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4500000002

第2章 会处世首先要会思维——“知”的含义

“不知”是至高的“知”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

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特别欣赏孔子的勇于承认“不知”的态度,认为承认自己不知,是一种知识上的诚实。曾经流传着一句近似于绕口令的话:“不知道才是真知道”,乍一看,这句话有点费解,可是如果你真正读懂了孔子,你就会发现,以“不知”为“知”,始终贯穿在孔子的思想之中。

《论语·子罕》中有孔子的一段自谦语: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有一个乡下人来问我问题,我本一无所知,只能从他问的问题的首尾两头去盘问,才能得出答案,再尽量告诉他。”

孔子本来就是个多才多艺之人,但他依然能做到谦恭。而现在有的人刚取得一点成绩,或者看了几本书,就认为肚子里的墨水不少了,到处宣扬,目中空无一人,甚至敢班门弄斧。

亚里士多德就曾这么说过:“对上级谦逊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的人谦逊是安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自己比听众更无知的话——他画了大小两个圆后说道:我们的知识就好比这两个圆,所知越多圆越大,它的周长越大,其所接触到的无知的领域也就越广阔,自然也就越发知道自己有多么无知了。

然而,人性的弱点实在是太顽固,虽然我们口口声声说“谦虚是一种美德”,可是浮躁的本性,又会时时让我们头脑飘飘然。有时一些杰出的人物也会犯班门弄斧的错误,如清朝大才子毕秋帆,就做过这样的事。

乾隆年间,毕秋帆被任命为陕西巡抚。赴任的时候,经过一座古庙,遂进庙内休息。一个和尚坐在佛堂上念经。人报巡抚毕大人来了,这个和尚既不起身,也不开口,只顾念经。毕秋帆当时只有四十出头,英年得志,又中过状元,名满天下,见老和尚这样傲慢,心里很不高兴。老和尚念完一卷经之后,离座起身,合掌施礼,说道:“老衲适才佛事未毕,有疏接待,望大人恕罪。”

毕秋帆说:“佛家有三宝,老法师为三宝之一,何言疏慢?”

说完,毕秋帆上坐,老和尚侧坐相陪。

交谈中,毕秋帆问:“老法师所诵何经?”

老和尚说:“《法华经》。”

毕秋帆说:“老法师一心向佛,摒除俗务,诵经不辍,这部《法华经》想来应该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阿弥陀佛’?”

老和尚听了,知道毕秋帆心中不满,有意出这道题难他,但他不慌不忙,从容地答道:“老衲资质鲁钝,随诵随忘。大人文曲星下凡,屡考屡中,四书想来也应该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子曰’?”毕秋帆听了不觉大笑,对老和尚的回答极为赞赏。

献茶之后,老和尚陪毕秋帆观赏殿宇,来到一尊弥勒佛的佛像前。毕秋帆指着弥勒佛的大肚子对老和尚说:“你知道他这个大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吗?”

老和尚马上回答:“满腹经纶,人间乐事。”

毕秋帆不由连声称好,遂问:“老法师如此杰才,取功名容易得很,为什么要抛却红尘,皈依三宝?”

老和尚回答说:“富贵如过眼烟云,怎么比得上西方一片净土!”

两人又一同来到罗汉殿,殿中十八尊罗汉各种表情,各种姿态,栩栩如生。毕秋帆指着一尊笑罗汉问老和尚:“他笑什么呢?”

老和尚回答说:“他笑天下可笑之人。”

毕秋帆一顿,又问:“天下哪些人可笑呢?”

老和尚说:“恃才傲物的人,可笑;贪恋富贵的人,可笑;倚势凌人的人,可笑;钻营求宠的人,可笑;阿谀逢迎的人,可笑;不学无术的人,可笑;自作聪明的人,可笑……”

毕秋帆越听越不是滋味,连忙打断他的话,说道:“老法师妙语连珠,针砭俗子,下官领教了。”说完深深一揖,便带领仆从离寺而去。

不过也难怪毕秋帆如此狂狷,综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聪明有才华的人总爱口出刻薄之言。因为自己读过几本书难免会卖弄一下,有时甚至是出于本能而非有意炫耀。《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个典型。看来,大多数人都无法抵达孔子的境界。但是,读经典领悟圣贤的智慧是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连孔子那样有大学问的人还那么谦恭,何况你我等无名小辈呢?

