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7000000027

第27章 王维(5)

【赏析】

《竹里馆》是诗人王维晚年时候隐居于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明净的月夜幽林,将自然景物和诗人情感融为一体。全诗字句简朴清丽,看似平淡,随意,实则是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一、二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拨动着琴弦,一边发出长啸。不论是“弹琴”还是“长啸”,都将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句诗中,还用到了一个典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载:“阮步兵啸,闻数百步。”阮步兵即是汉魏时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他和嵇康等人为了表示对当时的封建礼教的不满,对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不满,常在竹林中咏怀言志。阮籍在竹林长啸,数百步外都能闻其声,也由此成为美谈广为流传。王维居于林中,效仿阮籍长啸,将自己比作阮籍,以此来表现自己对奸权的不满。

后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思是说,自己独居竹林之中,却也并不为此感到孤寂,因为那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着自己。此处写明月相照,不仅暗示诗人坐得很久,更在表明只有天空中的明月才是知己。

诗人在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洒着清辉的明月当做与自己心有灵犀的知己,想象新颖、独到。在写作手法上,“月来照”与“人不知”对照,形成光影明暗的对比,打破暗夜,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情绪和气氛,可见诗人匠心独运、妙手天成。

这首诗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佳。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既有幽静之景、又有幽独之情,既有林月之色、又有琴啸之声,有静有动、虚实结合,对立统一,相映成趣。读这首诗,仿佛是在欣赏一幅静态场景,却又富于变化的人物风景画。总之,诗歌语言充满了自然、平淡风格美。加之其独特、深刻的意境美,使其呈现出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美感。

【大师导读】

幽炯之思,使人神气爽然。

——吴煊《唐贤三昧集笺注》

此诗是写独坐遣兴,其中以“独坐”与“人不知”相映带,“幽篁”与“深林”相回应。再用“明月”与“幽篁”,织成一幅美景。用“弹琴”、“长啸”,写出一种闲情。

——喻守真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赏析】

在盛唐诗坛上,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才艺超群,精通音律,既是诗人、画家,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这首诗写诗人寻访、游览香积寺,描绘了一座幽静古老的山中寺院。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开篇扣题,诗人置身云雾缭绕的高山中寻访古寺。“不知”二字,说明他是初次造访,也透露出诗人的随意、洒脱。“数里”暗示山高路远,只见云山不见古寺。云峰掩映中,香积寺更显得深邃幽远,大有曲径通幽之势。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漫步在参天古木之间,人迹罕至之处,只听得远处响起悠悠的钟声,回荡在山谷中。这两句通过描写无人行走的小径,不知何处的钟鸣,衬托出古寺的荒僻杳远、静谧清雅,同时也富于神秘幽静的情调。

接紧着,诗人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突出深山丛林中的幽静、清冷。“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山中危石嶙峋,泉水流淌,冲击着危耸的岩石,好像痛苦一般发出低沉的呜咽声,这声响和悠远的钟声交响一处,创造出空灵幽静的意境。透过参天古树茂密的枝叶,昏黄的余晖微微照射在松枝上,这是诗人从视觉的角度渲染山林中的清冷、静谧。“冷”字用来形容“日色”,突出了山林的幽深。

这两联写山林景色的“静”和“幽”全非直接刻画林中的寂静无声,而是用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侧面衬托深山丛林的僻静,这是王维写景状物的一个突出手法。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天色渐黑,诗人来到了香积寺前的水潭,看着澄清彻底的潭水,想起了一个佛家典故:西方一水潭中曾有毒龙害人。佛门高僧制服毒龙,使他永不伤人。在这里,“毒龙”可以理解为人的欲望。“安禅”为佛家术语,意为安静打坐。“安禅制毒龙”即意为安禅入定,才能克服心中的妄念,领悟高深的禅理,到达内心清净的体道境界,这也正是诗人寻访古寺所体会到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描写山中的幽深静寂,来映衬山寺遥远、古幽。诗人由景入情,表达了“安禅制毒龙”的禅思,构思奇妙、炼字精巧,其间过渡自然,毫无雕饰之感。

