大心。六行住净心。于中第一念处心。经显第十八。何人能信疑。而斯经亦阙此经文。余本即有故论列之如魏本云。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此中意者。菩萨如佛常念众生。若善不善若信不信。常应利益。而不舍离。而诸菩萨不能如佛起乐等念。恐诸众生有恶不信难可悲念。便生疑云。既此前言能说所说。皆是其无有何等人信是深法。于无信者。如何悲念不已相而兴悲。由疑故不以法。而后欲显彼疑执之心。令起无解大悲念处故。说众生若真若俗非有非无。若信不信非凡非圣。于中不可定执是非。但乐等念如三念。更不舍众生。无著约等念而令悲名念处心。天亲约有信而令名显何人能信疑。故论颂云

所说说者深  非无能信者

非众生众生  非圣非不圣

经。须菩提至为无所得耶 赞曰。次下第二明正觉心。显第十九有得证果疑。修菩提胜因果行前明念处大悲为首。大悲之智必由果圆果满满来顺成正觉。欲成正觉即令修行有为无为无上妙行。而诸菩萨不离我法。不能如佛具此二行。返疑佛行非无上行。作是疑云。何故如来离无所得及无所行。此上上证依展转行有得行囗证菩提。而今令我行二行耶。由执故虽行而乖正觉。由疑故复不欲修行。今欲显彼疑执之心故说真理。虽无一法可修。若离俗谛修行方便无由彼证。无著约除执而令学名正觉心。天亲就显疑而令修名显有得证果疑。文下为二。初善现发问。后如来即答。此初也。三僧祇劫二谛双修。所成正觉若因若果。岂非为彼无所得耶

经。如是如是须菩提 赞曰。下答有二。初明菩提果无所得。后明觉道因无所得。初中复二。初法身果。后报身果。初中复三。初即次释后结。此初也。承前问辞。若因若果无所得耶。故今即言如是如是所菩提也

经。我于阿耨至少法可得 赞曰。此释也。我观菩提。若因若果无微尘许所取法体。无少法故心无可得

经。是名阿耨至三菩提 赞曰。此结也。由证真如无所得理无有少法。是可得故。障尽理圆而成法身。是名阿耨无上菩提。是故论言阿耨多罗语故复说颂云

彼处无少法  知菩提无上

法界不增减  净平等自相

有无上方便  及离于漏法

是故非净法  即是清净法

前之二句释此三文。彼法身处无少可得。故知即是菩提无上

经。复次须菩提至三菩提 赞曰。下报身果。于中有二。初明菩提平等。后释平等所由。此初也。若凡若圣无我真如平等之理。虽皆齐有由佛能证此平等理。得成报身名正等觉。故论说为三藐三佛陀语故。显身菩提者。人平等相相谓假者即报佛也。以法界中功德起而非增烦恼灭而非减。由非增减即名平等。由佛同证此平等理故。得寿命功德身相。悉皆齐等名无齐下。由证平等成无齐下。是故说为人平等相。即是前颂法界不增减也

经。以无我无人至无寿者 赞曰。此释平等所由也。余本及论。此下皆有得者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文阙者译者慢耳。所证真如具恒沙德。在经名如来藏。出经名法身位。别名殊体无差别。我人众生是生死法无彼我等。是名法身。故论说为于生死法中平等相也。即是前显净平等自相。由法无我清净平等自体相故。显其报身平等相也

经。修一切善至三菩提 赞曰。下显菩提道。因无所得。于中有二。初旨明后料简。此初也。一切善法六度万行。若望法身能为了因。若望报身即为生因。故论说为菩提道也。即明令修一切善法。方得菩提。非如二乘少修善法。即是前颂有无上方便。余菩提者善法不满足。更有上方便故

经。须菩提至是名善法 赞曰。此料简也。所言善法者。即彼无漏福德智惠理事等行。即非善法者。非是有漏世谛善法。是名善法者。即是随顺第一义谛无漏善法故。前颂云及离于漏法。是故非净法。即是清净法。如显释经彼非结也。虽法报身互通囗义。皆名无上正等菩提。性相别观随义增胜法身菩提。得名无上报身菩提名正等觉。摄相归性总名法身。皆名无上不增减等。是释法身无上所以。由斯两论各依一释

经。须菩提至持用布施 赞曰。次下第三施设大利法心。显第二十无记非因疑。及二十二佛能度生疑。令眼如佛大法利行前已学佛证得正觉。次当学佛法施群生。以所得法施大福利。施福利时不应见有我。谓能说彼谓能受以法及人皆非有故。而诸菩萨不能学佛无所得心。施法利故。返疑所施文字教法。是无记故非菩提因。何要施设。由执故虽施而不广大。由疑故复不欲信施。令欲显彼疑执之心。令其学佛设大法利故。说受持得无量福。实无众生如来度等。无著约除执而广利生名施设大利法。天亲就显义而行广利名显二种疑。文分为二。初施设法利。即显无记非因疑。后安立第一义教授。即显佛能度生疑。显初疑故。论颂云

