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77100000006

第6章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2)

佛家的慈悲观念教导我们要去爱别人,要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别人的心,同情别人的苦难并尽己所能帮助他从苦难中解脱。这里所指的“别人”既包括我们熟知的朋友和亲人,也包括我们的敌人,要用不对抗的心对待敌人,用和平避免冲突,用慈悲心去引导他们接受佛法,使他们也变得慈悲。

一天晚上,七里禅师正在禅房诵经,突然有一个强盗手持刀刃闯了进来。强盗用刀指着七里禅师,威胁的说:“把所有的钱财都交出来,否则我就动手了。”

七里禅师头也不回,镇定地指着自己身旁的抽屉:“钱都在里面,你自己去拿吧。”

强盗很快就把抽屉里的钱洗劫一空,禅师说:“请留一些钱给我,我明天还要买花果供佛。”

强盗正要离去,禅师又说:“收了人家的钱,怎么也不说声谢谢呢?”

后来,这个强盗因为其他的案子被官府逮捕了,审问得知他曾经抢劫过七里禅师的东西,衙役来请禅师去指认他的罪行时,禅师说:“这个人不是强盗,因为他并没有抢劫我的东西,那些钱都是我送给他的,他已经向我道谢过了。”

强盗得知此事之后,非常感动。服刑期满,他就皈依了七里禅师,成为他门下弟子。

七里禅师并未将闯入禅房的强盗当作敌人,而是用一颗慈悲心感动了他,这颗慈悲心,也正是世人常说的“菩萨心肠”,菩萨虽超脱于红尘之上,但仍有一颗多情之心。

在广州白云山能仁寺中有一副对联,“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本多情,将天下苍生的喜忧福祸放在心中,这是禅法的心意。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隔阂,有摩擦,但是人本同根,生命像是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万千枝条铺展开来,才会有绿荫片片,每个人都是一条枝丫,共系于相同的根源,汲取着同样的营养,沐浴着同样的阳光,有什么理由不互敬互爱呢?

莲心禅韵:

地狱:在佛教中,地狱是六道之一,也是六道中最苦最劣的。地狱是一个统称,可被细分为八大热地狱、八大寒地狱、近边地狱及孤独地狱四大部分,众生由于生前恶业而被投于此道,根据罪业的深重程度承受不同的惩罚,要经历数十万年的痛苦才可脱离此道,重新进入六道轮回之中。

荣西禅师(1141~1215):俗姓贺阳,字明庵,号叶上房,日本临济宗的初祖。他自幼聪敏,八岁随父亲读《俱舍》、《婆沙》等深奥经论;十一岁师事静心上人;十四岁在比叡山出家受具足戒;十七岁静心上人入灭,即依师遗言,追随师兄千命法师禀受虚空藏法,于苦修精诚中,屡见灵异。公元1168年和1187年,两度入宋,参谒天台山万年寺虚庵怀敞禅师,承袭临济宗黄龙派的法脉,而后发展成日本禅宗的主流,荣西禅师也被尊为日本临济禅门祖师。

禅之体验:真如本性,寂静常然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惠能曾用这首菩提诗道破了佛法的真谛,继承了弘忍禅师的衣钵。在梵语中“菩提”代表着觉悟、智慧,指人顿悟真理,进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佛教故事中曾记载,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佛陀在一棵菩提树下静坐开悟,修成了正果。

佛陀眼前的清澈,六祖心中的澄明,都是世间众生渴望却又难以企及的境界。在众生眼前,美丽或丑陋的风景都被笼罩在薄雾或尘埃之下,越是走近就越是朦胧;在众生的心里,一切念头常常被围困在重峦叠嶂之中,越是急于走出迷阵就越是辨不清方向。有人以己身为菩提树,以己心为明镜台,以为凭借勤奋与修持即是洁身自好,就能远离世俗污垢;而世事蹉跎成白首,修行路上,如花年华渐渐凋零,虽有渐悟,却总是触不到顿悟的瞬间,渐悟与顿悟之间的一步之遥竟然遥远到了不可抵达。之所以会在渐悟与顿悟间迷失了方向,就是因为过多地执著于思维,而忽视了自性。

在一次法会上,佛祖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教导人认识自性。

有一位富人有四位妻子:第一个妻子活泼可爱,在富人身边寸步不离;第二个妻子是富人抢来的,倾国倾城却不苟言笑;第三个妻子整天忙于打理富人的琐碎生活,把家中大小事务管理得井然有序;第四个妻子工作勤奋,终日东奔西跑,富人甚至忘记了她的存在。

富人生病即将去世,他把四位妻子叫到床前,问她们:“平日里你们都说爱我,如今我就要死了,谁愿意陪我一起去阴间呢?”