敬让是收获的大前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学而》

一个真正的高手一定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是智者胸怀的表现,小气之人是容不下他人的光芒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我选取他好的品行去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而改正。”

“谦受益,满招损”,自古皆然。谦虚的好处说起来也许太抽象,但自满的弊端却俯拾即是。

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观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倾斜着放在祠庙里,那时候把这种倾斜的器皿叫欹器。

孔子便问守庙的人:“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器皿呢?”守庙的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的,如‘座右铭’,是一种用来伴坐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这种用来装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歪倒;水装得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也会翻倒。”说着,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往里面倒水试试看吧!”学生们听后,舀来了水,一个个慢慢地向这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里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里。不一会儿,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了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

这时候,孔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世上哪里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孔子不愧为千古圣人,就连告诉学生人生道理也那么形象、生动,而不是以令人生厌的说教姿态来“布道”的。这本身就是一种风度,一种学养。

水满自溢,人自满会跌倒,这是必然的规律。

日中就得西斜,月圆就要亏缺,物盛必衰,这是天地的道理。

人体验到了天地的道理,高就会自卑,盈就会自谦,等就会自抑。所以孔子又说:“君子做人不向大,有功不自傲。”

“君子不以他所能做到的而瞧不起别人,不以自己不能做到的而自愧于人。”

不用自己的智慧对付他人的愚蠢,不以自己的贤能瞧不起他人的笨拙,不以自己的长处克制他人的短处,这些都是承载福禄的方法与道理。

虚己对人是长进仁德的基础,自谦是受人尊敬的阶梯。念念不忘“谦虚”两字,自然是高风可仰,心光可掬。

适人自抑,就能广造福用。王阳明说:“现在人们最大的缺点,就是一个‘傲’字,千万种罪恶,都是从傲里滋生出来的。傲就自高自足,不肯屈人之下。所以身为学子骄傲,就不能孝敬长上;身为弟弟骄傲,就不能尊敬兄长;身为臣子骄傲,就不能做个忠臣。”

以财势傲人固然不应该,以学问傲人也不应该,以俸禄傲人更不应该;以气色傲人固然不应该,以态度傲人也不应该,以言语傲人更不应该。人的傲骨傲性,只能针对占据上位的卑鄙小人、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的混蛋,对于其他的任何人,都不能存有半点的傲气。

《礼记》上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的反面就是谦,谦是傲的对症良药。不但外貌要恭敬谦逊,心中更要敬让。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对之处,就能虚己受人。尧、舜之所以被称为圣人,就是因为谦虚到了至诚的境地,也就是允恭克让,温恭允塞。

做到了谦就能虚,虚就能受。

谦恭自守,必然会大得人心;虚下自处,必然会受人尊敬。

所以只要是圣贤哲士,都是极力做到虚怀若谷,谦恭自守。地位高的人,尤其要做到这一点。

为何历代都错解“三思”之意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论语·公治长》

常有师长教育晚辈,朋友规劝友人说:“三思而后行,这是孔子教给我们的人生道理啊。”孔子确实推崇谨言慎行的做人原则,而且“三思而后行”就出自《论语》,但孔子的原意真的如此吗?

其实不然,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原话: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姓季孙,名行父,谥文,是鲁国的大夫。他做事情过分小心,过分仔细,“三思而后行”——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叫“三思”。

孔子听到他这种做事的态度,便说:“再,斯可矣!”这句话有两种解释,有些老学究们认为孔子原意是要季文子“三思”,并借此训诫晚辈:“做事情要特别小心,孩子们,想三次都不够,孔子说‘再,斯可矣’,还要再想一次哪!”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其实,孔子是认为他想得太多。做人做事诚然要小心,但“三思而后行”,的确考虑的太多了。

世界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恶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但是要三思就讨厌了,选择总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统一,统一了以后又是矛盾,如此永远也下不了结论了。

所以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考虑一下,再考虑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虑一下,很可能就会犹豫不决,再也不会去做了。所以谨慎是要谨慎,但谨小慎微就是小气了。

所以孔子主张:何必三思而后行,再思就可以了。

孔子之所以坚持再思而不是三思,就是因为思量太多、考虑太多往往容易使人瞻前顾后,裹足不前,不敢冒险。就算有机遇,这种人也会因为过于谨慎而不敢抓住。我们有理由相信能成大业的人绝对不会是过于谨慎的人。一些商业巨子的发迹史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年轻的皮柏是纽约邓肯商行的职员。有一次,他去古巴的哈瓦那采购了鱼、虾、贝类及砂糖等货物。返回时,轮船停泊在新奥尔良,他信步来到嘈杂的码头。码头上,黑人正在忙碌着上货、卸货。