虽言无记法  而实是彼因

是故一法宝  胜无量殊宝

上之二句假设问答。虽是无记。且为佛因。以离所说不成佛故。下之二句据实理答。言无记者是小乘义。岂大乘者执无记耶。以所说法。从前流故。众生但闻成出世故。故一法宝胜无量宝。令知教善为菩提因。显彼疑心行法利故。故以财施而为较量。此文后三。初举劣。次明胜。后校量。此初也。地前持说功德应少所举较量财命极多。地上持说功德应广所校财施都少者。何以施多少皆劣持经。地前难化多以勤勉。地上易知少之自达。随举并得据理皆齐。地上纵多无所喻故

经。若人以此至为他人说 赞曰。此明胜也。文准前释

经。于前福德至所不能及 赞曰。此正校量也。下持经福以为多。下全举施福不及其一千万亿。下亦复如是。算数譬喻所不及。此中准论有四胜故。所不能及一者数胜。即是此中算数不及。经福虽少性无限故。数亦无限。非彼施福有限数法所能及故。二者力胜。即余本言歌罗分也。如折一毛百分之心。一名为歌罗。义释为力。以无漏福少分力势非即漏善力所及故。三无似胜。即余本言数不能及。以持经福全不比数施福类故。如贵贱人不相以数。四者因胜。即余本言邬波尼杀昙。此译为因。举因摄果。施福招苦因果俱劣。经因虽少福成佛果因果胜故。由四胜故譬喻不及。故论颂云

数力无似胜  无似因亦然

一切世间法  不可得为喻

经。须菩提至我当度众生 赞曰。此下安立第一义教授。显第三十一佛能度生疑。令其行真利乐行。谓设法利度众生时。而起生凡。依第一义教授。地上诸菩萨类。应如如来度诸众生。无实生相。而诸菩萨不能学佛。依第一义而度生故。返疑如来有实度生。非是依于第一义谛。若说真如是法平等诸何更有度众生。既有度生明非平等。由迷故虽度而不成真利。由疑故总不欲度生。今欲显彼疑执之心。令其依真而度生故。故说无实众生可度。无著约遣迷而真度名第一义教授。天亲就显疑而体真名显佛能度生疑。文下有四。问遮征释。此初也。作念于真理有度生耶

经。须菩提莫作是念 赞曰。此遮止也

经。何以故 赞曰。此征也

经。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赞曰。下释有三。初顺成。次返显。后简异。此初也。真法界中一相不存。若依俗谛但有五蕴。即于蕴体假名众生名及五蕴不离法界故。法界中无生别度故。论颂云

平等真法界  佛不度众生

以名共彼阴  不离于法界

经。若有众生至众生寿者 赞曰。此返显也。佛一切智称理而知无中。谓有即为妄执。既无妄执。是故不见有少众生如来度者故。无著云。如来如尔而不知故。天亲颂云

取我度为过  以取彼法是

取度众生故  不取取应知

于中三句释此经文。初五阴中有生度者。是取相过。次显以取五阴之法是众生故。后令众生而得解脱有度生相。即初句标下二句释

经。须菩提至即非有我 赞曰。下简异中复有三。初佛知无。次凡疑有。后破凡愚。此初也。言有我者。是有我执。非有我者。是无我执。有所执我可有我执。所我既无何有所执。即本无我而妄生执名为我执。既无我执佛何故说

经。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赞曰。此凡执有也。佛知我无都无我执。而诸凡愚起心别见妄说为有横生实执。如来欲显无所取我但妄执故说为我执。于无所取而妄执故。故前颂云不取取应知

经。凡夫者至即非凡夫 赞曰。此破凡愚也。岂唯无彼所起之我。勿谓实有能起执人真谛无生。何凡之有俗谛。约化亦非是真故。凡夫者即非凡夫。余本有言愚夫异生。即禀异见而更生故

经。须菩提至观如来不 赞曰。次下第四摄取法身心。显第二十三比知法体疑。及二十四相福成因疑。令离相修摄法身行。前来诸文虽明法身未显摄取故与前别。而诸菩萨法执未亡。不能离相摄法身故。返于法身而生疑念。法身虽非相成就见。应以见相而得比知。既尔法身应以所修相好福因而能证得。由执故虽修而不能摄取。由疑故不修能摄之因。今欲显彼疑执之心。令离执相而观法体。修离相行摄取法身故。说不以相观佛等。无著约离执而自契证名摄取法身。天亲就显疑而修正因名显比知相因疑。文分为二。初明观相不可识真即显比知法体疑。后明相因非得真体即显相福成因疑。初中后二长行颂故。长行文四问答觅领此初也。可以观见三十二相比知如来法性身不