第一个妻子说:“你自己去吧,从前一直都是我陪在你身边,现在该换她们去了。”

第二个妻子说:“我是迫于无奈才嫁你为妻,活着的时候都不情愿,更不要说陪你赴死!”

第三个妻子说:“虽然我很爱你,但是我已经习惯了安逸稳定的生活,不愿意陪你去过餐风饮露衣食无着的日子。”

富人非常伤心,他近乎绝望地看着第四个妻子。

第四个妻子说:“既然我是你的妻子,无论你到哪里去我都会陪在你身边。”

富人心中一惊,既感动又愧疚,他看着第四个妻子,含笑去世。

佛祖解释说:“其实这位富人本就是芸芸众生中的每一位,这四位妻子则代表着每个人活着的时候所拥有的财富。第一位妻子指得是你们的肉体,生来不可剥离,死时却注定分开;第二位妻子指得是你们的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位妻子指得是你们的妻子,活着的时候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死的时候仍然要分道扬镳;第四位妻子指得是你们的自性,人们常常忘记了她的存在,而她却永远陪伴着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性,也就是自己的本心,生而相随,死而相伴,不能抛却。自性是天生的,与慧根相连,而思维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但人的慧根生来受限,越是长大越容易被思维牵绊,而障碍了自性;自性受阻,则妄念作祟,自性的圆满和清净被尘世沾染,缘生缘灭,却无法悟到“空”的境界。

某一天,赵州向他的师傅南泉禅师求教:“师傅,请问什么是道?”

南泉禅师说:“平常心即为道。”

赵州又问:“那么,想要得道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呢?”

南泉禅师回答:“一旦有了目标,你的方向就错了。”

赵州继续发问:“假如没有目标,我又怎么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道呢?”

南泉禅师说:“道是不可说的,也不可知。知是一种虚妄,而不知才是真正的智慧。得道的人虚怀若谷,不会被任何事物束缚和阻碍,万事空,心念空,空即澄明。”

真正的大彻大悟是一切皆空。人若悟得自性,任自性做主,天地将顿时开阔,“菩提本无树”正是将束缚自性的一切外在形式去除,只留下了本性自由徜徉。这也正是圣严法师所指的从有我化入到无我的境界,是一种以无招胜有招的禅境。

一日,六祖惠能从两个僧人身边经过,听到这两个僧人正在争吵,就在旁边停了下来。

原来是因为一阵风吹过,吹动了经幡而引起了两个人的争执。一名僧人说:“是风在动。”而另一名僧人反对说:“错!明明是幡在动。”

惠能禅师走到两人跟前,说:“你们俩都错了,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动,是你们的心在动。”

风和幡都是外在的、虚幻的,只有心存在于时空之外,本体清静而永恒。世事皆由心生,心不动则天下静止。只有在心静如水中体悟自性的清净,人才能明白“本来无一物”的真谛,最理想的状态是将“无”这个概念也放下。

“真如本性,寂静常然,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悟到空,悟到无,就真正触到了禅机。

莲心禅韵: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在世一百二十年间,弘法传禅,是禅宗史上著名的禅师。他得法于南泉禅师,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他门下弟子众多,很多事迹也成为著名的禅门公案,被称为“赵州活佛”,他圆寂后的谥号为“真际禅师”。

顿悟渐悟:快速直入地探究到至理的觉悟,称为顿悟;依顺序循序渐进获得的觉悟,称为渐悟。根据大乘佛教的教义,修行的过程应该从渐修到顿悟,再从顿悟到圆修。菩萨在证悟以前,需要长时间的渐修,要发初心,学习知识,听闻正法,修积功德,以及以大悲心作利他事。

禅之修持:苦海无边,自在为岸

人生短暂,快乐有尽而苦难无穷。

在佛教的根本教义四圣谛中,苦谛是最关键的一谛,也是佛教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佛教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一个人从出生后发出第一声啼哭,到去世时留下最后一抹微笑,几十年都无法逃避人生的重重劫难。因此,人们寄希望于修行,希望在修行中得到解脱,而佛教的解脱之道就是灭苦之道。

圣严法师将解脱分为身体的解脱和心的解脱,也就是肉体的自由与心灵的自在,其中心的解脱比身体的解脱更为重要。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抱怨,抱怨学业不顺利,抱怨生活节奏太快,抱怨工作太累,这些人身在牢笼之外却将自己的心困在了牢笼之内,这种自由是虚幻的;而还有些人,即使身陷囹圄却也能够保持一颗从容淡定的心,欣赏明媚春光,聆听虫鸣鸟语,享受柔和微风。

道信第一次见到三祖僧璨禅师时,施礼问道:“大师您慈悲,请您指点我解脱的方法。”

僧璨禅师并未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谁把你绑起来了呢?”

道信不明僧璨禅师为何会发此问,于是恭恭敬敬地回答:“没有谁捆绑弟子。”

僧璨禅师微微一笑,对道信说:“既然没有人把你绑起来,你又为何要求我帮你解脱呢?不是多此一举吗?”