这时一位陌生白人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小伙子,想买咖啡吗?”那人是往来于美国和巴西的货船船长,受托到巴西的咖啡商那里运来一船咖啡。没想到回来后美国的买主已经破产,他只好自己推销那船咖啡。只要给现金,他可以以半价出售。

皮柏考虑了一会儿,决定买下这些咖啡。于是他带着咖啡样品,到新奥尔良与邓肯商行有联系的客户那儿推销。有的职员劝他谨慎行事,因为价钱虽然让人心动,但舱内的咖啡是否同样品一样,就不好说了,何况以前还发生过船员欺骗买主的事。但皮柏并未动摇决心,他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全船咖啡,并发电报给邓肯商行,说已买到一船廉价咖啡。

然而,邓肯商行回电严加指责,不许皮柏擅自用公司名义,要求他立即取消这笔交易!皮柏只好发电报向伦敦的父亲求援。在父亲的默许下,皮柏借用父亲的户头偿还了原来挪用邓肯商行的金额。他还在那名船长的介绍下,买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皮柏赌赢了。就在他买下咖啡不久,巴西咖啡因受寒而大量减产,价格一下子猛涨了2~3倍。皮柏大赚了一笔!

皮柏的全名是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也就是后来的美国金融界巨擘——摩根集团的创始人。

做事求稳没有错,但凡事太过了却不合适。过于寻求稳妥,势必会造成性格保守,不敢开拓,缺少魄力。

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孔子的“再思”在实际运用中胜过季文子的“三思而后行”。

一句话就可以显出你的无知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屋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论语·子张》

和孔子一样载誉中外的道家学派的鼻祖李耳(老子)曾说过这么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形容一个人太狂妄而听不进他人忠告时会认为这个人没有眼色,看不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其实人最易犯的错便是缺乏“自知之明”。人最难理解的往往是自身,这也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说的道理。

孔子的得意门生中有一位让人很欣赏的弟子——子贡。子贡不仅是一位道德修养极高的人,而且很会赚钱。在我们当今社会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二者兼具吧?《论语·子张》中记载了一段这样的文字,更让我们佩服子贡的为人: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屋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

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其他官员们说:“子贡比他们的老师仲尼还要贤明。”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房屋的围墙作比喻吧: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所以可以从外面看到房舍的美好。先生的围墙却有几丈高,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壮美和无数房屋的富丽。能够找到他的门的人太少了。就此而言,武叔老先生说这种话,不也是可以理解的吗?”

在孔子生前,子贡就有“贤于孔子”的名声。但是子贡自己却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别说是赞他贤于孔子,就是和自己的师兄弟们相比,他也认为自己远不如颜回(参见《论语·公冶长》)。我们看到的这段对话中,他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比喻,说明了自己为什么能给人留下贤于孔子的印象,以及他和老师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距。子贡虽然是个能言善辩之人,但如果不是因为对自己的优缺点了然于胸,对自己的学识和孔子的学问之道有真正的了解,他也说不出这样发人深省的比喻来。就此而言,他也不愧为孔子最为得意的高足之一,至少他做到了“自知”和“知人”。

子贡也曾对陈子禽这么说过:人说一句话就能显示他的真知,一句话也能显示他的无知,所以说话不可不谨慎。先生的不可企及,就像天不能由台阶爬上去一样。先生如果得以管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采邑,那么,教养百姓,百姓便能立足于社会;引导百姓,百姓便会跟着前行;安抚百姓,百姓便会从远方来投靠;动员百姓,百姓便会同心协力。他老人家生得荣耀,死会令天下人悲痛,我怎么可能赶得上呢?

对于叔孙武叔对孔子的诋毁,子贡则毫不客气地予以批驳。他说:不要这样做!仲尼是诋毁不了的。别的贤者不过是丘陵,还可以跨越过去;仲尼则是太阳和月亮,别人不可能超越他。一个人即使要自绝于太阳月亮,那对太阳月亮能有什么伤害呢?只不过显得他不自量罢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子贡的贤德与自知之明,以及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谦谦君子作风。只有那些具有相当的“自知之明”的人,才能饮水思源,在享受成功的时候不忘感谢师恩,在前辈尊长面前保持始终如一的谦恭作风。马歇尔将军正是这样一个谦谦君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歇尔随美军赴欧参战。当时的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非常欣赏马歇尔的才能,并将他提拔为自己的副官,视为得意门生。潘兴退役后,仍然多次向有关方面力荐马歇尔。在潘兴的有力影响下,1939年马歇尔领临时四星上将衔并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乔治·马歇尔作为美国陆军参谋长,为世界反***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鉴于其卓越功勋,1943年,美国国会决定授予马歇尔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高军衔——陆军元帅。但马歇尔坚决反对,他的公开理由是,如果称他“Fidd Marshal Marshall”(马歇尔元帅),后两字发音相同,听起来十分别扭。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将使他的军衔高于当时已病倒的陆军四星上将潘兴。马歇尔认为潘兴才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将领,自己又多次受到潘兴将军的提拔和举荐,不能使自己尊敬的老将军的地位和感情受到伤害。

