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72300000008

第8章 修心禅(5)

“我妻子一定会大声斥责孩子,孩子一定会委屈地抱怨妈妈没有把水杯放在安全的位置,然后,他们可能会争吵起来……”

“如果发生在我家里,我妻子一定会先跑过去看孩子有没有被划伤或烫伤,然后对孩子说:‘对不起,妈妈把杯子放得太靠边了,幸好没有伤到你!’然后,我的儿子一定会说:‘妈妈,对不起,是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没有吓到你吧!’”李先生说道:“你瞧瞧,我的家人都乐于争当‘坏人’呀!”

在这个故事中,争当“坏人”、主动认错的李家人过得快快乐乐,而一味推诿责任、不肯认错的张家人却每日争执而不得安宁。在星云大师看来,主动承认错误是获得安宁生活的重要法门,它和佛教主张的忏悔修持是一样的,也是佛教和世俗观念都极为推崇的美德。

“认错是改正的一半”,另一半是什么呢?那就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去弥补自己的过错,这样不仅可以将为错误付出的代价最小化,还可以让别人认识到你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诚意,就像前面故事中的年轻人不但主动向经理承认了错误,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由自己来弥补一万元的亏空,这样的态度自然比空认错、不解决问题更容易令人接受。

可以平凡,不能平庸

上天没有能力把我们变成圣贤,上天也不能使我们成为贩夫走卒,成圣希贤都要靠自己去完成,所谓“没有天生的释迦”。

——星云大师

平凡与平庸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前者如一颗使用中的螺丝钉,虽不起眼,却真真切切地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后者就像废弃的钉子,身处机器运转之外,无心也无力参与机器的运作。

平凡者纵使渺小却挖掘着自己生命的全部能量,平庸者却甘居无人发现的角落不肯露头。虽无惊天伟绩但物尽其用、人尽其能,这叫平凡;有能力发挥却自掩才华,自甘埋没,这叫平庸。

世间生命多种多样,有天上飞的,有水中游的,有陆上爬的,有山中走的;所有生命,都在时间与空间之流中兜兜转转。生命,总以其多彩多姿的形态展现着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的价值,是以一己之生命,带动无限生命的奋起、活跃”,智慧禅光在众生头顶照耀,生命在闪光中见出灿烂,在平凡中见出真实。所以,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得到祝福。

“若生命是一朵花就应自然地开放,散发一缕芬芳于人间;若生命是一棵草就应自然地生长,不因是一棵草而自卑自叹;若生命不过是一阵风则便送爽;若生命好比一只蝶,何不翩翩飞舞?”梁晓声笔下的生命皆有一份怡然自得、超然洒脱。芸芸众生,既不是翻江倒海的蛟龙,也不是称霸林中的雄狮,我们在苦海里颠簸,在丛林中避险,平凡得像是海中的一滴水、林中的一片叶。海滩上,这一粒沙与那一粒沙的区别你可能看出?旷野里,这一抔黄土和那一抔黄土的差异你是否能道明?

每个生命都很平凡,但每个生命都不卑微,所以,真正的智者不会让自己的生命陨落在无休无止的自怨自艾中,也不会甘于身心的平庸。

你可见过在悬崖峭壁上卓然屹立的松树?

它深深地扎根于岩缝之中,努力舒展着自己的躯干,任凭阳光暴晒,风吹雨打,在残酷的环境中它依旧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积极的姿态。或许,它很平凡,只是一棵树而已,但是它并不平庸,它努力地保持着自己生命的傲然姿态。

有这样一个寓言让我们懂得:每个生命都不卑微,都是大千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一只老鼠掉进了一只桶里,怎么也出不来。老鼠吱吱地叫着,它发出了哀鸣,可是谁也听不见。可怜的老鼠心想,这只桶大概就是自己的坟墓了。正在这时,一只大象经过桶边,用鼻子把老鼠吊了出来。

“谢谢你,大象。你救了我的命,我希望能报答你。”

大象笑着说:“你准备怎么报答我呢?你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老鼠。”

过了一些日子,大象不幸被猎人捉住了。猎人用绳子把大象捆了起来,准备等天亮后运走。大象伤心地躺在地上,无论怎么挣扎,也无法把绳子扯断。

突然,小老鼠出现了。它开始咬着绳子,终于在天亮前咬断了绳子,替大象松了绑。

大象感激地说:“谢谢你救了我的性命!你真的很强大!”

