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79100000003

第3章 脑袋决定钱袋(2)

10年前,一个24岁的青年巴鲁克,以普普通通的出身,凭着自己准确的判断和锲而不舍的努力,用借来的5万美元在10年间滚出了亿元身价,铸造了以色列第一财软的宏伟事业。当时电脑行业正在时兴,随着大量国外品牌电脑的进入,国外大公司开发的各种软件也开始长驱直入,计算机行业再次面临着机会的诱惑。不少人认为国外的计算机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均远远超过本国,与其苦苦开发民族软件,不如直接销售推广国外的硬件和软件,这样风险小,来钱快。

仍然潜心致力于民族财务软件的开发、销售的巴鲁克似乎并不在乎国外同行的竞争,在他看来,软件应用离不开技术和服务的本地化支持:国外许多公司可以将软件加以调整推向市场,但其母版是国外的,不可能完全符合国家企业的要求。致力于民族软件业的企业其优势就在这里,不仅完全做到了应用、服务的本地化支持网络,而且在软件设计上一开始就充分考虑到了以色列企业的现状。

也正是凭借这一优势,2000年,巴鲁克击败国外著名公司,以不菲的价格拿下了仅软件服务就达1000万美元的大洋公司财务软件合作项目,巴鲁克的判断力再一次得了高分。

正因为如此,犹太有句格言:“只要能够正确使用,你的头脑就是你最有用的资产。”

亿万富翁亨利?福特说:“思考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它。”

被全世界富人视为致富导师的拿破仑?希尔在演讲中曾经反复强调“思考致富”。为什么是“思考”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致富?最成功的人士强调,最努力工作的人最终绝不会富有。如果你想变富,你需要“思考”,需要把你的双手从劳动力中释放出来。

勤奋的人未必富有

适应人群:勤奋但并不富有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从道理上讲,农民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勤奋的。然而,最勤奋的农民,恰恰是最穷的、最贱的,真正印证了那句话:勤奋的人未必富有。

世界上勤奋的人很多,而真正富有的人却只有那几个,大多数勤奋的人并没有通过勤奋地工作摆脱贫穷的命运,为什么?

勤奋的人未必富有,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其一,穷人的工作太具体。

一提富人,必提比尔?盖茨;一提比尔·盖茨,就必提DOS操作系统,比尔·盖茨正是靠了这座金矿,一直挖下去,最终坐上了全球财富榜的第一把交椅,直到今天。但DOS的发明者并不是他,真正的“DOS之父”很早就在一场酒吧斗殴中丧命,享年只有54岁。

可见,哪怕像比尔·盖茨这种技术性人才,也不需要亲自去搞发明,固然他也发明了一些,但那不是他致富的根本原因。

很多时候,富人并不需要做太具体的的事,做事越具体的人,挣钱越少。比如修鞋师傅,每一个破洞都是他亲自操劳,哪怕他补得再好、要价再高,也不可能富到哪里去。

富人的种类有很多,但大多数富人致富并不是靠做具体的事,而是靠经营,是靠别人的双手致富。富人其实就是个高级厨师,把油盐酱醋恰到好处地调配起来,一炒一烹,味道就出来了。

其二,穷人的努力可能只是一个陷阱。

下面这则故事,说明了许多经济理论无法说明的道理。

一只小小的苍蝇,用尽短暂生命中的全部力量,渴望从玻璃窗飞出去。它拼命挣扎也无济于事,努力没有给它带来逃生的希望,反而成了它的陷阱。

苍蝇再努力也无法逃出困境,但就在房间的另一侧,大门敞开着,它只要花1/10的力气,就可脱离这个自我设置的陷阱。

这就是说,付出的努力再多,不等于你能够如愿以偿,有时候它反而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个故事的确发人深省,环顾四周,到处都是像可怜的小苍蝇一样的穷人,他们不是不努力,而是没有足够的财务智慧去找到成功的方向。