【大师导读】

读此诗,非但可见章法之奇,亦可见用字之妙。试统计“云锋”、“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等词,那一个不古拙而合于寺院的身份。读了觉得毫无一些烟火气。可见就题选字,也是做诗应该注意的事。——喻守真

此诗写赴寺道中山景,在题前盘绕。先言行云峰数里,尚未到寺。三四句言此数里中,古木突道,寂无人迹,惟闻钟声出林霭间,而不知闻根在何处,有天际清都之想。……五句言山泉遇危石阻之,乃吞吐盘薄而下,以“咽”字状之。六句言烈日当空,而万松浓荫,但觉淸凉,以“冷”字状之。非特善写物状,兼写山中闻见,清绝尘寰。末句归到山寺,言龙归潭静,见禅理髙深也。

——俞陛云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诗题“终南别业”指的是王维晚年居住的“辋川别墅”。天宝九年(公元750年),王维因丧母而屏居辋川,于宋之问蓝田别业辟辋川别业。后来他在安史之乱中被奸臣陷害而获罪,虽被赦免了死罪,但他已经看破了世事,于晚年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中着重描写了诗人退隐之后的生活,展现了其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首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里的“中岁”指的是中年,“道”指佛教禅机。“晚”是晚年,“家”即居住,“陲”指的是山下。“南山陲”就是南山之下,这里是指辋川别墅所在地。这两句诗意为:诗人中年之后即厌倦了俗世,转而信奉佛教。隐居辋川别墅之后,他全然为那里秀美、寂静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此处,诗人运用时间词“中年”与“晚家”,在时间上形成了一个跨度,富有时间感与空间感。“好”字强调了自己对佛教禅机的信仰,同时也从侧面反映诗人对凡尘俗世的厌倦与逃避。

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描绘诗人自在随意的生活状态。“兴”即兴致,“独往”即独自前去游览,“胜事”指值得快乐的事。此联说的是,兴致一来时,我便独自去游览,那种快乐的心情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上一句中的“独往”展现了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中的“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自得其乐。

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即溪水的尽头。“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想走便走,想停就停。不知不觉来到流水的尽头,索性坐下来欣赏云卷云舒。云原本就有一种娴静随意的姿态,给人以无心之感,诗人“坐看云起时”,说明他此刻心情悠闲到极点。这一联视线转换角度极大,从地到天,由水到云,尤其是“处”与“时”,前者将行到水源“穷”处的情景空间化;后者则将人看云“起”的情景时间化,时空交融,境界开阔,给人以广阔的空间感和丰富的想象。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是说,偶然遇到乡村的老头,不经意的聊天说笑,却叫人忘记了归还。此联是由之前的写景过度到写人,由外在状态到内心感受表现诗人的闲情逸致,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表现得恰到好处。

全诗语言平实,收放自如。诗人没有具体描绘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是悠然自得的心境。他不问世事,更不刻意探寻山中的美景,但却可以用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在每个地方领略到山林自然的美。

【大师导读】

无言之境,不可说之味,不知者以为淡易,其质如此,故自难及。

——刘辰翁《王孟诗评》

此诗见摩诘之天怀淡逸,无住无沾,超然物外。……五六句即言胜事自知,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俞陛云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王维的名句。对偶工稳,两句一贯而下,是高超的流水对。作这一联,好像极其自然,并不费力,但当时恐怕也曾苦思冥想了好久,才能得此佳句。

——施蛰存

同类推荐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故事的构架和枝叶,可以追溯到《尚书》、《吕氏春秋》、《史记》和《帝王世纪》等秦汉古籍。如《尚书》中《武成》篇有一句:“维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说周武王求助于鬼神讨伐殷纣。这已经是一种神话传说。《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专家们且认为《武成》篇经东晋人改窜。又如《逸周书》之《克殷篇》说周武王攻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九十有九,浮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这里把魔与人分说,已经具备神魔打斗的雏形。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一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 三言二拍精编(第三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三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热门推荐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修习功业妙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片工业区上的故事