“不,其实我只是一只小小的老鼠。”小老鼠平静地回答。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绽放光彩的刹那,即使一只小小的老鼠,也能够拯救比自己体型大很多的巨象。故事中的这只老鼠正是星云大师所说的“有道者”,一个真正有道的人,即使别人看不起他,把他看成是卑贱的人,他也不受影响,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人格、道德,不一定要求别人来了解、来重视。他依然会在自我的生命驿旅中将智慧的种子撒播到世间各处。

有人说:“平凡的人虽然不一定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对他自己而言,能在生命过程中把自己点燃,即使自己是根小火柴,只能发出微微星火也就足够了;平庸的人也许是一大捆火药,但他没有找到自己的引线,在忙忙碌碌中消沉下去,变成了一堆哑火药。”

也许你只是一朵残缺的花,只是一片熬过旱季的叶子,或是一张简单的纸、一块无奇的布,也许你只是时间长河中一个匆匆而逝的过客,不会吸引人们半点的目光和惊叹,但只要你拥有自己的信仰,并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就会成为成功驾驭生活的勇士。

你所拥有的,才是真正的财富

知足是天下第一富。

——星云大师

人人都渴望得到财富,而财富究竟为何物,怎样的人生才算是幸福的人生?星云大师在《求财富祈愿文》中向佛陀祈求七种财富:

第一种,祈求您给我健康的身体。

第二种,祈求您给我慈悲的心肠。

第三种,祈求您给我智能的头脑。

第四种,祈求您给我勤俭的美德。

第五种,祈求您给我宽广的胸怀。

第六种,祈求您给我内心的智能。

第七种,祈求您给我世间的因缘。

这七种财富,都是我们通过自我修炼能够获得的,并且是真正的、自在的不会拖累己身的财富。

人生走到暮年,已垂垂老矣,只有回忆占据内心时,历数一生的喜怒哀乐以及繁华落寞,怎样的来路才会让人感觉到充实呢?若将财富得失的心态抛至脑后,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如此富有。

从前有一个青年总是哀叹自己命运不济,生活多舛,既发不了财也求不到一官半职,终日愁眉不展。一天,他在路上偶遇了一个老和尚,看到老和尚一脸的平静祥和不由得叹了口气。

老和尚拦住青年,问他为何叹气,青年说:“我看到你开心的样子觉得很羡慕。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多的烦恼?为何我既没有一技之长而又一贫如洗?”

老和尚说:“年轻人,你明明很富有啊!”

青年问:“富有?我除了烦恼什么也没有。”

老和尚并没有急着解释,而是继续问他:“那么,假如有人给你一千两银子,换你十年的寿命,你换吗?”

“当然不换!”

“给你五千两银子,换你的健康,你换吗?”

“还是不换!”

“给你一万两银子,换你的生命,你换吗?”

“不换!”

老和尚顿时笑了:“年轻人,到现在为止你至少拥有一万六千两银子了,难道还不够富有吗?”

