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7000000025

第25章 王维(3)

“随意春芳歇”,这“随意”二字向来无人注解,大家都忽略了。其实这个语词的意义和现代用法不同。它是唐宋人的口语,相等于现代口语的“尽管”。

——施蛰存

·使至塞上

单车①欲问边②,属国过居延③。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④逢候骑⑤,都护⑥在燕然⑦。

【注释】

①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②问边:指慰边塞官兵。

③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④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⑤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⑥都护:官名。唐朝在边境设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都护负责辖区事务。

⑦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赏析】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受唐玄宗之命往边塞慰问官军。王维当时的官职是“监察御史”,诗题中的“使”即指此。唐玄宗的这次任命,虽以“慰边”为由,但事实上却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因此诗人在诗中流露出飘零孤寂之感。

首联作者开门见山地交代了地点,事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本联意为:“我”只带着少量随从出塞慰问官军。大唐边疆辽阔,一直延伸到居延一带。“单车”表明诗人此次行程所带的随从很少,这与他的御史身份其实并不相符。因为此行是王维受朝廷排挤的结果,所以他对“问边”一事实是不情愿。这也便解释了为何他作为“监察御史”出行而只有少量随从跟随。

诗人开篇便向读者透露了他的失望与落寞,接下来颔联的描写便是从这种情绪中生发而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并不是单纯描写边塞景物,而是诗人以“蓬”“雁”自喻,写自己如飘零的蓬草一样来到边塞,像大雁一样来到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作为御史,诗人用象征游子的蓬草与大雁自比,可见其心境郁卒。

首、颔联诗人用低沉的笔调书写了他的行程。诗行至此意境沉郁,但颈联中,诗人的笔调忽然拔起,诗的色彩也明亮起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对大漠风景的描述:放眼望去,辽阔的沙漠中有烽烟直上,黄河边上悬着浑圆的落日。这两句看似信手拈来大漠常见意象入诗,实际独具匠心。

“大漠”、“长河”画面开阔,铺开雄浑意境。在这样的背景中,烽火台上的“孤烟”就格外引人注目,成了画面的重心。“直”字体现了烽烟的特有的劲拔之势,也将大漠烽烟与其他种类的烟,如“炊烟”等作出了区格。

“长河”也是大漠特有的景象。因为沙漠平旷,没有山峦阻隔,因此“长”不仅仅指河流的长度,更是指其特有的蜿蜒不断的姿态。“圆”字也十分精当地传达了苍莽大地,山河吞吐日月的雄姿,令画面更添瑰丽。

颈联两句在描写自然壮丽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此时心境的开阔。原本心情阴郁的诗人,看到广阔雄壮的自然之景,心境似乎比先前开朗一些。但烟虽直,但“孤”,圆日瑰丽,可也是夕阳残照,因此孤独落寞仍是诗人的主要情绪。

尾联写诗人行至萧关时,恰好遇到侦察兵。他向诗人报告说:“都护此刻正在燕然山。”诗人在人烟稀少的异乡好不容易“逢”一人,但却没有与对方有更多情感的交流。对方只是冷漠地向他报告情况而已,诗人心中的落寞失意可想而知。“都护在燕然”也暗示此时边塞仍有战事。这一情况令诗人更加惆怅。

诗歌的重点是对边塞风物的描述。诗人巧妙地把自己的失意与寂寥之感融入景物中,因此画面苍凉。王维炼字精当,尤其颈联字字珠玑,生动而准确地传达了大漠风景的神韵,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水平。

【大师导读】

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

“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

——徐增《而庵说唐诗》

“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后人全讲炼字之法,非也;不讲炼字之法,亦非也。

——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

“大漠孤烟直,长江落日圆”十字,是一幅好画,但比画表现得多,因为这两句诗中的“直”“圆”是动的过程,画是无法表现的。

——朱自清

颈联二句,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抓到了西北高原的特色。“孤烟直”,“落日圆”,表示天气平静,无风无云,也是沙漠上的气候特征。