    这片工业区上的故事

    大专毕业之后的阿文,跟随大专同学阿光、季欢的脚步,也踏入了沿海城市的某片工业区。有关打工仔的爱情、工作、生活,有关打工仔的迷茫、无奈、奋斗与努力,都做了细致入微的记录。故事里的这群人们从来没放弃对生活、对未来的希望,他们演活了平凡人的梦,他们可以活得很卑微,但是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
  • 七里香

    七里香

    一个阴云密布的日子。高天堡古城战事告急:大西门、光华门、水西门、安定门已被日军突破!贴膏药旗的日军飞机超低空飞行狂轰滥炸,安定酒巷五里香酒楼已经被炸开几个口子,长长的牌匾掉落在地砸成几段。街道上,惊恐的居民蜂拥而过。五里香酒楼掌柜五爷将女儿春英和贴心帮手山仔推出屋外,硬往山仔手上塞了一个包裹,说:“这个店看来开不下去了,你俩先走,去天台山葫芦关投靠四爷!”春英拉着五爷的手,说:“阿爹,要去你和阿妈也一起去!”山仔也说:“是啊,五爷,你和我婶留在这里太危险!”
  • 美国的耻辱:珍珠港事件内幕

    美国的耻辱:珍珠港事件内幕

    在约翰·托兰编著的《美国的耻辱》中我得出结论,对于那场对珍珠港的灾难性攻击,每一个美国人都有一份责任,那场攻击主要是日本人一次无缘无故的侵略行径。九年过去了,在日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后,我在《日本帝国的衰亡》中得出惊人的结论:珍珠港事件是日本人和美国人对对方估算失误、犯了错误的结果。“由于日本人的机会主义、失去理智、荣誉、骄傲和担心——和美国的种族歧视、不信任、对东方的无知、刻板、自我正义、荣誉、国家的自豪和担心,以及双方相互之间的误解、语言困难和翻译错误,才使后来打了一场本可不必打的战争。”
  • 学长,快来我口袋里

    学长,快来我口袋里

    升到了高中,她才认识了他。他,是遥不可及的人物,大名鼎鼎的学生会会长,学校里面的风云人物。而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新入学高中生。后来因为分数的问题答应了闺蜜一起加入学生会,她的高中生活就因此而改变了……他们因为学生会而结缘,本以为已经不可能会再次相见的,但现实就是如此……景白一向出了名的冷,不是一般的冷,熟络起来,她发现他根本就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有点闷骚。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走了什么狗屎运,竟然被两个不同的人告白了?没开玩笑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所有的命运都是成全

    所有的命运都是成全

    命运是什么东西呢?它是生命,是际遇,是曲曲折折地前进,是寸步不肯移的守候,它是一切。际遇如火,骄傲如金。珍而重之地对待生命,不教时日空过,无论怎样的波峰浪谷,都无损于我们自己的骄傲。遇吉不喜,遇凶不怒,坦坦荡荡,宽宽静静中,一生就能这么有尊严地过去了。?本书精选数十篇知名作家文章,现身说法,向读者传递一种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能量,有了它,我们前行有力;有了它,我们有胆量行走黑夜,放声歌唱。
  • 带着游戏穿越成神

    带着游戏穿越成神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在游戏内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现实,你会怎么做?李乐:用游戏的一切,统一修真界!
  • 妾本无双

    妾本无双

    任人宰割?开什么国际玩笑!你们不仁,就别怪我心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比杀无赦!我上官怜儿算不上喝血吃肉,但也绝不是吃素的!夫君强大,那又何妨?欺身压相公,退可诱官人,谁叫夫君这般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实相之壤

    实相之壤

    欧塞芭伸出柔软的枝蔓,插入土壤。土壤厚实,潮湿而又温暖。她将根尖探入土堆,品尝营养穿过茎干时的甘甜。她满足地哼唱着,用整片叶子把土一勺勺舀到大花瓣里,再把花瓣裹起来,以便这些土壤能够被分配到飞船各处。她的导师简德塞哼出送别曲和欢迎曲。沙沙沙的声音摩挲着欧塞芭顶端的树叶。她放好最后一小包土,站起身,根部稳稳迈过地上缠绕交错的藤蔓,步入光线昏暗的内室。一群萤火虫在简德塞的身边飞舞着。
  • 社交故事

    社交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