青年人的烦恼来自于未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他只是看到了自己缺少的东西,却从未看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若能知足,则一切烦恼自会迎刃而解。

人常说,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珍惜,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抱怨不贪求。当我们都在忙于追求、拼搏而失去方向的时候,知足常乐,这种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宁静与温馨,对于风雨兼程的我们是一个避风的港口。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

做人要知道满足,要懂得珍惜,不可贪得无厌。每个人出生时不可能都含着一把通向富贵、幸福之路的钥匙,但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勤劳的手,不要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寄托在上天的恩赐上,美好的生活应该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他也永远无法看到自己所拥有的青春、能力、经验、激情、教养、信念……这时候,不满之心就像是一团熊熊烈火,柴放得越多,烧得越旺;火烧得越旺,人就越有添柴的冲动。于是,人奔来奔去,忙里忙外,既无暇休息,也体会不到忙碌的乐趣。

星云大师说,知足是天下第一富。人如果不知足,虽在天堂却犹处地狱;能够知足的人,虽卧荒地也如天堂。

无法看到自己所拥有的,就无法珍惜,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绪,既能够摧毁有形的东西,也能搅乱我们的内心世界。擦亮眼睛,看看我们所拥有的财富:生命、时光、理想、热情、知识、亲情、友谊……你有拥有的,才是你真正的财富。

星云法语

“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金钱可以买得到奴隶,但买不到人缘;金钱可以买得到群众,但买不到人心。金钱可以买得到鱼肉,但买不到食欲;金钱可以买得到高楼,但买不到自在。金钱可以买得到美服,但买不到气质;金钱可以买得到股票,但买不到满足。金钱可以买得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得到床铺,但买不到睡眠。

为了完成自己,任何考验都得忍受;为了解决纷争,任何责任皆得担当。

皈依三宝是平等的精神,因为生佛一如,无高无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因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

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有田不种,必无收成;有钱不用,必空积聚。

有些人以为金钱第一,有了钱什么都行得通,甚至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其实,不论财务富到什么程度,终归要销毁散失。

我常常觉得一个人不必以拥有很多物质为满足。试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数无量,可以供我们自由欣赏;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争妍斗丽,可以供我们随意观看;东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驰;士农工商各类阶层,随你交往。

人生中,感动是一时的,感恩是一世的;荣耀是一时的,影响是一世的;委屈是一时的,成就是一世的。

以力服人,时间短暂,功效浅;以德感人,时间久长,功效深。与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与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成功的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名人的双肩,承受了多少压力;荣耀的背后,付出了多少代价;伟大的成就,奉献了多少牺牲。

人无全功,人无全能,物无全用,心无全善。

我们应该把财富的范围扩大,财富不限于金钱、汽车或别墅;这种财富是无常的。钱财非万能,家里的经济虽然不宽裕,但是在精神修养上能够提升,如懂得欢喜、知足,就是无价之宝!

真正的舍,要像蜡烛一样,虽然自己牺牲了,但只要他人得到光明就够了;真正的舍,又要像朝露一样,明知自己瞬将灭亡,但还是用微弱的力量滋润万物生长;真正的舍,更要像太阳的光热一样,太阳的光热,照抚着大地,没有条件,没有代价,不希望万物对他报酬,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坚持慈悲与道德的人,大半是给人欺负的对象,多少人因为对慈悲与道德发生怀疑,所以动摇了人生的态度。我却深信为人奉献的决心,我更相信最后的成就是属于有慈悲心和有道德力的人。

回首来时路,这一生中纵遇惊涛骇浪,山穷水尽,心中仍能一保常态,充满信心与希望,故能视顺逆一如,虽有挫折,但从未有失败之感。

不畏苦乐,品味宽心的幸福

平常一般人总喜欢把苦和乐,难和易,分得很清楚,因此,苦的时候难过,乐的时候欢喜;有收获的时候雀跃鼓舞,困难的时候伤心颓丧。假如一个人能够把这些对待的事情调和,不偏激、不极端,那么生也好、死也好、苦也好、乐也好、难也好、易也好,这不是很洒脱自在的生活吗?

