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2800000012

第12章 不把上班当游戏,不把纪律当儿戏

古语中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其中的深意值得每个企业和员工认真思考。

对于企业来说,没有纪律,便没有一切。因此,我们必须要自觉遵守纪律。

要做到守纪律,一方面我们要在企业规定的“模子”里做事;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觉悟,变“强制管理”为“自我管理”。

在企业规定的“模子”里做事

企业的规范就如同“模子”一样,规定了员工的行事范围。规范是事业的基础,是圆满完成任务的保证,更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企业中,规则规范对于员工来说,就是不可触摸的“热炉”。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热炉法则”,它由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我们不妨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更具纪律性,更具执行力。

“热炉规则”包含这几个要点:

1.预警性——炉子火红,一般情况下每个人不用手摸也都知道是热烫的。

我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就要在心里拉条尺,要知道做什么会越过企业“天条”规定,做什么才是维护企业的严格律治与权威。

2.惩罚性——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

执行过程中一旦触犯企业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

3.及时性——只要碰到炉子,灼痛就马上发生。

任何惩处都会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执行,不会留给我们悔过的时间和机会,因此,执行中要提醒自己,将触犯纪律的失误减至最少状态。

4.公平性——不管谁碰到炉子,肯定会被烫伤。

公司的制度适用每一个人,不管是谁,违背了规章制度,都一定要受到惩处。即使自己身为管理层,又或者做出过大贡献,触犯了纪律都不能幸免地受到惩罚。

一个好的员工视规范如生命,把服从当成自身的一部分。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成为企业所需要的执行力员工。

一个有原则、守纪律的员工必定是个让人放心、受人尊重的人,能够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利益。这样的员工能够跟随企业一起成长,永远受人青睐。在商海里,不妨让制度为你一路保驾护航。

【走进职场】

2010年8月一毕业,张智敏就顺利进入一家外企在北京设立的办事处,不菲的薪水,较大的发展空间,令很多同学羡慕不已。公司不大,人尽其才,张智敏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销售助理,辅助销售人员一些货运、文档方面的工作,可以独当一面。

然而,张智敏也渐渐骄傲起来,对销售人员,乃至部门经理安排的事情,要么就是有选择性地做,要么就是忘在脑后,态度甚至有点傲慢。好在张智敏是公司唯一的女性,她长得也漂亮,有时跟同事产生矛盾,只要不关原则,总经理总是以“男士要有绅士风度,不要跟女孩子计较”为由,让男同事礼让张智敏几分。

有一次,张智敏和四个同事一起去参加北京的展会,开展当天,由张智敏负责的好几个文档都遗留在家,忘记拿,虽说事后有在北京的同事的邮件补救,但也对工作小有耽搁,几个同事因不满说了她几句,回北京后,张智敏竟赌气递上辞呈。总经理为稳定团队,挽留了她,张智敏因赢得“胜利”而得意洋洋。可没想到此后,递辞呈成了张智敏的撒手锏,一有不如意就赌气辞职。2010年底,总经理终于在辞职信上签名准许,竟然弄假成真,张智敏这才后悔莫及。

张智敏被辞退,是“罪”有应得,谁让她把企业的制度视若尘土、把纪律看成儿戏呢?

一个不尊重企业制度、不遵守企业纪律的人,根本不可能是一个有团队精神、对企业负责的好员工。巴顿将军说:“纪律只有一种,就是完善的纪律。假如你不执行、不维护纪律,你就是潜在的杀人犯。”诚然,目无制度、不守纪律者的言行不仅会害了企业,还会给他人、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灾难。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为了企业着想,为了团队利益着想,员工应该将遵守纪律规则作为自己的行动原则,将纪律和规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因此,应该避免出现着一系列违背企业纪律和规则的行为:

1.违背规章,投机取巧

一般人都有正常的智商和能力,但很多人为什么没有获得成功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习惯于违背规章、投机取巧,并且不愿意付出与成功相对等的辛勤汗水。他们渴望到达顶峰,却又不愿走艰难的道路;他们渴求胜利,却又不愿为胜利作出任何牺牲。投机取巧和违背规章都会让人退步,只有勤奋踏实的工作,才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并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想要获得空间自由的人,是必须以严格遵守纪律为前提的。

2.无视纪律,做事轻率

许多人之所以会犯错,是因为他们粗心大意、莽撞草率。许多员工做事没有把纪律放在心上,也不严格要求自己,将半成品、成品、废品随意摆放,将个人用品和办公用品混为一团,对5S现场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抱有应付思想。久而久之,形成懒散、马虎的做事风格,人一旦养成这种坏习惯,就会对执行力、执行结果造成极大的伤害。

3.疏忽职守,好高骛远

曾经有人说过:“无知和好高骛远是年轻人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也常常是导致他们失败的原因。”许多人怀有高远的理想,充满工作激情,一心成就一番丰功伟业。然而当他们面对平凡的岗位和平静的生活时,就会显得漫不经心,工作中容易出现疏忽,酿成错误。

