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6700000004

第4章 这个秋日比别处温柔

——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随手翻看案头的宋词,来不及设防,就跌入了秋思秋愁秋怨的圈套。

数百年前宋人的伤流逝、叹别离被初秋的寒露、暮秋的凝霜裹挟着,不期而至,化作恼人的秋风秋雨、萧索的衰草枯藤、瑟瑟的倦柳枯荷、冷冷的寒江暮湖、长鸣的残虫孤雁,化作文人墨客点染在砚边纸上的一声叹息。

明快的夏季一消,秋意就浓了起来,唐宋文人的才思在这个季节总是格外敏感,一叶知秋,落叶见愁,以至于唐宋诗词里的秋境,也笼着浅浅的一层愁色。

想到千年前对着秋风秋月吟诵唱和的宋人,总觉得他们的眉头该是皱着的,嘴角当是垂着的,就连润笔的墨可能也是和着烦恼调出来的,也便难怪,连他们吟出的词都带着清冷的凉意: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乌夜啼》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范仲淹《渔家傲》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晏几道《思远人》

读罢这些诗词,当真容易让人心生喟叹:秋风秋雨愁煞人!但是,年轻的李清照自是有些不同。

那时候她还没品尝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刻骨相思,也未萌生“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的忧国之殇,她拥有的是与生命共鸣,与天地齐舞的朝气,所以旁人眼中萧瑟的暮秋湖色也多了几分蓬勃与可爱。

这幅晚秋湖景由一个远镜头开始:高远的天空下,一片辽阔而旷远的湖水泛起微澜,秋色已深,远远地望过去,塘里的红莲衰萎,昔日空气中浓郁的荷香也淡薄了些。这些意象似乎也有点泛着冷秋的韵致,但在李清照眼里,这委实是一派令人怦然心动,忍不住想去亲近的山光水色——这风景之妙、之好,“说不尽”,道不穷。

镜头被推近:荷叶虽然早已凋残,但放眼看去尽是饱满的莲子,成熟的季节总能给人些许惊喜不是?两岸的水草、沙渚上的蘋花受清露洗涤、滋润,与摇曳的莲蓬一起,给人丰盈充实的质感,又让人感受到含翠凝碧的生命力。景色如此令人流连,但游人却不得不离去,百般不舍的词人婉转地表达了内心的不舍:那眠沙鸥鹭一定舍不得让我走,你看它都别扭地不肯理睬归去的人!

这一页秋日格外温柔,似乎它的下一页不是寒风飒飒的严冬,莺歌燕舞、沁人花香仿佛马上要穿透纸张浸过来了。这首词尽在写景,但字字都含情语,词人把自己的感情浇灌在客观景物之上,是为“移情”,所以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花草水鸟都在留客,万千心事都在一“亲”一“恨”之中。

古人说“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移情”之法在古诗词中极为常见,将情寄托于景,即以景移情,正如《双调忆王孙》上下两阙中的末句;将情托拟到物,便为以物移情,原来没有生命和情趣的外物就因此获得了灵魂,如常见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花鸟、烛泪都因“移情”完成了与文人喜怒哀乐的相通。

这是厚厚的宋词里一页特别的秋色,少了伤感,淡了凄楚,平添了一些意气,多出了一股盎然,倒显得旁的秋都是凉的、薄的、苦的、硬的,她李易安的却又暖又浓,又甜又柔,脆生生地让个万物凋零的季节多了几分生气,几分温柔。

中国的古典诗文里,喜秋的作品倒也颇有一些,如刘禹锡的《秋词》、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山行》,但这寥寥几篇很容易就被“悲秋”的主流淹没了,即便在外国文学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郁达夫先生在《故都的秋》提到过这种现象:

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文选)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不分国别,秋天的枯败和萧索似乎很易引发人的共鸣,以至于文人都一个个“眼望苍穹,右手按胸”地抒发着和秋天同个频率的悲伤。但是,在秋天向自然的神奇寄语,向生命的美感致敬的李清照并不孤独,在她去世数百之年之后,英国诗人济慈以一首《秋颂》成为她的同行者。

“春歌在哪里?哎,春歌在那方?别想念春歌,——你有自己的音乐”,春歌固然嘹亮,秋曲也有其美妙:蚊蚋的合唱、蟋蟀的长鸣、知更的高声,群燕的呢喃……谁敢说这个“果实圆熟”的时令不是美丽的呢?