——星云大师

深刻体验苦,才能透彻体会乐

天边无际的众生,由于自爱的本能,无不希求安乐、逃避痛苦,即便我们觉得微不足道的蚊蚁,也是日日都在寻求安乐。

——星云大师

佛教讲“离苦得乐”,这几乎是所有人毕生的追求,就连蝼蚁也概不例外。但是,苦是人生的本质,人们置身苦海就必然会沾染上苦的味道。星云大师眼中圆满的人生并不意味着一个人一辈子没有吃过苦、没有失过恋,而是要做到经历过、体验过、面对过那苦的滋味,最终能够超越苦的感觉。

苦为乐、乐为苦,苦与乐的感受全在于一心。达摩面壁,凡人皆称其为苦修。有谁知道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归空灵、慧及宇宙,体肤之苦尽皆化为心灵的极乐,并无半点苦楚可言。

佛说:离苦得乐,苦与乐乃是生命的盛宴。佛还说:涅槃寂静。活在世间的众生,总是感慨苦多于乐,要离苦才能得乐。因此,佛学是离苦得乐的哲学。只有深刻体验苦,才能透彻体会乐!

有这样一个关于“苦”的古老的故事: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朝拜它。”

弟子们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诲去做。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做晚餐。晚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

同类推荐
  • 麻辣春秋

    麻辣春秋

    本书以春秋时期,吴国、楚国、越国之间自由竞争,人人都有机会创造财富,职场激烈角逐的时代作为背景,叙述了地处偏远的越国公司的草根老板勾践以及范蠡、文种怎样发挥民营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占领低端市场,与吴国公司总经理夫差和营销大师孙武,打造销售团队,进行竞争并最终成为业界王者的传奇故事。
  • 王阳明:神奇圣人的16堂心学课

    王阳明:神奇圣人的16堂心学课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阳明心学的传世典籍《传习录》,深入浅出地阐释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核心理念,让今天的读者轻松领悟阳明心学的神奇智慧精髓,修炼内心强大的自己,获得幸福完美的人生!
  • 素书

    素书

    《素书:感悟让平凡人成就伟业的传世奇书》据北宋学者、曾任过宰相的张商英考证,张良从黄石公所受之《太公兵法》实为《素书》,张商英在《素书》序中写道:“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即《太公兵法》)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盗发子房(张良字)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其慎重如此。”
  • 做人做到位

    做人做到位

    做人做到位,成功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做一个能让自己心灵放飞的人。用点心思,琢磨做人的道理,提升做人的修养,为自己奠定一生成功的基础。事业成功的人,通常是那些把人放在第一位的人。做人做到位了,事业做到位了,财富自然也就随着来了,事业自然也就成功了。
  • 会聊才有好人缘:30秒消除隔阂,打造好交情

    会聊才有好人缘:30秒消除隔阂,打造好交情

    《会聊才有好人缘:30秒消除隔阂,打造好交情》揭示了闲聊的真正意义,告诉你闲聊的礼仪和技巧,培养你获得闲聊话题的能力,引导你在职场、情场、家庭生活中与人闲聊,从而迅速消除与他人的隔阂,建立好交情。闲聊不是高深的说话术,与口才不同;是一种社交能力,是一种沟通能力。跟随《会聊才有好人缘:30秒消除隔阂,打造好交情》,能立即提升你的闲聊能力,改善你的人际关系。从此,不论在哪里,不论与谁都能愉快而轻松地闲聊,并由此建立和谐而美好的人际关系。
热门推荐
  • 若你不弃,此生不离

    若你不弃,此生不离

    人一生会遇到约2920万人,而两个人相爱的概率只有0.000049。 曾唯一与纪齐宣订婚,是为了让另一个男人林穆森难堪。六年之后,她嫁给纪齐宣,是为了给儿子优越的生活,也让自己重新回到上流社会。只是,被她抛弃过的纪齐宣,再也不是当年那个默默爱着她的沉静少年。生子、结婚、也许有爱情,曾唯一的经历与别人的完全相反,这个骄傲不懂爱的女人会收获她的幸福吗?
  • 观所缘缘论