——施蛰存

历来盛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决非偶然。这几笔雄健粗放的线条,不仅勾勒出沙漠上无边的壮丽景色,也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强烈盛叹,以及因它而变得无限开阔的胸襟。

——陈贻焮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赏析】

这首是一首五言绝句,题为送别,但却未对依依惜别的情景加以描绘,而是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角度和场景来作为着墨点,可谓另辟蹊径、匠心独运。

“山中相送罢”开篇即写到相送已罢。常规的离别诗本应在此句中描写情深意笃的送别场景。而诗人在此处却用了一个看似无味的“罢”字将这一场景一笔带过。接句“日暮掩柴扉”又只讲到送别归来,诗人轻掩柴扉。诗人再次将送别后的心情剪去,而只留“掩柴扉”这一情境。

一、二句时空跨越幅度较大,在蒙太奇式的结构中留下了大量的空白。这些空白的留给读者想象空间:送走友人后,“日暮”之中独行的诗人当觉失落、怅惘。是他在“掩柴扉”之后的又有何种心绪?一个“掩”字也令人想到诗人的落寞神态。正是通过这种留白,诗人将原本复杂的离别情绪凝练于十字之中,笔墨经济,余味深长。

后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中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一句化出。文中原意为叹游子久去不归,这里是说明年春天来临的时候草必定变绿,但友人却不知能不能归来。

这里除了离思之外,还包含着诗人内心的思想斗争,更可能是缘于与友人对仕途的看法产生了争议。但是二人才能禀赋相似,意气相投,因此希望友人能早日得悟,返归山林。

摩诘作诗,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看似平凡的素材。虽然朴素、自然,但情感真挚,意境悠远,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本诗即将这种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

【大师导读】

所送别者,当是驰骛功名之士,而非栖迟泉石之人。

——俞陛云

做五绝诗,虽只寥寥二十字,看似容易,其实在这二十宇句,立意要不寻常,造语要任自然,前后章法要相连贯,并且还要有一种“余韵”,就是意思不可说尽,字句不求深奥,每个字无论抒情写景,总要个个字站得住,个个字能打动读者的心弦,才是一首好诗。

——喻守真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物寄相思的五言绝句,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确实是诗人为眷怀友人而作无疑。李龟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安史之乱时,流落江南一带。

首句点明红豆生长的地区,也是朋友所在之地。红豆生于南方,果实红润浑圆,如珊瑚般晶莹,南方人常用红豆作为镶嵌的饰物。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女子,她的丈夫死在边疆战场,她便哭死于树下,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红豆为“相思子”。唐诗中常常用红豆来隐喻相思之情。所谓“相思”,不仅局限于男女情爱,亦可以用在朋友之间。

“春来发几枝”一声轻问,春天到来,红豆的枝桠又发了几只呢?这句承接得十分自然,设问的语气也显得分外亲切。对友人关怀的心绪自然而然地流露于字里行间。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意为:希望你多多采撷,因为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此物最相思”是作为补充的理由来解释为何“愿君多采撷”。诗人寄意于对方“多采撷”红豆,其言外之意是:“希望你看见红豆,就想起关于我的一切。”意在暗示远方的朋友一定要珍视互相之间的情谊,语言诚挚动人。

全诗中主要的关键字是“相思”和“君”。 “相思”之情,人皆有之,相思的对象有可能是任何人。而“君”,指的是作者最在意的一个人。“相思”于“君”具有很强的对象性和专一性,情有所专,情有所真。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挚情谊。“劝”,“最”同“君”、“相思”组合在一起,诗人内心的情感就曲折完满地表达了出来。这种表达方式,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将诗的境界转化为读者的自我境界。

整首诗丝毫未表露相思之情、离别之意、尽管作者柔思满怀,却仍然只字未提。相反,却句句话不离红豆,情感超脱于物象之外,萦绕于读诗人心中,将相思之情表达得无形却有神。

【大师导读】

直举胸臆,不假雕锼。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睹物思人,恒情所有,况红豆本相思物,愿君多采撷者,即谆嘱无忘故人之意。