济慈一生历尽坎坷,写这首诗时,贫困、疾病不止不休地折磨着他,但他却保持着一贯的乐观,如他在《忧郁颂》中表达的一样:忧郁和美“共居一处”,且与“欢乐”比邻,不管生活是多么让人忧愁,仍然可以从中寻找到美,因此也有喜悦!所以,即便是与垂暮老翁一样苍白的秋天,也有它的风景,那些时光的褶皱里,总有一种令人眼眶湿润的风景。

当李清照写下这首《双调忆王孙》时,她一定像济慈一样捕捉到了那个画面。虽然此时的喜悦与她日后所要承受的痛苦相比只是一瞬,即使生命的寒冬还是会一寸一寸地挤走她明媚的快乐,这一个温柔的秋日,仍然值得被捧到回忆深处,好生珍惜。

参考:

《秋词.秋愁.秋思》http://bbs.yingchengnet.com/viewthread.php?tid=21394

《故都的秋》郁达夫http://baike.baidu.com/view/367992.htm#5

http://nhw66780.blog.163.com/blog/static/580250272008291033369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160090100065x.html

《尘烟如梦花事了》P7 中国画报出版社

《怡情书吧-李清照》P5 中华书局

《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P76 哈尔滨出版社

同类推荐
  •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

    1977年10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同一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在无数人彷徨的身影中,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中国,一度前途灰暗的青年人看到了希望。1977年12月,全国各省十三届高中毕业生——570万人涌向了高考考场,踏上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征途。1977年的寒冬,考场上却散发着郁郁勃发的生气,数百万考生正在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未来的轮廓。第二年春天,27.3万大学新生踏入大学校园,在高校停止招生的十年寒冬后,终于等到了春回大地。1978年9月,新一轮的高考再一次拉开帷幕,前后两届共1000多万的考生,重新燃起了掌握自己人生的激情。
  • 校园风尚

    校园风尚

    《校园风尚》是一部精选的中学生作文集,所选的40余篇文章中有记叙文、议论文、叙事、议论、散文等,全部出自90后的学生作者之手。这些单纯、稚嫩的作品,在同龄人来看,立意深远、构思精巧。在有资历的成年人看来,也许不以为然,但这些文字却散发着一代未成年人的青春芳香。
  • 她在丛中笑

    她在丛中笑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里,文联就是写写画画,唱唱跳跳。殊不知,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一部分,文学艺术往往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方民众道德品质、精神追求的直接体现。搞好文联工作,推动文学发展,促进艺术繁荣,不仅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人民热切期望的报答。
  •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本书主要以毛泽东读史评点为线索,透过历史的沧桑风雨,去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了解中国的昨天,从而把握中国的今天,并展望中国的明天,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 海盗泪:一个死囚的灵魂忏悔

    海盗泪:一个死囚的灵魂忏悔

    举世震惊:一群海上漂来的幽灵将一艘万吨轮劫持!骇人听闻:23名海员被海盗们杀害,葬身鱼腹!这起建国以来最大的海上抢劫杀人案被公安机关定名为“9901”大案。2000年1月10日,广东省高级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以翁泗亮、索尼·韦、贾宏伟为首的13名主犯、要犯被判处死刑,25名同案犯被分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长达3万余言的刑事判决。
热门推荐
  • 婚心萌动

    婚心萌动

    霸宠,一对一她唐婉婉天不怕,地不怕,唯一怕的就是顾靖修。顾靖修人称顾三爷,北城被他占据了半边天,更是政界举手投足的人物。“顾先生,顾…..”许久之后,得到一口新鲜空气的唐婉婉微喘着气说道,“有话好好说!”“你不觉得你该需要好好帮我回忆回忆?”“……回忆,什么?”心虚的眼神四处飘来飘去。“麻麻,你跟叔叔在干什么?”那一阵稚嫩的声音叫的唐婉婉头皮一阵发麻,看着那张硬朗英俊的脸已经能把周围冻成冰块!
  • 大明武夫

    大明武夫

    赵进平凡一生,没想到在明末有了新的开始他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凭手中矛,平万里河山,这就是大明武夫
  • 妖狐闯世记事