    观所缘缘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渣男别跑

    渣男别跑

    有厌女症的男主,在祖父的安排下被许多选出来的女孩围绕,因为厌恶,萧焱德德作弄了那些女孩,却惹怒了女主杜笑笑,倔强个性的女主主动跳下飞机,与此同时还将男主一起拉了下去,两个人开始了丛林冒险,另一方面男主的家族则在派出各路人马去找寻两人的下落,并同时调查女主的身份。
  • 高效能家校沟通,陪孩子顺利走过中小学

    高效能家校沟通,陪孩子顺利走过中小学

    中小学决定和影响了孩子今后的人生。孩子的优秀离不开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而亲师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选择与老师沟通的最佳时机?如何与老师紧密合作?孩子怕老师怎么办?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家长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本书将深入解答您关于家校沟通的疑问,并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法。
  • 聊斋五十狐

    聊斋五十狐

    该书所解读的五十个聊斋女性,不仅仅是女狐,还有花妖女鬼,但是她们身上都有一种用一个“狐性”可以概括的特质。所以“聊斋五十狐”中的“狐”是一个泛指,即那些带有“狐性”的妖娆媚惑、独立自主、来去自由并敢爱敢恨的女子。
  • 笑面罗刹

    笑面罗刹

    姿色平平的女子,恬淡的笑容,司马家没脾气的三小姐。不显山,不显水,她是天山上雪老的关门弟子。“一个月内,把为师教的都学会,知道了吗?”仙风道骨的雪老刻意板着脸吩咐下面的弟子。“是,师傅”如出一辙的抬头,斜眼,懒懒的回答,准备散开,不想理会这个闲得无聊的老头子。“笑儿”古怪的撒娇声出自雪老之口,对象却是一个稚龄女童,淡淡的微笑挂在嘴角。“听到师傅的话了吗?”温柔的语气像是在询问。“是,师妹”整齐而洪亮的回答,却让一旁的雪老再一次的暗自落泪,师傅竟然不如徒弟有威信。不胆怯,不畏惧,面上依然是淡淡的微笑,她是幽萝谷谷主的唯一传人。“禀谷主,叛徒已捉拿回谷,请谷主明示”蒙面的黑衣人指着同时被扔在地上跪着的几个男子,恭敬的等候幽萝谷谷主吩咐。“背叛我的人,从来就只有死路一条”谷主阴沉的吐出,却见下面跪着的人反而露出了解脱的神色。“笑儿,交给你了”同样蒙面的黑衣谷主看向这里唯一的一个露出真面目的少女。“请谷主饶命啊,小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此起彼伏的求饶声顿时响彻了整个幽萝谷。新文:《嚣张宝贝黑道妈》完结经典文:《大良凰后》《笑面罗刹》《随心皇妃》《玉面狐狸》
  • 向内行走

    向内行走

    民国时期云南地区一个世代以茶为业的世家,个人情感在政治急流的裹挟中,发生着天翻地复的变化。颠覆了对以往宿命的执着,历史的画卷上收藏了多少故事,文字把她们变成浪花一朵奔入长河。
  • 暖婚契爱:老婆,宠入怀

    暖婚契爱:老婆,宠入怀

    “老公,该睡觉了。”“我……正在忙。”男人慌忙抓了本书一本正经地看了起来。自从结婚后,言辞就发现他们俩睡觉的姿势都有些不对。以前那个一言不合就壁咚的男人竟然变得清心寡欲起来。“老公,说实话,你是不是不行?”男人漆黑的深眸一片幽暗:“阿辞,你要知道我是个传统的男人,婚前坚决守身如玉。”嗤!四年前灌醉她占完便宜就跑的男人,还说什么守身如玉?等等,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她看到男人脸上一闪而过的心虚,登时大怒:“混蛋,你又骗我!”男人一脸坚定地把人拖上床,温柔安抚:“不,是我爱你。”于是,当她终于成为顶级设计师后,有人采访:穆总在你心中的形象是?言辞抽着嘴角非常肯定地回答:戏精。【双洁一对一宠文】
  • 怀远人

    怀远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祭妹文

    祭妹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