许多穷人都很努力,但是他们没有成功,没有创造财富,这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不对头。

一位名人说过,重要的不是你站在什么位置,而是你朝着什么方向。许多穷人选择了为金钱而工作这条路,于是他们为挣得更多的钱而拼命地工作。然而,不幸的是,他们挣得的钱越多,负债越多。为了还清债务,他们不得不更加努力工作。他们会在这样的怪圈中循环:工作—挣钱—负债—工作。终其一生,他们都这样地努力着、贫穷着,却从没想过改变方向——换一种挣钱方式。

穷人劳动不止,然而他们却忘了一句至理名言:勤奋的人未必富有。

思维突破:把大脑作为勤奋的保障

丘吉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的帝国是头脑的帝国。”1998年2月10日,即将就任韩国总统的金大中为《每日经济》报创刊32周年的题词是“头脑强国”。4月21日他在出席新设计展览会的开幕式时说:“21世纪是文化和经济融为一体的时代,只有‘头脑强国’才能支配世界……”

“财富来源于聪慧的大脑”,这一名言在知识经济时代,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价值与意义,勤奋没有错,但它需要聪慧的大脑来保障。

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青睐,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低层原地踏步。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用人无方,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拔那些溜须拍马之人。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了点什么。但具体缺什么,总经理一时也说不清楚,想了一会儿他忽然有了主意。

“布若先生,”总经理说,“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布若很快从集市上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布若又跑去,回来后说有40袋。

“价格是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先休息一会儿,看看爱若是怎么做的。”说完叫来爱若对他说:“爱若先生,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爱若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算公道,可以进一些货。想到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约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一眼红了脸的布若,说:“请他进来。”

很多穷人就如同可怜的布若一样,他们很勤奋,但他们的勤奋没有聪慧的大脑去牵引,因此,这样的勤奋只能算是一个无奈的错误。穷人要想用勤奋换来财富,就必须把大脑作为勤奋的保障。

穷人不仅缺钱,更缺为其赚钱的头脑

适应人群:没有一个富脑袋的穷人。

致富指数:★★★★

穷人迷思:穷人缺钱,毋庸置疑。然而穷人更缺的是为其赚钱的头脑,穷人和富人,首先是脑袋的距离,然后才是口袋的距离。

两个穷人,没有半分钱,政府给他们每个人发放了100元的生活补贴。第一个人用领取来的钱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然后留下50元作为生活费,其他的又拿去投资,最终钱生钱,逐步摆脱了贫穷的命运。而另一个穷人把这100元全部拿来买大米和油盐,结果不到一个月,这些油盐吃完了,穷人依然是穷人,依然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穷人缺钱,无可否认,但穷人更缺的,是为其赚钱的头脑。很多穷人即使你给他钱,他也不会按你给他安排的致富道路前进。你给他100元,他会去买米;给他200元,他会去买酒买肉;给他500元,他会去买套体面的衣服,最后剩下10元也要买几注彩票。穷人穷惯了,有了钱就只想改善生活,哪怕你给他100万,他也只会立刻把钱变成房子、车子,好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不是穷人了!但这些东西是不能增值的,只会消耗钱财。有了车,就有了汽油费、养路费、修理费、保险费,即使你停着不动,那一笔停车费也不是一笔小数目。拥有再多钱,如果只出不进,要不了多久也会耗光。

穷人和富人,不仅是口袋的距离,更是脑袋的距离。

思维突破: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富人,永远是穷人的榜样,富人的口袋里装着穷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但是,穷人只能看到富人口袋里的东西,却看不到富人脑袋里的东西。其实,什么样的脑袋决定自己有什么样的口袋,要富口袋,必须先富脑袋。

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即使把我的衣服脱光,再放到没有人烟的沙漠中,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