道信顿时开悟,后继承僧璨禅师的衣钵,成为了禅宗的第四祖。

开悟之前的道信向佛之心也是虔诚的,所以他寄希望于禅法,希望能够学习僧璨禅师的解脱法门,只是他并未领悟到是自己的心束缚了自己,丧失了自由。心不自在,即使肉体进退自如,也依旧会挣扎于痛苦与困惑之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由此可见,若想求得解脱,必须保持心灵的自由。

但是,即使自由与解脱有很大的相似性,也不能简单地在这两者之间画上等号。佛教追求的是一种“无我”的超脱,一旦心心念念的都是“我要自由,我要解脱”,那么,他所实现的解脱就是有局限的,圣严法师说:“佛教的解脱道,目的是在解脱这一个‘我’的观念,而能得到绝对的自在。”放下“我”的观念,放下对“我”的执著,甚至放下对“法”的执著,把一切放下,彻底放下,才能承担起“建设世间和拯救世间”的责任,才可解脱自己,解脱世人。

相传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曾在佛陀在世时前来求法,他拿着两个花瓶,准备献给佛。佛陀并没有为他开示什么,而是对着他说:“放下!”

黑指谦卑有礼地弯腰将左手中的花瓶放在了地上,再次向佛陀请教,而佛陀依然不动声色地对他说:“放下!”

黑指略一沉吟,又把右手拿的花瓶放了下去,未待他开口,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是黑指婆罗门再也沉不住气了,他不解地问道:“现在,我已经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了,不知道您现在要我放下的是什么呢?”

佛陀说:“从开始我就没有要求你放下手里的花瓶啊,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只有你把这些都放下了,把自己也放下了,才能从人世的种种桎梏中得到解脱。”

佛陀用这种方式为黑指婆罗门指出了从迷惑走到清醒、从执著实现解脱的道路,圣严法师则具体地为众人阐释了修行解脱的方法。佛教把实现解脱道的方法称为“修持”,而“三无漏学”则是众多修持方法中不可缺少的原则。圣严法师开示众生,从戒、定、慧这三大门径,就可以进入不受生死束缚的解脱境界。

修持首先要修戒,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当作的不能作,当作的不能不作,自觉严守佛家的戒律;严守戒律,内心清净才能进一步学定。修定即修习禅定,不思善不思恶,去除一切虚妄杂念,可由静坐开始,进而通过礼拜、读诵、忏悔等法门来提升自己禅定的修为。第三步是修慧,包括闻慧、思慧、修慧、证慧。这三者的修习既有前后顺序,又是相辅相成的。圣严法师概括说,修持过程通常是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慧又转过头来,指导持戒,指导修定,就这样连环地形成了螺旋状态而向解脱之道迈进。

修持的程度不同,自在的程度也就不同,因而解脱的程度也会不同,真正的解脱是一种到达极致的自在,从著名的禅门公案“眼横鼻直”中也可以有所感知。

南宋末年有一位著名的道元禅师,他年轻的时候希望能够求取正法,所以就独自远行,历经艰辛到西方求经。十年后道元禅师回到国内,人们关切地问他在外十年,是否求得了真经?道元禅师开心地说:“我知道了眼睛是横着长的,鼻子是竖着长的,所以我就空着手回来了。”

众人听了都捧腹大笑,而笑过之后却陷入了沉思,

眼横鼻直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客观存在,而未得究竟解脱的人终不能领会其中的妙处,道元禅师心中已然觉悟,所以能够在历经万难之后,两手空空而透彻真谛。

莲心禅韵:

四圣谛:佛教中最基本的四个真理,即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佛陀通过四圣谛告诉众生世间的因果以及如何出世间的因果。

苦圣谛:世间是苦果,众生因无常所累而生烦恼,从而觉得身在苦海中。

集圣谛:苦的生因,即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主要讲烦恼以及烦恼所造的诸业行。

灭圣谛:即苦灭圣谛,灭除了惑、业、苦,断著贪嗔痴等无明烦恼,众生就可以从生死相续不断的苦报中得到解脱。

道圣谛:通往涅槃之路即为道,道圣谛主要讲解脱之法。

同类推荐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热门推荐
  • 无上剑尊

    无上剑尊

    一剑山河动,一剑抚太平!无上剑尊,叶天,重生而归,横剑万族,立剑诸界!九州万里,剑为尊!
  • 陆少的意中人是隋

    陆少的意中人是隋

    大学刚毕业的隋意回到家中却被老妈告知已有婚约在身,震惊我全家,不行不行,得想个办法,对,去夜店蹦迪到天亮,可莫名其妙被人撩了,第二天回家看见客厅里坐着的男人,“woc,你怎么在这儿!?”“好巧,我是你的未婚夫,陆顾南。”“什么?”【黑莲花少女VS职场精英】爱我,你怕了吗?
  • 宠妻无度:豪门总裁诱娇妻