经。须菩提言至观如来 赞曰。此答也。须菩提将导佛觅故。以菩萨执疑之心答言如是。以观诸相以知如来真法身也

经。佛言须菩提至即是如来 赞曰。此觅也。由转轮王亦今相故。故论颂云

非是色身相  可显知如来

诸佛唯法身  转轮王非佛

经。须菩提白佛至观如来 赞曰。此领也。如我先来解佛所说。应不可以观见诸相。比知如来觅真法身也

经。尔时世尊至不能见如来 赞曰。此显成也。余本此后更一颂云

应观佛法性  即导师法身

法性非所识  故彼不能了

广而颂显示如来所不应见。谓若求见真佛法身。而寻色声行耶。定故但见世谛。非契于理则不能见如来法身。如此法身所不应见故。色声心不可见也。既尔法身如何可见。故次半颂答此义云。应观佛体真如法性。性即是导师法身报化德法名曰导师。导引凡圣。于真理故导师应以法性为德。是彼色声心所不应见也。何故色声心而不能见色声。是者分别识。以此法性唯内证知。非是心别识所识故。彼色声心不能见也。故论颂云

唯见色闻声  是人不知佛

以真如法身  非是识境故

经。须菩提至莫作是念 赞曰。下明相因非得真体。次第二十三相福成因疑。文中有三。问遮身正。此初二也。恐诸菩萨复作是执。若不以相以见如来。宁以相因得法身果。说相两因得作佛故。为离此着故复答言也。更作念如来。岂不以相具足为因证得。便遮止云莫作是念。若以相因得菩提者。转轮圣王亦应证得。此中亦应作是例难。以前影后经不重言

经。如来至三菩提 赞曰。此经示正义也。谓佛身者理智为体。但由发起真无相智观证法性名得菩提。不以具足福相为因。而能证得无上正觉方便因相各差别故。论依此义而说颂云

非相好果报  依福德成就

而得真法身  方便异相故

同类推荐
  • 陈石遗先生谈艺录

    陈石遗先生谈艺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阳全真集

    重阳全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正体类要

    正体类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玄真子外篇

    玄真子外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翠渠摘稿

    翠渠摘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家有医生

    家有医生

    疾病的威胁是十分普遍的,有些人能够免于疾病,有些人却不能幸免,这是因为前者能够对疾病早预防、早治疗,而后者因为无法读懂自己身体早期发出的疾病信号,因此饱受病痛的折磨。《家有医生》从多种常见病的防治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法,是一本专业性与实用性融于一体的健康宝典。
  • 华严经纲目贯摄

    华严经纲目贯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女配的悠然生活

    穿越之女配的悠然生活

    江夏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小说里的女配,还是个深爱男配的十八线女配,在剧情里压根就没露过脸的那种,但是随着她的加入,剧情似乎开始有了变化,她本想置身事外,但最后却发现无法与主线完全割裂开,她突然发现很多事情都与她息息相关。
  • Lavengro

    Lavengr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家庭主妇“经济学”

    家庭主妇“经济学”

    本书没有生涩的公式和图表,完全用一种轻松的方式,以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为主线,将经济学原理蕴涵其中。本书内容涵盖了家庭主妇们关心的消费、理财和在相夫教子、休闲娱乐、婚恋情感等过程中涉及的经济学知识。读完本书后,家庭主妇们会发现,原来经济学是如此实用,如此易学,如此贴近生活。
  • 龙踏神荒

    龙踏神荒

    外铸不朽之躯,内养永生之魂,穿行三界,天虚、武德秘境、火之神幻殿,人妖仙魔群聚会,以一双铁拳威盖九州,诛仙、斩魔、灭妖、屠神、破鸿蒙,一切尽在龙踏神荒……
  • 无限为王

    无限为王

    海洋的诅咒,机械的逆袭,恶魔的颂曲,帝国的挽歌。这是梦想的延伸,亦是勇者的天堂。智械危机,人工智能的逆袭。异族入侵,帝国覆灭的序章。远古契约,支离破碎的极端。影子传说,黑夜弥漫的骷髅。……这是一个只想混吃等死的家伙混在主神空间的故事。
  • 校草你家吃货又不见了

    校草你家吃货又不见了

    新文:(替嫁甜妻:亿万老公,请温柔)欢迎填坑。转校第一天,惹上大恶魔,从此身陷狼窝。“亲一下,给你一根棒棒糖!”某恶魔的算盘打的啪啪作响,机关算尽让她留在身边。饿了?恶魔亲亲就不饿了。累了?恶魔亲亲就不累了。困了?恶魔亲亲就不困了。“混蛋!不要再亲了!”小吃货终于忍无可忍,奴隶翻身要把歌唱。而这次,宠她上天的恶魔步步逼紧,“小吃货,吃了我的棒棒糖,哪有不以身相许的道理?”遇上她之前,他不知道什么叫爱情。遇上她之后,他的心里眼里都是她!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舞勺临街知髫年

    舞勺临街知髫年

    少年时与小伙伴一起玩闹偶然经过她家门前冲撞了刚巧出门的她,彼时端着沉稳实则稚气十足的应答让他眼前一亮,她却并不知晓他。两家的长辈熟识交好,她七岁时跟随父母拜访,见到了一直窝在书房貌似不愿理世事的他——此为互有婚约的两大主角的第一次正式会面。婚聘之书并未写好,一切看似长辈笑谈,此后十年间,两人互称兄妹虽说见面不多相处却很奇妙地融洽。突然有一天,当年的约定又拟新文正式敲定,婚前不能见面的习俗恰巧催化了他们的感情...本文风格轻松,男主为将门之后,年少掌家;女主读书不少智商不长型,锐利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