——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

以发问起,即不觉直率,三句承上转放,四句结出相思正意。

——喻守真

这里可以说是爱情,可以说是友情,也可以说乃是乡情,它涵有非常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又不流于一般化,这乃又都表现为盛唐诗歌深入浅出的普遍特色。

——林庚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这首诗一题为《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广为传诵,名曰《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诗人在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中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以及环境气氛。渭城早上下了一会儿雨。尘土被雨水浸得湿润。“浥”为湿润的意思。“浥轻尘”表明雨下得并不大,另外也展示出原本尘土飞扬的大道因微雨而洁净清爽的样子。

接句“客舍青青柳色新”描写客舍延伸至不见尽头的驿道,驿道两旁的柳树郁郁青青。客舍,是羁旅者在外的居住之地;杨柳在唐诗中也常作为离别的象征。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而特地选取的。“轻尘”、“青青”、“新”这三个词语,声韵轻柔、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人选取极平常的景色入诗,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恰当的自然环境。

前两句写景,三四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便转入抒情。这两句的重点在描写惜别时诗人与友人的情感交流。诗人劝朋友临行前再饮一杯,因为出了阳关后,身边便再无朋友相伴。

句是提到的“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尽头,与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自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往西域的交通要道。阳关以西是荒莽的西域,因此“西出阳关”在唐人眼中是一件伴随着艰辛的壮举。诗人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一是在试图延宕离别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片刻,二是希望这杯酒能能载着诗人深情厚谊,伴着朋友踏上前路,包含着诗人对远行者的体贴关怀之情。同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将惜别的千言万言浓缩于酒中,语虽平实,但情感丰富。

诗人用直白平实的语言,道出世间最普遍的离情,情感真挚深厚。

【大师导读】

更万首绝句亦无复近,古今第一。

——刘辰翁《唐诗品汇》

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送别诗要情味俱深,意境两尽,如此篇真绝也。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只体贴友心,而伤别之情不言自喻。用笔曲折。

——刘宏煦《唐诗真趣编》

此诗与朝雨裛尘,客舍柳青,已现一种愁惨景象。不待下文临别赠言,已觉黯然销魂。

——喻守真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被公认为描写静境的名篇。开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一联,对仗整齐自然。诗人用“人闲”二字即指山中无人事烦扰,远离车马喧嚣,也点明诗人闲静的心境,心境怡然自得。正因环境静谧,诗人愈发觉得春山格外空旷,加之诗人心境平和,所以他对大自然的声音和动态的事物十分敏感。因此,即便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但他仍然能感觉到春桂的花瓣纷纷散落。因“人闲”而知“花落”,因“花落”而感“夜静”,困“夜静”而觉“山空”。意境环环相扣,一气蝉联而下,具有一种流动的音乐美。闲静的心境和春山静谧的气氛,既互相契合又互相作用。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一轮明月破云而出,白色的月光洒落山林,惊动了栖息于涧中的山鸟。鸟惊,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亮出现也惊动了它们,这正表明春山寂静到了极点。音回空谷,既打破了春山的寂静,同时又使春山愈发显得清幽空寂。“山谷”的寂静与“鸟鸣”的喧闹一静一动,相辅相成。这种“以动显静”和“以声写静”的艺术手法让全诗充满了雅致的美感。

王维在许多诗中都创造了“空”、“静”的意境,这首诗亦是如此。诗人用花落、月出的动态,来衬托出春山月夜之静。最后一句,又用鸟啼之声来打破春山之静。寓动于静,寓声于静,愈见其静,描绘出深刻的幽静境界。全诗静境优雅而不枯寂,动境生机盎然。

同类推荐
  • 红楼梦诗词赏析

    红楼梦诗词赏析

    本书分析阐述了红楼梦作者当时的社会思想、著作的版本问题、前八十回中的某些特殊框架结构组合、后四十回及其作者、作品中的两大疑案等问题。
  •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可见《汉书》之重。好多的典故出于其中,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
  • 国学大讲堂黄帝内经

