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7300000007

第7章 智慧资本:智慧是从心灵到钱夹的路径(3)

能够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和那些老资格、曾经甚至现在还是领军人物,但思想却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人相比而言,他们的创造力要远胜于后者。比如在商业领域,以前商人只要有深远的谋略、敏捷的反应、强大的行动力,就能取得商业上的胜利。现在仅仅依靠这些已经不够了,成功的商人还必须具备充足的学识,比如对国内外自然地理、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的了解,对市场调研、数据统计的处理等。除了知识储备,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勇往直前、锐意进取的精神。

没有人能够一直平步青云,如果你想要扶摇直上,那么请在飞上枝头之前沉淀和积累知识,这是你上升的必经步骤。不断累积的知识就是你的阶梯,是你开启智慧和财富之门的钥匙。

那些德高望重之人,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如果我们有机会遇到这样的人,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对他们过于敬畏,因为,无论他们的才华有多高、影响有多大,他们也只是一个人而已。我们不必过于紧张,心中要明白这些人有哪些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学习他、模仿他只是我们提高自己品德的方式之一,并非是弄虚作假。

做错事后,不是自责而是反省

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自责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是改正的前奏曲,经过自责我们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但如果因此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就是愚人之举。过去的已经过去,牛奶既然已经打翻,又何必再浪费时间和精力为它哭泣呢。

如果对自己为了取悦大多数人而产生的行动感到不安,说明你是一个明智的人,明智之人不会成为世俗掌声的俘虏。不要对世俗之人创造的奇迹表现得兴趣浓厚,因为只有无知的人才会对其感兴趣。世俗的人对于真知灼见往往视而不见。

通常情况下,人们用两种方式解决问题:一是拒绝承认自己有错,把问题丢给他人;二是不断反省以寻找补救的办法。一个负责的人、一个将来能承担更大责任的人,会选择后者。

凡事应该反求自己,别人递过来的一根稻草并不能承载起每个人的重量。盯住别人身上的缺陷,我们不会看到自己的身上有可怕的污点。不妨静下来,反求诸己才能认识自己、跳出主观臆断,从而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闭门思过不如开门思过。一个人将自己关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埋头苦想自己的过错,是很难得出准确答案的,因为供他参考的数据实在是太有限,只凭自己的空想是不行的。不妨打开门来,多和外界接触,向别人请教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再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从中认真总结,争取做得更好。如此看来,开门思过的确要比闭门思过好得多。

人们之所以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主要在于自己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们应该成为问题猎手而不是问题猎物。

首先,要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任其发展到不可收拾时才匆忙应对。

其次,要学会提出问题。优秀的人总能主动发现问题,而且在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主动解决问题。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1.每当夜里刚躺到床上的时候,要想一想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2.每当出了问题,首先从自己开始作检查,看看有什么不对。

3.要经常地对自己作深层次的自我反省。

不要被负面情绪影响了判断力

悲观和失望等消极的情绪常常会让人们失去正常的判断力。所以,一个人在沮丧难过的时候,不要处理重要事情,特别是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因为沮丧会使你的决策误入歧路。一个人在看不到希望时,仍能够保持乐观,仍能善用自己的理智,这才是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

一味听从身边人的劝告而放弃遇到挫折的事业,这样的人注定会失败。如果能够再坚持一下,摆脱悲观的情绪,也许就能成功。悲观的时候,智慧是最有用的,它能够帮助你做出正确的抉择:当有人引诱你放弃自己的道路时,你能坚定自己的目标而不受外界的影响;当自己的心开始动摇的时候,能够宽慰自己,让自己冷静下来。如果面对困难,任由悲观失望的情绪控制,就会一事无成。

失意的人头脑一片混乱,甚至会因此产生绝望的心理,这是一个人最危险的时候,最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糟糕的计划。一个人悲观失望时,就没有了精辟的见解,也无法对事物全面认识,也就失去了准确的判断力。所以忧郁悲观的时候,一定不能做出重要决断,等到头脑清醒、心情平复的时候,我们往往能够设计出更好的计划。

凡事都要仔细斟酌,尤其是那些至关重要的事情。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缺乏思考。他们在做事时从不仔细思考,既看不到好处,也看不到弊端。有些人虽勤于思考,却是本末倒置,他们总是关注那些琐碎的小事,对重要的事情往往置之不理。有些事情我们应该仔细斟酌,并且牢记在心。智者对每件事情都进行思索,特别是那些深奥或重大的事情,更是反复考虑以后才决定取舍,如此一来,他们的见解就要比起一般人的更加深刻。

情绪激动时不要有所行动。一个人在情绪失控时,其行为往往不能代表正常自己。理智总是因为冲动而丧失。这时候,应该去找一个冷静且明慎的第三者,因为有些事情往往当事人糊涂,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明慎之人一旦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即将失控,会马上控制住它,并让它逐渐消退,否则就会因为一时冲动而莽撞行事。