这就是富人和穷人的差别。穷人只能拥有装钱的口袋,富人却拥有赚钱的办法和头脑。

这个世界上也有那么一个人,开始时不仅有一个穷脑袋,更有一个穷口袋,可以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穷人。但是,他从9岁的时候就往自己的脑袋里装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后来他也把这些有用的东西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了一个从穷人到富人的神话。后来他口袋里的财富堆起来恐怕比日本最高的山峰还要高。

这个人,就是被世界商界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

松下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在车行里工作,冬天五点半,夏天五点,不管刮风下雨,必须起床将店内外打扫一遍,然后一整天就全部做修理、销售之类的活,一直到晚上七点钟才能休息。然而,面对这繁重的工作,再苦再累,松下从来没有抱怨过,他把这当成是对自己的一种极其严格的磨炼。

后来,车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兴旺,逐渐地扩大了规模,增加了自行车零部件的批发与零售。松下幸之助的工作量增加了,除了每天白天做修理之类的工作以外,晚上还要在店里看守那些零部件。

但他并没有把这段看店的时间浪费掉,而是读一些小说来充实自己。他自己这样说:“德川时代武士的修养,商人的气质,百姓应有的态度,都生动地出现在小说里。固然经过润饰,但大致上还能忠实传达。比方说地方上出现了豪杰做了什么事,出现了伟大的英雄做了什么事,那个英雄是如何用人,又如何论功行赏,这些事情都写在小说里,只要照着去做,大致就不会错了,这样可以学到不少为人处世的学问。”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松下往自己脑袋里装的东西都是决定他要成为一个真正富人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是一个经营之神必须具备的东西。

作为每一个想成为真正富人的穷人,不仅仅要关注富人的口袋,更应该关注他的脑袋,特别是富人口袋还没有鼓起来时的脑袋,看看他都往自己的脑袋里装了些什么东西。做一个一时的富人很容易,但做一个真正的富人并没有那么简单。记住,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观念改变命运

适应人群:观念需要常新的穷人。

致富指数:★★★★★

同类推荐
  • 有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有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幸福本没有绝对的定义,平常一些小事也往往能撼动你的心灵,能否体会幸福,只在乎你的心怎么看待。幸福是心心相印,幸福是互相帮扶,幸福是别人承受重压时的那一双手,幸福是视他人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幸福无法储存起来以备痛苦的时候受用,幸福只能精心的呵护。如果你现在过得很幸福,那你就好好珍惜;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深陷苦痛的煎熬,你也不要悲伤。因为,生活就是这样。
  • 哈佛家训ⅰ:改变一生的智慧

    哈佛家训ⅰ:改变一生的智慧

    智慧是对一个人各种能力的综合评价,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智慧是知识的最完美的形式。智慧虽然在各个领域有其特定的含义,如对于艺术家来说,智慧指的是创造的能力,而对于政治家来说,则是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外交家的智慧则更侧重于反应和语言的能力等等……
  •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烦死了”这三个字你一定说过,甚至已经成为一句口头禅,时时将它挂在嘴边,动不动就脱口而出。烦恼已经成为影响都市人健康的心理问题之一,如果无法驱走它,它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将烦恼、忧郁、愤怒等不良情绪消除是非常重要的。快乐是驱赶烦恼的最好方法,但一些人不懂快乐,总被坏情绪占了上风,或是错误地将逃避、麻醉当成了快乐。快乐是选择,是人的行为习惯,也是自我调节的能力。寻找快乐、养成快乐的习惯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 坚定信心(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坚定信心(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精心挑选了100个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故事,每则故事都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藏着丰富的生活智慧,每则故事后都配有“精彩哲思”、“慧语箴言”,对故事的内涵进行挖掘和阐述,帮助青少年领悟生活真谛、人生哲理。
热门推荐
  • 爱情旅途

    爱情旅途

    阿玛坐在五月对面,拿着她心爱的纸牌开始她的爱情占卜。五月看着她在面前摆着奇怪的阵势,眼神很虔诚。她希望占卜到什么样的结果呢?一个新的爱情的开始?也许只是另一个麻烦的开始!
  • 六道九子