    国学大讲堂黄帝内经

    书作者傅维康大夫为这部宝典萃选精华,详细注释,并概括全书要点,精心写出《概述》一文,以及指导学习方法,给读者以打开大门的钥匙。
  • 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

    李国文评点三国演义

    本书左栏《三国演义》底本为中华书局版《三国演义》。该书点评者李国文先生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人生感悟对《三国演义》进行评点,每章章前有引语、章后有总结,对全章进行提纲挈领地评述。随文点评,既有对字句文的解析,也有作者精彩的议论,更有对思想、社会、人生、现实诸多方面的品评。
  • 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热门推荐
  • 叫我尸王大人

    叫我尸王大人

    魔族大殿黛若为逃王位继承躲进南荒巫山之巅,却不慎落入从渊之渊转入轮回,化为一只黑蛋落入苍梧之野,被玄蛇带进卵民国,投身一户普通人家。本来平平淡淡一世便罢,却无故与季禺国主牵扯不断,做了季禺这小儿三年的皇后。不过人生苦短,熬完二十岁的黛若终于死在战场。谁知这从渊之中的孔雀真身竟被焚毁,难道还要继续顶着个尸身做个尸仙不成?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额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额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雨山和尚语录

    雨山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世宠婚:老公,你被潜了!

    盛世宠婚:老公,你被潜了!

    “你为什么要帮我?”顾南言问眼前看着她的男子。“因为你是我的人,我的人我都舍不得欺负,别人怎么能欺负呢。”男子霸道又宠溺的说。“……”人们都知道,厉家人皆是情种,能嫁给厉家男子是有多么的幸福,可是对厉家男子来说找到一个能相守一生的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
  • 星兽无双

    星兽无双

    无双大陆,星兽纵横。鎏金圣鹰,来去无踪;灵木巨猿,力大无穷;极寒冰马,冻结万物……这片大陆由何而来,没有人知道;这些神奇的星兽由何而生,也无人知晓……始祖星兽现世于一个平凡小镇,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故事也由此开始。
  •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帝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很明确,“帝师”是指皇帝的老师。本书从记叙帝师生平事迹入手,再现了帝王之师对历代帝王的教育、指导和辅佐,同时揭示了帝师以其亦师亦臣的特殊身份,对帝王决策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之谜。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道出一些亘古不变的历史发展规律。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雄才伟略的政治家(2)》本书分为努尔哈赤、路易十四、彼得一世等部分。
  • 六月里花儿香

    六月里花儿香

    导师打电话来说,定在“六一”早晨八点在教研室举行分组答辩。肖爱民翻了个身说:“电话都摘了,手机都关了,她怎么又能打进来的?”“打到隔壁。”“混蛋,他们怎么不采取统一行动,这……才八点过十分嘛。”“老虎给女朋友打电话约吃饭,打完顺手就搁上了。”“六一……还让不让过儿童节了。这种灭绝师太!太过分了!”“水桶”乐了,说:“痛心啊,如此摧残祖国花朵!待我等将这灭绝师太告上法庭,让她麻烦缠身,让她跟法官答辩去。”
  • 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

    在当今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存在很多奇怪的人和事,如果你看不懂,那么很有可能糊里糊涂地被利用。本书便结合社会现实,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少了些小清新,多了些重口味,给大家新鲜刺激的阅读感受的同时,让你轻松掌握心理掌控术、读心术和攻心术。
  • 呼伦贝尔童谣

    呼伦贝尔童谣

    河岸向河流说道:“我不能留住你的波浪。”“让我保存你的足印在我的心里吧。”——泰戈尔。我和大兴安岭东南的阿伦河有缘分,这份缘来自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当年父亲为参加一座铁矿的建设,把我们全家从大岭中部的小镇甘河带到了岭东南,准备在铁矿小镇梨子山安家。初建时期矿上没房子住,父亲便把我们的家,暂时安置在博林线起点和滨洲线两条铁路分岔处,名叫“沟口”的小山村里。我家就在小村最北端租房暂住下来。沟口是中东铁路上不能再小的小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