以上3种表现是我们在职场中不守纪律和规则的典型特征。任何人都不能忽视公司既定的制度和纪律,否则,就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损失。

一个认同自己职业和公司的员工,必定是一个具有强烈规范观念的员工。他因为有着强烈规范意识,对于工作的理解也是深刻的,于是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执行到位,在不允许妥协的地方绝不妥协,在不需要借口时绝不找任何借口拖延时间,比如质量问题,比如对工作的态度等。

变“强制管理”为“自我管理”

纪律制定后,老板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该如何落实。难道要一直靠强制性管理吗?如果成员并不能从内心接受纪律的约束,虽然表面是服从纪律的,但实际上并不会严格遵守,也许当老板在场监督检查的时候会中规中矩,但老板离开后又会“旧病复发”,那么,落实工作就成了不可企及的愿望。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便成了老板的心头之病。那么,这个问题到底如何解决呢?

毛泽东曾经明确提出:一方面,必须建立铁的纪律,命令必须执行,规定必须遵守,不得违犯;另一方面,纪律又需建立在官兵自觉的基础上。朱德也曾明确提出:有了自觉地遵守纪律的红军,就是铁的红军。可见,自觉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从历史上看,一些以管理严格著称的企业,大都强调将纪律建立在自觉性的基础上。如“大庆经验”中很有名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就是自我管理的一个典型。

“三老四严”的主要内容是:“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最早提出“三老四严”作风的是大庆三矿四队。三老四严的提出使三矿四队形成了自觉遵守纪律、自觉落实工作的作风。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让自己努力做到“三老四严”、“四个一样”,让老板不再为落实工作犯愁。

【走进职场】

老工人李广志在一次设备检查工作中,发现回压闸门下面有油珠。他检查了各个闸门,并没有发现渗漏,也排除了从外面沾上的可能,老李意识到这里面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问题。于是,他连夜赶到井长处,将情况作了汇报。第二天,井长和他一起来到井场,顺着油痕一段段挖出管线,逐段检查。经过4天的奋战,终于查出了油珠的来历,原来是干线穿孔渗漏出来的。通过这番检查,一个重大事故的隐患被及时消除了。

还有一次,小尹为招待客人喝了两盅酒。接班时,19岁的徒工小李闻出了小尹口中的酒气。小李不准他接班,让他到井场上铲草直到酒味没有了再回来。小尹也深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心甘情愿地拿着锄头铲了两个小时的草。

由于大家自觉地遵守制度,坚持严细作风,认真踏实地干工作,确保了油井的安全生产。这个队建队3年共录入3万多个数据,没有任何差错,机器设备台台保养完好,井井站站达到一类,连续多年被评为油田标杆单位。

平庸的员工因为自制力不够,往往不能遵守纪律。而优秀的员工不管在何时,都会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企业的纪律,为其他员工树立榜样。

事实上,用行动捍卫纪律,是员工责任心的最好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崇高使命感的集中反映。优秀的企业永远需要恪守纪律的员工。企业的昌盛,追溯到源头,必有一个内核在散发着力量,那就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的芯片——严守纪律!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三老四严”的产生和提出,最初仅仅是为了适应油田岗位的需要,为了加强油田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而现如今“三老四严”不仅对岗位工人,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实现由强制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呢?

1.打牢思想根基,不断强化纪律意识。从进公司第一天起,我们就应该让自己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纪律观念,使纪律观念和落实意识从初始阶段便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2.向守纪律的榜样学习,在讲纪律的过程中不搞特殊,即便自己是“皇亲国戚”,也要严格遵守纪律,而不是随意破坏公司的规章制度。

3.经常翻阅公司的纪律手册,自觉学习,如果发现问题,我们要主动就企业纪律问题向老板提出我们的整改意见,从而使我们的落实工作得到完善。

同类推荐
  • 零极限

    零极限

    张德芬、毕淑敏、船井幸雄等人推荐!《秘密》的作者之一维泰利,从朋友那儿听说有位心理学家不必见到病人,就治愈了整所医院里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这些犯过罪的病人,虽然戴着手铐脚镣,还是会不时地攻击工作人员。医院里每月都会有心理学家离职,工作人员也经常请假不上班。但从修·蓝博士来到这家医院几个月后,原本重度依赖药物的病患,慢慢停药了,被单独囚禁的病患,不再有攻击行为,可以在院区自由走动了。工作人员开始喜欢上班了,病患慢慢被释放了,最后整个院区也不需要存在了……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勾起了维泰利的好奇心,他决定去寻这位神奇的治疗师。在向他学习的过程中,维泰利发现修·蓝博士是用四句话—“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来清理自己。
  • 思路决定出路(第一册)

    思路决定出路(第一册)

    留意一下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总会有碰壁的时候。我们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你是否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有条不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还是整天发牢骚,埋怨事情多了,思维乱了,没头绪做事?以上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清晰的思路,有没有按照思路去做。“成功不是不可能,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出路》这本书让大家知道了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正确的过程或方法,更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无论是对于公司内部员工培训还是个人的成长,本书都是最佳的范本与参考书。
  • 不那么拼,去过一种更有趣的生活