    宠妻无度:豪门总裁诱娇妻

    “安可萱,你跟他,永远不可能。”白莲花高调的从她面前走过。她不信,却又不得不信,“你只是我妹妹!”他高贵清冷的声音穿透她的心脏。她选择离开,可这个强硬的追来的男人是怎么回事?还有,她什么时候已经结婚了!谁来给她解释一下?当渣女质疑时,“安可萱,她不过就是个娱乐圈的三流明星,怎么配得上他!”安可萱嘴角含笑。男人冰冷的眸子射出一道道利箭,冷冽的声音将渣女冰冻三尺,“我的事,何时轮到你过问!”“你要娶她?”父亲的声音威严而庄重。“她只能是我的妻子。”坚定不动摇的决心。“她是你妹妹。”“那又如何?我只跟着我的心走。”
  • 金丹狂修

    金丹狂修

    卑贱中崛起,磨砺中前行死心塌地的信任,却发现自己只是个修行路上的一个尝试…………
  • 朱枫林集

    朱枫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神学院葛彦爱情

    超神学院葛彦爱情

    整本书的故事线是在了天使星云与地球、恶魔一起把华烨给打败了以后,整个宇宙“暂时”处于和平的这样一个背景里。在书里,雄兵连的成员们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归属,几乎全都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葛彦也如我们大家所愿地相爱了;而凉薇俩人也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本书主线剧情终究是以“葛彦”为基础;反正啊,我总结出来的葛彦生活简单点来说就仨字——甜甜甜(黑粉勿进,本书不带节奏不引战,我是雄兵粉,不是《雄兵连》某位动漫角色的粉丝,对于动漫角色我都是一视同仁,不站队)!
  • 惹火不良妻

    惹火不良妻

    李禹生,一个温柔与狂野完美结合的男人。一个足以让任何女人,欲罢不能的男人。她,楼欢欢‘处心积虑’的成为了他的第一任妻子。作为丈夫的他,完美到无可挑剔,温柔的关怀,无边的疼宠。让她几乎错以为自己就是那个被他用心宠上天的幸福女人。然而,只有她最清楚,这些不过都是假象。而他对自己的包容和疼宠,只是负责和怜悯。*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抱着浑身是血的婉柔从自己身边走过,温柔的双眸里再也没有她的一席之地。她不会那么清晰的确定,自己做对了。执着的爱,暧昧的情,终究无法双全。带着他留给她的唯一宝贝,她毅然走出他的生命。Butterfly,那将是毛毛虫到蝴蝶的精彩蜕变。李禹生:拥有四分之一中国血统的英国贵族。娶她,是因为责任和同情。怜她,是因她贤惠和乖巧。从没想过会爱上她,因为他们的日子太过平淡温情。然而,有些事就像吃饭喝水,当真有一天感觉不到,才会发现早已成为你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认识爱,了解爱,学会爱,他用了五年。再见,她却已成他人妻,身边有两个苍白俊秀的男娃相伴左右。现实、残酷无情;命运、一言难尽。冶轩然:从平民里走出的冷酷总裁。苦难教会他必定要站在顶峰,才不会被人伤害。所以他摒弃一切情绪,只为终有一日能向那高高在上俊逸高贵的男子复仇。楼欢欢,一个牵动着李禹生情绪的女子。所以他用孩子将她绑在身边。五年,他放慢了复仇的脚步,却不愿追究其中原因。然而却在看到她的动摇的那一霎那,他毁了那个男人的一切。这是一对情侣从彼此怀疑,走到彼此坚定的爱情旅程。情节发展需要,可能与简介稍有出入,出入不大,但必定更加精彩,敬请期待!◆◇◆◇◆◇◆◇◆◇◆◇【相关说明】◆◇◆◇◆◇◆◇◆◇◆◇◆◇文的内容会比片段精彩,人物再更新当中。亲们若想知道文的后续发展,请进入正文部分。PS:1.本文为豪门言情文,YY成分居多,为了情节需要,不严谨之处切勿追根寻源。2.喜欢本文的亲们,顺手点个收藏吧!表当书霸王,偶尔冒个泡让南风见见亲们,别让咱的留言区和荒岭一样寂静。*104909432不良有群了,喜欢玩闹的童鞋可以来热闹一下!《牛郎的诱惑》热烈推荐好友美文!《血色精灵王》超好的一个姐姐的新坑!!!希望喜欢的亲们去捧个场!!好友推荐:总裁的羔羊小郡主别跑首席未婚妻异世御神好友端木勤勤的亲亲徒弟的文~~
  • 黄帝龙首经

    黄帝龙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上清三真旨要玉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云外云岫禅师语录

    云外云岫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