有一段小插曲足以反映马歇尔对潘兴的深厚感情。1938年春,马歇尔前往医院探望潘兴。潘兴若有所思地说:“乔治,总有一天你也会像我一样成为四星将军的。”马歇尔满怀感激地回答:“美国只有您有资格当四星上将,绝不可能再有另一个人!”听到马歇尔的肺腑之言,潘兴顿时热泪盈眶:“谢谢你,乔治!”

马歇尔拒绝当元帅后,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美军从此不再设元帅军衔。1944年底,马歇尔晋升五星上将——美军的最高军衔。

而我们常见到的情况却与子贡和马歇尔相反,一些取得成就的人,往往会上演一幕幕小人得志的丑剧,将最初的谦恭忘得一干二净。

伟大的人不会如跳梁小丑般时倨时恭,他们的谦恭是由内而外、自始至终的。

越是在名利的顶峰显示出的虚心,越弥足珍贵。

这是只有具有“自知之明”的君子才能做到的事,也是我们做人处世的原则之一。

同类推荐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这是一本让你时刻保持大脑清醒的逻辑入门书,适合每一位普通读者。书中以小故事为线索,从概念、命题、规律、推理、论证、判断等方面讲述逻辑的基础知识,所涉及的故事,许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们或诙谐或滑稽或幽默,揭示出逻辑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让你在轻松愉快中了解逻辑的真实本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启发我们像哲学家一样,去解决常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国学大师讲透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本书便是通过冯友兰,梁漱溟,梁启超,章太炎,吕思勉等八位国学大师的角度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精华,使读者通过“知行合一”的口号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探讨“知行合一”的心学内核。感悟“知行合一”的精神内涵,从而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砥砺人生。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
热门推荐
  • 佛说内身观章句经

    佛说内身观章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某御坂妹的综漫之旅

    某御坂妹的综漫之旅

    新书《Re,骨傲天屠戮的我》,望各位书友读者多多支持,求收藏和推荐!学园都市排名第三位的超能力者御坂美琴的克隆体之一,御坂19090号,由于被布束砥信注入恐怖感情程序,出现了和其他个体的差异,被研究员提前取出装置用来实验了。御坂19090号毫无悬念被一方通行杀死了,但是,死亡,或许是新的开始……为了他人的目的而死亡,而无论这个目的是否达到,这是御坂妹注定的命运——人类,英灵,亡者,使魔……御坂妹有了自我,却难以改变自身的命运,以不同存在形式,在无数的次元中以其他形式重复着自己的命运,却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御坂妹能够实现愿望吗?她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机会?敬请期待——
  • 星光的加冕

    星光的加冕

    炎热的夏日午后,十八线演员乔雁正在一场爆破戏中灰头土脸地奔跑。她出色地完成拍摄后,被当场删减戏份。那时她已经知道,娱乐圈有很多自己的规则,不是只靠努力就能杀出重围的地方。但她不知道的是,命运让她与一个最不讲规则的人相遇,从此,所有现实都比梦想更加璀璨,属于她的传奇与星光纷至沓来。那一天我遇见你,从此世界开始不同。穆庭:“给大家介绍一下,她叫乔雁,是我女朋友。我有很多梦想要实现,很多事情想去完成,很长的路要继续走。而所有的这些事情,我都想和她共同完成。“我从来没想过,爱上一个人,遇见她之后,再也不会想爱上别人。”
  • 修仙之灵符天下

    修仙之灵符天下

    山村少年获得一本符书,踏上修仙之路,凭借坚定的心志,凭借符术降伏桂妖,收服女鬼,在除妖除魔中也得到回报,修为突飞猛进,在短短数年里达到普通人几十年都无法达到的高度。最后更是进入一处小世界,获得万年奇珍,建立了自己的势力,成为修仙界首屈一指的大人物。
  • 一生一世笑红尘