    不那么拼,去过一种更有趣的生活

    世界再大,你唯一始终拥有的也只是自己,你即是原点,也是终点。因此,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换一个地方,而是换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有趣的活法。心屋先生认为,之所以有的人会活得那么累,陷入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困境,不是因为不够“拼”,反而是因为“太拼”。当你充分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时,“不拼”也能得到最匹配的回报。现在,一点点读完这本书,从发现未知的自己开始,肯定自己,自然表达自己,学习13种“不拼生活法”,不要那么完美主义,不要让自己生活在枷锁之中,不要那么拼,偶尔偷懒懈怠、随心所欲,拒绝别人包括上司,辜负别人的期待,求助于他人……对于一直太拼的你,这些“不拼”反而能让你得到更多。
  • 秘密

    秘密

    本书解答了生活中人们关注问题的答案,如意志、思维能带来的力量;对于财富、成功的态度;对于健康的理念,旨在通过由思维理念到身体力行的转变赢得理想的人生。
  • 30几岁男人的活法

    30几岁男人的活法

    30几岁的时候,你必须哪些问题?30几岁的时候,你该为自己的人生做好怎样的准备?30几岁的时候,你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方向?30几岁的时候,你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人生做出怎样的规划?30几岁的时候,你渴望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热门推荐
  • 首届世界华语悬疑大赛优秀作品选集(叁)

    首届世界华语悬疑大赛优秀作品选集(叁)

    生活是人性的修罗场,故事则是在演绎修罗场里的悲欢情仇……而悬疑文学一直是用故事凝练的生活序章,本书收录首届世界华语悬疑文学大赛入围及获奖的中短篇作品精选集,包括科幻、恐怖、冒险、情感、历史等七类悬疑和泛悬疑题材,让你一次读过瘾!
  • 种鬼传说

    种鬼传说

    一缕飘荡人间的魂,一座隔绝阴阳的门,一场止而复始的梦,一桩布上千年的局。凡心种鬼,谬论天机。
  • 白芷微

    白芷微

    没有谁一开始就是坚强的,谁都期待被爱,她也是。
  • 人生若没有初见

    人生若没有初见

    从未想过,那一次初见,会成为我们刻骨铭心伤痛的开始;若不是多年前的那一面初见,我的人生不会如此的跌宕;若那时,你不是你,而我不是我,我们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多的悔恨,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其实,我们不过都是命运的一刻棋子,何去何从早有定数,由不得自己。我冷冷的看着他,此刻的他在我的眼中,如此的落魄,如此的不堪,可我心中却没有一丝愉悦。他淡淡的说:“你如何才能放过我?”我听后,忽然大笑起来,笑的心中尽是凄凉,最后,竟狠狠地说:“除非你死了。”他轻松的一笑,说:“好。”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3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3中篇小说卷

    吴义勤主编的这本《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3中篇小说卷》共收中篇小说九篇,包括铁凝的《对面》、陈建功的《前科》、王安忆的《“文革”轶事》、毕淑敏的《生生不已》、叶兆言的《人类的起源》、刘醒龙的《暮时课诵》等。每篇小说后都有精短点评。
  • 梅子情缘

    梅子情缘

    书生徐渭于梅雨季节偶遇梅妖小梅,并与之相恋,但人妖殊途,家庭阻隔,两人无奈分离。岁月悠悠,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宦海沉浮半生的徐渭最终遭同僚算计,落魄返乡,心灰意冷,本以为人生从此云淡风轻,谁知梅山风云再起,他终难割舍和小梅的情缘而身陷其中,看一段人妖情如何穿越时空荡涤二十载,感一份真情难舍难分!
  •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二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真实的自己》通过对梦境的探究,揭示心理的秘密,从而帮助我们认知内心真实的自己。本书使用生活中丰富而鲜活的例子、启发性的引导来梳理出梦境中潜藏的象征与逻辑。作者是知名心理学家大卫?方特那,他在荣格、弗洛伊德等心理学界先驱人物的成就的基础上向我们揭示梦境世界的心理规律。他向我们解释梦境的原型,揭露梦境如何用丰富的象征词汇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映我们日常的欲望、紧张甚至焦虑。同时,他训练我们掌握记住梦境的技巧,以便叙述出梦境的故事、细节乃至情绪,从而联系起我们的个人环境进行解释。
  • 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

    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

    潘一禾·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导。已出版《生活世界中的民主》、《西方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文化安全》、《文化与国际关系》、《西方文学中的政治》、《阅读经典:世界文化名著阐释》、《观念与体制: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故事与解释:世界文学名著通论》、《裸体的诱惑:论文学中的性与情》等著作。
  • 人在远古怎么破

    人在远古怎么破

    文明发展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样的没有人知道,但是宇宙中的未知总是吸引着人们的探索。亚美尼亚,一个高度发展的星际文明;乐尔维亚,一个刚刚起步的远古文明。探索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暗藏着的波涛总是在幽暗深处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