    六道九子

    亦魔亦神,是鬼非人,这个乱世之中,乐土属于真正有实力的人。想要一直活下去,唯独只有不断的战斗,在这之中体验死亡,体验悲凉,体验得失,感情本就是一把双刃剑。
  • 神医凰后

    神医凰后

    阳翟城内,伏家四小姐上门认亲被拒后,一气之下,一头撞在了郭家的大门上血溅当场……当死了的女孩子再次睁开眼时,命运的齿轮就此缓缓开启。女儿泪红颜乱江山唳,任谁多情唯有空余恨。兜兜转转两世姻缘,最后陪在她身边的,到底是三国第一名士,还是两朝之君王?
  • 湘行书简

    湘行书简

    这是“沈从文散文新编”之一,也是沈从文的一部关于湘西的书信集——1934年初,沈从文因母病还乡,行前,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写信报告沿途见闻。这些信件及信中作者所绘插图,作者生前从未公开发表,直到1991年由儿子沈虎雏整理成册,取名“湘行书简”。版本依据作者儿子提供的《沈从文全集》。
  • 秦武帝国

    秦武帝国

    败落于星际,再起于秦国。科幻仙魔幻,现象超现象。曾经的历史,未来的方向,皆吾之存在。
  • 黑色主教的杀人事件

    黑色主教的杀人事件

    第一位死者被人用箭射穿心脏,第二位死者被枪射穿头部,第三位死者从高墙上摔死……署名“主教”的残酷凶手不断地刻意提供线索,一连串令人不寒而栗的离奇命案,竟然与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老童谣完全吻合!——是谁杀了小知更鸟?“是我。”麻雀回答。“我用弓和箭射死了小知更鸟!”阴暗、幽沉的童谣宛如恶魔谱下的追魂曲一般,预示着一幕幕血腥的惨剧,死亡的阴影霎时笼罩了整个纽约……谁是藏在幕后的黑色主教?他为什么制造谋杀又提供线索,如幽灵般若隐若现?一切究竟隐藏着什么天大的阴谋?
  • 踏歌长安行

    踏歌长安行

    你的江湖,无论多远,我都会来。你的江湖,在这一次,我来守护。江湖少年游,起闻踏歌声。我若踏歌起,长安处处行。放浪不羁的酒中仙,酒后一吐千百诗篇的他,却跟一个无名小辈,成为了至交!鱼兮七饭群:582872994。
  • 青年作家(2015年第9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9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2004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碑帖笔记

    碑帖笔记

    偶尔在市场上买到一些旧拓的碑帖,其中一种名为《古宝贤堂法书》。读帖之馀,查阅了宝贤堂的相关资料,觉得这是山西文化史上值得玩味的一段故事。宝贤堂创始于晋王府。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三子朱棡为晋恭王,洪武十一年(1378)就藩太原。传至第四代的晋王,是朱钟铉。朱钟铉有子名朱奇源。朱钟铉见其子喜好书法,便命他搜集古今法书刻帖。正是这位世子朱奇源(死后谥靖王),于弘治九年(1496),择取《淳化阁法帖》等古帖,及当时的名家法书,摹勒数十家,成为一部十二卷巨册的传世法帖,名之为《宝贤堂集古法帖》。朱奇源造诣不凡,刻帖极为成功。
  • 重生农家种田忙

    重生农家种田忙

    "现代普通白领,穿越农家幼女,真个是奶奶不疼,舅舅不爱,小姑难缠,二叔无赖;好在爷爷还算明理,爹娘尚称慈爱;挽起袖子,种田赚钱养家盖房,带领全家奔小康;老爹一朝科考成名,小三姨娘负心汉,纷至沓来;谁敢进我罗家门,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揍一双;昔时温柔白领,化身彪悍女狼;斗极品,安家宅,棒打无情郎;这是一部女儿当自强的励志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