    妖狐闯世记事

    深山里怠于修炼的白狐女被迫入世修行,只知道吃吃喝喝睡睡觉的她第一天就被惯常善良的文家少爷捡了回去。结果文家少爷发现自己给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个世界好像和我想象的有些不一样?你们都是些什么品种?文司淼:我只是想做个好事,怎么给自己找了个媳妇呢?白琥莉:因为你人好够俊文司淼:就这原因?白琥莉:还有对我好~(@^_^@)~,不过你也不亏文司淼:?白琥莉:因为我够美啊:-D文司淼:也是且看半狐妖娘携手男神开启风云变幻,校园,娱乐圈,都是小case,地图都开到国外去了好嘛!
  • 嘘,别侵犯孩子的领地

    嘘,别侵犯孩子的领地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一块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自由地呼吸、成长、学习,甚至刚学步还不会说话的,小孩子也不例外,他(她)经常会推开生怕自己摔倒、亦步亦趋保护自己的家长,颤颤巍巍地蹒跚前行,非常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他们习惯于帮助、呵护或者管教自己的孩子。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实际上就是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实际上就是给孩子弥补质疑精神的时间;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实际上就是给孩子激发创造力的时间。
  • 味道之味觉现象

    味道之味觉现象

    从最微观到最宏观,饮食串起了最可感的个体肉身与最抽象的文化网络。假如食物注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欣赏这种艺术的唯一方式便是毁灭它。我们有时候会用“干掉”去形容进食,比如说“干掉一碗面”,“把整桌菜干掉”;那个“干”字正正是最粗暴的破坏。形容一顿吃完的饭,我们会说那场面真是“狼藉”;这岂不是一桩惨案的遗留现场?只有透过吃的动作,我们才能完整体验食物之美,才能领会食物作为一种艺术的精髓。可是吃的动作同时也就是一种破坏、吞没与消化。食物一生的高潮在于它的死亡,不消灭食物,我们就无从欣赏食物。饮食艺术乃是一种关于毁灭和败亡的残酷的黑色艺术;最美的刹那,就是崩解朽坏的一刻。
  • 魔魇1末世之痕

    魔魇1末世之痕

    多年前,负责调查超自然事件的“孤烟计划”研究组在沙漠遭遇到非人为的组织性袭击,最终全军覆没、埋尸荒原。两年后,某陆地作战部队在沙漠盆地也遭遇到了超自然生物的袭击,同样命失黄沙。韩飞是普通中学高三学子,高考后被罗伊·韦伯斯特坑蒙拐骗进入了猎魔师培训学院(Devil-HunterTrainingCollege)。在这所学院里,他发现了人类科学无法解释的能力——神谕。学院里的每一个人都至少掌握一种神谕,但身为最强猎魔师之子的韩飞却难以掌握攻击型神谕,最终进修信息型神谕“视听”。不久,学院收到一份报告,内陆沙漠存在上古魔类,学院派出由卡洛·韦伯斯特、高桥浩、高桥樱子和韩飞组成的四人小组前往该沙漠进行魔类调查。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猎魔师都收到相同的报告,不约而同地前往沙漠进行猎魔任务,以提升自己的猎魔等级。后来众人遇到上古魔类的制造者,在沙漠中与饕餮搏杀。众人败北而逃后,猎魔学院的院长亲自上阵,解决了魔类制造者。但随即而来的是成群的上古四凶,猎魔师抵挡不住,魔兽东侵,生灵涂炭……
  • 痴心战神都市重生

    痴心战神都市重生

    这是一个有关神子、吸血鬼、人类的故事,终究,谁才是不败的战神,一切尽在书中。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混元战神

    混元战神

    长生永恒不朽的道路,自古到今,无数圣贤,莫不想探个神秘……古老相传,古有圣贤夜探星辰,窥其奥妙。天路虚无,长生之路,终极漫无飘渺缈……想要解那神秘,终化一屡黄土,为世人不得知。仙路真可寻吗?
  • 星际崛起之政府成立

    星际崛起之政府成立

    狩猎者摧毁了我们的家园,我们每一个星球的人民濒临着灭绝,但是狩猎者无法摧毁我们的意志。因为神圣的父神耶和华将会庇佑我们赢得这场战争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