经营长处,让人生增值

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长,并且经营它,使其他特长也能得到同步发展。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事,那他就一定能在那个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先认清自己的特长属于哪种类型,然后通过努力使其得到发展和提高。有的人具有敏锐的判断力,有的人具备毫不畏惧的气概,有些人的特长经常会被他们自己盲目地使用,最终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的人生增值,而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人生的诀窍就是找准人生定位,定位准确才能发挥你的特长。如果你没有给自己准确定位,那么你就应该抓紧时间,坐下来全面分析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只有坐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你才能得心应手,在人生的舞台上游刃有余。

在生活中,假如你对你的天赋有所察觉,那么你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就可以此作为考虑和踏板。譬如说,你发现你在做木工活的时候比较熟练,那么你就选择去当一个木匠;若是你发现你对医学的东西感兴趣,那就去当医生。很多案例告诉我们,一个人若是能够秉承自我的兴趣去从事某项工作,那么他成功的概率就高很多。

虽说拥有自己的事业并不是容易的事,要想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有所成就,更是难上加难。一个整天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的人,不可能体会工作的快乐。

1888年,银行家里凡莫顿先生成为美国副总统的候选人,他当初是一个卖布商人。后来转战银行业,并且成为鼎鼎大名的银行家。问及他转行的原因,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我之所以转行是因为我看到爱默生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如果一个人拥有一种为他人所需的特长,无论他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

每项工作对工作者的要求都不一样,一些工作需要勇气,一些工作需要细致观察。最简单的工作就是只要我们勤勤恳恳,最难的工作是要大量运用巧智。好的工作是那些不使我们厌烦、本身有重要性、多变且能不断自我更新的工作;受尊敬的工作是那些包含了最多或最少的依赖性的工作;最差的工作是那些使我们现在做不完,将来也做不完,甚至越干越苦的工作。那些最能使你发挥所长又能使你获得赞美的工作,才最适合你。

在工作中以实干和才华为自己加码,才会使自己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成为万众瞩目的领导。工作中的“多一盎司定律”,可以充分突显人的卓越与平凡。如果你每天只顾勤勤恳恳,做一个合格的职员,那么虽然你同样干了很多工作,可你并不卓越,也无法显露才华超绝的一面。如果你主动崭露头角,并且保持翩翩风度,你的人生便会有质的改变。

规避自己的长处而发展自己的短处难以获得成功。成功者的普遍特征之一就是,他们由于专长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不可缺少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

1.从生理看优势。例如右耳朵较长的人在数学、物理学等精密科学方面会有所作为。

2.从兴趣看优势。人们的兴趣所在往往就是其优势的闪光点。

3.从行为看优势。表现为对某些知识一点就通,容易入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强,热情长久不衰。

4.从性格看优势。不同类型性格的人具有不同的优势,比如感性者更适合从事与艺术有关的工作。

每个人都可以走上成功之路,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自己的优势。

同类推荐
  • 老板忠告员工

    老板忠告员工

    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资深记者惠德曼·丹尼斯用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先后采访了一百个知名企业的老板和总裁,征求他们对员工或部属的看法、期望和要求,并请他们以老板的身份以及对企业、对员工前途高度负责的心态,给员工提出善意的忠告、真挚的嘱托和殷切的寄语,当然还有一些话头话尾的警示,一些明里暗里的戒则,一些深中肯綮的劝勉。这些话差不多是每一个老板对员工一直想吐露的心声,其中有些内容是老板们讳莫如深的。
  • 像芭比娃娃一样生活

    像芭比娃娃一样生活

    芭比娃娃在它所经历的岁月里一直都在不同的角色之间转换,尽管没有一个固定的角色可以来定格我对于芭比的记忆,但是她的独立、她的优雅、她的智慧、她的完美人生,在作者的成长道路上给了她很大的动力。在事业上成为一位雷厉风行的完美女性,在生活上成为一位成熟知性的优雅女性,是作者一直孜孜不倦所追寻的目标。值得庆幸的是,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追寻,她最终赢得了自己的芭比人生。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你就是生活中下一个芭比!
  • 总裁魅力演讲

    总裁魅力演讲

    当说话跃升为人类社会最具威力的战略武器时,各种版本的“演讲艺术论”也不绝于耳。本书并不专攻演讲的作用和特点,更多的是探讨如何让演讲极富感染力、震撼力和竞争力。作者凭借他近三十年的演讲与口才培训实践经验,以及十几年潜心研究,为企业总裁,企事业单位中高端人士,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演讲口才训练体系。内容丰富实用,案件真实生动,为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演讲口才,以及提升个人和企业的品牌,找到了一条科学有效之路。
  •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2:简单生活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2:简单生活

    继续提倡“只需去做,生活就会改变”,提供给大家的是简单生活的建议, 提供一些大家平时想不到,或者想到了却一直没有去做的事情,并且告诉读者,怎么去做,或者去哪里可以做到。这本书讲到的也不是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简单小事。
  • 大老板做人·小老板做事:人生事业双丰收的必由之路