    一生一世笑红尘

    她发誓,如果知道他是皇帝,借她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跟他抢茅房,还险些把丫一脚踹进茅坑,最后沦落到这里扫落叶!***她,作为一个眼里只看得到钱的顶尖杀手,性格怪异让人望而生叹——不涉及钱的时候,她是冷静、睿智、杀人不眨眼的嗜血修罗!涉及钱的时候,瞬间变为抽风、暴走、癫狂的二货女!艾玛,谁说杀手穿越之后日子过得统一牛叉?面对掌握着千军万马的皇帝,谁特么牛叉一个给我看看,被射成刺猬有木有?算了,算了,咱隐藏实力,图个清闲。可是,清闲不是那么容易的……每天对着众位主子跪来跪去;每天被众人讽来讽去;还要拿着扫把扫来扫去!KAO!老娘——忍!可当她做宫女的第一笔俸禄也被扣掉时……——他姥姥的!老娘跟你们拼了!【重点】:女强+抽风,杀手除了冷冷滴,还有贪财滴!一样的杀手,不一样的抽风穿越!【ps】:男主是绝对绝对干净滴!背景大气磅礴,人物深情不悔,值得一看哦!——◆◇————◇◆————◆◇————◇◆——★【智斗渣男篇】“那一日,我到了机场,登机之后……”某女正在跟小宫女讲着自己前世的故事。“大胆!”一声霸气的高喝响起,“一个小小的宫女,还想篡位登基!朕定要灭你满门!”他倒想看看这女人有多大本事!转过头,一看,是皇上!某女艰难的咽了一下口水:“那个皇上,奴婢的意思是……是……”是神马啊!忽的,一只野鸡从御膳房跑出来扑腾而过,某女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将那野鸡捉住,大气恢宏的一脚踩上去:“启禀皇上,奴婢说的是这个登鸡!”……★【温馨爱情篇】某作者拿着广播站在高处,手舞足蹈+泡沫四溅:亲们,注意了,注意了!想看这两个片段的举爪,举完爪赶紧收藏,然后跟咱一起在正文中发现JQ!——某山挥着帕子擦着眼角的泪花,亲爱的们,人家等你们哦!顶着锅盖,潇洒滴离开……(欢迎亲们把钻石砸进伦家的锅盖里……)【四个涉及】:此文涉及抽风搞笑、涉及爱恨情仇、涉及坑爹雷人、涉及死生大爱!适合各种口味的读者阅读,欢迎广大亲们以各种形式跳坑!【下面是重点中的重点】:★对于此文,喜欢的请鲜花、钻石表支持。不喜欢请将准备买臭鸡蛋的钱,换成钻石用力砸俺表讨厌!效果都是一样一样的,(*^__^*)嘻嘻……
  • 傲剑凌云

    傲剑凌云

    隐藏着神秘身份的他,究竟会如何面对上一代的恩怨,手持着强大神剑的他,终会傲剑群雄独步走在凌云道,这是一个被遗弃的世界,黄帝大战蚩尤时候的一块大陆,被蚩尤分裂而开,漂移到东方的一角。六界,五灵神器,五大门派,剑道。聚集在这千万年前被遗弃的大陆之上。神秘不可侵犯!
  • 穿越古代当小兵

    穿越古代当小兵

    汪东明意外穿越到了古代,正准备当一次强大的穿越者时发现,这是什么玩意?量子纠缠,光速飞船,人造黑洞......汪东明表示,这是古代?
  • 生死界

    生死界

    《生死界》的几个中篇,分别描绘了当代的城市、乡村、机关、基层官场纷繁的生活情景,塑造了几个有血有肉、极具性格的人物。从作家绘声绘色创造出的艺术境界,从作家对当今社会人类生存、官场倾轧、物欲情欲等现象客观的描摹中,读者自可透过艺术的具象去领悟那份社会生活的真实——譬如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的戕害,譬如对官场“潜规则”的警省等等。
  • 仙城之王

    仙城之王

    他从一座最弱小的仙村起步,手握神秘上古秘宝——古画卷轴。可在古画仙村里面种仙草、养仙兽,拥有百倍加速生长之效。他带领仙民,将众界亿万人妖灵鬼都踩在脚下,成为万众臣服的仙城之王。---本书对原仙侠题材进行一次深度创新,打造一个全新的“仙城流”,最经典的仙侠题材,最潮流的仙城流派!---
  • 何为何薇

    何为何薇

    林子为和何晓微二人是青梅竹马,从小到大,两人都是互相伤害,谁也不肯让谁。但是,大多数都是林子为欺负赢何晓微。何晓微十八岁,什么都变了……林子为露出本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