    大老板做人·小老板做事:人生事业双丰收的必由之路

    在企业管理中,“究竟是法大还是情大”一直困扰着人们。如果一切按制度办事,铁面无私,不讲人情味,那就会把人变成了机器,把人变成了物品,人会失去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僵化,使人情冷漠,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如果实行“人治”,没有规距,不成方圆,企业又会变成一盘散沙。所以,本书提出“以法管事,以情管人”的新思路,就是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有效地结合,给企业管理提出一条可操作的新路。本书语言生动简捷、通俗易懂,是管理通俗化与管理本土化的代表之作。
热门推荐
  • 符法自然

    符法自然

    人心如深渊巨兽噬人蚀骨修道一途多是独身前行,凡人情欲多被时间消磨一空视众生为蝼蚁,只是那长生不死万族贪念、皆是人心最难以磨化的执念。为此同族相残异族相杀,在这修士的世界、心性丑恶就是那被解开了枷锁的荒兽展露无遗。
  • 80婚姻:花落知多少

    80婚姻:花落知多少

    婚姻是一本书,第一章写下诗篇,其余则是平淡的散文。          与一个好女人结婚,你是在暴风雨中找到了避风港;和一个坏女人结婚,你是在港中遇到了暴风雨——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恨纠葛……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领导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领导课

    领导活动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先当好士兵才能当好将军,先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下属,因此对于有志于做领导的员工来说,必须在年轻时代特别是30岁以前就要学习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重要的领导能力,为今后走向领导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结合当今中国的企业现状和管理实践,总结出33堂最重要的领导课,探讨了自我管理、用人、沟通、激励、体制、团队、授权、执行、决策、创新等领导过程中必须涉及的重大课题,提炼出一套切实有效的领导实践方案。通过本书你可以了解中国式领导艺术的精髓,感悟当一个好领导的奥妙所在,还可以学到非常实用的领导方法,为你今后的领导工作奠定基石,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 重生之废后夺权

    重生之废后夺权

    她费尽心思助他打下江山,他登基后,却一心的算计她,废了她的皇后之位,害死她腹中的皇儿。她爱他入骨,他却视她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她重生为人,势要夺他的江山。
  • 红墙之下

    红墙之下

    苏懿柔爱的死去活来的大燕宁王殿下竟是害了挚友的幕后黑手,苏懿柔发誓与他再无往来。人皆说,因祸得福。曾经青梅竹马的太子殿下和大越王爷一直默默守护在苏懿柔身边,宁愿让她在他身边,利用他复仇。大仇得报,原以为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又变得复杂起来,看似平静的大燕之后,等待他们的又会是怎样的威胁与挑战呢....
  • 宝匣仙缘

    宝匣仙缘

    世俗武者少年杨凡因一只神秘的宝匣而家破人亡,再追回宝匣找出真凶后因一次偶然而进入修仙界,却意外发觉自己本是仙灵之体,可以修炼任何功法,在追求仙道的过程中他遇到了无数奇缘,并逐渐揭开了神秘宝匣的真面目,灭岛国战强敌拨开重重迷雾,阴谋浮出水面。
  • 创世礼赞

    创世礼赞

    看一个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奸馋懒滑坏、阴险毒辣狠的小人物,如何成长为这个世间的创世之神!
  • 情深不悔,季先生别来无恙

    情深不悔,季先生别来无恙

    谈云舒与季庭安的渊源要从一辆公交车说起,“徒手勒脖子”事件后,季庭安对那个一头卷发的小姑娘印象深刻。后来,他看着她被接回谈家,成了谈家的养女,和他成了亲密的好朋友。他自己也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放不下她的,也许是夜晚回家的公交车上,他看着她微红的脸出神;也许是那次他们被困在山顶,谈云舒第一次对他吐露心事;又也许,是一起演奏的时候,他对上她的双眼……他一直耐心等她慢慢长大,最后却等来一场惊天的事故,家仇母命,他们被迫走到两个对立面,再也无法牵手。五年之后,当所有的迷雾层层拨开,他们还能否并肩如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应启行

    应启行

    总是隔层纱,看不明白。你认为好的,或许别人认为一文不值。
  • 缫丝厂之恨

    缫丝厂之恨

    1930年,冯有良在上海警察局当上了一名小警员。这天他正拎着一根橡皮棍在民和路上巡街,忽听有人叫他的小名阿良。他定睛一看,面前站着两男两女,都是跟他差不多岁数的年轻人,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那两名女子还都穿着男式的褂子,要不是脑后拖条辫子,简直就辨不出是年轻姑娘。他们的形象告诉冯有良,这是四个流浪者。上海滩上,这样的流浪者不计其数,或者是碰上战乱,或者是遭遇天灾,临近的苏浙皖等地都有难民逃离家园,投进这繁华之地求生。冯有良也是三年前从皖北来沪的,历尽艰辛才捧上个警察的饭碗,摆脱了流落街头的悲苦命运。现在听到熟悉的乡音,不由全身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